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越穷的家庭,老人往往不会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任何打算?贫穷的老人一日三餐都是量入为出,甚至有上顿没下顿的,根本不会打算,也不可能有什么打算。两年前,代表我妈去探望一位远亲,由于他们的儿女不孝,夫妻俩住在一间老房子,屋顶漏雨,没钱修理,在床铺上常年挂一张塑料薄膜。家徒四壁,80多岁还天天在地里刨食,政府有一百元左右的老龄补贴,只能买些油盐之类的。为了减少开支,没有用煤气,还是用柴草当燃料,电只用于照明,有时候一天吃两顿饭,病了只能熬,能拖一天算一天。无论自己多老,只要还能干农活,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一直干下去,生活能自理,直到干不动为止。穷到这个样子,他们能有什么打算?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
“越穷的家庭,老人往往不会为自已老年生活做任何打算,怎么看?
笔者认为提问官的提问用我们本地话说,你这是问的呆话,家里那么穷,日常开销都打不开,那有心事考虑自已养老问题,那里还有存钱来防老呢,为此笔者说说自己的看法!
1,我们本地有句老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得时过时。
此话指的穷苦家庭挣来的钱那里需要用那里。因此越穷的家庭非老年人不为自已老年生活做打算,而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充许做打算。
2,现在举个例子与大家分享,一定会明白了!
村上一位75岁的老汉,腿不好,走路柱拐杖,为了挣点钱与老伴养老,把自已的几亩责任田养了毛蟹,几年的时间也存了好几万养老钱,老俩口非常高兴。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去年腊月在医院查出得了癌症,不仅花光自家积蓄,在外边还借20多万,作为公婆儿媳生病在外边借钱,能不管不问,老人把几万元全部拿出来交给儿媳治病,别人劝老人留点看家本,老人说得时过时,天没有绝人之路。
穷苦人的生活都是听天由命。哪来这么多什么“打算!”口袋里没钱你“打算”再好有用吗?……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打算”的话,那就是希望社会能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消除贫困!
其他网友回答:其实越穷的家庭老人,他们很聪明,把穷日子当着富日子过;并且,低调、和谐,提前就规划好晚年的事。可能有的富豪人家是为了钱而活,但不能对穷人歧视、侮辱,应该同情、热心善待去帮助他人!
其他网友回答:因为贫穷,举步维艰,经济拮据,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些,不但没有积蓄,甚至负债累累,度日如年,走哪黑歇到哪,那有喘息的机会和能力,去为晚年生活做打算呢?
人穷志不短,穷则思变,可以奋力拼搏,改变命运,逐渐过上好日子,他们将要老去的时候,后事必然安排的妥妥当当。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懒惰无度,精神萎靡不振的父母,往往影响自己的子女,不成器,不成材。
叫化放不住隔夜食,有一点收入马上胡支乱花,吃光用尽,应急之需,只有四处伸手借债了。
久借不还,无人待见,形成恶性循环的状态,无从说起长计划短安排,父母对子女不负责任,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
他们心恢意冷,悲观失望,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在混日子打发无聊的时光。
至于未来的归宿,他们才懒得考虑呢!父母,包括其子女都会成为社会的累赘,完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巴而已!
(网络图片,原创回答)
其他网友回答:很多人的贫穷都是一种主动选择,他们随遇而安地过日子,走一步看一步,从来没有想过预先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也许从生下儿子的那一刻起,就指望着儿子养老,自己毫无做为地等着老年来临,然后就眼巴巴地等着儿子送上养老钱。
邻居一对老年夫妻现时都七十多岁了,李爷爷年轻时没有手艺,只有一身蛮力,肩膀能挑两百多斤。这种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让他在上世纪也有过展示的舞台,凭力气在私人煤矿挖了七、八年煤,领着一份比生产队里赚工分高出数倍的收入,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富裕之家。
农村之家想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必须依靠后辈脱离农门,谋得正式的铁饭碗才是最佳解决途径。然而这完全取决于儿辈的资质,是否是读书的料。
不得不说李爷爷极具奉献精神,一个人常年在煤矿下洞子挖煤养着全家,老婆做起了全职主妇在家带孩子。那是一个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年代,除了坐月子,就算带孩子也必须同男人一样每天赚工分,否则分不到口粮。而李奶奶之所以心安理得享着男人的福,完全没有经历过繁重农活的磨砺,都得益于李爷爷毫无怨言地付出。
李奶奶也曾想仿效
村里其他一些家庭,努力送孩子考上大学,让自己后半生继续有享受生活的资本。然而两个儿子竟然连初中都考不上,更别提能跨进大学的门槛。再后来大儿子十四岁便学会了做泥水工,小儿子两年之后同样步了哥哥的后尘。这是大部分农家子弟无奈的职业选择,比那些不学任何手艺者相对活得轻松些。
