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练楷书,现在想往行书方面靠拢,要怎样做才能写好行书?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2>硬笔行书,和软笔行书很多理念是相通的,比如: 明代丰坊《书诀》说:“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

通俗的讲,行书贵在流而畅,要有呼应感,此其一;行书要有轻重感,此其二;这两点,我认为这话,不仅适合软笔,也适合硬笔。


所以,如果有楷书基础,再练行书,只需要几点即可:

一、 楷书基本上方笔为主,而行书由于流畅的需要,方笔、圆笔需要均衡。

这是行书自然书写的要求,也是审美的需要!需要强调的是,但凡古代经典的行书,基本上都是圆笔为主。

当然,硬笔行书,方笔的比例相对软笔更多一点更合适,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二,会楷书,再练行书一定要摆脱离楷法的束缚。

会楷书练行书既是优势,也有不利影响。优势在于,能很快掌握行书的结构,这个是短期影响,立竿见影!


不利影响在于:很多人练楷太久,再写行书,离不开楷法的束缚,行书里太多楷法,比如――

不该顿笔的顿笔、牵丝太刻意、写行书呆滞,放不开,轻重感不强等等。

集中体现是――行书也难以做自然书写,都是受楷法束缚太多的缘故

三,行书的美,在于自然书写,不要描字画字,充分抓住行书的规律与特点,最后回归到自由书写,自然书写。

轻重感、节奏感非常重要,脱离楷法,好吧,聊到这里。 谢谢您的关注与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行书,正书之小变,后汉刘德升所作。锺繇谓之"行狎″,务从简易,相间流行。至王献之,又旁出二体,非草非真,处乎季、孟之间,兼真谓之真行,带草谓之草行。虞世南云:"行草之疏,如空中游丝,断而复续。″又曰:"行书者,若转轮之义,行而不郅。″一一郑杓《衍极》刘有定注。

注:行而不郅一一指行书时有放有收不至失控。

以前练楷书,现在想往行书方面靠拢,可以接着练行楷书,行兼楷意比较规矩的叫"行楷″,一般以楷法入行书的方笔要多一些。它是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的书体,练习行楷之后就接着练行草,写的速度比行楷略快,体势变化比行楷要大一些,无论是行楷或行草,要注意形不连而气连。笔虽断但意相连。

赵宦光《寒山帚谈》中说:"行书之带笔乃其过脉处,锋势与本文(指笔画)必有节奏,其字始有骨力。若其浑去不分者,狂草则可,不然败笔也。名家、作家但宁念本文其锋势引带无意得之,不知者先己宁意引带,何暇分出本文,是以浑浑失之远矣,即有意分出,意又杂乱,临仿法书至有引带诸事,直临本文,勿临带笔,本文成熟,带笔自随,随正文出,自然节奏。此临仿要诀,不可不知。″

文中的带笔指字中的引带牵丝。牵丝要出于自然,临帖时注重笔画本身,不刻意临带笔,刻意去临,必显造作,笔画纯熟,引带自生,这是临行书的要点。

(上图书法作品为李邕行楷《出师表》局部,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其他网友回答:

楷书向行书过度顺理成章,但在学写行书之前先要弄清行书与楷书不同的两个区别。

一是点划用笔的区别。大家知道,我们写楷书时,都是一个点画写完整后,再写下一个笔划,基本上是笔笔独立的,但行书的笔划就有了连带关系,比如三个笔划的三点水旁、行书就可把下面两个点连起来,写成两笔,简化了楷书原来的形态。加之运笔节奏的加快,行书的笔划搭接就有了牵丝映带,这是楷书中没有的,却是行书的特征之一。也由于笔势的跌宕,行书把楷书较工整的形态变的更加参差不齐、生动活泼。从使笔上来说,如果说楷书是“打击乐”,那么行书就是“轻歌曼舞”。 二是结构章法的区别。由于书写速度的加快,行书打破了楷书四平八稳的结构,与楷书形成对比的,一个是点划跳跃、一个是体势欹侧,甚至是字的重心不稳,只有通过行气的呼应联系,才能取得整体运动中的平衡。特别在行间和整个布局上变化明显。所以,在学习行书时,我们首先要破除写楷书时一个字填一个格的习惯,要把字与字之间行气的贯通做为一个熟练掌握的重点。

