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人是种怎样的体验?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我作为一个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人,闲聊几句:

北京人没有老家

周围有北漂的,有新定居北京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老家,但是我们没有,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只有春节才能空旷几天。我们过年不需春运,也没有过年的气氛。

北京人住的越来越远

九十年代之前,我们都住在二环以内,主要是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副中心的通州还叫通县,三环当时还是农田菜地,住在那里的很多人还是农民,后来随着城市发展,慢慢有了四环五环六环,因为改善居住条件和城市疏解拆迁,很多人搬到了五环外,内城留下的很多是老年人。现在都住新的楼房,邻里之间有些陌生,可能住了很久都不知道对门的长相。

北京人的堵车

2000年时北京不太堵车,那时私家车不多,不用为停车发愁,回家停车也不收钱,那时汽车是奢侈品真的挺贵,不过不用摇号买车随时上牌。后来大家工资高了,汽车降价了成了生活必须品,车多了自然就堵了,另外汽油也从当出的1块多涨的现在的七八块钱。现在也适应了,有事就早点出门,小堵怡情

北京人现在很少去故宫。

现在都住在成外,休息日都在附近的商场活动,或去怀柔房山等有山有水的地方,市区内交通容易拥堵停车难停车贵,例如去故宫,天安门适合地铁,开车不便,另外旺季故宫一票难求,我已经十几年没去了 ,天坛也是,也没起早看过升旗。但是北京环境变好了,很少出现沙尘暴,家门口也建了很多郊野公园,虽不是古建但也适合饭后散步,娱乐健身。

作为北京人有自己住房,不会像北漂那样有租房买房的压力,北京人没有什么夜生活,除了应酬基本上就是下班回家,平时在家做饭吃饭 ,六日开车外出购物,电影或就餐。

写着`老北京`的不一定是老字号

北京发展了,各大菜系的菜都能在北京吃到,唯独北京的味道在淡化,街上出现了很多打着`老北京`旗号的店和商品,我是打小就没见过没吃过。抖音张嘴就是`姆们`,`我丫`之类的,似乎有刻意为之嫌疑,在过去也不是主流。我会习惯说`您`,`谢谢`,口语和文字一致。

每次出差回京,给我的第一感觉,马路宽敞,显得那么透亮痛快,生活在北京挺好。




其他网友回答:

能有什么体验?你在老家是什么体验,北京本地人就什么体验,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蛮有趣。让我思考到底什么是北京人该如何界定。是出生在北京,还是户籍是北京,还是长住在北京。

大概10多年以前,小编陪人去口腔医院。两个“北京人”因为排队挂号加塞打起架来,打着打着矛盾的焦点变成了到底谁才是正宗的北京人。结果第四代北京人很自豪的“战胜”了第三代北京人。(他太爷爷可是立了大功啦!)这是真事一件。当时在场的人心里肯定都觉得这俩人有病,争了面子输了里子。但是这就是那时土著心态的缩影。

然而时过境迁,2004年本人在北京大学毕业时北京长住人口不到1500万,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到了2016年北京人口达到了2173万,12年增长将近700万人,北京户籍人口1300万,非户籍人口800多万。这里有一个奇妙的事情发生了,1300万户籍人口中,比1978年的常住人口增加了500多万,也就是几十年间从外地进京落口的“京一代”人数+长住外来人口人数,应该是大于“京二代”以上的人口数量了。外来人多于本地人,那么你作为一个长住北京的外来人,其实就不会觉得这个地方排斥自己,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因为大多数人都和自己一样,都操着各自不同的口音。

况且土著的圈子和新北京人的圈子是有很大区别的。

北京人比较集中的单位主要是区及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市属国企、私营的商业等,而中央和国家机关、央企、高校、科研院所,甚至北京市直机关等这些主要单位都是“新北京人”的天下,老北京不是说没有,而是不是主流。更不要说外企、新兴的科技企业了。

刚才说了半天还没说正题,其实是因为定义北京人真的有些难。做为北京人的体验我们还是以生活长住在北京的人来界定比价合适(本人不愿意以一张户口纸来区分人)。况且到底京一代,京二代,还是三代还是北漂算北京人,这个真不好掰扯清楚。

我觉得在北京生活的北京人有这么几个感受?

第一是“同一个北京,不同的世界”。意思是这么多的人同住在北京,可能每天走同样的路,呼吸同样的空气,但真的不是一个世界。如果划分阶层的话,北京的高端人群,普通百姓和底层人士的生活,可能是完全没有交集的。空间上你们可能很近,但彼此相距却是那么遥远。

第二是缺少安全感。北京节奏太快,变化太快。这让人总有些焦虑,缺少安全感。中关村的写字楼,每天都在装修,因为每天都有破产的公司,但每天又有新诞生的企业,周而复始一刻不停。北京人思考的问题太多,信息太多,大家都在拼命地为阶层跃升而忙碌着。你为了孩子上学焦虑,他为了投资股票而烦恼,总之你就是一刻也不能停下来。

