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相以立春为界,还是以大年初一为界?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我国有多种历法,有相当一些人对各种历法分不清楚而混淆。对公历,农历,阳历,阴历,节气历,干支历,概念认识不足,常常而产生误解。就说属相以什么为界这一点,许多人的认识就错了。不少人以为是以农历为准,即以大年初一为界为准。这其实是不对的。

我们现在民间使用之历法,是几种历法合混在一起使用。现世界通用的公历,我们也用,这公历是从古埃及阳改造而来,是阳历之一种,民间称为“新历”或“洋历”、“西历”,即与我们的农历,“旧历”“土历”,“东历”作有效区分。现行的公历,一年365天或366天。是依据太阳一回归年时间而创立的。我们的农历实际是阴阳合历,即阴历阳历合在一起便用。有人误把农历只当阴历了。阴历就是月亮历,是以月亮运行规律而创制的。因为月亮朔望圆缺一次,周期用时长为29天12时44分5秒,历法要日计整,于是取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个月是354或355天,与阳历年有日差十到十一天。阴历仅反映月亮朔望圆缺变化特点,重在月变,无法反映天时气候变化,无法有效指导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我国古人在观察月亮同时,也观察太阳,依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称节气历。节气历也是阳历的一种。二十四节气的使用,便可指导农业生产及人生活。农历,实质更多的是表示节气历的使用。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冷暖寒暑变化过程,能很好的指导人从事农业生产及生活。因节气是依据太阳运行特点而创设的,是阳历。所以从公历上看节气日期是比较固定的,前后仅有一天之差。节气不是很月亮而创的,与月历无关。习惯使用阴历月历之人,不清楚节气由来,也误认为节气是从阴历的,所以误认误解了。

我们除了使用农历外,还使用干支历。即以干支替代具体的年月日时。干支纪时是有法则的。十干十二支组配成六十花甲子。干支纪年六十一循环,一回头。年干支的变换,既不以公历元旦为界为始,也不以阴历大年正月初一为界为始。而是严格以交节气立春为界为始终。十二生肖属相,是紧附于十二地支不变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固定不变,支变属相才变。所以,严格地说,年属相变化,是以立春节气为界而变,不是以大年正月初一为界的。

辛丑牛年,在腊月二十二日22时58分交立春,交立春前属庚子鼠,交立春后立即要切换成辛丑牛。这是干支纪年切换的原则。从阴历看节气,这叫提前了,也有延后的,如今庚子就是正月十一日交立春,是延后,十一前是己亥猪,十一日交立春后才是庚子鼠。





其他网友回答:

中华文化受西方的影响,已经严重的倒退,许多人连天干地支五行这种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反而对西方的12星座非常痴迷,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以农历和节气历并行的,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月亮历和太阳历并行



太阳历与24节气

我国早期的历法是以太阳的为主,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以当时黄河流域的气候状态为基础,最后明确划分出24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每个季节对应的名字非常精确地表明了当时的气候特征,例如一个简单的惊蛰节气,讲的就是万物开始复苏,地上的虫子等都开始惊醒了,非常好的形容了当天的气候。例如谷雨,这个时候正好到了我们种的水稻谷子,开始生长最需要雨水的的时候,因此完全是顺应了自然的规律。刚刚过去的大寒就是说明一年到了最寒冷的时间。



农历是怎么来的呢?

说完太阳历也讲一下月亮历,月亮历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农历,它的时间基本上是和月亮的盈亏是重合的,初一的时候月亮亏,到十五的时候月圆。为了和太阳历进行综合,所以每几年会出现一个闰月。正常情况下就是19年中有7个闰月。细心的人就会发现,每逢19年,自己的农历和新历会是同一天,或者是最接近的,例如自己19岁,38岁,57岁,76岁时都是这样。



所以只要稍微有一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中国历法是以立春开始的,跨年的话自然是从立春开始计算的,去年是庚子年,也就是说过了今年的2月3号立春之后就是辛丑年了,你学会了吗?

