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自称刀枪不入,失败几次后,为何还有人相信?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小编说说义和团。

义和团的起因是团民和教民之争,往大了说就是帝国殖民主义和中华民族主义之争。



西方帝国主义有个特点,就是每占领一地,就要对该地进行殖民和传教,也就是基督教。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图腾,传教不是那么好搞的,这就要用一些手段,那就是利益输出。

所有信了教的教民,都能享受到一些利益,不受当地官府欺负,还能欺负别人,这些教民尝到了甜头,就会发展亲朋好友入教,随着教民的逐渐增多,这帮教民就跟当地的土豪势力发生了冲突。



当地的土豪势力为了自保,就聚集了一帮人,练拳自保,因此义和团最早叫义和拳。但是洋人有洋枪,你拳练的再好,也不抵一枪,所以这帮拳民就在身上装了铁板,或者把枪里的铁丸取掉,只留火药,用来蒙蔽团民。

其实好多人也知道练拳是挡不了子弹的,但是一来没有办法,既然入了拳,不信也得信。二来好多人是没有判断力的。时至今日,都有人相信好多显而易见的谣言,比如喝双黄连口服液可以防病毒,喝酒可以防病毒等等。我还见一个视频,用白糖水煮蒜喝了可以防病毒。我跟我一个同学说这种谣言也信,他说,中医博大精深,你不懂。



最后连慈禧太后也信了,以为拳民可用,就向八国联军宣战,结果被打的差点没再回到北京城。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末的义和团运动,虽然一开始轰轰烈烈,短时间内就激发了大量民众反抗列强入侵的斗志,并付诸行动。但是,其后果也很严重,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入侵,慈禧被迫带着光绪西逃避难,上演了一场庚子国变的大戏。

义和团“刀枪不入”传言的由来

义和团所谓的“刀枪不入”传言,最初源自团众所习练的武功。义和团一开始只是民间的一个武术团体,活跃在山东西南地区,主要以练习“金钟罩”等硬气功为主。为了招到更多的人员,义和团就增加了一些迷信色彩,以画符念咒等方式,开始宣扬凡习练者皆有神灵护体,可以刀枪不入。

其实,这就像汉高祖刘邦起事之前,芒砀山下斩了白蛇,然后跟人说是赤帝之子斩了白帝之子一样,就是一种带了神话色彩的宣传而已。

不过,义和团中的一些头目,的确还是有一些硬功夫的。他们通过每日反复不断的跌打锤炼皮肤,并使用药水浸泡,以及通过运气吐纳,睡硬板床等练习,在提前有所准备的情况下,的确可以抵抗住那么一两下普通刀枪的砍刺。这对于吸引普通百姓而言,已经足够了。再加上当时接连天灾,土匪横行,列强入侵,很多民众为了自保,纷纷加入了义和团。

原本,清廷对于义和团的态度十分暧昧,有时置之不理,有时打压一下。后来,因为列强破坏了慈禧废除光绪帝的计划,守旧派宗室端郡王载漪和庄亲王载勋就想利用义和团排外,并极力怂恿慈禧对外宣战。载漪为了说服慈禧,还在慈禧面前大肆吹捧义和团有“刀枪不入”的神功,一定可以击败列强。

慈禧呢,将义和团的一些成员召入宫中,亲自“面试”,什么刀砍、枪刺,再加上火枪打之后,发现义和团的团员的确毫发无损,“太后亦信矣”。于是,在慈禧的支持下,义和团开始大批涌入北京城,攻击使领馆,破坏教堂、商店,还趁机抢劫。

义和团“刀枪不入”神话的破灭

义和团在面对手无寸铁的教众,以及平民百姓之时,那是威风的很。但是,当他们真的面对洋枪洋炮的攻击之时,经过几次冲击之后,很快就如同鸟兽散了。这些见势不妙,掉头就跑的义和团员,肯定是不会再相信什么“刀枪不入”的鬼话了。特别是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之后,义和团众所谓“刀枪不入”的神功,更是如同一层纸糊的铠甲一般,根本没什么效果,在子弹的射击之下,纷纷毙命。

据说,袁世凯为了禁止义和团,就曾召集来了一个义和团的头目以及几个成员,让他们当场演示刀枪不入。结果,啪啪啪数枪之后,被打的那名义和团头目果然毫发无损。袁世凯一看,掏出自己佩戴的手枪,啪的一声,对着那名头目就是一枪。结果,这次这名是应声而倒,血流不止,很快就死于非命。