李爷爷力气大的优势在煤矿倒闭后只能改䮄易辙。原本凭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去工地搬砖也算是发挥特长,不至于埋没人才。然而他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不能坐车,一坐上车便吐得昏天暗地、肝胆俱裂般难受,自愿甘于在家务农,守着几亩薄田并在周围打点短工度日。而李奶奶自以为儿子都赚钱了,更好的享受提前来临了,更不会想着凭自己的微薄之力赚取一 点辛苦钱。一辈子的重担都压在老头身上,将穿衣吃饭的责任全都推向男人。
如今的两位老人多年以来就凭着李爷爷在周围打短工存下的三、五万元存款养老,再加上儿子们每年赡养的一部分钱,省吃俭用地过活,与李奶奶年轻时憧憬地阔太太日子相去甚远。年轻时她曾夸下海口,说自己是阔太太的命,每天坐在太师椅上享清福便可。其实她这辈子也确实好命,同龄女人都脸朝黄土背朝天干得热火朝天时,她只需灶头床尾忙碌着收拾家务而已,从来没有吃过下地劳作的苦。只是对比周围一些女人花着自己赚来的钱,随心所欲地装饰自己时,她却限于经济实力,大部分日子都穿着亲戚送的旧衣服,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喜好装扮、修饰过自己,与体面无缘,当然一辈子也没有亲近过任何金银首饰。
早几年她一跤摔在厕所里,引发脑梗后幸亏抢救及时 ,还保住了一条命,只是李爷爷那有限的存款也所剩无几,现在越老越缺乏安全感。七十多岁了依然寄希望于李爷爷每年耕种两亩薄田能多增加一点收入,以便稍为减轻儿子的负担。年头到尾日子都过得紧巴巴。
人这一辈子过得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付出。你若努力付出过,生活再薄待你也差不到哪里去;你若只依附别人生存,寄希望在家人身上,没有人能保障你一辈子。李奶奶如果年轻时稍微奋发图强些,而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荒废了,两个人的晚年也不至于过得这么拮据、困顿。
年纪轻轻选择安逸、享乐的人,既无力选择体面也无心规划晚年。懒惰与贫穷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的贫穷是深入骨髓的,贯穿一生。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燕赵家乡,我来回答!题主观察很细心,确实有这种现象。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突出,下面咱就说说我的看法。
在我们农村。像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不少。以前,农村还是以种地为主的时候,人老了就干不动活儿了。那时候种地都是人工,是没有机械化的。种地靠的都是青壮年,粮食打的也不多,基本上可以糊口。农村就是这个状况,没有任何其它收入。大家说能有什么打算?
现在农村虽然富裕了,主要是种地机械化了,人们有时间外出打工挣些收入,不再完全靠种地了。农村家庭收入就有了差距,必然会有相对较穷的家庭。大家都知道,农村人花大钱的地方也就两项,一个是儿子结婚,另一个就是县城买房。所以说农村的家庭压力还是不小的,那些比较穷的家庭压力更大。
穷人家庭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到处借钱,落下很多外债。这些外债可是要还一辈子也还不清,需要两代人的辛勤付出。这样的家庭还会考虑养老什么的打算吗?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农村人,从农村的角度说出自己的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正因为越来越穷,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打算啊?能把眼前撑过去已经不错了,不是不做打算,而是根本就无力回天,你不是苦水泡大的,你理解不了穷人的苦的,,,
其他网友回答:确实存在这样现象“越穷的家庭,老人往往不会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任何打算”。
在农村这样的现像很正常,他们辛苦一辈子,不舍的吃不舍的喝,有钱就花在自己子女身上,总感觉亏欠孩子,想给孩子更好的。尤其实孩子买车、买房更是把他们所有的积蓄掏空,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不会留有私心。他们没想过老了怎样生活,只要自己能干能挣钱就不连累孩子,他们对孩子也有信心真是哪天不能动了,孩子们会照顾他们。不孝顺的人总是极个别的,她们讲究以心换心,
他们过惯了穷日子,虽然一辈子没多少钱,但对钱的欲望没有那么强,他们只要有条件就会无私的帮衬孩子们,不会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打算。手里的钱早晚都是要留给孩子的,还不如早点给孩子,他们总感觉孩子用钱的地方多,自己再苦再难都能受。
我爸妈辛苦一辈了,每次回家都问我要钱吗?他们的钱都是血汗钱,我再缺钱也不能要呀!她给你必须要留下,不然她会生气,我都会给她单存着。我告诉她存起来以后老了买吃的、穿的,她总是说,你们想起来就给我买点,没有就不吃。他们总感觉很幸福,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任何打算。
其他网友回答:对晚年生活能有打算的,最起码是中等以上生活的老人,也即保障生活而少有结余。一天三歺无靠,让他们为以后生活做打算,怎么打算呢?虽少有给余,子女则贫困,他们要为子女操心,怎么为自己打算呢?不是不想打算,而是贫而无力。
威海链 » “越穷的家庭,老人往往不会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任何打算”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