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已经位极人臣,为什么还要通敌?有什么深层原因?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2>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所以养寇自重是大臣常用的套路。

历史上有个类似的段子,说南北朝时东魏大将侯景造反,东魏派慕容绍宗讨伐,慕容绍宗不负所望,在涡阳大破侯景军,一直追到长江边。看看马上要追上,侯景回马对慕容绍宗说:景若就擒,公复何用?

慕容绍宗惕然知警,勒马而还。于是侯景侥幸逃脱投奔南梁,开始了祸乱南朝之旅。

君不见项羽自刎乌江而淮阴侯灭族,吴楚七国平定而周亚夫下狱,这种卸磨杀驴的事古往今来太多了啊!

秦桧的心态和慕容绍宗是差不多的,在宋朝他已经是首辅大臣,独任的宰相,满朝都是自己的党羽和爪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一不二的人物,那么还有谁该提防的呢?

无疑是皇帝赵构。只有赵构,既能给他富贵,也能收回富贵,连他的命也一起收走。

秦桧倒不一定想造反,但他肯定想巩固地位,使整个宋朝无人能动摇,包括皇帝在内。

怎么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呢?想来想去,秦桧把脑子动到了金国人身上,只有武力强大的金国才能保证自己安全。于是秦桧不惜当人人唾骂的汉奸也要里通外国,还要让皇帝知道:你看,我跟金国人有一腿,你不要打我的主意,否则我喊我的金国爸爸来打你哦!

赵构原来只不过是把秦桧当成工具,当成投降金国,杀害岳飞,打击主战派的擦桌布,结果完事了回头一看WQNMD,居然有人和自己抢着做金国的干儿子,而且更可气的是自己还抢不过他!

金国人当然乐得秦桧投靠,毕竟事实是靠金国的力量要想灭亡南宋确实力有不及,从绍兴十二年以后南北对峙已经是双方默认的现状,但有个时时刻刻能够透露南宋虚实,并且大把提供好处的内应在宋朝,自己晚上睡觉也能安稳一些。

金国人说好的,秦桧你的任务就是让南宋自废武功,把主战的文臣武将全都收拾干净,使南宋没有力量来打我们,我们负责给你提供保护。金国人还不忘告诉赵构:秦桧是我们的人,但是你不要想动他,你动他我们就打你。

当年汪精卫也是这个逻辑,在国民党内他是一人之下的副主席,说实在话也是既得利益者,但是这位硬要和日本人搞在一起,借此来巩固自己权势,汪精卫难道不知道日本人一直想要侵占中国?难道不知道做汉奸要跟秦桧一样遗臭万年?他当然知道,只不过为了权力,遗臭万年也无所谓了。

为了权力,为了眼前的利益,什么礼义廉耻,什么民族大义都不要了,这是一种绝症,反正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宋高宗和秦桧两个人得的都是这种绝症。

《宋史》说秦桧“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这话明摆着给大汉奸赵构开脱,不过也说了实话,说的就是秦桧靠着卖国求权,认贼作父,与金国达成了政治联盟,从而对赵构的皇位造成严重威胁,迫使赵构不得不任用自己为相长达十九年。

秦桧死,宋高宗马上罢免秦桧子秦熺之职,重新掌控朝政,虽然任用的还是像汤思退这样如假包换的投降派混蛋,但宋高宗只不过是告诉天下人:即使投降也是我的专利,除了我,没有人能向金国爸爸投降,认他们做爸爸!

读书人不能做坏事,否则比粗人可怕得多。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秦桧在靖康之变时和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国掳走,在金国已经变节。如果他不投降可能小命不保,更别说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
后来成为宰相,但小辫子抓在金国手上。如果不听金国的,金国就会把真像透露给宋朝。到那时就不是当不当宰相的事了。这个时候只能受金人摆布了。
如果他不投敌,他就回不了宋朝,也当不了宰相。投敌是回去的前提,并且他本身就是带着金国给他的任务回去当间谍的。
以秦桧的德性和性格,投降是必然的。让他跪上千年万年都不冤。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的真相总是扑朔迷离,而其中人性的转变,更是迷雾重重。

秦桧是金国奸细吗?

这其实只是秦桧南归中的一种说法。

历来关于秦桧南归,有两种说法。

一则以为秦桧是自己设法逃归的;

二则认为金人为了从内部破坏南宋抗金,故意将秦桧作为内奸纵归的。

那么,那种说法,更有道理呢,或者,更接近历史真相?