袁世凯一看,抓住了几名团众一审,原来他们用的火枪子弹,都是不带弹丸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空包弹。射击的时候,只会听到枪响,以及烟火状,跟正常子弹开枪时的状况一样,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弹头射出。

而袁世凯的手枪子弹却是实打实的,结果一枪毙命,打死了前来表演的义和团头目。估计载漪带去给慈禧表演的义和团众,也是耍的同样的把戏。

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相信“刀枪不入”的鬼话

首先,古人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比较迷信。

古人的受教育比例是非常低的,一个村数百人,能出一两个秀才,已经是天大的事情了。大多数人没有受过教育,缺乏响应的独立思考能力,就缺乏了判断力,很容易被人引导,用现代词汇就是很容易被人洗脑。

即使是受过教育的,多数也是学的应付科举用的八股学识,缺乏自然科学知识,同样很难判断出到刀枪不入到底是不是真的。

而能判断出来人,多数又被吸收做了义和团头目,合起伙来一起骗最底层的义和团众,他们不会揭穿的。

其次,义和团头目会使用各种理由对团众不断的洗脑。

这就跟一直到现在还有人使用的骗人把戏一样,所谓的“心诚则灵”。你信则灵,不灵,那是因为你不够心诚。你不信,所以,才无效。

当义和团进攻列强军队时,有很多义和团的成员在冲锋之时,倒在了枪炮之下。这时候,义和团的头目会搜查倒下之人的全身。

如果受伤不可医治者,或者死亡者,携带有财物,这些头目则会说,这人爱财,曾抢劫他人财物,所以,才不被神灵保佑。如果没有财物呢?还是有借口的。一看是年少者,就会说童子法力太低,因此多伤亡。一看是青壮者,则会说法力各有不一,因此有死有伤,也有毫发无损者。

这……反正呢,想要找借口,总是有的。

一场仗下来,总会有几个安然无恙的吧。这些安然无恙者,就是义和团大力宣传的对象。他们就是法力、神术高强之人,枪弹炮弹即使近身,也会循衣而去,丝毫无损。当整个集体都陷入同一种思维怪圈的时候,大多数人是难以逃脱出来的。

这些洗脑术,不要说对于认知和科学文化知识有限的古代民众有效了,即使是放到现代,恐怕有些人也会被忽悠到相信。

“刀枪不入”终究只是一个神话

实际上,到了义和团运动的末期,虽然有些人还在坚信“刀枪不入”的神话,但是,大多数人已经不信了。特别是在旱灾、蝗灾过后,天空开始降下甘霖大雨,很多义和团的成员,不再冒死冲锋,而是扭头就跑。然后,纷纷扔下武器,回家种田去了。

在古代,哪怕是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时期,底层的百姓,其实很多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他们为了寻找活下去的希望,就容易相信什么“刀枪不入”的鬼话。人活着,总要有一个活下去的精神寄托,如果在人迷茫的时候,恰逢其时的被他人灌输了某种思想,就非常容易偏执的相信下去。

这应该也是有人在现实面前,继续选择相信“刀枪不入”神话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因此,为了幸福的生活下去,我们最好还是提前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一个正确的信仰,才会让别有用心之人无机可乘;而我们则可以意志坚定的迎接美好的未来。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也不能说有人相信义和团刀枪不入,而是有人需要义和团这样愚昧的团体来充当盲目排外急先锋,从而达到自己在政治上的利益。

这个人,就是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端王载漪。

说起这个人,就不得不提到光绪。

载漪与载湉——阴险毒辣的“废帝”风波

载湉,也就是光绪皇帝。

这个光绪皇帝在维新变法中的一系列表现实在是让慈禧很不满,甚至是引起了慈禧的仇视。这个就显得非常滑稽了,关于封建皇权的黑色幽默就体现出来了:一方面,光绪不是慈禧的亲儿子,慈禧不信任光绪。另一方面,慈禧也不是光绪的亲妈,光绪也不信任慈禧。

如何让光绪彻底听自己的话,充当傀儡,显然不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想法。

对于已经失去了政治威胁、不够驯服的光绪皇帝,慈禧显然余怒未消。她盘算着如何干掉光绪,找一个对自己足够驯服的傀儡来当皇帝。

但现在的国情和国际局势已经不容慈禧独断专行了,现在的西方列强只承认光绪皇帝是清国唯一的最高领导人。无论是废掉还是杀掉光绪帝,显然洋人都不会袖手旁观。所以慈禧对于洋人,心里一直都憋着一股火。

对于谁取代光绪皇帝,慈禧其实早就有了人选。她的人选就是立端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

