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一生风光无限,晚境却十分凄凉的人?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我们临村的老候,六十岁以前,曾自已开办过彩色石料厂,当过村支书,还承包了几年镇属的金属镁厂,他的前多半生,干什么成什么,人生顺风顺水。他平时说话几乎一呼百应,村里的红白事,总管总要安排他第一轮坐上席。因此,他的前多半段人生可谓是风光无限。

他既经营工厂又在村上当干部多年,也搞了不少钱,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各还花了几十万元盖了新房,也置办了让左邻右舍刮目相看的嫁装风风光光嫁了爱女。

然而,老候六十岁不到,老婆却得了绝症撒手人寰!从此,不善于打理自己的老候的家庭生活开始不如从前。他随小儿子生活,没了老婆在家里他再也不是饭端来张口,衣服洗净叠好只等他来伸手的人。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去年腊月老候突患脑溢血,虽经急时医治保住了命,却留下了重度偏瘫生活不能自理。

医院回来就老候的护理两个儿子达成一致,一家轮换料理一月。先由大儿子家伺候,饭端来放小橙上老候还能自己吃,就是双腿不听使唤大小便让人背出背进。第一轮两家都还做的可以,到了第二轮小儿子家却耍了花招,小儿子与我们同班干木工不回家,媳妇以经管女儿上学住县城也不回家。就这样料理伺候老候的亊打乱了。老大一看老二不管他也不管了,干脆将水龙头接到老候的炕头,给点面给点菜自已将就吃。大小便是老候最难办的亊,不过老大想出了绝招,在炕头的山墙上挖了个大洞,装了个斜夹槽,口上放个取掉板面的木头椅子,老候大小便就从炕上爬到椅子上自已解决,粪尿就从斜槽流到屋外。

老候吃的饭没油少菜半生不熟,浑身屎痂沾满了,有时脸上也粘的屎。离自家不远的女儿去给父亲闭住气洗了两回衣服,连脏带臭受不了不说,还听到了一些不爱听的闲话。据和我们一起干木工活的女婿讲,两个儿子都说姐姐不是诚心料理父亲,是想图谋父亲攒的钱哩!

现在,任凭老候在那个破烂的旧屋里自生自灭,既是卧室,又是厨房,还兼矛厕,儿子不管,女儿也跑到我们工地当小工几个月了也不回家看看父亲!

大家说,昔日风光无限旳老候,而今生活凄凉不凄凉?

其他网友回答:

见过好多。这里我跟你讲一下我熟悉的故事吧。


他是一位退伍军人,曾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我是在初中念书的时候认识他的,当时他是区教育组的组长,主管着全区三个公社的三所中学40多所小学300多名教师和几千名学生。我二哥是一位民办教师,他们关系好,他常到我家里来。他仪表堂堂,能言善辩,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 ,一笔好写更是名震全区;板胡拉得叫绝;秦腔唱得字正腔圆;为人豪爽,十分健谈 ,人缘极好。无论走到哪里前呼后拥的,总有人在向他点头问好;区上的大会小会,他总是坐在主席台上,每次都免不了做慷慨激昂的发言。当年自行车是令人羡慕的富裕的象征,他下乡的时候总是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车子总是用红色的平绒包裹着,擦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怀揣礼品登门求他办事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正因如此,追求他的女教师就很多,三十多岁就离了两次婚,后来娶了全镇教师中最漂亮的一个公办教师,年底就为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造化弄人,这样一位“土才子”命运却总是和他过意不去。为了要这个儿子,他把怀有身孕的媳妇寄养在了三百多里外一位亲戚家,一呆就是大半年,一直不敢露面。媳妇生了,连同孩子还一直留在亲戚家,不敢回来。生怕被别人知道,丢了公家饭碗。

怕鬼有鬼。不知谁走漏了风声,一贯嫉妒他的人暗中告了他的黑状,说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将妻子寄养在外地亲戚家,超生第三胎 。就这样,转正刚刚一年零3个月便被开除公职。心爱的女人因生这个儿子也患上了产后症,虽经多方医治,最终在孩子六岁的时候撒手人寰。