秦桧在北宋灭亡之前,官至御史中丞,这是北宋监察体系里面相当重要的官职。

在北宋,任用御史言官,条件是非常苛刻的。

自太宗始,就以诏书、台规的形式,规定了御史必须具有刚直的性格、忠厚淳朴的品德和通体博识的才识。

通俗点说,在宋代,想要在御史台做言官,人品要过硬,政治要正确,才能要通古博今。



假如秦桧人品有问题,政治不正确,他是不可能做御史的。

且从秦桧在靖康之变前后表现来看,他是作为主战派代表而在朝堂发声的,且其口碑很好,在士大夫中享有极高赞誉。也是因为过于能“战”而被解除了御史中丞的职位。

靖康之变时,当金人找秦桧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写赞歌,立楚传时,他是严词拒绝了的。从选言官的条件,到秦桧靖康时大义凛然的表现来看,他不太可能在短短几年关押期间就变节。

或许,有人会说,人性的复杂怎么可能如此简单就下定论,何况是在金国朝不保夕的生活,要想让一个光伟正的人滑落深渊,其实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何况在北宋那样一个充满“投降派”、“软骨头”官僚的时代里。

我们不否认,秦桧遭不住苦难的折磨,从一个正面人物转变成奸细“带路党”。但从金国宋人的口中,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秦桧投敌的记载。

比如一个叫洪皓的,他在建炎三年充当国使访问金国,被金人扣留了15年。这15年的时间里,他多次向宋廷密报金国的情况,因而受到了宋高宗的嘉奖。

假如秦桧真的降金,洪皓不可能找不到秦与金交往的蛛丝马迹;找到了,也不可能不报告,以防备秦的阴谋活动。



同时,秦桧南归之后结交的人物来看,他也不像是个奸细。

两宋时期,理学成为显学。

宋代理学以弘扬孔孟之道为旗帜,对孔孟的人格理想多有继承和发扬。尽管我们今日看起来理学是对思想发展的极大禁锢,但从气节宣扬上讲,也算是弘扬爱国情怀的正能量。

处于这一时期的秦桧不可避免地也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因而他结交的十人人,就有很多理学标志性人物。

比如程颐的弟子游酢、杨时、胡安国、胡宏、王居正、陈渊、吴表臣及他们的弟子等。这些理学家所信奉的是不畏权贵个个性和主张尊君抑臣的思想,讲求君子“三戒”、“三畏”、“九思”行为准则。

倘若秦桧是个奸细,他们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与之往来的。而秦桧如果是奸细,为了不暴露自身卧底身份,也不太可能跟这些人往来,暴露的可能性实在太高了。卧底18年卧倒当朝宰辅而不被发现,这只存在于小说里,不太可能出现在现实里。

当然,笔者并不是为秦桧翻案。

秦桧从金归来,或自己逃跑,又或者金国纵归,但无论哪一种情况,他逃回来之后,都不可能是金国奸细。



因为,他能够从逃人一路扶摇直上,靠的是自己,而非金人,当然他也得感谢金人把他抓走这个事情,也正是因为有这么个履历,所以才会得到宋高宗的青睐。

当时,金国的政局正从粗放的游牧民族政权向中原集权政权过渡,其建国初的所向披靡,已经因为了治理庞大后方版图而大大弱化了。

宋金战争从进入到建炎四年之后,金国的军事优势就已经不在那么明显。逃亡的宋高宗在临安落脚后,南宋的旗帜高举,面对金人时也基本形成统一战线,双方之间你来我往,在没有了金兵摧枯拉朽的情形发生。

在这种局势下,南归的秦桧即便可能是宋奸,也不可能继续给金国办事,这对于他来说又有什么好处。金国难道还能给他一个宰相做做?以金国的体制,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从秦桧能够以逃人的身份位居宰辅来看,他的政治眼光和政治素养绝对不可能那么短视,天真的以为金人能够继续南下灭宋,又或许在灭宋之后许以高位。

