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产生诗人,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忧伤产生诗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人在受到某些刺激时会产生激烈的冲动和感悟,此时的他或她如果平时喜欢文字的,会诉诸笔端记录下此时此刻的心境,往往这样一种时刻写下的诗词最真实最感人。

所以常人道:悲愤出诗人有一定的理由。

其他网友回答:

“诗情画意”,说明诗最富情感,画最有意境。其实,诗既有文学中其他样式所没有的强到情感外,也最具有无以伦比的意境。诗最是情境交融,在诗中,情因境而生,境依情而设,有什么样的情就有什么样的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诗人感情最丰富,也最容易暴发,故有愤怒出诗人之说,喜怒哀乐都是情,既然愤怒能出诗人,忧伤自然也能,屈原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吗?还有陆游苏武文天祥,更不用说杜甫了,等等。

但是,忧伤不是成诗人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而人本有天分又有诗才,平时隐而不发,极度忧伤或一怒之下喷而为诗,作品传世,自然也成就诗人之名了。但功不在忧伤!(下图:本人深夜涂鸦)


其他网友回答:

答:我只听说过:“愤怒出诗人”!从没有听说过“忧伤产生诗人”,今天,算是长了见识。

为什么说“愤怒出诗人”呢?“人不平则语,水不平则流”。人生在世,总会有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平事。当然,世上也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但是,有的时候,连相对的公平都没有;这样难免让人产生不满。有不满,才会有人产生愤怒;于是,大家把愤怒付诸于行动,便暴发了游行、示威、罢工、罢课和罢市等等。在行动中,就会有人喊出各种各样的口号。――包括用语言文字去讨伐、批判和讽刺;于是,便产生了诗歌,也就产生了诗人。有例子么?有。比如,1976年4月份“天安门诗抄”事件。“四人帮”为了阻止人们纪念周恩来总理的活动,层层刁难,处处破坏。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天安门诗抄”事件由此产生。我后来从报纸上看到了当时的新闻,人们印发和传抄了许多纪念以及怀念周总理的诗歌。虽然说没有产生了不起的诗人,最起码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诗歌。

“忧伤会产生诗人吗”?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例如,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这种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尤其是,他把自己的所有热情和悲伤,化作了一篇篇美妙的诗文。其实,屈原的忧国忧民,就是对朝廷、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所造成。楚怀王轻信谣言,重用奸臣,排斥忠良,才使得屈原在朝中站不住脚,被迫离开朝廷。流落到民间后,接触了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艰辛,所以才同情他们,同时哀伤国家的不幸。――说到底,这也是由不满到愤怒而产生了诗人。

“愤怒出诗人”,我坚信这一条。当然,各说各的理!我不反对。

其他网友回答:

<2>忧伤不一定产生诗人,但因为忧伤诞生过太多千古佳句是无可争辩事实。正所谓"悲剧往往是是艺术升华的源动力。"因为忧伤,因为苦闷,因为情无所依,因为"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问谁听?" 所以只能凭思绪辗转飞零,落于纸上,释于墨中。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孤伤和内宇宙的体悟,促成人对生命万象进行更深层次思考。而觉悟升华与灵魂的穿透,最终又转化成了丝如泉涌的灵感及创作力。但如果本身不是诗人或者不具备诗人的潜质,无论如何忧伤也都成不了诗人。
一,我们来看看那些因为忧伤而做芬芳千古的诗句

  •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
  • 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5,相见亦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宋.柳永【雨霖铃】)
  • 8,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 9.花落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榭有谁怜。(清.曹雪芹【葬花吟】)
  • 10,受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五世达赖仓央嘉措)
  • 此外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然,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画凄凉;陆游的【沈园二首】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等等数不胜数。
  • 而现代派诗人的的忧伤佳作则有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戴望舒的【雨巷】丁香一样的哀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彷徨在这寂静的雨巷;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等等大量诗人的佳作。
  • 西方诗人中,也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忧伤佳作。譬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英国诗人泰德.修斯的【7种悲伤】;西班牙诗人西梅内斯的【我不再归去】等等。其他著名诗人如泰戈尔、雪莱、莎士比亚、歌德、拜伦、惠特曼、波德莱尔等也留下了自己的忧伤传世作品。
二,诗人的忧伤主要成因
  • 1,知识分子的现代情绪和焦虑。
  • 2,生命的寂寞与苦闷。
  • 3,爱情包括心无所依的哀愁。
  • 4,乡愁情结。
  • 5,生不得志郁郁寡欢,哀怨。
  • 6,成长中的苦闷。
  • 7来自生活中各种打击和伤痛。
  • 其实这7种忧伤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也常常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现代心理学对于忧伤的阐释:人感受到到非存在的威胁而产生的负面性体验,一种情绪反应的心理状况。常常表现出沮丧绝望情绪。把人引向焦虑轻生,产生孤独寂寞。
诗人的忧伤也是如此,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忧伤并非全部源自他人存在性带来的直接威胁,而是个人对时代和生存环境的焦虑与不安、苦闷。由此产生的忧伤情绪,沮丧情绪,并通过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时这种情绪还会以梦幻主义的色彩出现在作品里。这种因为忧伤而所出现的创作欲望意识流,笔者本人也有过,能最大限度激发出潜力。

