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中,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别是什么?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这哲学里提到的唯物论唯心论的理念其核心是存在的问题。既然是存在的问题,思考谁第一第二,这是前人思考的。对存在的思考这是现实人要有新的认知这是哲学面临的问题。唯物唯心,这个物这个心其实是起点是一样的指的是一样的问题,只不过是说法不一。与眼见为实,是不科学的。看不见的就不是存在的吗?神学里面一个词“上帝”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呢?是承认存在的。这可不是指人的心,寻找存在哲学的目的,也是科学目的。哲学的起点是什么呢?就目前讲有哪一个词语能说明这个起点呢?

哲学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呢?是不是认识论,是不是怎样认识这个宇宙,而后怎么处理遇到的问题。也就成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了方法论,人的局限性是怎么来的,宇宙观与人性观这里就有空间的问题。人在宇宙里是是什么呢?人的认知从什么地方开始人识事物,这也是哲学考虑的问题。看看人,哪一个民族占在最高处看这个世界的呢?哲学也是有高度,认知问题。结论,就是怎么看理解存在是哲学的根本问题,说唯物是承认存在,说唯心是不承认存在。什么第一第二其实都是偏面的,都有否定的意思。哲学不应该是这种态度……

其他网友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先于精神而存在。如人出生后,才会有思想意识,精神。因此,物质是第一性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精神是第一性的。世界万物都是精神的感知。也就是镜(相)由心生。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所有的一切,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你不要去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不用去纠缠这些问题,你只要知道,鸡本来就存在好了。

唯物主义又分为:机械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机械唯物论认为客观世界是永恒不变的。如日月星辰亘古不变。而,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万物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太阳的黑子运动,星辰的陨落等。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精神的产物。唯心主义又分为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万物是神创造的。如《圣经》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 她与唯物论的区别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万物本来就存在,不是谁创造的。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万物是客观存在,但,是神创造了一切。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万物是人的精神的感知。也就是世间一切的镜像都是由心生的。你的感觉。

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诗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作。

《六祖示法诗》

慧 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而神秀的偈诗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作。

《无相偈》

神 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之间存在着灵修本质的冲突。客观唯心主义要拜神,拜上帝。主观唯心主义强调自己内心的修行。

18世纪,主观唯心主义者英国贝克莱大主教对客观唯心主义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

今天,我到你家的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请你告诉我,这块石头,是我绊倒了,它才存在呢?还是它原来就存在?

对于,唯物论,唯心论。以及唯物论中的:机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唯心论中的:客观唯心论,主观唯心论。我们了解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区分她们之间的科学与荒谬,孰优孰劣。使我们更好的掌握辩证唯物论,以指导我们的人生和工作。

毛主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不能够深刻的理解她,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她。希望大家通过此回答,对于掌握辩证唯物论有所帮助,更深刻的感受辩证唯物论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科学是哲学的搬运工。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按照客观规律的作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前进的。

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所变现,心外无任何实法存在。亦即心为万有的本体,为唯一的真实。《华严一乘十玄门》载︰‘三界虚妄,唯一心作’,即是此义。因为有情生存于迷界(三界),皆是一心所变现,若谓心外有实在之物,乃纯属妄想所致,故言︰‘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六十《华严经》卷十有偈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外,如‘一切从心转’、‘一切唯心造’、‘心造诸如来’等语,皆为佛典中常用来表示此一思想之。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如在中国,宋代的陆九渊认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心之本体无所不赅”,“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在西方,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认为,物质是“不存在的实质”,“感性实物”是“观念的集合”或“感觉的组合” , “对象和感觉是同一个东西”,“存在就是被感知”。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的J.费希特认为,“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原,“自我”周围的现实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这些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述。19世纪30年代以后,主观唯心主义在西方的主要趋势是抹煞哲学的基本问题,宣称物质与意识何者是第一性是无意义的问题,而以“经验”、“要素”、“事件”、“心理的东西和物理的东西”等“中立”的名词取代物质和意识的科学概念,自称为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上的“新”哲学,如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等。还有些主观唯心主义流派把意志、情感说成是第一性的东西,宣扬非理性主义,如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等。

客观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虚构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成万物的创造者。在中国,西周时代的天命观是具有初步理论色彩的客观唯心主义。汉代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是系统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 ,“万物之祖” ,“万物非天不生”;三纲五常的封建秩序是“天”有意志有目的安排的。魏晋玄学把神秘的精神实体作为万物的本原。王弼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而“道”是“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的独立存在的精神。宋代的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在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说是最早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由具体事物构成的“感性世界”则是由“理念”派生出来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欧洲中世纪的托马斯主义和实在论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近代最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代表是G.W.F.黑格尔,他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现象都是“绝对精神”在自我实现、自我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中的外部表现。现代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流派有新黑格尔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等。