他好好地在以文治国的南宋深受重用,身居高位,干嘛想不开还要继续做奸细?这完全是有悖人性的。

综上,笔者以为秦桧不可能是金国奸细,他后来的由主战转和议,乃至杀岳飞,并非为金国卖命,而是当时南宋政治风向的缘故。



南宋时在风雨飘摇中建立的,因此,长期受到压制的武人一时得意抬头,掌握极大自主性和兵权的中兴四将在当时的文臣眼中,其实就是眼中钉肉中刺。

南宋与金议和,一则是继承了北宋文官政治的传统,对外总是以求和来实现苟安,二则是继续战争下去,只能让武人做大,这不符合文官士大夫的整体利益。

逼死岳飞,成全宋金议和的直接负责人是秦桧,但怂恿秦桧这么干的绝不是金人,而是宋朝的政治风气。他是一个士大夫,屁股只能坐在士大夫这一边,在当时,即便再爱国的士大夫,在面对压制武将的问题上,其底线都是一样的。

当然,作为最高领导人的宋高宗,也是一个主导这一切的重要因素,他怕再来一次苗刘兵变,怕武人们依仗对金作战而做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其他网友回答:

秦桧真是有多坏吗?按照我的理解,那倒也未必。秦桧夫妻一直跪在岳王庙,那倒是个特别的坏,是我们的民族性恶劣一面的特征体现。秦桧是南宋的宰相,他的行为自然是为南宋的利益服务。他为什么要通敌,难道不是南宋的利益需要他通敌吗?而南宋的能活那么长,居然把让它活下来的功臣千年跪在那里,这不是恶吗?

其他网友回答:

秦桧通敌?有何凭据呢?总不能嘴一张就来吧?

秦桧回归南宋,是一步登天位极人臣的吗?也是已经沉浮才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的。楼主真当南宋君臣都是群白痴吗?

秦桧一路爬上宰相的位置,要面对多少政冶对手?多少攻击?秦桧要有丝毫通敌的嫌疑,政敌会放过他?当他的政敌都是傻白甜?

在南宋一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主战派得势的时候,秦桧也被打到过。在最不受待见的宋理宗时期,也只是说他主和误国,可有说秦桧通敌卖国么!

说秦桧通敌,只能说你受《岳飞传》这本评书的毒害太深。读懂了”只能D指挥枪,决不许枪指挥D”这句话,你会明白,有没有秦桧,岳飞的死是注定了的结果。

其他网友回答: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秦桧为金人所掳由囚徒而变内奸。在绍兴初年做过宰相的朱胜非在《秀水闲居录》里说:“桧随敌北去,为大帅挞懒(即完颜昌)任用,至是与其家得归。” “然全家来归,婢仆亦无损,人知其非逃归也。”朱胜非是在秦桧归宋几年后还在为官,他的话应该非常有可信度的。

另有记载,秦桧在金国献议和书,当时金国赐他钱万贯、绢万匹。建炎四年(1130年)金国攻楚州,秦桧竟然被允许用船将全家带回,不是奸细怎么能得到金人如此宠爱?

原来,建炎三年,秦桧作为达懒的随军转运使同行。临行前,秦桧欲携其妻王氏南下又恐达懒不允,于是假装争吵故意让达懒知道,达懒终于同意王氏同行。而此番南下的任务就是诱使宋朝与金达成议和。

从金国那里也可得到秦桧投降的确凿证据。嘉定七年(1214年)金宣宗为避蒙古的兵锋,迁都南京(汴京),著作郎张师颜在《南迁录》中记载过此事。其中两次提到过秦桧,“天会八年……,阴纵秦桧以归……,及诛废其喜事贪功之将相……然后方成议和。”,还有一次是蒙古军攻入复州,给事中兼知制诰孙大鼎奏金帝曰:“……我思此事三年矣,只有一秦桧可用。……我喜此人,置之军中…。”这充分说明秦桧不仅投降金人而且深得金国器重。回到宋朝后积极进行投降卖国活动,置大利益于不顾宋推动议和,杀害主战派,向金国纳贡。秦桧卖国通敌,不是后人附会,当时的人都非常愤恨。

所以,秦桧卖国通敌,铁证如山,不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能够洗白的。

其他网友回答:

