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觉得中国的年味正在“消散”?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小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春节也就是“过年”。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过年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年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过年的风俗习惯也流传至今。备年货、穿新衣、燃放烟花爆竹、祭拜祖宗,走亲访友拜大年,热热闹闹的气氛就是年的味道!火树银花不夜天,欢欢喜喜过大年,寓意着除旧迎新,新希望的开始!在中国人记忆里全家人团团圆圆看春晚,开开心心,红红火火的热闹气氛才是年!现在为什么中国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年味”越来越淡;而群发复制粘贴微信拜年,饭店吃顿年夜饭成了过年的主流模式!又为什么那种年味逐步走向没落了呢?



过去小孩子盼望过年,因为有很多平时舍不得,没时间做的好“嚼咕”可以吃,有新衣服,有好玩的烟花爆竹,还有给长辈拜年就有的压岁钱!老年人喜欢过年,因为只有这段时间家里人才会团团圆圆的聚在一起,嫁出去的女儿,出门在外的儿子都会回来,儿孙绕膝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天伦之乐!中年人喜欢过年,因为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难得见面的亲戚朋友都有假期能聚聚喝点酒,联络一下感情!新的一年又要开始奔波劳碌了,利用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放松放松疲惫的身心!走亲访友拜拜年也是巩固亲情和友情的最好方式!能帮忙父母做年夜饭,聊聊天也是孝道的体现。每个人过年的时候都会是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的!过去的年是非常正式和隆重的节日,从农历二十三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和事情,打扫卫生,蒸祭祖的馒头,贴春联,购买年货,做很多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过年菜肴。大秧歌 ,划旱船,踩高跷,唱大戏伴随着鞭炮轰鸣也是拉开帷幕,热火朝天的组织起来了!直到正月十五观灯以后年味才会慢慢淡去!二月二龙抬头吃一顿猪头肉年味才是消逝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过年真的可以说是年味十足。


这些年以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变成了家常便饭。衣食住行的条件改变,小孩子不再期盼过年,可能就剩拜年压岁钱稍微还有一点吸引力!中年人都成了手机控,平时聚会都会拍几张美食图片晒晒朋友圈,对吃喝美食已经是感觉乏味可陈,生活压力的增大,走亲访友拜年也成了累人的负担!聚会的时间分散到一年的时间里面,随份子吃喝都已经令人应接不暇,疲累不堪也就越来越不想在过年这几天再疲于奔命了!赚钱,赚更多的钱成了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因为一个钱字也让人们之间的感情变得淡漠许多!其实不是年味变淡了,没落了!是人们的感情,信任越来越淡,越来越没落了!如果像以前那样,没有任何报酬就去扭秧歌图个热闹根本不可能了。跟风去过什么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这些洋节的人却与日俱增。现在最盼望过年的应该是那些老年人!乐享天伦,团团圆圆成了过年的一个期盼!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常回家看看!孝顺父母不能只放在朋友圈,拜年祝福也不能止于微信的复制粘贴!希望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能恢复以往的风光,年味也别越来越淡,越来越没落!中国人还是过自己的节日才对!

其他网友回答:

不管怎说,传统年味变淡是不争的现实,很多优良的东西没有了。如以前的中堂画,山水画。没有了。变成了死板板照片画,很多还是拼湊货。从前过年,处处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而现在不是传承而是禁止,从前一到正月,四邻八村处处唱戏。真是东村看罢西村看,南庄跳罢北村喧。好不热闹。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进入过年的程序了。年味香淳。还有写对联,贴对联。剪彩挂。真是其乐融融。且都是自己动手。各种表演,精彩奔橙。各具将色。而现在呢,枯噪乏味。亳无意境。春联变成标语好听活。没一点春意。电视三观不正,假烂不堪。有损耳目,我的电视机放柜里六年了。现在以经不是过年而是忆年了。传统工艺品消失殆尽。本人十分喜欢于锦声,任率英,张令涛的画。现在买不到了。思想起来失意的很呀。这真是。

光阴似箭催人老,摧毁少岁忆中好。

天变地荒人失意,无奈声中心碎焦。

节日失去喜庆象,乌七八糟都来到。

举目东望日减暖,郎郎苍苍赴天牢。

其他网友回答:

走出去,引进来。一些外国的文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年味的背后是人情味没有了……

其他网友回答:

经济压力的测试表,说明我们的时代还不是一个强大的时代,人们内心把赚钱作第一目标,亲情家庭休息已经基本被忽略,郭嘉放假太短,青壮年都在外地打工上班,来回就七天时间,还要考虑车票问题,所以这种压力环境下,过年变的可有可无。其次平时吃穿水平还算可以,与过年已经没有太多区别。综上所述,一个中国年的衰落,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也是时代压力下畸形社会的写照。




其他网友回答:

是、我小时候、快到春节时、妈妈打扫房间、买过年的东西、一会一趟、地出去买、给我买新衣、全家都会有!买礼物送亲朋好友!现在就没啦!亲情也没有那时候亲了!我觉得朋友之问还是有真感情的!现在过年的味道少了!还好!有妈妈在!过年还是高兴的!

其他网友回答:

原因只有一个,中国专家惹得祸!

其他网友回答:

春节是农耕文明的遗产,它印有强烈的农耕时代的标记。时至今日,进入工业化信息时代后,春节一方面作为公休日得以存在,另一方面也是保留了一块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供人纪念而已。真正农耕时代过年的讲究与风俗早已是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了。人们只是把它当作一年一次的团圆节日和公休日来过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主要是传统文化的发展没有匹配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都被纳入了高速运转的经济活动当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金钱为最高评加标准,今天的时代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法则是比任何时代都有效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于是就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候加班,儿女分离、父母分离,因为大家都想着抓住多一点的机会多挣点钱,而不是适时的摁下经济生活的暂停键,为紧绷一年甚至两年的神经松松弦。

当然,这不能怪到个人头上,君不见兴起于互联网的加班文化正蔓延到一些被人“艳羡”的朝九晚五工作中,不到下班不安排工作,不到节假日不开会正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说要保障人们休假的权力。


但这种看似于公有利,实则于公于私弊端极大地行为,由于其表象上迷惑作用,大多数人明知这种无序的加班行为延续下去对社会、个人及国家都没有任何好处,但个人又不变明说,毕竟抵制加班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不爱工作,即使你本身是十分热爱工作的,也是一个乐观的生活者,但不加班却的确容易被人揪住小辫。

即使揪小辫的人也觉得该休息了,但机制如此,做为个体的人来说根本没有选择的可能,可以说加班是年味消失的最大罪魁祸首,传统文化的不到重视得不到弘扬,最终伤害的只能是民族本身,而倒行逆施者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因为按照目前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到最后人们只认钱,甚至说连自己是谁都可能不知道,因为传统文化丢失了,流淌在血液里的中华民族基因被各种加班等经济行为慢慢吞噬,消失殆尽,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会逐渐被削弱,因此中国的年味不浓了,并不是一个小问题,这背后是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原因,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标签: 消散 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