(图为载漪)

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这个溥儁正是端王载漪的儿子,自己的儿子要当皇帝了,载漪可是高兴的睡不着觉。他时时刻刻都盘算着如何让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自己坐上“太上皇”的宝座。

载湉与载漪,其实这两个堂兄弟本来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关键在于载漪只有干掉光绪皇帝,自己的儿子才能有机会上位。所以这个载漪就像得了失心疯一样,天天也不想别的事儿,就想着如何利用慈禧对光绪和洋人的不满,来除掉光绪。

他左思右想,洋人始终都是自己儿子上位最大的绊脚石,慈禧不就是碍于洋人的态度一直没有废帝么?载漪一咬牙一跺脚,一个阴险的计划在心里逐渐开花结果——必须教训一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黄毛猴子。

所以载漪暗中联络了一大批仇恨洋人的大臣,包括山西巡抚毓贤、端亲王载勋、兵部尚书刚毅等人,目的就是利用这些人鼓动慈禧对洋人开战。

这个毓贤在调任山西巡抚之前,曾就任山东巡抚。毓贤在山东种种排外的行为,载漪一直都看在眼里。

所以毓贤在去山西上任之前,身在北京中转的毓贤就去偷偷拜会了未来的“太上皇”载漪,毓贤向载漪、刚毅等人绘声绘色的介绍了山东义和团多么英勇、多么神奇。说到激动之处,毓贤甚至还亲自上场给载漪表演了一下义和团的“神功”,他吹嘘义和团有“天神保佑、驱鬼避灾。神功护体、刀枪不入”的本领,比袁世凯、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用步枪、重机枪、重炮武装起来的新建陆军厉害多了。

很快,载漪就迫不及待的把山东义和团“神兵护体、刀枪不入”的“真本事”汇报给了慈禧,他眉飞色舞的向慈禧介绍着义和团的神勇。慈禧虽然顽固,但对于载漪吹嘘的“义和团”显然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的,并没有因为载漪说义和团“刀枪不入”就真的认为义和团刀枪不入了。所以慈禧想了想,决定派刚毅去调查义和团的事情。

刚毅本来就和载漪穿的是一条裤子,他去调查的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帮载漪打圆场。慈禧听了虽然信了七八分,但依然没有提开战的事儿。对于洋人,慈禧显然还是抱有幻想的。

就在1900年6月10日,一支联军先遣部队从天津租界出发,目标直指北京。四天后,联军在舰炮火力覆盖下,迅速攻占了大沽炮台,失去了制海权的清陆军官兵顿时陷入一片火海,惨不忍睹。前线清军急电北京:“炮台已失,万分紧急。”

一时间,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在慈禧和刚毅、载漪、毓贤等人身上。见慈禧仍然犹豫不决,并无开战的意思。毓贤等人一咬牙一跺脚,另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应运而生。

“以贼制夷”,利用拳民教训洋人——载漪政治生涯中第二次“杰作”

那封所谓的“洋人照会”,无疑是载漪等人的“杰作”,也是促成慈禧下决心对外宣战最重要的导火索。

这个所谓的“洋人照会”最初只是一个粮道报上来的,第一个接手这份照会的是荣禄。一个粮道,显然不会接触到如此重要的核心机密。荣禄是个聪明人,他能在庚子拳乱中不得罪洋人、做到明哲保身,他就能一眼就看出来这份洋人照会是假的。老谋深算的荣禄犹豫了片刻,就决定把这份洋人照会递交到太后慈禧太后那里。荣禄清楚地知道这件假的洋人照会是载漪做的假,为什么要作假,而且一但呈交给慈禧太后,将会发生什么,甚至是给整个国家带来什么样的代价。

(图为慈禧太后)

这个所谓的洋人照会,其实它的内容只有四点:

第一,勒令慈禧太后归政。

第二,代掌清国的所有军权。

第三,代收清国各省钱粮。

第四,列强只承认光绪皇帝为清国的最高领导人,恢复光绪皇帝的人身自由。

这份假的“洋人照会”信息量非常大,它涵盖了财政、军事、领导权三个方面,而且这里边最不能让慈禧容忍的就是让慈禧太后归政。割地赔款都好说好商量,但要让爱权如命的慈禧交出手中的权力,这简直比杀了她还难受。慈禧看完这个所谓的洋人照会,果然勃然大怒,史料记载:"太后阅之,外人无礼至此,予誓必报之。"她迅速召集御前会议,筹措对外开战事宜。

