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背诵古诗词,除了考试和显得有文化,还有什么用?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不是显得有文化,而是真有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的背诵可以提升气质,激发想象力,活跃思维;再背诵的基础上慢慢解其意,悟其情,则更能提升精神境界,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说提问的前提错了,孩子背诗的目的不仅是应付考试,也不是显得有文化。

我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从小读背诵诗词是几千年历史传统,在古代孩子们要背的古文更多哩。在现代这一传统尚在继续,是香火相传。

至于说从小背诗有什么用,这没有数学计算公式,但却可以用两句诗来形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去仔细揣摩吧。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提问真的是太绝妙了!最权威的正确答案就是两个字:没用!岂止学习背诵古诗词没用,其实这世界上一切都是没用的,你吃美食有什么用,本质上还不是填一下肚子,说穿了就是不饿死,去捡点破烂菜叶吃,还不是照样活命?你拼命挣钱干什么?死的时候你能带走?你会研制航天飞机有什么用?该生病你不是照样生病?该死的时候你还不是照样死?你洗脸梳头有什么用?穿戴整齐又有什么用?仅仅只是多耗水耗时间费功夫而已,蓬头垢面,脏衣破裤子不是照样能吃饭喝水干活工作?难道穿干净了就能多扛起一袋粮食?最厉害的一句话是:你活着又有什么用?迟早也不是要死的?所以最聪明的结论就是:一切都是没用的,就连什么生命都是没用的。恭喜你,你太聪明了,悟出了一个最高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词包含很多人生道理,人生哲理,人生启发。多看看也能够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其他网友回答:

<2>实用性非常强!绝对不仅仅是“考试和显得有文化”这么简单!

也许有人喜欢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来说明背诵古诗词的作用,但是我要说:远远不止如此。

“通过考试”和“显得有文化”,这些都是“实用性”和“外表”作用,背诵古诗词最大的作用,是让你真正理解和掌握汉语、并且更了解中华文化。

直接的作用——让你写一手好文章!

背诵古诗词,作用巨大

古诗词就是凝练和艺术化的汉语,是把我们日常说的话,在艺术性上提升了而已,其实它们就是我们日常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古诗词过时了吗?

有人说,古诗词过时了。我要说:只要汉语一直存在,古诗词永远没有过时的那一天。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本身就是古诗词中来:

和董传留别

作者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提问者您想想,这句话什么时候会过时?还有众多的从古诗词中来的成语、俗语这些,什么时候会过时?

苏轼 苏东坡

单单举几个苏轼的作品中,脍炙人口的例子:

“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蓑风雨任平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等等、等等(你可以查查,太多了)

以上,有过时的吗?

所以我说,古诗词永远不会过时,它们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了。

不但古诗词,各种文学体裁都不会过时,不论诗词歌赋曲文序等等。

汉赋也好,唐诗也好,宋词也好、元曲也好... ... 他们都是中国语言的各种表达形式而已,万变不离其宗——他们都是汉语,都是中国人的语言,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大家追捧的文字排列组合形式变了花样。

请想想我们日常用的成语、歇后语、俗语等等,有多少是古文过来的?


背诵古诗词、古文的真正作用是:更好的掌握汉语,且实用性极强。

无论是诗词还是其他古文体裁,流传度广的,一定都是大家觉得“好”的。为什么好?因为它们符合我们的审美和思维习惯 —— 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感觉起来美,想起来有道理,思考起来有收获。。。 。。。

各种体裁的文,只要大家认可高的,一定符合这上面这些标准中的几个,无论诗词歌赋曲文序及其他,只要逃出了这些标准,就不可能被大家接受。

为什么那么多古文流传至今,到了今天我们读起来,依然觉得美、好?因为,人的审美特点和思考方式,从古至今,没多大变化!

所以,背诵古诗词也好,其他体裁的古文也好,作用都是一样的,让你了解、习惯、掌握这些统一的规律—— “上口”、“顺耳”、“美”、“有道理”、“有收获”。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随口就说出一首“打油诗”,听起来还不错,这是为什么?因为符合这些规律中的一个,或者几个)

如果这些方面你都掌握了、习惯了,无论你写文、评文、还是说话,都会提升一个极大的档次!

所以之前我说,最直接的作用——让你写一手好文章!

归根结底,就是你更好的掌握汉语了,也就是:你驾驭中国语言的能力提高了。


背诵古诗词,使您更了解中华文化

背诵古文(包括古诗词),为了全面理解古文的意思,还需了解诸多的相关信息。比如:作者境遇、人文环境、时代特点、历史地理等等。所有这些,连同古文本身,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您背诵足够多的古文的时候,您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就深入的多,而且,您对于所背诵的古文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古诗词中蕴藏和关联了极多中华文化因素

所以我说,背诵古诗词,作用绝对不止“考试和显得有文化”这么肤浅,最重要的作用是:让你真正了解和掌握汉语、而且,更深入理解中华文化。


注意:

提醒您一句:不要贪多,背诵任何一首诗词,都要透彻理解它,相关资料也要了解。如果仅仅为了“炫耀”,盲目的求多,那本回复的主旨,和您关系不大。

驿路拾粹果妞爸 回复于2021年1月7日

其他网友回答:

竟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古诗词体现的是中华文明内敛含蓄的品格,待人接物的真诚,胸怀天下的气度,眷恋思家的惆怅,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符合中国性格三观形成,懂得什么是尊老爱幼,崇尚英雄,刻苦努力,知足常乐等等人生的哲理。

其他网友回答:

用处多得很呢。

比如说,可以学习科学。


不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物候学知识,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比如说,可以掌握哲学道理。


不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当局者迷;“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说的是格局高眼界大。

比如说,可以了解没去过的地方的风景。


不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知道西湖的荷花之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了解黄河之壮。

比如说,我们可以知道历史。


不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说的是赤壁之战;“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说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是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遭重创;“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说的是秦国用反间计,破坏廉颇君臣信任。


……

例子太多,我都举不过来了。

其他网友回答:

有句话叫因人而异。我们特别喜欢把人归拢成一个模式。对理解喜欢古诗词的,确实有用,但说实话,小学就学太早了,绝大部分孩子理解不了其中的魅力,小学正是孩子好动的年龄,应该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动手实验的科目,而不是到了初中,高中不做实验,光背公式,我们很多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这么被淹没了。初中再学习简单古诗,像将进酒,沁园春这样的优秀作品也就高中能理解其中的魅力,因为作者也是有感而发。我们的教育体系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不应拔苗助长

其他网友回答:

喜欢就学,不喜欢不学,为了考试拿分也可以学,人和人是有区别的~

标签: 古诗词 背诵 考试 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