在学写行书过程中,阻碍进步的最大问题是用楷书的书写习惯去写行书。所以,做为初学者,一定要把楷与行在用笔、点划、结字上的不同区别开来。从“翰不虚动,下笔有由”开始,我坚信题主及书友友们的学行书之路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精进,也期望大家直探行书堂奥,取得不俗成绩!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等知识方面同学习,多交流,共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有楷书的底子,入行书要省事得多。虽说楷书写好了未必行书就写得好,但至少比楷书都没写好就写行书要轻松的多。由楷入行,我想首先要在思想上澄清三点模糊认识。


第一点,楷书写快就是行书吗?不全对,如果楷书的根基很正很硬实,把书写速度加快,把握好节奏感,那么点画之间的牵丝与行气就会体现出来,在视觉上也就有了“行云流水”之感。为什么不全对,因为点画的俯仰向背等关系可能出不来,字势也未必就能自然而然地拿捏得体,这些,仍是需要有针对性的专门练习的。

第二点,楷书基础好,行书就一定写得好吗?不一定。楷书与行书在技能技巧上有通融之处,但毕竟术业有专攻。不同书体之间都遵循这样一种关系,既有所关联,又各具其特。换言之,二者之间并非正比关系,或者说因果关系。对于一些认为楷书是万法之王、毕其功于楷书、楷善则诸体皆易工易散观点的朋友,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第三点,由楷入行,以前的习练是否全没用了,仍需从头开始?当然不是。楷书作为法度最完备最规范的书体,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有法的思维、技的基础。楷书功底硬,则对笔法字法的技能训练是深入系统的,这对习练其他书体非常有用。

由楷入行,仍須由临帖而始。至于学谁的,最好是取法乎上。什么是上?二王米芾王赵孟頫王铎董其昌就是上,而二王则是上之上。学行书,最好是溯本求源,首选二王。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集字圣教序,都是最好的范本。有楷书的底子,领会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抱庸浅谈。

其他网友回答:

正路。

有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基础,行笔提速便走向了行书。

所要注意的是,行书也要有章法,走正路。同时,在继承临帖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性与创新,一定能写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行书。

个见。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先楷书,后行书,是练习书法艺术过程中必需掌握的实践技巧。在楷书功夫深厚的实践基础上,练习行书,最好临摹书圣王羲之所书的(圣教序)名帖,常抓不懈,得心应手,才能练好行书。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了楷书的基础,练习行书相对容易,楷书的笔法和结体方法,行书基本都适用。

除此之外,我们要清楚相较于楷书,行书的不同之处:

1、弧多于直。

行书中,很多较长较直的笔画缩短并呈弧形,以提高书写速度。

2、圆多于方。

楷书方正平整,由此被称为“方块字”,而行书方折减少,圆转增多,整体圆润。

3、连多于独。

楷书字字独立,行书虽也有独立字形,但连带更多,通过牵丝或笔画呼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

4、露多于藏。

楷书起笔以逆锋为主,强调藏头护尾,而行书一般起笔都是顺势落笔。其用笔中侧并用,强调“中锋取劲,侧锋取妍”。

行书的练习方法:

如何选帖、临帖,前面很多人都介绍过了,不再重复。此处介绍一种不常见但很实用的方法:

定数减字法

三国时,诸葛亮某次进攻魏国受阻,退兵时又要不断分兵帮助其他将领,于是他想出“减兵增灶法”,每次做饭故意增加炉灶,让追兵以为他是不断在增兵而诱敌深入,以致司马懿放弃追杀。

在书法学习中,也有一种“定数减字法”。我们知道,楷书的规则都适用于行书,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加快楷书书写速度,那不是有助于行书的学习吗?