1900年6月17日当天,在第二次御前会议上,慈禧太后提出向各国开战,端王载漪、徐桐、刚毅等顽固派也随声附和,整个御前会议,众官皆面色沉重、不敢多言。只有吏部侍郎许景澄、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大学士联元和太常寺卿袁昶五人含泪陈奏,明确反对开战,他们声色俱泪陈奏说:“奸民不可纵,外衅不可启。”并明确指出对外开战的严重后果、以及带来的国际影响。以一国之力、敌世界各国,无疑是一种以卵击石的做法。为了保住大清的江山社稷,必须放下身段与列强谈判并严惩闹事的拳民,这样才能做到和平解决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一案,不致中华大地卷入战争的泥潭。

但是庚子五忠此举言论立即遭到载漪、刚毅、徐桐等人的反对,载漪更是辱骂许景澄等人“奸邪小人,蒙蔽圣聪”,许景澄等五人因此锒铛入狱。 

1900年6月10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清政府正式向十一国同时宣战,并将宣战诏书电令全国。

所以在1900年的大清帝国就出现了这样一幕咄咄怪事:在这个盛夏里,作为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在他的北方正进行着一场长期遭受压迫的劳苦人民和军队、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与侵略者的生死搏斗,而在他的南方,却是一片祥和,中外友好,互不相扰,他们正以一场旁观者的角度冷冷的看着北方发生的战事。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正是当时大清帝国最真实的写照。

1900年7月30日,早就红了眼的慈禧太后在载漪等人的挑拨下,发出上谕:“太常卿袁昶、礼部侍郎许景澄,屡次被人参奏,声名恶劣。平日办理洋务,各存私心,每遇召见,任意妄奏,莠言乱政,且多语离间,有不忍言者,实属大不敬,若不严行惩办,何以整肃群僚,袁昶、许景澄均着即行正法,以昭炯戒。”

许景澄等五人在押赴菜市口刑场途中,沿途围观的拳民和老百姓无不为“卖国贼”的处斩而感到欢呼雀跃,史称庚子五忠。

而在天津沦陷后的第二天,那个早就看穿“洋人照会”的荣禄借早朝议事时,突然向慈禧太后上了一道奏疏,荣禄明确指出所谓的“洋人照会”出自伪纂,且这份假洋人照会的始作俑者为端王载漪。慈禧闻言勃然大怒,她厉声斥责载漪:“以假文书而言,尤为上负国恩,下辜众望。你包藏祸心,凯觎非望,反复狡诈不一其端。若洋人果然直扑京师,定当明正罪你。犬字之称,颇为适当,我生一月,万无归政之意。如斯擅拟诏旨,驱策百僚,实有不轨之心!”

1902年,载漪父子被清政府下令流放到新疆伊犁。

(图为荣禄)

其他网友回答:

都是愚昧造成的,
再加上精神宣传,而且,大多数人都是农民,还没知识,没文化,没见过世面,
别说在义和团时期,就是在四十年代的一些道教组织,也是这样,当然包括西藏(五十年代)反动道教组织,
但凡有人用神学愚弄下层的,都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所以,坚持用事实求是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弄清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对义和团运动不同时期评价不同。以前评价义和团反帝爱国,扶清灭洋,反清灭洋,全是正能量,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性、愚昧性,人为毁坏铁路、电线、电灯等。

义和团运动也叫义和拳运动,由山东兴起,扩展到北京天津等直隶地区。义和团运动影响很大,这场运动现在看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刀枪不入是夸张身体坚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刀枪不入。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和义和团首领打交道,试试刀枪不入情况,结果义和团首领被一枪毙命。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时,有一名义和团成员双手合一坐在地上念口诀:刀枪不入。联军围上来开枪了。这名义和团成员说:“不好”。站起来想跑,结果被子弹射中而亡。

义和团运动是存在迷信、愚昧、落后情况,算一场民间运动,失败了,但是扶清灭洋和反清灭洋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有人相信义和团刀枪不入是落后、愚昧、迷信思想起作用。那时愚昧现象很多,像鸦片战争时期,有人认为英国军舰怕尿罐子,导致广州城收集尿罐子往海里扔去炸英国军舰。说洋人腿不能弯曲,倒地起不来。这都是闭关锁国,清政府愚民政策导致的。满清朝廷统治中国,奠定了中国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又割给外国列强不少土地,清政府统治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最后沦为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工具。慈禧善于玩弄权术,义和团兴起和失败跟慈禧关系很大,她想借助义和团灭洋,一看外国列强实力强,又下令绞杀义和团。

有人相信加入义和团也和当时社会情况有关。清朝末年,百姓生活太苦了。受清政府和地主豪强剥削。外国列强势力渗透,也加重了百姓负担。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有的办教堂,加入教会居民也欺负没入会的居民。义和团是一种组织,练武强身,还能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免遭欺压,许多百姓也有寻求保护而加入义和团的。

其他网友回答:

同时期的八国联军,信仰基督耶稣,但是他们作恶多端,为什么还相信耶稣基督呢?难道是上帝错了吗?

