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创新,走出自己的风格有错吗?书画的创新走出自己的风格这是没错的,也是所有书画学习者的最终目的。但是,书画毕竟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它的创新也是有所要求的,并非随心所欲、夺人眼球就可以美名其曰创新。
图片:徐渭《女芙馆十咏》卷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真正能够名垂书画史的那些大家们,他们都是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风格的道路来。从这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真正的书画创新是根植于古人的书画艺术上的,而非是那种想当然毫无出处的胡涂乱抹。
明徐渭《行草应制咏剑轴》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讲,如何能够做到书法创新?简单来说就是所谓的“入帖”和“出帖”。
“入帖”,就是效法古人,学习古人书法艺术中的技巧和审美。诸如: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以及神采等。兼而以此为主,旁涉历史、诗词、书法理论、书家背景、学书经历、创作状态等方面的内容。在入帖的这个学书过程中,我们需要屏弃主观的思想将自身化为彼身,深入地进行领悟古人的书法,以期在这一阶段的临摹学习,可以得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简单来讲,入帖可以看作是高层建筑的基础同时也是一名书法学习者的根基之所在。
徐渭《花卉人物图卷题诗》
“出帖”则是指在完成入帖学习的这个基础上,能够融入自身的特点,改变入帖时只有古人的面貌而无自我,使之古人与自我两者合二为一,书写出既有出处又有自我的一种风格来。
出帖的学习重点是在于旁涉诸家,融会贯通。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比如你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是定位在草书字体。那么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单单需要将重点放在古人草书碑帖的临摹学习上面,还需要追溯到篆书、隶书等字体方面的学习,因为从汉字的演变角度来讲,草书的出现是由于“隶变”后的一种结果,因此追溯到字体的源头学习,你对草书将会有一种更深的理解。
徐渭行书《白燕诗轴》
总之,入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是一个仿效的过程,而出帖则是运用已经掌握的条件进行书法创作,是一个灵活运用的过程。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果只讲究入帖不讲出帖,则会导致食古不化;如果一味强调出帖而忽视入帖的必要,则会无所适从。
传统书法提倡继承,就是要求能够做到“入”,而书法的发展却是需要依靠“出”来实现。这一入一出的辩证法则包容了书法的发展规律,也记录了千百年来书家成就的经验。可以说把握好出帖与入帖两者的关系是进入艺术殿堂,维系艺术生命,走向创新之路的唯一途径。
------我是书法有云,一名书法爱好者,从事软、硬笔书法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其他网友回答:感谢大师兄赐题,此题乃一书画领域之大题也,余必竭尽所能而答之。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故书画创新也是书画艺术进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问题是如何创新,可以在哪些方面创新,创新有没有原则和前提。首先,我认为书画创新必须是在继承中华书画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必须以传统书画审美习惯和方法为原则去创新,不然就不能叫创新而是糟蹋纸张和材料。诸如“丑书”、“人体书法”之类毫无传统书画审美基础和原则的东西,都是糟粕和垃圾,都是哗众取宠的小丑般表演而已。一切彻底偏离中华传统书画方法和原则,去作胡乱任性发挥的东西都不可能是书画艺术作品,而是废品。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创新才对呢?我认为必须是先老老实实地学好前人的艺术传统之后,在书法上必须先临习好一些古今书家大帖,学习并基本掌握古今书家运笔之巧、结构和字韵之妙后,再抛帖以你自己的感觉去写自然会出新。写意中国画也是一样,你先学得古今中国画大师的运笔之道、构图之理之后,再于生活中多观察多体会多写生,必有一天自然会画出你的新感觉和新风格。
书法创新可以在综合不同字体风格上作创新,比如你学草书可以在字形结体上综合一下隶书,写隶书综合一下篆书,写楷书综合一下行书和隶书。可以在结体的肥瘦和风味上做强化创新,比如瘦金体就是一种将结体风味上作瘦和劲强化处理的创新,当然同时带来运笔之法的特异。可以在运笔技巧上创新,因为你独特的手感和书写节奏自然会写出不同韵味的书法作品。
