苏轼曾称蔡襄行书为"本朝第一"。他的楷书在宋四家中也是十分出色的。
例如蔡襄楷书《牡牧诗句》,笔力遒劲,浑厚端庄,气格宏大。
此帖结构有哪些特征呢?如"弯"字上部笔画多,密而宽。下部虽窄而稳,整个字呈倒三角形,有金鸡独立的险势。
"作”字中间空白多有外紧内松的特点。
"征"字双人旁的两撇斜度不同。
"儿"字的重心落在主笔竖弯钩上,字势有向前跑的势态。
"裏"字以起笔的点为中心,和中竖及下部的竖钩对齐,在一条重心线上。
"画"字多横等距。"思"字上窄下宽呈梯形结构。"归"字左部笔画少而上提,和右部上面平齐。
"还”字走之底较长,托起上面的部分,如船载物。"把”字提手旁左伸右缩。"堆”字中间的竖画较长。
"呜"字的四个点偏上。"不”字的撇和点对称平衡。
蔡襄楷书主要取法颜真卿和虞世南,此帖更接近《颜勤礼碑》苍劲雄健的风格。用笔结构竭力仿效,有"宋之鲁公”之誉。
黄庭坚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蔡襄楷书《万安桥记》(见下图)。以颜真卿楷书为基调,融入了虞世南的端庄文雅、如君子般温润如玉的风格特征,形成一种新面貌。
蔡襄为官正直,主要政绩有: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一起筹划建造了万安桥,在建州时,主持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
其他网友回答:历来,蔡襄书法的地位在“宋四家”也就是“苏黄米蔡”之中最特殊,也略显尴尬,被后人挑刺的也最多。蔡襄年纪最大,排名反而在苏、黄、米三个晚辈之后,甚至更有人讲“宋四家”本来没有蔡襄,所谓“蔡”者乃是蔡京,以京之奸佞不齿于士林,才姑且以襄代之。
蔡襄何其不幸,被后人如此认为,居然是蔡京的替补队员......
苏轼对蔡襄书法的真实态度自欧阳修以来,宋代书法“尚意”,欧阳修不仅开启了宋代金石学的热潮,同时对宋代书法的复兴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欧阳修当时最推崇的当世书法主要是三个人,苏舜元、苏舜钦兄弟以及蔡襄。
欧阳修于蔡襄年纪差不多大,志同道合,相交甚笃,对蔡襄的书法之推崇更是不遗余力。
“自苏子美(苏舜钦)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蔡襄)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欧阳修要力挽书法之颓,力矫书法之弊,于是为世人树立起了一个榜样,而蔡襄,正是继苏舜钦后,欧阳修所推崇的书法界的“盟主”。
可题主问的明明是苏轼为什么力挺蔡襄书法,笔者为何要提欧阳修呢?
因为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对苏轼有知遇和提拔的恩情。苏轼一生膺服欧阳修的学问和见识,对其相关言论都很认同。那么这就会让人产生疑问,在蔡襄书法水平这个问题上,苏轼到底是真的很推崇,还是随声附和他老师的观点?