其他网友回答:

别说那会有人相信,现在相信的人少吗?外国不是有人相信5G传播新冠病毒了。别单单拿义和团说事。我们都知道义和团是为了对抗帝国主义入侵而行成的群众自发的革命运动。组织者由于自身认知水平不高,不能用先进理论去武装指导运动。只能用传统的迷信与宗教手段去领导运动,那么失败也是必然的。这也是为什么民国时孙中山及国民党始终不敢发动群众进行彻底的革命,只有毛主席及领导下的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人民群众革命并取得胜利。这也说明群众运动如果没有先进理论指导和先进政党领导,很容易走向运动目的反面直到失败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是当时的劳苦大众普遍文化素质低,对鬼神之类深信不疑,更别说是刀枪不入这类小儿科的技能了。二是,大师兄说了,心不诚的就练不成刀枪不入,被打死的都是心不诚的,反正也没有办法证明。

其他网友回答:

1:不是所有普通老百姓都能在战场上看见义和团被活生生打死的,大部分老百姓看的是义和团的“表演”,胸前挡铁板在衣服内侧,只能打这一个地方。或者将火药枪的弹珠偷梁换柱,制造打不死的假象。

2: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连枪都不一定见过,义和团的“表演”经过各种包装,看过表演的老百姓当然深信不疑。

3:失败的概率比起“表演”成功的概率,显然表演成功的概率大得多。毕竟如果真被打死了,一句学艺不精,没有练成不败金身,也是可以蒙混过关的。

4:愚昧。这两字,很悲哀,但是就是当时的情况。

其他网友回答:

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军舰进攻胶东半岛,水兵们不愿意把靴子弄湿,就给当地人劳务费,让他们把自己背到岸上。他们到岸之后,就屠杀了那些背他们上岸的清朝人,甚至连他们的家属也屠杀了。山东是最早受到列强进攻的地区之一,列强欺压之下,当地人逐渐产生了几千年不曾有过的民族意识,大家看到了西方人入侵之后的残暴要比封建统治者更甚。

当地人明白了满清无论如何也尊重孔孟,自认是炎黄后人,而西方人的入侵则应了顾炎武关于“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亡天下”的时候“匹夫有责”,就算是农民也要以血相搏。

义和团首先是山东冠县农民和洋人发生冲突,随后演变成大规模的灭洋运动,给侵略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义和团能够迅速扩大,有清政府早期的扶持,也因为急剧下滑的社会状况农民走投无路治好投靠义和团,而义和团提出的“刀枪不入”的口号,则给了山东、河南、直隶等地农民极大的勇气。虽然说农民读书少,但刀枪不入都是需要眼见为实的,光靠嘴巴说即使是清朝农民也不会相信的,义和团的发起者是怎么让广大农民相信练了义和拳可以“刀枪不入”呢?

义和团爆发的时候,正好是袁世凯到任山东巡抚不久。要知道袁世凯是一个全面接受了现代科技思想的人,现在的山东大学就是他创办的。光绪皇帝本身就让袁世凯到山东“调和民教”,所以义和团闹事袁世凯义不容辞,当即接见了义和团高层。

袁世凯与义和团高层见面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让义和团表演刀枪不入,然后义和团一位武艺高强的人运气之后,另一位就开枪打了他。这个人果然毫发无埙,子弹壳也都攥到手里了。这还了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袁世凯看到这一切之后,准备开始筹备收编义和团为己用。

在决定是不是正式与义和团合作之前,袁世凯还有一丝犹豫。毕竟是见识了西洋科技的人,他重新把那个义和团高手叫到家中,亲自打了此人一枪,把此人打死了。就这样袁世凯亲自杀了义和团的人,义和团也恨上了袁世凯;袁世凯受到蒙蔽,差点犯了大错,也开始查封义和团。

袁世凯尚且差点上当,何况是普通农民。对于一些上前线被子弹打死的人,义和团的解释很经典,一直流传到今天。那就是:这些人武功还没练到家、不是真心相信义和拳,所以被打死了,信则有,不信则无。

标签: 刀枪不入 义和团 自称 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