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悔当初没有听进刘备的评语:"马谡其人,言过其实"。其可做参谋人才,但不能担纲一线指挥官。
当时赵云尚在,还有魏延等,镇守汉中十年,军事才干都是一流的。保住街亭不失,战况不至于逆转。
但诸葛亮显然对马谡抱有过高期望,导致他过于自信,不听副手王平的建议,一意孤行。被司马懿断其水源,然后久困山上,最后士兵饥渴难耐,失去了战斗力,很快就失去战略要地。
街亭失守,形势顿时逆转,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无功而返。这对后来的北伐都带来的消极影响。后来司马懿坚守不出,待到蜀军粮尽,自然会抽身而退。
实际上,魏延在出征时曾对诸葛亮建议,斜穿子午谷,愿亲领一军去偷袭长安,当时魏朝内部有隙,可抓住机会突然袭击,说不定一矢中的。可诸葛亮太过谨慎,顾虑偷鸡不成蚀把米。
可事后看,失街亭全局被逆转,真的可能不如放手一搏,失利也只不过一样退兵。但万一魏延成功呢?谁能说不会岀现邓艾偷袭阴平关之奇迹呢!
其他网友回答:注定了结局的失败,派孙大圣去也没用,引以为戒,下回注意,下不为例;村夫,记下就是
与其研制后悔药,倒不如多研究研究"爱"出祁山的战略方针早安排
其他网友回答:刘备东征孙权,兵败夷陵,西蜀元气大伤。十几万精锐,全军覆没,而且好多人才都死于夷陵之战,比如马良就是代表。刘备再也没有能力夺回荆州,只能退保益州。所以当一代枭雄刘备在白帝病亡后,天下人都以为诸葛亮必然采取守势。结果诸葛亮休整4年后,悍然出兵祁山,于是魏国方面朝野震动。
当然了,毕竟西蜀和曹魏的国力相差太多了,魏国认真来防御的话,诸葛亮几乎没有机会。所以第一次的北伐实际上成功的可能性最大,这几乎是一次猝不及防的偷袭!
但是诸葛亮违背大家的意愿,提拔谁都不看好的马谡守街亭,结果被张郃击败,坏了北伐的大事。诸葛亮为了平息众怒,挥泪斩了马谡,自己也上书息贬三级。
诸葛亮归罪于自己选错了人,那么如果再给诸葛亮一次机会,他会选谁呢?
一、魏延守是最有把握西蜀这边,和名将张郃一个当量的,只有魏延一个了,从气势上魏延就无惧于张郃。刘备看人是有眼光的,早就看出马谡不堪大用。但他是非常赏识魏延的,当年镇守汉中须要在员大将,结果刘备提拔了当时并不被大家看好的魏延,任他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事实证明,魏延的镇守汉中的成绩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魏延这人有勇有谋,虽然他的子午谷奇谋没有被诸葛亮采纳,至少这人是有战略头脑的,不是匹夫之勇的武将。而且临战经验丰富,所以魏延是最佳人选。
但是诸葛亮不用魏延也是有为难之处,正因为魏延厉害,所以他也要倚仗魏延和他的主力去执行更重要的任务——攻打陇西。而街亭守军须要的只是拖延时间,等他攻克陇西,就回来参加街亭决战!
所以诸葛亮是不会用一个五星上将去执行一个阻击任务的。
二、老成持重的王平可以在守街亭的时候,王平表现突出,好几次劝马谡,但马谡不听,舍水上山,结果大败。而王平则带领自己的部队没有溃败,整军击鼓,张郃怕是伏兵,没敢攻击,于是只有王平的部队全身而退。如果马谡听从了王平的建议,也许街亭之战会是另一个走向吧!
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实际上几年后,诸葛亮四出祁山,王平还真跟张郃交过手,依然是张郃进攻,王平防守,结果王平防守成功。
三国志王平传: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但那时诸葛亮还没有发现王平的能耐,他也没有把握王平能不能守得住。
诸葛亮其实在街亭是有一点点小小的野心的,他知道如果用常规的办法是很不好守的,毕竟对方是大军有压境,领兵的又是名将张郃。诸葛亮希望起用一个新人,让这个新人创造一个奇迹,不是防守住街亭,而是要在街亭击败张郃!这个新人的最佳人选就是马谡。任用马谡,张郃就会轻敌,马谡又擅长谋略,起码诸葛亮是很看好马谡这方面的才能的,也许马谡能利用张郃和轻敌创造一个奇迹呢!
