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说,儒者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为啥后世却鼓吹孔子?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第一,儒家其实信鬼神。不同的是,墨家认为鬼神会因为人的善恶而主动出手,儒家则认为鬼神是自然现象,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反应。

第二,之所以厚葬,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感情,不必深责。

第三,礼乐和农耕并不矛盾。军队里还有各种行为规范和文娱活动呢,削弱战斗力了吗?

第四,孔子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见儒家并不信命。不过,命要“积”才能改变,说明命不轻易改变,所以儒家也认命。

其他网友回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其他网友回答:

大概墨子代表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但是统治者确实极少数。

但凡是人民群众所希望的,统治者一定要反对。

其他网友回答:

孔丘做为投降世家的发源,能够很好的为政客服务,这就是为什么鼓吹他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实在是不喜欢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太重要,我咬着牙胡说2句。

先说哪四政?

(l)儒者不相信天鬼存在,"天鬼不悦"。

(2)儒者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因此把人民的财富和精力都浪费了。

(3)儒者强调音乐,造成同样的后果。

(4)儒者相信前定的命运,造成人们懒惰,把自己委之于命运。

下面逐条分析:

  1. 天鬼存不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需不需要有信仰?在这点上,孔夫子的主意是让人信“礼”。什么是“礼”?礼是一套办事的流程。让人信流程相当于只管过程不管结果。什么叫“官僚主义”?这就是“官僚主义”!我按“礼”办事了,事成没成就和我没关系了。那应该信什么?有2种可行的信法,一信偶像(就是“神”),二信结果(比如某某远大理想一定可以实现)。实际上儒家根本搞不定“子不曰,怪力乱神”,所以后来的儒家子弟信佛的信佛,信道的信道,最不济也把孔夫子挂墙上拜一拜。后来还有试图三教融合的《三教珠瑛》……
  2. 厚葬三年可不可取?厚葬在特定时期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过犹不及,不能因为厚葬影响活人。厚葬的缺点不说了,现在大家都知道。这里着重说一下厚葬的意义。

(1)浪费器物。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很多青铜器,瓷器,铁器使用寿命都很长。这些器物埋了,工匠还可以再做练手。我都觉得中国古代科技比别地发达,这厚葬是起了一定作用。

(2)厚葬让活着的人为“名”努力。人人只为财的社会,道德底线是很低的。道德底线低,社会潜在成本就高。你想厚葬,可以呀,名声要过的去吧?要不然你不怕被刨出来?厚葬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道德底线。

(3)厚葬,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养老。要不然葬的时候,亲朋说“活着不养,死了才装样”,这话怎么接?

(4)最重要的理由,厚葬从行为上行成了等级社会的最基层等级——小辈听长辈的。而等级社会是生产力和信息传递能力没达到一定程度时,目前所知唯一可行的社会组织形式。

厚葬之政在封建社会有一定合理性,墨子否定厚葬想的浅了。

  1. 音乐的社会价值太大了。古代没有手机,人吃饱了干什么?*尽人亡吗?当然孔子提倡“乐”还有区分社会等级的意义。而客观上,音乐还有影响人情绪的作用。所以后来“琴棋书画”,琴排第一。
  2. 一个人活到40以后,都会发现“命运”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个人努力的效果非常有限。再说了,你怎么知道你的努力不是“天意”的一部分?所以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但是如果人人信命,那不就是人人躺平的低欲望社会?这还搞啥?所以《周易》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才是真正的高人高论。这一点上,墨子对儒家观点似乎了解不全,产生了一些误解。

总结一下:

(l)儒者不相信天鬼存在,"天鬼不悦"。

这一点墨子对。

(2)儒者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因此把人民的财富和精力都浪费了。

这一点墨子理解的浅了,在封建时代,儒家对。

(3)儒者强调音乐,造成同样的后果。

不知道为什么墨子会有这种理解,显然他理解错了。

(4)儒者相信前定的命运,造成人们懒惰,把自己委之于命运。

似乎墨子对儒家观点了解不全,以至产生了误解。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之道,教人礼仪,尊师重道,有一定道理。

但墨子之道是人民之道,古代统治者是不喜欢的。

其他网友回答:

墨子极端主义墨子兼爱非攻,做到人人都爱平等爱,孔子主张先爱亲人在爱他人导致墨子极端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思想利于执政者统治,所以推崇孔子

其他网友回答:

墨子比较接近现代人的思维,孔子还是喜欢搞一些繁复的仪式。所以,孔子赢了。

标签: 墨子 儒者 孔子 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