第三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小地方,如果你是个处长,那么基本上算是人生赢家了,但在北京你就算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也千万别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北京的人才太多了,大咖在生活中也都是普通人,你可能在马路上碰到明星、撞上部长、遇见院士,这没什么稀奇的,说在北京掉一个花盆砸十个人,九个处长,有些夸张,但也反映情况。

第四是他永远给努力奋斗的人敞开着大门。北京是一个公平的舞台。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屌丝可以逆袭。这与很多小地方是不一样的。小地方很难摆托自己的阶层,更加的关系社会。凭关系能办一一切事,没关系什么事也办不成。但北京相对公平,你可以有关系办大事,但也有机会凭本事吃饭,反正饭碗多的是,机会多的是,有多大胃口,就吃多少饭。

第五是其实老百姓的消费并不高。北京房子贵,人工费贵,但并不是什么消费都贵。其实老百姓日常过日子的开销,并不比别的地方高多少。高端消费也有,但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事,与老百姓无关。原因是他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况且他之前是很多华北地区批发商的集中地(以前的动批、大红门、新发地、京深),河北周边的蔬菜、服装甚至海鲜很多都是从北京批发过去的,能比北京便宜吗?当然现在很多都搬走了。

第六是包容性强。一方面刚才说了,他是一个外来人口占了多数的地方,五湖四海天南地北,都是外地人,你不用因自己和别人口音不同而自卑。还有一方面,北京土著相对包容性强,北京大爷、北京大妞,心直口快,热情豁达,他们虽然可能有一些优越感,人家以前姓叶赫那拉、富察,但人家也见世面多,这比某大都市包容性要强得多。

北京是有魅力的,他有独特的气质、历史、文化和景观。他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但也有很多排斥人的地方。但终归这么多人来到了北京,在这里定居了下来,成为了北京人,这就说明他还是有更好的地方。

现在有很多政策以户籍为边界,限制了一些人,使他们同在一片屋檐下,却享受不到同样的资源。这也是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事。北京的资源太有限,吸引力又大,不靠这种手段,会吸引更多的人,那这座城市是负担不了的。但理想化一点,我还是不希望同在北京的人,有什么“二等公民”,大家应该可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同样的福利,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

其他网友回答: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没觉得怎么样,因为我的根就在这里,想变也变不了,没有办法不爱她,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各种习惯是生下来耳濡目染养成的,包括说话的语调,是渗透到骨子里融化在血液中的,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无论如何都学不来的,就算你说的非常标准的普通话,但也会在某一个音节或特定字节上暴露出你的出生地,这就是乡音难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和乡音,都要以自己的家乡为自豪,每个地域地区都有它神奇的东西和值得骄傲的地方,没必要突出和掩盖,只是,地区发展不同,追求高收入的职业和幸福的生活没有错,不代表自己的家乡不好,我尽管是北京人,但是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出国呢,想当美国人,因为那里有好的福利和好的环境,但不代表我不爱北京和中国。无论做哪里人,追求更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目标。

其他网友回答:

北京人可不是当的!它得骨子里就有北京人特有的品质。知书达理。有文人雅士的情怀。温柔谦虚的态度。容人不争的大度。看待事物,有不偏不倚的端庄大气。总之北京人胸怀宽广。为人豁达。不是一般人能学透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一个老北京人。祖上是1644年跟随多尔衮王爷护驾顺治皇帝进的北京。到现在有两百多年了。我去外地的时候人家问我是哪儿的人,我总爱说我是北京人。我们家都是守规矩讲信义懂礼数的人。我们不骂人,就是骂人的话也是不带脏字儿的。爆粗口说脏话是下等下人干的事情,是被人看不起的。当我听人家说北京人如何如何不好的时候,我都是告诉他们说老北京人不这样。最后说明一下,真正的老北京人是会功夫的。不是为了打架。真要动手的时候也是讲规矩的,我们会告诉对方,别动手,小心伤着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

我本身是外地人,到北京市生活已经四十年了,小时候我们这一代是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的,觉得北京市非常神圣的地方,生活这里时间长了,也没有特别的优越感了,只是上班下班睡觉,时常约上几个战友,同事或者同乡小聚一下,这里就是我工作生活的地方。但是我非常热爱这片土地,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男人豪气讲义气,够爷们!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祖籍是河北,出生在北京。父亲是军人随部队一起进的北京,后转业留在了北京,我觉得我就是北京人。我爱北京,

其他网友回答:

当北京人是种怎样的体验?这个标题一定不是北京人所出。北京只是中国一个行政区域,从区域角度来说和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区别。区别是对这个区域的冠名~首都。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使全国人民向往,也纷纷来到北京谋求发展。许多外地人其实对于北京都有自己的认识,因为是首都,很多人就认为北京比别的区域级别高,甚至不可仰视,同时对北京人也有这样的自我感觉,觉得北京人因为自己是首都人而牛的不行。认为北京人歧视外地人,因此对北京人产生不好的感觉。其实这些都是误解。是偏见带来的主观臆断。许多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外地人对北京人的理解才是最好的说明。我自己是北京人,但父辈以上也不是北京人。我自小到现在都生活在北京。期间也去过国内许多地方,如果让我按照标题来说作为北京人的体验,那就是和中国其他地域的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北京人身上政治文化气息略多一些而已。当然这个说法和定义可并不是定位于散居在北京各个区县乡下的纯正北京人,而是定义在大家意识中认可的北京都市群体,而这个群体其实是由许许多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组成的,而这些人才是标题所特定的北京人。