《宋史.秦桧传》中记载有秦桧“挟虏以要君,倡邪谋以误国”,说的就是秦桧依靠金人的势力要挟皇帝,靠着金国的撑腰当上宰相位极人臣的。

靖康之难,秦桧随同徽、钦二帝被俘虏北去,到了金国,秦桧就变节投降叛变了,还被金主吴乞买赏赐给了他的弟弟挞懒,秦桧成了挞懒的亲信,被委以重任成为挞懒的军事参谋和座上宾,挞懒率兵南下进攻南宋时,秦桧写信策反了他的老丈人王仲山等人投降了金军,赢得了挞懒的信任,金国为了执行‘’以议和佐攻战,以僭越诱叛党‘’的阴谋使命来分化瓦解南宋军民的抗金斗志,就让秦桧充当卧底奸细,并让秦桧带着他的老婆王氏从金国回到了南宋。然后秦桧以与挞懒共事多年为幌子,诱使赵构与金和议,赵构提拔秦桧为右相作为与金国议和的引荐人,秦桧如愿以偿得到相位后,大言不惭地扬言献上他的《与挞懒求和书》,就会至天下太平。也许是秦桧升官太快冲昏了头脑,秦桧又扬言我有二策,可以耸动天下,使国家安如磐石,赵构急不可耐地问他:‘’现在你己做丞相,有何良策赶快施行吧。‘’秦桧答道:‘’要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宁,须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孰料,这次秦桧牛吹大了,此言一出不仅引起群臣反对,也使得赵构很生气深感失望,秦桧被罢相。

秦桧被罢相后,议和还在进行。可宋使每到金营,金人都反复质问秦桧为何被罢相,挞懒还特意挑明,秦桧熟知我朝情况,有事可以去问他。这显然是对高宗施加压力,赵构不得己又重新起用秦桧出任宰相。 秦桧有了这次教训,再相后开始广泛培植党羽亲信,终将赵构架空,达到了其独相专权、大权独揽的目的,秦桧靠着金国的撑腰,晚年甚至还想取赵构而代之,秦桧指使他的爪牙张扶上书请秦桧坐只有天子可以坐的金根车,王循友上书要为秦桧加赐“九锡”,这“九锡”之礼一般只有皇帝能够享受,被赐予九锡的人往往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比天子更具权势的权臣枭雄。行“九锡”的封赏大多是皇帝被迫而不得已的举动,而且受赏者往往随后就有篡逆之事。像历史上的王莽、董卓、曹操、司马昭、 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李渊都是曾从前朝受赐九锡,然后由自己或者儿孙谋朝篡位建立新朝。

这一切反而使赵构吓得不轻,每次上朝面对秦桧还靴子里藏刀以便防身拼命。

其他网友回答: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面的权臣,而在我们从小熟读的评书之中都把他描绘成为了一个不择不扣的奸臣形象,我劝大家多查查史书,不要人云亦云,就会了解到历史之中的秦桧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如果说他的行为有卖国的嫌疑我认,那是因为看到了后世宋朝一百多年抬不起头来,但秦桧身为一国宰相,你要说他里通外敌,真当赵构是傻子吗?

秦桧曾经也是主战派的领袖

公元前1115年,这个时候的宋朝还是一片欣欣向荣,距离靖康之变的发生也还要十二年,这个时候的秦桧就考中了进士,当时他的年纪只有区区二十五岁,也至于在皇榜下面捉婿的时候,大家都是把他当作未来宰辅来对待的。

两宋是一个文化事业及其发达的时代,因为五代十国的教训让统治者知道兵权这个东西一旦在人手,就会把文臣不当人,五代那个乱世,就算你位极人臣,成为了一国宰相,但若是碰见不讲理的武将,说杀就杀了,所以我们说五代文臣贱如狗,宋代武将如草芥。

宋仁宗时代的狄青威震西夏,率领西军平定广南西路的时候。好像就是为自己属下辩解了一句说焦作是好男儿,但时任宋朝宰相韩琦说了一句只有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儿。这句话懂的人都懂啊!不懂的人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实际上就是重文轻武的最好体现,韩琦一句话就把狄青他们几十年的军功都给否定了。

你在战场上面抛头颅洒热血,也算不上好男儿,你再为国家效死也比不上一个进士,这就是秦桧生活的宋朝,所以宋朝立国一百多年都平复不了西夏,所以宋朝要挨个的被辽国,金国,蒙古欺负。但秦桧早期却是十分刚硬的,他在靖康之时是文人气骨的代表。

靖康之变宋朝两位皇帝被俘虏到北方,无数的名臣随行,其中就有秦桧,那个时候的秦桧已经是御史大夫了,是宋钦宗在开封城破之前任命的。到了金国之后,很多秦桧曾经的朋友都被发配到了东北苦寒之地。但秦桧却一直呆在燕地没有走,甚至得到了金国高层的宠爱,这是为什么?