结:

忧伤是一种亚健康的心理负面情绪,隐藏着巨大艺术能量,它无法把任何人直接性转变成为诗人。有的,只能是为创作者提供远超任何情绪下的灵感与源泉。

论鉴@情感领域创作者//泛文化写作营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忧伤可能产生诗人,但这种诗人很可能表达忧伤的情绪,颓废的情绪,很难表达出乐观向上的情绪。

其他网友回答:

说忧伤产生诗人,还不如说忧伤使诗人产生灵感。因为人是需要具备潜质才能被激活思维和灵魂,忧伤不能塑造人的思维和灵魂。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诗人的才智时,忧伤产生灵感,让诗人的潜质得以发挥,这样便产生诗人了。看看以下的诗人,他们悲伤过后写出了留芳后世的好诗。

1、唐·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元·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唐 ·孟郊《闻夜啼赠刘正元》

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4、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宋·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他网友回答:

您好谢邀!诗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是其特点。诗人的情感比较丰富,他们对生活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感受,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白,是诗人情感的自然表露,在诗的字里行间,凝结和潛藏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活动,飞驰和飘搖着诗人行云流水般的想象和思绪。

诗人的感情风格是与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有密切关联,是主观的“情”与客观的“事”的统一,他们体悟人生的妙境,从看似空茫寂静的世界中领略到至深至广的哲理,在静观默察中透悟人生真缔,从而表现出深沉的审美力度和强烈的情感震憾力。

诗人的诗有时欢快,有时忧伤,这与他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变化相关,所以,我觉得“忧伤产生诗人”这句话不一定全对,而是诗人忧伤时写的诗。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其他网友回答:

忧伤出诗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忧伤出诗人,愤怒出诗人,喜怒哀乐惊恐惧哪一种情绪过度了都可以写出诗来。豪放,抒情,浪漫,可以写出理想的诗来。哀伤,忧伤,悲痛可以写出忧伤的诗。诗人的情感和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就能创作出时代的诗歌,大众的诗歌,社会的诗歌。一管之见,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快乐出浪子,勤奋出才子。

忧伤出诗人,悲壮出勇士。

对忧伤的人来说,不能一直被忧郁的心情所压抑,长期忧伤会伤身。因此,能够正常发泄,时常排缱,才能修身养颜。除了运动和爱好兴趣外,写写励志诗歌,也是一种正确方法。

而诗歌不仅能发泄情感,而且还能壮怀激烈,开阔心胸,抒发豪情,令人感慨万千。古代很多士人就是在吟哦过程中,人的才华和精神得到了升华。

大凡一些艰苦转战的勇士,都有一首自己人生壮丽的诗,激励自己。秋瑾在最后关头,仍不屈不挠地吟颂:秋风秋雨愁煞人。

其他网友回答:

诗人是创作的主体,诗歌是创作的成果。“忧伤产生诗人”,未免本末倒置和以偏概全。

从概念来讲,诗歌,是以一种高度凝炼丶具有节奏韵律的文字,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思想内容的集中性

诗歌,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2.表达方法的抒情性

诗歌的功能在于抒情言志,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毛诗•大序》),也将诗歌定义为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3.语言形式的韵律性

鲁迅曾说过:“诗先要有节调, 押大致相近的韵”。 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

就诗歌创作而言,创作的主体是诗人本身,诗歌是创作的客体,诗人的思想丶情感决定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他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一句咏一景,合成一幅完整丶明丽的春景图。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的生活初步安定,心情比较愉快,在诗中便将春景与心境融成一片,表现出怡然欢快的氛围。

而杜甫另一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是"沉郁顿挫"的风格。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该诗创作时期,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民不聊生,该诗表现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感伤。

由此可见,不同的社会生活,引发诗人不同的创作思想,进而产生不同的创作内容。

忧伤的情感可能会令诗人创作出忧伤的诗句,但"忧伤产生诗人",在逻辑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标签: 忧伤 诗人 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