其他网友回答:

是出生在北京,还是户籍是北京,还是长住在北京。

大概10多年以前,小编陪人去口腔医院。两个“北京人”因为排队挂号加塞打起架来,打着打着矛盾的焦点变成了到底谁才是正宗的北京人。结果第四代北京人很自豪的“战胜”了第三代北京人。(他太爷爷可是立了大功啦!)这是真事一件。当时在场的人心里肯定都觉得这俩人有病,争了面子输了里子。但是这就是那时土著心态的缩影。

然而时过境迁,2004年本人在北京大学毕业时北京长住人口不到1500万,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到了2016年北京人口达到了2173万,12年增长将近700万人,北京户籍人口1300万,非户籍人口800多万。这里有一个奇妙的事情发生了,1300万户籍人口中,比1978年的常住人口增加了500多万,也就是几十年间从外地进京落口的“京一代”人数+长住外来人口人数,应该是大于“京二代”以上的人口数量了。外来人多于本地人,那么你作为一个长住北京的外来人,其实就不会觉得这个地方排斥自己,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因为大多数人都和自己一样,都操着各自不同的口音。

况且土著的圈子和新北京人的圈子是有很大区别的。

北京人比较集中的单位主要是区及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市属国企、私营的商业等,而中央和国家机关、央企、高校、科研院所,甚至北京市直机关等这些主要单位都是“新北京人”的天下,老北京不是说没有,而是不是主流。更不要说外企、新兴的科技企业了。

刚才说了半天还没说正题,其实是因为定义北京人真的有些难。做为北京人的体验我们还是以生活长住在北京的人来界定比价合适(本人不愿意以一张户口纸来区分人)。况且到底京一代,京二代,还是三代还是北漂算北京人,这个真不好掰扯清楚。

我觉得在北京生活的北京人有这么几个感受?

第一是“同一个北京,不同的世界”。意思是这么多的人同住在北京,可能每天走同样的路,呼吸同样的空气,但真的不是一个世界。如果划分阶层的话,北京的高端人群,普通百姓和底层人士的生活,可能是完全没有交集的。空间上你们可能很近,但彼此相距却是那么遥远。

第二是缺少安全感。北京节奏太快,变化太快。这让人总有些焦虑,缺少安全感。中关村的写字楼,每天都在装修,因为每天都有破产的公司,但每天又有新诞生的企业,周而复始一刻不停。北京人思考的问题太多,信息太多,大家都在拼命地为阶层跃升而忙碌着。你为了孩子上学焦虑,他为了投资股票而烦恼,总之你就是一刻也不能停下来。

第三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小地方,如果你是个处长,那么基本上算是人生赢家了,但在北京你就算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也千万别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北京的人才太多了,大咖在生活中也都是普通人,你可能在马路上碰到明星、撞上部长、遇见院士,这没什么稀奇的,说在北京掉一个花盆砸十个人,九个处长,有些夸张,但也反映情况。

第四是他永远给努力奋斗的人敞开着大门。北京是一个公平的舞台。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屌丝可以逆袭。这与很多小地方是不一样的。小地方很难摆托自己的阶层,更加的关系社会。凭关系能办一一切事,没关系什么事也办不成。但北京相对公平,你可以有关系办大事,但也有机会凭本事吃饭,反正饭碗多的是,机会多的是,有多大胃口,就吃多少饭。

第五是其实老百姓的消费并不高。北京房子贵,人工费贵,但并不是什么消费都贵。其实老百姓日常过日子的开销,并不比别的地方高多少。高端消费也有,但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事,与老百姓无关。原因是他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况且他之前是很多华北地区批发商的集中地(以前的动批、大红门、新发地、京深),河北周边的蔬菜、服装甚至海鲜很多都是从北京批发过去的,能比北京便宜吗?当然现在很多都搬走了。

第六是包容性强。一方面刚才说了,他是一个外来人口占了多数的地方,五湖四海天南地北,都是外地人,你不用因自己和别人口音不同而自卑。还有一方面,北京土著相对包容性强,北京大爷、北京大妞,心直口快,热情豁达,他们虽然可能有一些优越感,人家以前姓叶赫那拉、富察,但人家也见世面多,这比某大都市包容性要强得多。

北京是有魅力的,他有独特的气质、历史、文化和景观。他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但也有很多排斥人的地方。但终归这么多人来到了北京,在这里定居了下来,成为了北京人,这就说明他还是有更好的地方。

现在有很多政策以户籍为边界,限制了一些人,使他们同在一片屋檐下,却享受不到同样的资源。这也是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事。北京的资源太有限,吸引力又大,不靠这种手段,会吸引更多的人,那这座城市是负担不了的。但理想化一点,我还是不希望同在北京的人,有什么“二等公民”,大家应该可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同样的福利,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


标签: 北京人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