不久他又续了弦,她叫粉霞 ,人长得漂亮,与他是高中同学 。当年在中学的时候,他是班上的团委书记,又是学生会的主席,还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分子,是学校的知名人物,活跃分子,所以暗恋他的姑娘特别多,粉霞就是其中之一。高中毕业后他参军入伍,复员后被安排到区里。尽管她一直找机会找借口接近他,并眉目传情表达着她的爱意,但那时的他,正春风得意,哪里把她放在心上?后来看着他和别的姑娘结婚了,她没指望了,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一个男人,心一直还是放在他身上。

他的第三房媳妇去世后,粉霞就瞅准机会,没事找事大胆地接近他,他们很快就坠入了热恋。粉霞与丈夫分手后,好在两口没有孩子 ,就名正言顺被他娶了回来做了续弦。粉霞什么都好,可就是容纳不下他前妻留下的这三个孩子,尤其是这个儿子。开江没了工作,白天要打工赚钱,所以就疏于管教,干脆放进了学校。而这个继母又常常掐吃断喝 ,撒手不管,于是孩子名义上在上学,实际上在学校总是与高年级一些不三不四的混混搅在了一起。最后,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 ,流落到社会一直鬼混。后因破坏并倒卖国家的电线而被判刑五年。

儿子出狱后已经二十八岁 ,由于名誉扫地,年龄又大,迟迟找不到对象。为了能娶上媳妇,他费尽苦心,终于从外地给孩子带回来一个媳妇。

为了能让粉霞过上好日子,他下过煤窑 ,扛过麻袋,打过零工 ,收过破烂。饿了,啃几口冷馒头;渴了,灌几口凉开水;累了,打个地铺,一倒下就入了梦乡。农闲时间还自发组织了一个红白喜事乐队,既是伴奏,又是主演,日子过得还算可以。由于他人缘好,镇属机关单位的一些户外广告也常常请他来刷写,还能挣得一点收入。

可谁知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在狱中不知结识了些什么人物 ,婚后不久借外打工的机会,就与这些狐朋狗友混到一起,钱没赚到 ,竟学会了吸毒。

他是从粉霞的口中得知这件事的。因为儿子毒瘾上来的时候 ,躺在地上没有一点儿精神,鼻涕眼泪流得很长,哭爹叫娘地问继母要钱买海洛因吸,继母不给,他就破口大骂,有时抡起斧子要砍继母,这不,继母吓得跑到外面来找他。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孩子已经将家里的家具、房子、院子连同自留坡、自留树,该卖的全部卖给了外人。

儿子结婚几年了,一直没有孙子,这是他的一大心病,可屋漏偏遭连夜雨,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儿子又染上吸毒,他想送到戒毒所,又怕儿媳借此闹离婚。正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儿媳妇看到丈夫竟是这样一个提不上窜的人,毅然提出了离婚请求,远走高飞了。

有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我走近一家饭店的时候,突然发现对面的那张桌子上坐着一位背影很像他的顾客,戴着草帽子,我走到近正面一看,果然是他。于是叫了几盘凉菜,要了一瓶酒,我们两个边喝边聊了起来。

他衣着很旧,满身污垢,头发很长 ,十分凌乱。人已经瘦了很多 ,脸面枯黄,目光呆滞,说话不再爽朗响亮,当我问到他近况的情况,他说粉霞死了,儿子也死了。我知道他还在生儿子的气,就劝他不要这样对待儿子。他揉了揉眼睛,低沉地对我说:“真的死了,被别人打死的,我发现时已经死了几个月了……别再提他了,提起他我就来气,我这一辈子就毁在这个儿子手上了。现在他走了,我也就解脱了。”听得出他话中充满着多么的无奈和心酸。看着他难过的样子,不忍心打断他的思绪,我们就这样默默地喝着闷酒,一言不发……