其他网友回答:

属相应以大年初一为界。我国现行历法应以国家颁布为准。国家日历显示,2020年除夕为庚子年最后一天。202|大年初一为辛丑牛第一天。因为庚子年属鼠。因此庚子鼠的截止日期是除夕24时止。辛丑牛年开始是大年初一零时起。因此属牛也从大年初一零时起。愚以为,任何人,任何事都必须以当时国家标准为准。国家是不会承认两个标准的。任何说以阳历或以立春为准分界线的说都没有现在历法依据的,

其他网友回答:

批八字测命时,年柱是以立春,甚至具体到立春分秒来界定的。命理学上批命,正月是从立春到惊蛰为止!好比今年(2021年)立春是2月3日22:58:39立春,58分38秒出生年柱,月柱都是庚子年,已丑月,而39秒后出生,就变成了辛丑年,庚寅月!当然,如果您不相信命理一说也无妨,但老祖宗几千年来都是这样定下来推算下去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地多数人习惯上以正月初一为界。应以农历大年初一为界。有道是:一年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即除夕夜(大年三十)半夜零时为分界线,超过零时即为下一年,比如农历2020年大年三十(公历2021年2月11号)为庚子年,农历2021年正月初一(公历2021年2月12号)为辛丑年。总之每个人的属相是应以农历计算的。

其他网友回答:

干货预警~

我是风水师,我来回答这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先说结论:中国历代官方,属相纪年和干支纪年均为从正月初一开始计算。立春的观点下面也会讲到。


一、中国古代历法

1、农历

也叫夏历,是一种太阳历和月亮历结合的历法。这是通过节气和朔望来编排日期的方法。

2、六十干支周

是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各循序取一字配成一对干支,形成甲子、乙丑……癸亥共60对计序符号系统,循环使用,用来纪年和纪日。

3、生肖纪年

按顺序用十二地支生肖命名,从子年、牛年……猪年。

因为生肖纪年参考的是干支纪年,那我们只要确定干支纪年是以“正月初一”为准,还是以“立春”为准,就能确定属相生肖的标准了。


二、古今官方历法

1、《史记》中的记载明确了汉武帝时正月朔才是岁首的地位。

《史记·天官书》明言:“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

2、明代历书

明代黄历的影印本, 资料来源于 《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大统历日汇编 》,明朝隆庆四年为庚午年,本年年初没有“立春”,年末才有一个“立春”。


3、清代历书

这是清代御用万年书,可谓地地道道的清代黄历,雍正十三年乙卯,正月出现一次立春,十二月再次出现一次立春,但都算在乙卯年之下。乙卯年次年为丙辰年,无立春。



4、中国著名历法专家张培瑜教授在《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列举了历朝历代的历谱,从先秦到晚清,可谓最权威的古代历法了。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全都是按照正月初一的标准,而不是立春,闰月的干支就跟前月相同,与古代历书的古文献的体系完全一致。


5、最新国家标准历法

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标准全文:国家标准|GB/T 33661-2017)。标准起草单位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标准明确了:

农历的表示方法指农历年、农历月、农历日的命名方式,以及农历日期的标识方式。本标准规定的农历表示方法遵循中国传统历法的表示方法:农历年按照干支纪法和生肖纪法命名,农历月按照数序纪法命名,农历日按照数序纪法和干支纪法命名。农历日期的标识则按照“农历”以及农历年、农历月、农历日名称顺序组合而成。

截图中公历1984年2月2日0时为农历甲子年正月初一。由此可以确定在官方标准中,生肖的界定是以正月初一0时为标准,而不是以“立春”当天几点几分为标准。


三、港台地区的相关内容

有部分人认为港台保留着传统文化,大陆则没有。实际民国之后部分命理学家编写的从立春算起的黄历,实际上老黄历中的干支纪年和八字的是分开来记载,干支纪年是属于农历的,遵循正月初一开始。

例如:2015年2月4日立春,是农历十二月十六,所以干支纪年的记载仍是“甲午年”,而只有在“今日八字”一栏,年柱才变更为乙未。

对于这种以老黄历形式印制的纸质版日历,虽然在中国大陆民间通行,但涉及封建迷信等原因,没能获准在大陆正式出版(没有书号,出版机构),多数是盗印自香港风水机构。

下面是香港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通书《聚宝楼》,书中几乎全是易学术数的内容,从图中看出,戊戌年头的第一天是,正月初一。2018年的立春日,分明写着“丁酉年”


四、结论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认为属相仅仅是指代出生年份,正月初一是属相更替的岁首,这是大多数人的习惯。