苏轼对书法的集中论述,主要见于《东坡题跋》卷四,仔细读《东坡题跋》会发现,蔡襄是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有十三则之多。
余评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而论者或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
仆论书以君谟为当世第一,多以为不然,然仆终守此说也。
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惟近日蔡君谟,天资既高,而学亦至,当为本朝第一。
像这样的称赞之词还有好几条,以此文中所表达的对蔡襄书法之推崇,简直是化身迷弟一般。
但苏轼对其老师欧阳修的书法,只是礼节性的赞美,没有夸张到称“天下第一”的地步。由此可见,苏轼是真的对蔡襄的书法相当推崇,不惜以“当世第一”来形容。
苏轼推崇蔡襄书法的原因探析从苏轼的言论来看,苏轼之所以将蔡襄的书法推为“本朝第一”,这首先是因为蔡襄的书法有态度,能够成为学术者的楷则。在苏轼看来,蔡襄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出色地继承了前代优秀书法家的法乳,特别是接续了二王和颜真卿的正脉,使书法回归到典正儒雅、法度完备的正途上来,而这却是自五代以来到宋初的书法所最欠缺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苏轼书法审美观与蔡襄书法实践的契合。蔡襄书法的取法学习路径十分清晰,即行草书学习两晋,特别是二王,楷书学颜真卿、而二王颜真卿都是苏轼所极力推崇的对象。
而当时的北宋书法界,向晋人书法家的风格学习,几乎是整个宋代书法家们的共识,他们对晋人书法中的韵致的向往常常溢于言表。而苏轼本人学习东晋书法更是身体力行,《西楼苏贴》中有它临摹王羲之的《汉时讲堂贴》和桓温的《蜀平贴》。
而苏轼在楷书上最推崇的是颜真卿,一方面除了受到颜氏忠义正直的人格力量所感召,另外也因颜真卿书法之中法度完备。在苏轼看来,颜真卿书法是人品和技法的高度完美统一。
正是因为苏轼对书法史的认识和取向,学于二王和颜真卿而成的蔡襄书法想契合,所以苏轼才如此推崇蔡襄的书法。
当然没的说,蔡襄的书法确实很美,很厉害!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点个赞也是极好的!
其他网友回答:感谢悟空的邀请,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书画和诗词等传统文化。
苏东坡挺过蔡襄的书法吗?确实如此。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为何会有这个问题的提出。苏东坡挺蔡襄,反过来就是说有人扁蔡襄了,这个也是事实。
蔡襄的书法
宋四家中蔡襄岁数最长,却居于四家之末,这也反映了后世对他书法的评价。蔡襄于书法之上还是非常用功的,他的书法初学周越和宋绶,而周越的书法被后人评价是“软”和“俗”,而这一点对蔡襄的影响还是蛮深的,蔡襄的成熟期的书风也是偏软的。例如黄庭坚对他的评价是:
“君谟书如蔡琰《胡笳十八拍》,虽清壮顿挫,时有闺房态度。”米芾也这样说他:
“蔡襄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多饰名花。”而当所有人都在批评蔡襄时,这时苏轼确实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挺身而出,站出来维护蔡襄,力挺蔡襄,而以当时苏轼在北宋执文坛牛耳的身份,他的话确实对维护蔡襄的地位有很大的帮助。苏轼辩解到:
余评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而论者或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仆尝论君谟书为本朝第一,议者多以为不然。或谓君谟书为弱,此殊未知书者。若江南李主(李煜),外托劲险而中实无有,此真可谓弱者。世以李主为劲,则宜以君谟为弱也。蔡襄书法
苏东坡不但劲力维护蔡襄,而且十分卖力的吹捧蔡襄:
苏东坡把蔡襄放到了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一般的位置,除非王羲之在,不然你们都没资格议论蔡襄的书法。说完了这些背景知识,再回头说说悟空的这个问题“为何苏东坡力挺蔡襄呢?”
苏东坡力挺蔡襄,不如说是力挺他的恩师欧阳修,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下面苏东坡说过的一段话中大家就可以明白原因了:
欧阳文忠公论书云:“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言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大字为小疏也”。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近岁论君谟书者颇有异论,故特明之。苏轼的书法
原来苏轼力挺蔡襄的原因是因为欧阳修,欧阳修和蔡襄同朝为官,而且两人是非常好的朋友,因此欧阳修就经常夸奖蔡襄的书法。而欧阳修又是苏轼的恩师,对苏轼一家有提携之恩。因此苏轼维护恩师的论点,也就不难理解这个问题了。