“定数减字法”,就是先确定正常书写时30分钟的楷书字数,然后逐渐缩短书写时间而字数不变。

当由30分钟缩短到20分钟时,你会发现你的字形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当然,学习行书,临帖还是主要方法,“字数减字法”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

初学楷书,现在想学行书,我个人赞成这样的学习顺序。学习行书,一般都是从工整严谨的楷书学起,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基本笔法,再来求变化,向行书发展。

正如孙过庭也说过:“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此处所谓的“平正”,即是指楷书基本笔法和结构的工整平稳。而“险绝”,就是“平正”之后的变化,向行书发展。

以前练楷书,现在想往行书方面靠拢,想写好行书,主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想知道怎样写好行书,就要对行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张怀瓘《书断》曾说:“(行)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意思就是说行书是从真书变化而来,是真书的简易写法。当然,行书也被应用得最广泛,它既不像楷书那样严谨,也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识别。

第二,初学行书,要学会在楷书的基础上变化。

行书分为行楷、行书、行草三种不同的风格。行楷是有行书的笔意,楷书的结构;行草是有草书的笔意,行书的结构。而标准的行书,就是指不楷不草的书体。

正如张怀瓘《书断》说表述的:“夫行书,非草非真……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基本上是属于行楷一类,但也包含了行草、行书字体。

就比如最开始的“永和九年”四个字。

“永”“九”两字,是行书笔意,楷书结构。

“和”“年”两字,则明显地改变了楷书的用笔,“和”的四五笔简化,“年”的短竖画改为一点。

第三,学习行书,还是以临习古人法帖入手为宜。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兰亭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等等,都是很好的临习范本。可以选择接近自己楷书风格的法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这些都不是绝对的。

我是写字吧,期待你的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2>练过楷书,现在想写行书,说明你学习书法循序渐进,方向正确,进步显著。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行书呢?

从临摹行书名帖法书开始,打好基础后,然后进行创作实践。


以下5点主要就临摹和创作时需要认真学习和把握的几个关键所在,谈谈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1,关于临摹的选帖,历史公认的行书经典法帖是王羲之《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但柳公权的《兰亭诗抄》更有笔老之妙,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2,行书是有一定的体势规范的,字形的大小、倚斜变化,可有一些参差错落,但并不可以像草书一样率真地挥运。

3,你练过楷书,想必楷书特点了然于心;行书的特点多有不同,张怀瓘总结为“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前一个意义好理解,即就简不就繁;相间流行则是指前后笔划之间以及前后字之间一定要有自然、连贯的笔意继承关系,俗话说叫“贯气”,许多时候贯气还不够,还需要纤丝相连,以表达笔意的流畅和快捷,当然,选择“笔断意连”还是“血脉相连”需要更多揣摩名家法帖,自悟自然有致的法度,并无刻板的规则


4,筋骨“”而“”是楷书学习、训练中对笔法的最低要求,在行书中,仍然要坚持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做不到这点,无论字的结构还是通篇布局,都会显得飘忽不稳,松散无骨。

5,风神洒落则是在以上4点皆较完备地表达后,作品才有可能表现出的神采、气韵、品格,这都是我们书法创作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想要写好行书,多看多悟法书名帖;选择经典书帖;明确修炼重点;巧思苦练;提高全面修养,就一定可以达到较高境界。

(所选插图,均来自于柳公权《兰亭诗抄》)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看看灵飞经,虽然是一本小楷字帖,但字帖中有不少字会出现连带的情况。

行书更多了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和连带,多以牵丝的形式表现。所谓笔笔相连,当然,不能写成线团,但要有笔断意连的意思。

可以专门练字一部件,比如反文旁怎么写,比如木字旁怎么写。当然,每种部件,写法不一,注意效率和多变化的有机结合即可。

好好注意行书里对圆法的应用,转折出多圆转,但也要方圆结合,字不失了骨气。

标签: 行书 楷书 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