他后来死了,得的是半身不遂,整整在床上躺了五年。我那天前去吊唁的时候,打开棺盖,揭开敷在脸上的几张火纸,我发现他的鼻子歪斜着,双眼已经塌陷,整个脸部瘦得皮包骨头,静静地躺在棺材里 ,安详而宁静。

前来送葬的除了女儿女婿外,只有我们几位忘年交。我一直在想:这一切是他命中的定数,还是他咎由自取?不得而知。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其他网友回答:

  • 我的一个远房表姑丈,是一名老干部,最大官位做到副县长,曾经风光无限,退休后却晚景凄凉。
表姑丈在我们老家方圆百里都算是个人物,他的一生就是个传奇。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机缘巧合之下读过几年书,属于耕读高中毕业吧。后来入伍当兵,当兵回来后从一个大队文书干起。

在那个人才缺乏的年代,高中文凭在农村已经很值钱了,加上又是退伍军人,表姑丈很快就上调到当时的乡公社当干部去了。凭着他精明的头脑、情商满满的口才,和过人政治敏锐性,他从公社副主任职务起家,到公社主任,再到后来的乡党委书记、县审计局长、县财政局长等职务,最后当到了副县长。可他却在最风光的时候选择了提前退休,回老家办工厂!也正是这个办工厂的举动,让他晚景凄凉。

他的仕途是一帆风顺的,他的一生是曾经风光过的。

表姑丈的风光,那是实力、是骨子里的傲娇,也是我们家族的荣光

我来说几个表姑丈曾经风光无限的事例,有的是村里人传颂久久的,有的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

  • 1.话说表姑丈当上公社主任后,公社有一辆公家车,就是那种北京吉普,带篷布的。有次他和司机开车回老家,半路遇上了同村的周老汉挑着几斤从圩上买烧酒,摇摇晃晃地走着。这个周老汉是个酒鬼,村里的人都爱调侃他。按说表姑丈这时已经是群众眼里的“大官”了,遇上个酒鬼直接开车走就是了。但他偏偏让司机把车停在周老汉旁边,自己下车热情地问周老汉去赶圩回来啦?买了几斤烧酒?今天喝了多少呀?就是不停地拉家常吧。当了解到周老汉已经有点酒醉了,他就把周老汉请上了吉普车,还让司机把那几斤白酒搬上了车。表姑丈专门用车把周老汉送回了村里,车停在村头,一时间引得村民们纷纷上来围观。那时候的我还在读村小,和村民一样很少见到吉普车,也没坐过汽车。大家在打趣周老汉终于坐了回汽车的同时,纷纷感叹表姑丈做好事做到家了,还把这酒鬼连带烧酒亲自用车送到家。

同样的事情,其实不止这一件,还包括帮忙联系小孩读书学校的,捐资助学的,为村里拉回集体项目的,等等。表姑丈这人就是懂得经营熟人圈,为自己在家乡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 2.表姑丈在竞选县财政局长的时候,我刚刚好也在县城上高中。那年,县里的电视台、报纸以及干部们、街坊们都在传他发表的竞选演讲。他在县领导和三百各级干部面前慷慨陈词,别人都是手拿讲稿,他老哥子讲到一半索性甩掉讲稿,来个即兴演讲。凭借着他对基层的了解,对全县经济工作的熟悉,以及半吊子的财务管理知识,硬是把演讲讲得头头是道,语言质朴而有力,事例生动又切合实际。他说,三年后要让县财政用“大麻袋”装钱!让干部职工用手提包装工资!要知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其实刚刚开始吹进我们这个西南的山区小县。一个县的财政收入不过几百万人民币,一个干部月工资不过几十块钱。他的演讲通过县电视台和县报社传遍了县城和各级干部,大家都认为他是在吹牛,但正是由于他敢于“讲”,最后如愿当上县财政局局长,暗地里大家都叫他“麻袋局长”。