真正的唯心非应以“主义”而冠名,是以本质为实在的绝对真实,佛教就是这样的“宗教”,主客与客观其实都是邪见、外见,佛说这是“外道”,为何?没有见到本质!只见到了表面,如同只见到了波浪,没见到水的质体,你以什么观点都不对,唯从对自心本质的认识或离开事物的表相去察看与思考,你才能达到真正深层次的理解,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唯心、唯质,事物只是本质运动的现象、表相,而不是绝对真实,所谓真理,就是发现这个绝对不变的真实,而不是以主观与客观非要去“看”到什么,就如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本质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唯心主义能够长期存在根源之一在于人的认识过程本身包含着陷入唯心主义的可能性。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者都把虚构的脱离物质的意识当作现实世界的本原,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两者在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内部也往往互相混杂或交错。

人类最初的、最简单的抽象中就存在着认识的二重化和唯心主义的可能性。唯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产生、发展还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利益对哲学的存在和发展起最重要的制约作用,它规定哲学家概括现实和利用思想资料的倾向。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唯心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把精神、意识说成物质、自然界的本原,从根本上颠倒了世界的本来面貌,因而是与宗教同样谬误的世界观。有的唯心主义本身就是精制了的采取理论形态的宗教教义;有的唯心主义虽然对宗教采取回避的、存疑的甚至反对的态度,但就其理论实质来说仍与宗教相通。辩证唯物主义不是简单地笼统地抛弃唯心主义哲学的一切内容,而是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辩证的批判,具体地揭露其谬误的性质、程度、根源和影响,并利用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因素。这样才能真正不断地战胜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唯心主义,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守仁(明);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质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法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

“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

“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

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1、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2、 黑格尔(1770-1831)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辩证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3、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历史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又称唯心主义历史观,是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关於社会历史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这一基本原则出发,历史唯心主义把人们的思想动机、卓越人物的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它否认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否认社会发展有其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社会中存在的阶级斗争及其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历史唯心主义掩盖历史发展的真相,通常代表着剥削阶级的利益。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有些旧唯物主义者曾力图用他们的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某些社会历史现象,对反动的信仰主义、神秘主义进行过斗争,但是他们的历史观在整体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把社会历史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其他网友回答:

根本区别是关于世界的根源问题,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根源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论认为世界的根源是精神,世界是某种精神的产物。

其他网友回答:

非要说唯物论与唯心论有区别的话,那么唯物论强调的是物的存在与经验的关系,而唯心论强调的是物的存在与之所以存在的可能性(原因)。

唯物论对物客观存在第一性的强调的同时却回避了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也就是说物的存在是无因(无明)的,这就让人不自觉中陷入了一种困惑——物是永恒的。物或者说世界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且是无边际的。这又同凡是有形的必是有局限的“公理”相悖。

唯心论强调的是凡是存在者必定是有原因的。而对第一原因孜孜以求恰恰才是真正的哲学要弄的正经事。哲学是捍卫理性与逻辑的学问,它以钻牛角尖的形象示人,从不屈从“眼见为实”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终归何处”等等无不是对终极或者说第一原因的发问。如果从唯物第一性的眼界来考虑又会怎么样?也许是无从下手或者陷入无解的循环中,总之给人的印象就是好“轴”啊。唯心论处理“鸡和蛋的先后;我是谁……”则是从形而上学“本体、自在”等不可描述的视角思考……。

把唯心视为“精神、神”可以说是对哲学莫大的嘲讽。哲学意味着第一的大智慧,把它与鸡飞狗跳的妖魔鬼怪混为一谈真的有损哲学的脸面。唯心是践行“凡是有形的一定是有原因的”思想理性革命——形而上学。唯心强调的是形而上学的“本体、自在”是现实世界的的第一原因。这个第一原因的“本体、自在”是不可描述的,所以老子“强名之朴”;有的干脆借用“上帝”来称呼它(第一实体)。

在现实世界中被评论一个地区的人不信“神”,其实往往不是说这个地区的人不相信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上帝因果报应这些荒唐思想,而是暗贬思想中对第一原因的忽略,亦即嘲笑笨得很。对自己有信心首先要有学会理性思辨的能力,祥林嫂式自语自信是于事无补的。学习哲学强调第一性与第二性的意义不大,反而会让初学者陷入对哲学的困惑中难以自拔。哲学是探求第一原因的思想遐想……

其他网友回答:

答: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是哲中的两大学派,哲学是研究世界观,抽象理论概念的,唯物论和唯心论,是论证世界观理论的两种方法论。

你想知道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的区别是什么?我见意你别去看,现代哲学家发表的文章,因为,他们都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还拿着不是当理说,把你说的一塌糊涂,让你搞不清楚,到底谁对谁错,这就是当代那些,所谓的哲学家才华的高明之处,他们不是象马克思和毛泽东那样,用普通老百姓听的懂地语言讲哲学。

我认为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最大区别是:

(一)宗教信仰的区别,如:唯物论者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唯心论者信仰上帝,信鬼信神。

(二)立场的区别,唯物论者,是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说话,比喻,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理论,都是无产阶级哲学理论,比喻:孔猛之道儒家学派,唯心主义思想理论,都是站在神仙皇帝,统制阶级立场上说话的。