中国画创新,可以在笔墨技法上和题材拓展上创新,比如大写意画法,所谓骨法用笔可以算是一种技法创新。齐白石老先生的创新就是好榜样,在虾蟹的画法上既是笔墨技法的创新也是题材的拓展,但这些创新离不开细致独特的观察和深刻的生活体验。而现今书画家们却走的是另一种传统书画形式外的创新,不是强调以书入画的笔墨技法而是融其他画种于中国画,这个与现在的学习条件和与国际的开放接轨是相关的,但我认为融其他画种画法进来,仍不可喧宾夺主,不要把中国画独有的重笔墨轨迹的特点及书画同源的本性给丢了。你融漫画技法于人物画这个还比较靠谱,因为只是借用了一些夸张变形手法而已。而你纯粹以水彩画技法施色,以油画方法去构图,然后层层铺色,单纯以色彩堆积和多次积墨之法去画中国画,完全没有一点书画笔墨的轨迹和韵味于其中的话,这就不能算是中国画的创新了,而只是拿中国画工具用中国画材料画出来的却已经不能算是中国画了。
书画家独特的个人风格并不是刻意去追求去强调出来的,而是以自身深厚的艺术实践的积累、对前人良好的学习和继承为基础,在以自己独特的悟性和禀赋,对生活的长期深入的观察和体验,长期的临摹和写生,以及丰富的艺术修养中自然会形成画家出类拔萃的独特风格。
书画艺术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没有对错,是主观愿望。它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一种突破固有样式的变革精神,是走出已有舒适圈的自我革命行为,它需要具备有新的艺术理念作为自我创新的理论依据,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有理有节的推进,否则就是浮萍一般,很难自圆其说或自我肯定。中西方绘画艺术无不经历过这个变革的过程,它是随着时代发展而自然而然的形成过程,你在意也好,不在意也罢,它就这样发生了。因为,在书画创作中主体者风格形成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放大。
齐白石先生的艺术风格解决了画什么题材的问题,即来自童年时代在农村的日常性和趣味性,譬如昆虫、瓜果蔬菜,他开拓了文人画的新视野。
张大千的艺术风格解决怎么用泼彩手法,表现气象万千的山川的博大与秀美的问题,而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的辉煌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艺术作品当然要创新,抱残守缺和因循守旧都是违背艺术规律的,个人风格的出现是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创新,一定是有根基的。首先,艺术家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底蕴;然后,艺术家一定要花大功夫打入传统去汲取营养,这也是底蕴。缺了这两条,就没有了传统书画艺术的根,这样的个人风格就极容易走向苍白,缺乏生命力。
其他网友回答:"书画"组合是中国人传统、独特的艺术形式,由来已久。参与门槛低,参与者众,有建树和特色的大家,也不在少数。几千年过去了,传承发展至今,已出现审美疲劳,水平上升空间或艺朮感染力已卡在瓶颈段,寻求突破,创新是必要的,也是唯一的出路。不然,就如中国传统戏曲,百年孤独之后,就会出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结局,不光是空悠悠,还会恨悠悠。艺术风格说白了就是艺术个性,而艺术个性是艺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源泉或指标,走出自己的个性或风格,当然是理智的,肯定是对的!但个性终究不能取代或凌驾与艺术共性之上。它只不过是书画艺术本质特征,不单一的面貌呈现而己。修养不够,分寸拿拈不当,张狂肆意的个性表现,往往会陷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尴尬境地。
其他网友回答:没错,但是不要让汉字面目全非就好。毕竟是汉字。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请刷新试试 其他网友回答:
不可一概而论的。
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书画作品才属于真正的“书画创新”?
“走出自已的风格”与个性,這也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好的个性是不受欢迎的,好的个性是被人喜爱的,没有錯。
作品自己会说话的,用作品去证明。
其他网友回答:创新沒有错,让人能看懂,能理解,不能超自然,文规,文风,传统。老翁评。
其他网友回答:没错,但是要有一定的基础,支持你!加油!
其他网友回答:书画本身就是艺术范畴,创新永无止境,打破规则,只是不被社会承认,或需要时间。
分享到:相似文章推荐
Copy right©2006-2021惠修网hfqx.com.cn版权所有 赣州名都贸易有限公司 赣ICP备2021008248号
报修电话威海链 » 书画创新,走出自己的风格有错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