且不说最后他是不是实现了他“麻袋装钱”的抱负,单说他敢于在全县干部发表精彩竟职演讲,并电视转播,这就已经够风光的了。

  • 3.表姑丈当上副县长后,就更加风光了。专车从北京吉普换成了大众牌小轿车,还配有专门的司机,每天上下班专车接车送。每逢过年过节,尽管他并不常回老家过节,但他老家祖宅门前必定是车流不断,那都是去他家过节的。表哥结婚的时候,我作为亲戚有幸去参加婚礼,是在省城某酒店举办的西式婚礼,除了两桌是我们老家亲戚,其余四五十桌人都是我们不认识的。表哥的婚礼其实变成了他父亲、我表姑丈的迎宾场,各路宾客都争相向他敬酒。其实很多宾客是冲着他这个副县长以及他邀请的上司而来的。听说当年的宾客里面,最大官是副市长呢!这在两千年初,在我们县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表姑丈的风光还体现在他带领一帮客商回村投资种蘑菇、办罐头厂的事情上。他有次对我说,其实他觉得自己最风光的,还是在当乡党委书记的时候,被评为了全省优秀。

他觉得自己是个有政绩的父母官,家乡的父老乡亲认为他是个传奇,村里的亲戚认为他是个好人,而我也认为他是个有本事的人。一直以来,他都是我们家族后辈学习和敬仰的榜样。

直到他从副县长的位置上,享受正处级待遇后提前退休回乡,开办了一家工厂之后,他的凄凉晚年开始了。

或许是他内心里一直有着开厂办实业的心结吧,尽管他在我们老家引进的罐头厂和蘑菇产业以失败收场,但那丝毫不影响他继续办厂。这不,他退休后回老家开办了一家新的罐头厂,接着又承包乡里停产多年的淀粉厂。这两个厂子在他手上亲自管理,两三年后也开始有了点起色,开始盈利了。

可这时候他的身体因为办厂的那几年太过辛劳,开始亮起了红灯,先是血压飙升,在厂里昏倒过几次,最终酿成了中风,落下了个半身偏袒,连话都讲不清楚了。

属于他的时代终究要过去了,中风后他只能回到县城的单位房养老。他的两个孩子(也就是我表哥)顺势接手了这两家厂子,但后来却因为盈利分成不公以及对管理权的争夺,两兄弟产生了纷争,继而兄弟间产生怨恨,两个孩子都不愿意去照顾打理老父亲。他们最后把中风行动不便的表姑丈送进了养老院!

还有更打击人的事情,这个时候县里发生了一件原县领导贪污、变卖公有资产的腐败案子,于是上级指示要彻查全县国企“改制”贱卖的情况,表姑丈在副县长任上经手多家国企改制。而且他退休后也开着两家厂子,一下子成为了市纪委、检察院的重点调查对象。

有大半年,表姑丈都是在每天接受审查调查中度过,尽管中风后口齿表达不清,但脑子清醒时就要用笔写。他的两个孩子越发离他远了,厂子也因为经营不善先后停工。半年后,纪委和检察院调查结束了,没有对他刑事立案,但却认定他负有领导责任,给了他党纪处分。

而这时候,他辛苦经营的两个厂子也被儿子们卖掉了。

经不起双重打击,表姑丈中风加重,一天晚上昏迷在养老院,被送医院抢救三天后,在省城医院过世了,走完了他不到60岁的一生。

听说他在养老院昏迷的时候,身边没有护工,还是第二天临近床的老头发现了喊来护工的。在他被送进医院抢救的那几天,没有亲人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养老院的院长签字的。

总结表姑丈仕途风光与晚景凄凉

表姑丈的职业生涯仕途顺利,曾经风光无限。

可他的晚年是短暂的,严格来说他中风后的那一两年才算是晚年;他的晚年也是凄凉的,被组织调查处分,他引以为豪的信仰和事业在心里崩塌了,哀莫大于心死。

他退休后亲手开办的厂子被俩儿子贱卖,最让他伤心的是俩孩子还因财产分割闹矛盾。

而在他生病后,最需要亲人的时候,两个孩子都不去照顾陪伴他,孤独是他生命最后的绝唱。

其他网友回答:

没经历过文革的人不知道那时的人是怎样发达的。即使经历过那时代的人,也可能说不清道不明。

在我们这个小山村,出个风风光光的人很少见,那时候还真出过一个。

那是我一个远房大伯。当时公社建了一处供销社,我这位大伯原在公社"专业队"烧石灰,后来就到供销社帮忙卖东西。三帮两帮成正式职工了。再后来调到物资局下属的轻化公司。不久成物资战线的模范人物,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有了这层闪光点,仕途就平步轻云,升到轻化公司总经理位置,相当于县局级。

那时,他每次回家都是小车接送,在小山村很罕见,车屁股后总跟着一群孩子看热闹。

最风光的一件事是他父亲,也就是我本家爷爷去世时,吊丧的、帮忙的都饱饱地吃了几顿白面馒头和猪肉。那时太穷,丧事都是吃地瓜面窝头和一碗大白菜。所以这事我印象很深刻。

七十年代中期农村已开始用化肥,但不易买到。我们村的干部总是带看土持产比如说面粉、花生、鸡、鱼的去走他的关系,能买到化肥还便宜,也算为老乡办了好事。

改革开放初期,允许个人经商,但物资奇缺。物资局是很吃香的单位。我这大伯的儿就通过他父亲搞到化肥、柴油、钢材啥的,发了大财。后来被人告发,大伯被撤职查办。虽没法办但也被开除回家,现在八十多了,听说每月只有几百元养老金。

其他网友回答:

我处有一生产队长,当时很吃香,他们两兄弟把隔壁一富农家的猪偷杀来吃了,还反说是富农家自己偷杀了。因当时我处农民养猪是送一留一。也就是要上交一头,自己才能杀一头,所以就把富农家的俩夫妻弄来批斗游街。当时生产队很多社员都知道不是他们自杀的。但都不敢说。后来改革开放后。这队长以老了,家里也很穷,生了病,政府提出对他伕贫。但他年青时作恶太多。当地的人们都说他很好,都不同意对他伕贫,最后他躺在床上三年多才死了。死后发现他身上很多地方都是睡烂了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家邻居,按着辈分我应该喊他叔,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良字,就叫他良叔吧。


四十多年前,良叔一家在我们村里风头正劲。当时良叔在一个单位的后勤上做事,几乎过一两个月,他们家就会来一辆车,然后卸下一些东西。其中包括大米,小米,面粉,各种肉,以及油盐酱醋等物。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们家直接卸下来了两大麻袋的大米,据说一袋一百斤,两袋就是二百斤。这在当时连白面都不能天天吃的农村可是稀罕的东西。再加上,我们老家属于中原地区,一般都是吃小米。那个时候因为我们家里兄弟姐妹多,又有一个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我爸妈用粮食跟粮贩子换大米也就几斤几斤的换,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没吃过大米干饭,顶多也就是喝一顿大米米汤。可想而知,这两大口袋大米当时的价值。


除此外,良叔还带回去过两只小松鼠,还有一只据说是从内蒙带回来的比田园狗大得多的蒙古狗。村子里,小孩子骑得三个轮子的童车,也是四十年前良叔第一个从外面买回来的。还有第一台彩电,都是他们家先有的。


良叔的工作让他们家吃喝无忧,物质丰富。而良婶的工作的则是让村里人争相巴结奉承。良婶当时在镇子里的乡里上班。那个时候计划生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良婶恰好管着这个工作。所以,只要是到了礼拜天或者过年过节的时候,到他们家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可以说,良叔家那个时候绝对是村里举足轻重的人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良叔家在县城买了房子搬到县城住了。因为老家的房子后来倒塌了,慢慢经常骑着村里第一辆买回来摩托车的良叔回来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


再后来,听说良叔办了病退,天南地北地做起了生意。听说他开过工厂,包过工程,还倒卖过蔬菜粮食什么的,各种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良叔了,等再见到他的时候大约是2008年。之前的良叔总是穿着西装皮鞋,意气风发的模样。可这次见他的时候,他虽然依旧是穿着西装,但总觉得气质上似乎有些变化。还是骑着一辆摩托车,没有开着我想象中的小汽车。


等良叔离开之后,老妈跟我说,他是来借钱的。这句话让我大吃一惊,良叔竟然会跟我们家借钱?