而我本人还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是苏轼的字和蔡襄的字看起来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苏轼可能就是喜欢这样的书体,而维护蔡襄的同时也是在维护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宋四家中,蔡襄辈分最大,他以惊人的勤奋和超群的才智,创造了温润、清和、婉媚的行书。
宋四家中,蔡襄和其他三人不同,他的书法最讲古人法度,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不肯随意改变。
他的行书之所以深得人们青睐,就在于他的字法度精湛,闲雅灵动,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在以尚意书风为主的宋代,蔡襄是一位遵守法度的传统书法家,所以,苏东坡尊重蔡襄是可以想见的。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苏轼为何力挺蔡襄书法?我有最新说法!拜读吧丨赵新月论书法随笔
苏轼为何力挺蔡襄书法?我有最新说法!——赵新月论书法史随笔
苏轼为何力挺蔡襄书法?我有最新说法!拜读吧丨赵新月论书法随笔苏东坡力挺蔡襄书法,目前有两种说法。
第一,长辈说。蔡襄生于1012年,苏轼生于1037年,蔡襄比苏轼大25岁,算是长辈了。黄庭坚生于1045年,蔡京生于1047年,米芾生于1051年。在苏东坡眼里,蔡襄是“叔叔”,其余黄庭坚、蔡京、米芾三人都是书坛上的“新兵蛋子”。于是,苏轼要力挺前辈蔡襄。
第二,仇恨说。蔡襄人品和官品都很好,与苏轼关系又好,政见相近。而蔡京与苏轼是政敌。谁不愿意推崇好师友的书法而贬低政敌的书法呢?从这一点看,苏轼力挺蔡襄、贬斥蔡京,很正常。一般人都会这么干。看看蔡京后来对苏东坡的打击报复,就知道苏东坡没有看走眼,苏东坡即便“讨好”蔡京,也没有好果子吃,奸臣就是奸臣。
上述两说,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不这么看。我提出第三种说法——
第三,公平说。苏东坡这个人,旷达幽默,不拘小节。他不会因为蔡襄年龄大就推崇蔡襄,也不会因为蔡京年龄小就贬斥蔡京,他看重的是书法本身。所以,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以为,“长辈说”不成立。同样的道理,苏东坡也不会仅仅因为蔡襄人品好就推崇蔡襄(爱屋及乌),也不会仅仅因为蔡京人品不好就贬斥蔡京书法(恨屋及乌),苏东坡看重的还是书法本身。所以,“仇恨说”也不成立。
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断言,苏东坡这种性格,反映在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中,他虽然属于保守派,却也为王安石的新法叫好,因为他不是在意改革派与保守派,而是在意什么政策能为大宋黎民百姓服务。这种性格,反映在书法评价上,就是蔡襄的书法好,就推崇蔡襄;蔡京的书法好,就推崇蔡京。他既不会爱屋及乌,也不会恨屋及乌,他要的是实事求是的专业评价。
苏轼为何力挺蔡襄书法?我有最新说法!拜读吧丨赵新月论书法随笔
苏东坡从心里佩服蔡襄。他评价蔡襄的书法很多,包括——
1、苏轼《论君谟书》:欧阳文忠公论书云: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言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大字为小疏也。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近岁论君谟书者,颇有异论,故特明之。
2、苏轼《跋君谟飞白》:君谟真行草隶,无不如意。其遗力余意,变为飞白,可爱而不可学。非通其意,能如是乎?
3、苏轼《跋君谟书赋》:余评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而论者或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书法当自小楷出,岂有未能正书而以行草称也?君谟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
4、苏轼《跋君谟书》:仆论书以君谟为当时第一,多以为不然,然仆终守此说也。
5、苏轼《题蔡君谟帖》:慈雅游北方十七年而归,老于孤山下,盖十八年矣。平生所与往还,略无在者。偶出蔡公书简观之,反复悲叹。耆老雕丧,举世所惜。慈雅之叹,盖有以也。
6、苏轼《跋蔡君谟书海会寺记》:君谟写此时年二十八,其后三十二年,当熙宁甲寅,轼自杭来临安借观,而君谟之没已六年矣。明师之齿七十有四,耳益聪,目益明,寺益完壮。竹林桥上,暮山依然,有足感叹者。因师之行,又念竹林桥看暮山乃人间绝胜之处,自驰想耳。
以上评价,是一位大师对另一位大师的推崇,既有书法上的专业水准,也有人品上的惺惺相惜。
野草书屋主人换句话说,在苏东坡眼睛里,不谈人品,仅仅书法而言,蔡襄也远比蔡京高明。今天一些网友处于猎奇,一说到蔡京、康生等人,就瞎咋呼说他们的书法多么好,其实,就书法史和书法专业论,蔡京比不了蔡襄,康生也比不了郭沫若,别瞎咋呼了!