如果在八字命理学场合使用生肖,认为生肖与命运吉凶挂钩,可使用立春为岁首。不信奉八字命理学的人,没有必要采用立春的说法。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属相当然以农历大年初一为界。

腊月底前是鼠年(庚子年),大年初一后为牛年(辛丑年)。

属相以农历年为界,农历的推算是天干地支两两相配得来的,庚子过了就是辛丑。

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是:子丑寅卯申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相配,就是农历年的年号,今年是庚子明年就是辛丑。新历(公元年历)是西方传入的,我国古代,都以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谢邀。残阳余晖3



其他网友回答:

简答如下: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有较深的学问和历史传承文化,今且不多叙。只是弄清两点即可,就可认定“属相以立春为界,而不能以大年初一为界”。


一定要知晓,我国人共有12属相,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12种属相,前后排列不能混乱颠倒,必须从“子”开始“亥”结束,然后再循环往复。易经指此为12“地支”,它与“甲乙丙丁戊巳庚辛任癸”10天干组合,以“甲子”开始,6组天干配5组地支,恰好为60年一轮回,千秋万秋传承至今日而不乱,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独一无二的。几千年前的人事,经查天干地支一推一算,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准确无误。


一定要从立春节日算起年时。中华民族是农耕文化,一年有24节气,每月一个节一个气,主要为农事着想。这里有较深文化,节与节相交为一个月,中间是气,推算以节为始,精确到交节的时、分、秒。如,立春时辰为12时4时20分18秒,那么此前就为另一时辰,这在“相属命运”里极为讲究,分秒之差相距甚远。今不多叙,因为每年有节气,每月每天都有时辰,俗称“五虎盾”“五鼠盾”等,较为复杂。

故,属相是从“立春”时辰开始的。为啥要记住何年何时何分何秒诞生,就是要对照是否在“立春”等节气前后诞生,因为属相不同。就以今年“辛丑”年说,那前一分一秒就是“庚子”年,属老鼠,而一进“立春”时辰的那一分一秒就是属牛,这就形成了同年同月同时生,可属相不同命运也就不同了的情况,相属学很讲究这些。

中国文化源渊流长,博大精深,是待开发的一座宝库。值此回答,帮您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属相的前身属于地支概念,地支源于十二辟卦,历史相当久远,早于历法。

上古时期,古人对时间定义了四时,用四象来表示。而后升级到了十二辟卦,代表十二月,古人观察到这一天白天的时间最短,往后的白天时间越来越长,所以将冬至视为一年的结束,也称为阴之盛。而冬至之夜称为阳之初动,古人有把结束和开始看作是同时发生的思维模式。所以,冬至那个月份看作是十二个月的开始,定义为地支之首:子月。十二消息卦套用于日,就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深夜便至子时,又一日的开始。这时中国历法的形态已初具模型。

后来古人在应用十二辟卦观察气象的同时发现,当阳气升至三阳之时(即当代天文的太阳到达黄经315°),气象有了大的变化,此时万物复苏,古人将此日看作是生发的开始,相当吉祥,故称此日为三阳开泰,此时又刚好吻合四时之春。后人就将此日定为立春。同时将此日看作一年的开始,而此日所在的月成为建寅月。寅月的地位也慢慢的随立春日为年开始而定义为月之首。随着记述越来越多,古代的历法不断完善,乃至后来出现了颛顼历、黄帝历。

由于十二辟卦是以观察太阳规律为循环的记述,但他却符合不了月亮的圆缺规律,于是古人就产生了加加减减和润月的方式来调和,至夏朝时,历法在前面的基础上基本总结完善,就形成了接近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阴历的历法,而此时的年的循环就与立春时有错开。

至于将现在的春节定义为过年,那是近代的事。古时没有春节这个节日。

所以,如果要说属相从哪一天算起,当然是立春开始,因为属相在它原本的属性中只是一个生克刑害或旺相休囚的关系。跟你属什么动物无关。

而且从命理学来算,也是以立春为界限,精确到秒。如果要抛开老传统或古法应用不说,那你怎么算都没有关系,甚至有人以元旦算。

(2021年2月3日22点58分39秒立春)

其他网友回答:

属相以立春为界。立春即农历的大年初一,央视春晚每到新年钟声敲响,便兴高采烈的说某某年到了,那是以阴历的大年初一为界。搞错了。

标签: 立春为界 属相 大年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