后来老妈告诉我,良叔零几年包煤矿死人了,一下子赔了个底朝天。那次确实是来借钱的,当时老妈念着以前在我们困难的时候良叔曾经帮助过我们,也就借给了他五千块钱。这钱大约过了好几年,良叔才还上。


按说良叔和良婶都有工资,煤矿出了事情之后慢慢也会缓过来,但他们的状况却一直都不好。


可能因为年轻时候的长期分居,夫妻感情到老了越来越不好。但现在老两都不住在一块。再就是两个儿子,都已经快四十岁了,也都没有结婚。


前一段时间听说良叔病了,到市里来看病,我跟老爸老妈一起去探望他。良叔满脸苦涩,直说这一辈子怎么就过成了这样,越过越狼狈,生不如死。


想来他想到之前的风光跟现在的落魄相比,心里还是难以接受吧!!!!

其他网友回答:

岁月沧桑,人生无常。

莫笑人短,莫夸已长。

慈悲为怀,心存善良。

上天有眼,日月留光。

其他网友回答:

俗语云,前人强不如后人强,确实有道理,

老许年青时,是我们那里的风云人物,头脑灵活,擅长经商,那时正值改革开放,放开市场经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量也慢慢加大,那时的超市对我们来说还是稀罕物,他就拥有了一个批发部,一个超市和一个家用电器城。一台送货的六轮车,员工有十多个,他西装革履,这里指挥,那里调度,在那时,万元户都不多的年代,在我们那还算落后的乡镇,有那规模,有那气浱,也确实了不起。

他有两个儿子,都爱赌博,都拿货款赌,赌一次就不是小数目,有几次实在没钱了就写欠条,那些收债的就问老许要,老许也想存一点钱,就不还,后来那些人把他俩个儿子关到狗笼里不放,老许实在没办法,看儿子可怜,只好给钱.就这样又过了好多年,兴家好比针挑土,败家好比水推沙,慢慢地,没有了周转资金,员工工资也发不出了,只好把店关门了,两个儿子打工去了,音信杳无,只因欠账太多。

现在的老许年龄大了又得了中风,只好跛着脚捡破烂,村里也看着他可怜,给他安排了低保。老许的妻子帮别人打临工。夫妻俩就这样勉强度日,

每每看到路边捡破烂的老许,人人唏嘘不已,谁又不知,哪个不晓他曾是叱咤风云。驰骋商场,曾经富甲一方的大老板呢

其他网友回答:

看到这个题目,我也来回答一个我看到过的真人真事。

我的一个邻居,我叫他张叔叔,年轻的时候,是供销社的营业员,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的营业员,老牛逼了,可以买到一些紧俏商品,比如,自行车,手表等商品,日子过的美滋滋的。

没想到,转眼到了8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了,供销社一下子成了后妈的孩子,没有人疼了,商品不再短缺了,营业员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几年后,我这个邻居叔叔就下岗回家了,由于长年安于现状,这个邻居叔叔养成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生活一下就陷入贫困当中去了,吃了上顿没下顿,儿子结婚又要钱,可以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下想不开,自己上吊自杀了。

这是我看到的,年轻的时候,风光无限,年老了,生活的很悲惨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富贵不能淫!有的人稍微得点重用就忘乎所以!得意洋洋,嚣张跋扈,专欺弱者,到头来活的还不如狗一样这种人比比皆是,到处可见!

标签: 晚境 凄凉 风光 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