不是没有先例啊!关羽不就是吃了陆逊的亏了吗?这次张郃如果也吃了马谡的亏,那这次北伐就大胜了,西蜀的士兵就可以真指长安了呀!
马谡也是知道诸葛亮寄予他的厚望,所以才舍水上山,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他要的根本不是防守,而是破釜沉舟激发士气,居高临下一鼓作气击败张郃!
可惜他还是太稚嫩,张郃太老辣了,结果张郃根本不急着攻山,先把你水源断了,我也不攻你,你自己在山上玩吧,要不你来攻我?结果就是三军渴得不行了,几次冲锋都失败,最后全军崩溃。
所以,如果再给诸葛亮一次机会,我想他也许会派遣王平老老实实地守街亭吧。但我认为,诸葛亮应该亲自与张郃决战,卧龙出马,张郃必败!张郃一败,陇西也许不战而降也未可知!
总结:如果还是采取分兵的策略,王平是唯一人选;如果是集中兵力,诸葛亮亲自在街亭与张郃决战上上策! 其他网友回答: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如果不用马谡的话,派谁防守街亭有胜算?
作战兵种:蜀军多是擅长山地作战的步兵方阵。
魏军则多为骑兵部队。
作战性质:蜀军是防守方,以逸待劳。
魏军是增援部队。
军队数量:交战双方的具体参战人数不用考察都知道,寡众悬殊非常之大。
敌众我寡、又被兵种克制,仗很难打。
理论上来说,步兵打骑兵,确实应该抢占制高点,借助地形优势御敌。但是上山布阵又会面临着一个资源补给的问题,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街亭一役还是应该于当道下寨,营外多挖壕沟、摆拒马、撒蒺藜,这样一套环形防御工事下来能够很有效的缓解敌方骑兵方阵的冲击力,最后只需弓箭退敌即可。
这是我在《文韬武略》里看到的战法,也没什么好稀奇的,算是防御战的基本操作吧。只要是有过战场经验或是饱读兵书的将军都能做到,当然具体的实施还得看将军的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其中,同样是参加了街亭之战的王平表现的就非常不错。奈何王平只是副手,没啥话语权,最终只带着本部的千余士兵在山下扎营。尽管如此,王平依旧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设置疑兵甚至让张郃一度不敢向前。
所以王平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选。
除了王平以外,当初不少人提议让吴懿或是魏延领兵防守街亭,这两个人也不错。
讲到这里我们又要注意一点: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北伐战争不仅仅是军事行动,后面更有政治布局。王平是降将,而吴懿又有外戚身份,诸葛亮不可能委以重任,至少暂时不可能。所以只有魏延、马谡这些荆州政治派系出身的人才有可能被诸葛亮派去驻守街亭。
当然这与今天的话题无关。
前往街亭的任务是阻敌增援,使其急切不能通过。
让王平、魏延、吴懿这三人歼灭张郃部是不可能的,但是阻敌前行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以上是从局部出发,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曾有过批注,从全局计,毛主席给出的建议是:诸葛亮宜亲上阵。
诸葛亮此次北伐的第一战略目标是陇西地区。拿下陇西,打通粮道、切断西凉与关中联系,再以关西之地为根据地向关中、关东地区进发。
在战术层面上,诸葛亮让赵云率偏师出斜谷吸引了关陇的曹真主力,让马谡驻于街亭抵挡张郃援军,诸葛亮则率主力围攻陇西各城。
诸葛亮设计的这三路大军都很难打,赵云、马谡是以寡敌众,诸葛亮受综合国力影响,受不了强攻带来的消耗,也多是围而不攻,希望能够和平解放各城池。而关陇各城死守的信念则来源于魏国的援军,所以只要断了他们的念想,关陇各城方可不攻自破。
也就是说关键点还是在于街亭。
毛主席就明确指出了关键所在,诸葛亮应该亲率主力于街亭与张郃决战,至于关陇城池,派战将分兵包围即可。
偏师挡不住张郃,但诸葛亮率主力就一定行,吃掉张郃都有可能。
一旦张郃部的支援力量被瓦解,关陇各城守军的希望破灭,定会不战而降,如此一来,局面一下就打开了。
其他网友回答:<2>不用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改用王平就可以啊!