(三)世界观的区别,唯物论者认为,世界是人民创造的,没有人民,就没有世界。唯心论者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没有神仙上帝,那来的世界。

总之,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来说,唯物论和唯心论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大哲学学学派,谁对谁错不见分晓,世界总是在斗争中前进,在前进中斗争,用伟人毛泽东的话说,这叫做:斗则进,不斗则退,不斗则垮。

(原创于2020年10月29日)

其他网友回答:

不做定义的讨论,是一个无休止的争论。哲人,先哲,是人们对有智慧卓越或有卓越智慧的人的赞扬。

首先,什么是哲学?它是一门世界观的学问。研究自然万物,人类社会发展和意识思维中最一般的规律,是一切物质及社会的所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其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在阶级存在的人类社会,国家制度的社会中,哲学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其行为具有很强烈的阶级性(现在可称之为阶层,也可称之为文化差异,经济差异等等所谓的高贵一族,人种灬,)。

哲理,是关于宇宙太空和人类生存的根本的本原理论。而哲学所阐述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一)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和物质是第一性的。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和精神是第一性的。(二)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否认世界可以认识或否认世界可以彻底的认识的,是不可知论。而承认世界可以认识的是可知论。一

在认识中完善认识,在实践中更新认识。用最朴素的观念,渐进的方法,广泛采纳各方意见,在变幻莫测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找出解决问题的途经,从而不断完美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认识,减少实践中的失误和偏差,避免决策性的错误而前功尽弃,无法挽回!

通过纵向横向,古今中外的人类发展历史,各国(种族文化)的交融,争霸世界已成实亊。人类和平决定人类命运,而认识世界是最清醒的理念!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极简单,却又极复杂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同众盲摸象,有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也有人摸到了大象的腿,在这些人的感觉中大象千奇百怪。但是事实上,大象只有一个,就如同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是一样的。在哲学当中,唯物论和唯心论,就如同大象不同的部位一样,都只是一个部分一个方面。伴随着世界的本源被不断的发现,他们最终将会趋向大同。就如同道家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终万物还是会归源于本一。


其他网友回答:

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本质问题。

存在的区别。

唯物论认为,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的消亡而不存在,不以人的意识而存在。

是物质决定人的意识活动,比如你看见了花,你开心了。在唯物论中可以说是因为你看见了实物的花,你才会开心。是花先于意识,而花不因你的意识改变而转移。简单的说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而唯心论认为,这个世界是因意识才存在的,是可变的,随着人的心情的变化而变化,是以人的意识而存在。是意识决定人眼中的的物质世界。比如花在那,但一个盲人鼻子又鼻塞了,又没碰到花,那花对他来说存在吗?对盲人来说,这个花其实就是不存在的。简单的说,是意识决定了物质是否存在。

活动的区别

唯物论认为,这个世界的运转是不以人的意识而活动,有其固定轨道,是客观的。就像花开花落会有时期,日月星辰不以人的意识存在以改变,是客观存在的。

而唯心论认为,这个世界是以人的心理活动而活动,是时刻变化的,是主观的。就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一样,是因人的精神感觉而变化。

角度的区别

唯物论是站在物质世界的角度,更加倾向于眼见为实。从天文学、动物界,植物学,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不承认是神创造世界之说。物质运行都有其独特的规律,而这些规律使科学家们无止境不间断的研究。就如人的意识、是必须依托于身体才能存在,是物质决定了意识。

唯心论是站在人的角度,是以人的精神活动看待物质世界。就如道家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的,相由心生的境界。是以人的精神来看待物质世界,就如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看花是花又不是花的境界。

认识论的区别

唯物论认为,认识是后天的,而不是先天的,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是真知出自行动,这个世界是可知论,不是神秘莫测,有些比较神秘的现像,只是暂时还未发现而已。

唯心论认为,认识不过是内心反省。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是一花一世界的看法,认为这个世界是神秘的,承认神的存在。

总之,是环境造就人,还是人被环境改变的区别。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其他网友回答:

我在参加讨论之前,看到“我有靠谱的回答”几个字,很想笑。谁靠谱啊?

我不是学文科的,更不是学哲学的。

当年为了解读《老子》,我抱着《艾思奇文集全集》和很多关于马列主义哲学的书好一个啃,光读书笔记就有四五万字。

我读的是唯物主义的书,没有读过唯心主义的书。我们对唯心主义的了解,大多是通过所谓的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得来的,有几个人真正研究过唯心主义的?你不研究他,就随意的评点他,很不公平。

出题的悟空先生,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有研究么?

就我看过的唯物主义而言,除了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以外,也就主观能动性等有用,其他的全是空谈,是证明前述所用的。

还是别讨论这些问题了,既费脑筋,又无用处。我勉强看了一些回帖,头疼啊!真想全部看完,实在是看不起。

我这样说,悟空先生肯定会不满意滴。其实我反对无效!网络时代,都是为了流量。我也是如此,所以参加讨论。

乱说一气,惹方家一笑。可以喷我哈!

标签: 唯心论 唯物论 哲学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