总之,苏东坡力挺蔡襄书法,完全处于书法专业的“公论”,无关年龄,无关仇恨,之关乎专业。苏东坡实事求是的精神万岁!
赵新月写于野草书屋。
苏轼为何力挺蔡襄书法?我有最新说法!拜读吧丨赵新月论书法随笔
苏轼为何力挺蔡襄书法?我有最新说法!拜读吧丨赵新月论书法随笔
苏轼为何力挺蔡襄书法?我有最新说法!拜读吧丨赵新月论书法随笔
苏轼为何力挺蔡襄书法?我有最新说法!拜读吧丨赵新月论书法随笔
毛主席《老三篇》小楷之《为人民服务》丨赵新月小楷书法老三篇1
上图:本文作者、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
其他网友回答:蔡襄的书法当然好。楷法取于颜真卿,深得其传。一般大家都认为蔡襄是楷书第一。
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蔡襄行书独一无二,而且都是在意想不到出跳出或者转折,这是别三家“苏黄米”都不具备的,苏固然丰腴沉着,黄当然雄浑激健,米显然百媚姿态。然而,蔡的“出类拔萃”才是第一,其他人学不来。且看他的几处变化
蔡襄书法成名的时候,苏轼还是个青少年。加上 蔡襄为官清廉,又颇有政绩,作为晚辈的苏轼推崇蔡襄 非常正常。
而 其他几位书法大家 年龄均小于苏轼, 有的还小许多。
苏轼喜爱他们的书法 倒可以, 如果说 苏轼 也推崇他们,可能就不大合适了。
其他网友回答:苏东坡是非常有眼力的,蔡襄的书法还真是写得好,苏轼的评论还是非常中肯的。
其他网友回答:蔡襄(1012_1067)字君谟,曾官至礼部侍郎,翰林学士等职,书法造诣深厚且政绩卓著,为宋朝四家之一(苏黄米蔡)。
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到:“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友尝出意作飞白,”白言有翔龙凤舞之势,识者不为过。可见对其有赞赏之情。
读《东坡题跋》关于蔡襄的跋文有六通之多,且每一通题跋,不单纯是推崇备至,更多深情流露……
一、《题蔡君谟帖》中指出:“慈雅游北方十七年而归,老于孤山下,盖十八年矣。平生所以往还,略无在者。偶出蔡公书简观之,反复赞叹。耆老雕丧,举世所惜。慈雅之叹盖有以也。”
二、《题蔡君谟书海会寺记》也有记载:“竹林桥上暮山依然有足感叹者。因师之行,又念竹林桥看暮山乃人间绝胜之处,自驰想耳”
三、于《论君谟书》中言,欧阳修论道:“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言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
四、《题君谟飞白》中论:如君谟真、行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也,如君谟真行草隶无不如意。非通其意,能如是乎。
五、《跋君谟书赋》道:“书法当小楷出,豈有未能正书而以行草称也?君谟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
六、题《君谟书》云:“仆论书以君谟当时第一,多以为不然,然仆终守此说也。”
综上所述,苏东坡推崇蔡襄不仅是其书法真、行、草、隶的无一不精。其天资聪颖,德行高尚,文学品质更是赞赏有加。东坡性情随性洒脱,态度执着,……更是对当时书风及文化风气的尽责之举……欧阳修对蔡君谟也有诗赞云:“君谟独步当世,然谨让不肖主盟。”更是欣赏蔡襄的品格与为人,忠厚正直书艺高深。
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崇蔡襄也是为了批判当时社会的权倾朝野吹捧蔡京的书法风气。所以推崇蔡襄也同样有着鼓舞文化风气端正书风的积极意义……
<2>苏轼对蔡襄书法的推崇是出于内心诚恳的态度,其重点是对蔡书中包含的法度的充分肯定和与蔡襄书法实践的契合。
蔡襄的书法,在北宋中期为一代大家,这自然毋庸置疑,但我们把他放到历史的维度中考察,就会发现他并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宋代“尚意”精神的代表。
蔡襄书法的特点仍在于重视法度,他的行草书取法二王,楷书取法颜真卿,整体风格典正娴雅、矜庄妍美,但在风格的独造和性情的抒发上则略显逊色。
据载,“蔡君谟妙得古人书法,其书《昼锦堂》,每字作一纸,择其不失法度者,裁截布列,连成碑形,当时谓‘百衲本’”。这种斤斤求好的创作心态,与后来的“尚意”书家们所标榜的“点画信手烦推求”的潇洒率意的确判若两途。
后来的书法大家如黄庭坚、米芾等,对于蔡襄虽也算敬重,但态度总不免有所保留,黄庭坚云:“君谟书如蔡琰《胡笳十八拍》,虽清壮顿挫,时有闺房态处。”輦輮訛米芾亦云:“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繁花。”试推二人之意,似亦认为蔡襄书法犹如张怀瓘评右军书所谓“有女郎才,无丈夫气”,这大概也是苏轼所云“或谓君谟书为弱”的所指。
这种看法应该是苏黄时代的人对于蔡书的一种有代表性的认知,所以才有了苏轼对于“仆尝论君谟书为本朝第一,议者多以为不然”的慨叹。
苏轼推蔡书为“本朝第一”,其理由何在呢?