王平虽说不如马谡名气大,在诸葛亮心目中的份量也不如马谡重,但却比马谡有实战经验。
马谡放弃在“五路总口”安营扎寨,执意要在既缺乏水源又缺乏回旋余地的小山上扎营时,王平曾经一再苦苦相劝,并指出了在小山上安营扎寨的危险后果。
然而,死读兵书,拘泥于兵法的马谡却被兵书上的“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迷惑住了,坚决拒绝了接受王平的正确意见。王平没有办法,只好请求马谡分给他五千兵马在山下扎了一个小寨,以便在山上安营的马谡互相支援。
怎奈兵力太少,所以当张郃放火烧山围攻马谡时,王平这支人马基本上没有发挥出抵挡魏军的作用,在魏军的冲击下也只得与马谡的残兵一道败退了。
如此看来,假如诸葛亮把防守街亭的责任交给王平,而不是让志大才疏的马谡防守街亭,依靠这两万五千人马,王平很有可能完成防守街亭的任务。
即使需要分兵屯扎以成犄角之势,王平也只会分出少量兵力上山屯驻,全军主力仍会布防于五路总口。
可叹诸葛亮为防不测,还特意让大将魏延在街亭附近驻防,并派高翔在列柳城布防,以便让他们支援街亭,可是马谡失败的太快了,致使援军无从着力,反而被司马懿趁机夺取了列柳城等据点!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错用一人,满盘皆输。理论水平高,而缺乏实践经验的马谡似乎更适合做一个高级参谋,而不是亲自领兵打仗!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只要派遣任何一位能严格按预定方略部署执行的将领,比如王平为主将,马谡为副。就必定能守住街亭,让诸葛亮从容的完成对已占领的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地区的巩固与守御准备。
马谡因为长期在诸葛亮身边作参谋,缺乏基层实践与一线实战磨砺。
这样的人,对于战争怎运筹很熟悉。但毛病就是对于白刃争锋的战斗怎么展开,怎么打,因没有经历而一知半解。
所以,当马谡突然成为一军主将后,因为缺实战经验,就违反节度,没有当道筑城。又片面而错误的理解了兵法中居高临下的概念,把部队驻在山上,然后被魏军切断水源,全军溃散,导致了街亭失守,误了全局。
答:肯定有!或许只有一座小城,但终归是城。何况训练有素的军队进驻后,立即就能依托小城,构筑起坚固的防御,把它变成坚城!
小城能变坚城?有敢战之兵,就是坚城!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由此可见,街亭是有城的!
如果马谡按诸葛亮预授方略,据城池,挖深沟、筑坚垒,那么以蜀军的精兵,就没有守不住街亭的道理。至少,可以坚持一月以上!
又有一说认为:张郃武艺强,蜀军诸将除赵云等寥寥几人外,无人能打得过张郃。所以,街亭难守!打仗,比拼的是军队整体训练水平以及战阵,与将军的个人武艺毫无关系!
例如吕布派高顺率一军攻刘备,结果,高顺凭一军之力,把刘备、关羽、张飞打得落花,并逐出了徐州。然后,曹操派夏侯淳援刘备,刘备与夏侯惇的联军,又一次让高顺击溃了。
如果打仗要拼将军的武艺,那么高顺的武艺,难道能一人力敌关羽、张飞、夏侯惇三人?
所以,有敢战之兵严守的坚垒,便如同铁壁,任魏军大将张郃骁勇,也将无用武之地。
那么,蜀军的整体装备与训练水平有多强?刘备兵败夷陵后,蜀军精卒十丧七八。
诸葛亮当政后,种田与练兵就成了蜀汉重中之重。
经诸葛亮历时三年整训过后的蜀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营伍严整。又经过了南征的实战磨练,
当其时,蜀军从单兵素质到营伍战阵等等,绝对是天下第一、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一等一的强军!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
蜀军又是古代军队中罕有的,能够不依赖名将的军队。
从诸葛亮所著《兵要》,可窥得其治军兵法之核心。
此话的意思是:制度明确、纪律严格、赏罚分明、训练充分、武器精良,行军、宿营、战阵,行止皆有规章条令可依的军队,称为“有制之兵”。这样的军队,即使是能力普通将军来指挥,也一样不会打败仗。
反之,就是“无制之兵”,就算由名将统率,也一样难打胜仗。
这也是诸葛亮敢于以一州之力伐天下的根本。
而诸葛亮为什么敢于派没有一线实战经历的马谡独领一军去守街亭?是因为守住街亭并不难!