从苏轼的言论来看,这首先是因为蔡襄的书法有法度,能够成为学书者的楷则。东坡自己说得很明白:“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天资高固然是成为优秀书家的必要条件,但笃学之功更是必不可少。
在苏轼看来,蔡襄最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系统出色地继承了前代优秀书家的法乳,特别是接续了二王和颜真卿的正脉,使书法回归到典正儒雅、法度完备的正途上来,而这正是从五代到宋初的书法所最欠缺的地方。
苏轼《跋陈隐居书》云:“轼闻之,蔡君谟先生之书,如三公被衮冕立玉墀之上。轼亦以为学先生之书,如马文渊所谓学龙伯高之为人也。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这里,苏轼引用的典故很能说明问题,《后汉书·马援列传》载:“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在苏轼看来,蔡襄正像龙伯高一样,是最可楷法的人,他“如三公被衮冕立玉墀之上”,仪表堂堂、庄重谨严,书法学蔡襄就如同说话先学“庄语”而不至失态。苏轼将蔡襄推立为学书者的榜样,正说明了他对书法法度的重视。
另外一点,是苏轼书法审美观与蔡襄书法实践的契合。蔡襄书法的取法路径十分清晰:行草书学晋人,尤其是二王,楷书学颜鲁公,而晋人与鲁公,也正是苏轼所极力推崇的对象。
书学晋人,几乎是宋代书家的共识,他们对晋人韵致的向往常常溢于言表,如欧阳修曾言:“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苏轼对晋人的学习更是身体力行,《西楼苏帖》中刻有他临摹王羲之的《汉时讲堂帖》和桓温的《蜀平帖》,这使我们直观地看到了他追摹晋人的痕迹。
《东坡题跋》中《跋桓元子书》亦记:“‘蜀平,天下大庆,东兵安其理,当早一报此,桓子书。’‘蜀平’,盖讨谯纵时也。仆喜临之,人间当有数百本也。”对桓温的尺牍临习尚如此之勤,何况其所爱之右军者乎?
其《题王逸少帖》写道“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何曾梦见王与锺,妄自粉饰欺盲聋。有如市娼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谢家夫人澹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悤悤”,更不惜将张旭、怀素一并大加贬斥,而以反衬右军书法无可比拟的高妙境界。
苏轼对于颜真卿的推崇更是人尽皆知的,他的著名的论断“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直将鲁公推到了书史顶峰的位置。从苏轼的楷书作品如《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也不难看出他于鲁公楷法用功之深。
他为何如此推重颜真卿呢?其实道理也正同于他对蔡襄的推重,除了受到颜氏忠义正直的人格力量的感召这种道德感情因素之外,正由于颜书的法度完备,也即在苏轼看来,颜真卿书法是人品与技法的高度完美的统一,是士大夫书法的典范。
此外,颜真卿还是富于创新精神的书家,在二王之外别构一体,为书法带来了新的面貌风格,所谓“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正是因为对书法史的认识和取向的契合,苏轼对于蔡襄书法的高度认同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威海链 » 苏东坡为何力挺蔡襄书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