实际也是对蜀军战斗力的自信,以及对军中基层官兵将领们的自信。
这同时,也是因为欣赏马谡的参谋之才,想给他再増加一次实战锻炼,以便日后委以重任。
万没料想,马谡竟然会不听劝阻,擅自违反预定部署,把主力屯于南山,以致失了街亭。
而只要马谡不自作主张,老老实实当道据城,严谨守备。那么,由诸葛亮亲手主持训练出来的蜀军,诸营就会“像训练一样作战”。
所以,无论主将是谁,只要依托着城防再构筑坚垒,按部署设防。只要魏军来攻,训练有素的蜀军就会按部就班的投入战斗,必定能守住街亭,没有理由守不住!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马谡纸上谈兵,不可用,诸葛孔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街亭乃咽喉要地,守住街亭等于大获全胜,否则,大败而归,甚至亡军亡国。这是军事常识,孔明一生精明,败给马谡。就是杀死马谡千万次,也无济于事。要用就用王平,虽说是副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能者上,不管以往如何,资质怎样,只要能打胜仗,就要任用,不能用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不务实之辈,熟读兵书不一定行,人家不按规矩出牌,就要以牙还牙,灵活机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才能取胜。用人是关键,决定主帅自己的存亡,更不用说国家了。
其他网友回答: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既是出于私心又是出于公心。
说他出于私心,是因为诸葛亮要培养马谡做自己的接班人,培养人才就要给他机会。他明知道知道马谡没带过兵,没有实战经验,面对的又是曹魏时下最能带兵的司马懿和最能打的张郃,还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马谡,就是这点私心多多少少左右了他的决定。
当然培养接班人也是为了国家的将来考虑,这也算是公心。
只不过诸葛亮有些操之过急了,再加上马谡急于上位,未充分估计此行的风险,失败后又没有担当,选择逃走。导致了整个局势的崩坏,最终牵连北伐,错过了一次最好的兴复汉室的机会。
如果当时诸葛亮再谨慎一些,不急于提拔马谡,他会选择谁来担当守卫街亭的大任呢?
单从《三国演义》诸葛亮委派守街亭任务这段文字是很难看出来的,但是结合整个后续的安排,不难看出诸葛亮其实有个最好的人选,只不过此人未主动请缨。为了不打击马谡的积极性,诸葛亮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当时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还不太放心,又做了三个安排。
1、让性格谨慎的王平做马谡的副将,反复强调当道扎营,并要求扎营之后,把扎营情况画成简图送到诸葛亮军中。
2、派高翔率领5000军马驻扎列在街亭后方柳城,随时接应马谡。
3、担心高翔不是张郃对手,又安排魏延率领3000军马接应。
如果诸葛亮对马谡放心的话,守卫街亭只派马谡就够了,最多安排到高翔守列柳城就可以了。像魏延这样的大将完全没必要去。对这样的安排,魏延也表示不理解。
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对于魏延的质疑,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
魏延听了诸葛亮这番话之后,大喜而去。魏延为什么大喜?是诸葛亮恭维了他几句?说他的工作也很重要?显然不是,恭维几句也不能让魏延多增加功劳。这句话的重点是总守汉中咽喉。
也就是说诸葛亮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马谡守不住,魏延就收拢军队主持大局,这才是魏延大喜的原因。
但是很可惜,结果确实如他俩预想的那样,马谡没守住街亭,但他俩谁也没想到,马谡会在关键时刻犯浑,选择上山扎营,被张郃断了水路,并放火烧了山。
马谡20000多人并没有给魏军造成实质的伤害就全线溃败,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魏延能力再强,也无法力挽狂澜,最后差点身陷重围,要不是王平救助,很可能就此交代。
按演义的说法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不怎么喜欢魏延。但魏延有能力,诸葛亮北伐能倚重的有能力的人并不多。如果诸葛亮不急于培养马谡,不安排马谡去街亭,那么守街亭的很可能是魏延。因为和守街亭重要度相类似的箕谷疑兵正是大将赵云主持的,安排另外一个大将魏延守卫街亭正合适。
其他网友回答: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会有很多人黑孔明,刘备明明垂死之时,告诫过孔明,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惜诸葛偏偏不听,大用之时,仍用马谡,后人焉有不黑之理,守街亭,用王平足也。
其他网友回答:首选是吴壹、魏延。有能力有地位还有资历,大家也比较认同。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
其次,王平亦可,惜乎资历不足。
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无武将之体。
最后,守住街亭其实并不算太困难,关口是拖住魏军等待诸葛亮平定三郡后率大军前来援救,没有过多的危险。蜀汉军中许多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诸葛亮才有点私心想让马谡历练下顺带吃下这个功劳,但无奈马谡太想表现,不仅违背诸葛亮的命令,还不把副将王平的献策放在眼里,对面又是以巧变著称的张郃,导致街亭大败,丧失了最好的北伐良机。
威海链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果不用马谡,用何人守街亭有胜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