因为秦桧做俘虏之后他放下了自己曾经高高在上的架子,在这里活下去是第一目的,所以他选择苟延残喘,所以他选择与金人委曲求全。我们后人可以说他卖国求荣,可以说他毫无文人气节,但宋徽宗,宋钦宗两代君王尚且要在金人的鼻息之下苟活,君王后妃尚且不自尽以全汉人气节,我们又真的能那么干净的去指责秦桧呢?至少在他为未作出实际性损害自己中国人之前是不能的。

因为在金国的秦桧曾经也是一个主战派,他也有过热血,但从公卿大夫跌落到金人奴隶的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才改变了秦桧,他和岳飞一样,这几年经历的事情比别人一辈子都要多,只不过岳飞生活本就贫苦,还能忍受,所以岳飞是愈战愈强,敢于说出直捣黄龙的哪些豪言壮语,而秦桧则是早就到过人生巅峰御史大夫,靖康之中少数敢言不投降的文人大臣。你让他一下子跌落深渊,从一个奴隶从新开始,实则是不忍指责。

南渡之后的秦桧再也不复曾经

中国人的思乡情节极大的影响了秦桧。他虽然为了自己活命而屈服于金人,他虽然为了不成为完全奴隶为金人献过计策。但秦桧得知赵构在南方称帝建国之后实则还是想回到宋朝的,而宋金战场上面金人的失利也给了秦桧这样一个机会,所以金人交给秦桧的任务是议和,秦桧当然是满口答应,但回到南方之后又有谁能够管的到他秦桧秦大人呢?这就是现世学说之中的只管身前事,死后那管他洪水滔天。

宋代军事上面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保持着将不识冰,兵不识将。这样被宋朝皇帝认为可以最大程度的阻止这些武将拥兵自重,再来一次黄袍加身也不是不可能。从这个角度上面来看,赵构极力于求和也就是可以理解了。北宋灭亡到南宋初建的这段时间里面,武将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很多士兵甚至形成了只认将军不认赵构的习惯。像岳飞领导的军队就被百姓称为岳家军,韩世忠领导的陕西西军就被时人称呼为韩家军。

可是这些士兵背后说谁养活的呢?是谁来出这个兵响,我们从现在当然可以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取之于民,最后又用之于民。但在当时却不这样认为,那个时代普遍认为是朝廷出的这个钱,那既然是宋朝出的这个钱,这只军队最后却变成了像岳飞,韩世忠,张俊这些武将的私人军队,赵构作为皇帝他心里会怎么想?

花钱来让别人去推翻自己吗?所以赵构极力于削弱,阻止,甚至不惜以背上议和的骂名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皇权的正确使用就要保证兵权归自己所有,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否则赵构就会想苗刘之变那样再次被架空,赵构虽然很信任岳飞,但只要有兵变的万分之一可能性也会将这种信任化为乌有,而这个时候秦桧出现了,他们志同道合的实行了一个杀掉岳飞以成宋金和议的大局。

再说一遍,秦桧不可能通敌,他也不是杀害岳飞的主要凶手,他最多只可能是帮凶。他作为宋朝丞相,按照当年赵匡胤设置好的那个政治制度去走的话只能去打压武将,否则他就会被天下文臣认为是不配宰天下,所以秦桧只能配合赵构去演这场戏。

而南宋复兴的关键也不完全是在岳飞,那个时候的岳飞的确很强,可是并不代表宋朝没有了岳飞就赢不了,还有韩世忠,张俊,吴氏兄弟,更甚者还有拉开北伐大幕,以一万八千破金兀术兵马的刘锜。所以赵构敢这样不顾天下人反对的杀害岳飞,所以秦桧敢于做赵构的帮凶。

只要身前得几十年位极人臣都富贵足以,死后谁还管他洪水滔天。这就是当时的现状,但我不支持这种行为,因为中国从来都不缺少为民着想,为天下着想的人,是因为有历朝历代无数仁人志士,中国文明才得以长盛不衰。

其他网友回答:

因果颠倒了,秦桧正是因为有完颜昌这个在金国的后台,所以才会被赵构重用的。

北宋的灭亡是非常突然的事情。元朝人评价说,辽金的灭亡有某种必然,但是北宋的灭亡只是突然。是一件很多人都没意料到的事情,包括金人。原本人家只是想打个劫,也没敢奢望就灭了大宋。但是结果很意外,所以把北宋的皇族以及后宫直接掳掠到苦寒之地,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合适。

但是也是因为“靖康之变”,原本只是康王的赵构,按照正常传承秩序,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这么一个王爷,竟然最终成为了太宗留在汉地的唯一嫡系。而且赵构本人也没有做皇帝的心理准备,他是硬被各种势力拥戴为皇帝的。

赵构接掌的小朝廷,也不是原本的北宋那套人马,而是金人扶植的张邦昌的伪楚,这套人马腰杆都不直。虽然继续号称“大宋”,历史称之为“南宋”。但是赵构其实就是个“名誉董事长”。

所以在赵构的南宋,一直都存在不稳定的武人集团,这帮人既是赵构要重点依靠的对象,又是容易给赵构找麻烦的主,因为毕竟需要这帮人来抵抗金兵,不然金兵一南下,赵构就得往大海里跑。但是赵构又没钱,半条裤子哄不住这些武人将领们。这帮武人动不动就搞个“苗刘兵变”啥的,逼着赵构引咎辞职,连赵构的唯一儿子都都被吓死了。

历数古代王朝几百帝,赵构绝对是悲催的那一类。别人当皇帝是享受,他是熬心熬肺,想着自己怎么不被干掉。情况太复杂,自己只有名分,别人都是借着自己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他需要一个人挡在自己的面前,替自己遮风挡雨,做自己的白手套。

这个人就是秦桧,他正是因为背后有着金国的资源,才敢跟赵构讲“为相数月,可耸动天下”。其实本质就是“别打了,认怂吧,金国的主子只打算要钱,不打算要命。”

他与徽钦二帝一起被扣押在金国,开始懂得光喊口号不行,现实其实是打脸的,学会向现实妥协。徽宗赵佶得到赵构即位的消息,叫秦桧起草一封信,向金酋粘罕摇尾乞怜,表示愿派人通知儿子赵构,愿意子子孙孙永远奉金正朔,并向金纳贡。获得金主的恩宠,后来又被金主赐给了完颜昌,成了完颜昌的"参谋军事" 。

完颜昌进攻淮安的时候,秦桧乘机“逃”了回来。但实际上,这更像是完颜昌故意“派”秦桧潜入南宋的。目的就是给赵构一个选项,那就是有其实除了那帮不听话的武人,还有其他可以依靠的选项,那就是“南北分治”,金人不扶植伪齐,适当退点土地给你。你纳贡称臣,每年大笔的给钱就行。反正金人也不会管理江南,每年打打杀杀,耗费元气。

但是秦桧一句“南人归南人,北人归北人”虽然正中赵构下怀。但是这句话还是有很大问题,“朕是北人,将归哪儿?”导致了秦桧第一次被罢去秦桧相位,任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 ,并张榜朝廷,以示不再复用。实际上是因为议和条件不成熟。

但是随着不听话的武人被一个个被赵构赶出局后,和议被搬上了日程,秦桧再度被复用。后来金国发生内乱,秦桧的后台完颜昌被杀,也改变不了这个局面,只要赵构有任何议和的想法,秦桧就是不能抛弃的棋子。

其他网友回答:

<2>说秦桧是议和派没有问题,说通敌没啥证据,议和与通敌,完全是两码事,我们来看看秦桧的自辩

2006年,杭州壶侑村在拆迁过程中,挖掘出一古墓,这古墓和秦桧有关,据专家推测,应该是秦桧子侄辈。墓主是谁倒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里头出土了一些东西和题主的问题有关,文物中有一份秦桧遗嘱,这遗嘱里除了告诫后人外,还简明扼要的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点,顺带还提了一下岳飞

秦桧当年和岳飞关于是打是和有过深入交流,两人观点一致,打会亡国。但是,基于推论结果,两人选的路不通,秦桧选择和,岳飞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战。这也就造成了二人政见之间的分歧。对于岳飞,秦桧在遗嘱中表示了感激,感激岳飞打的几场胜仗,以胜仗促进和谈,大宋避免损失更多

对于岳飞之死,秦桧表示惋惜,说他尽力了。本打算保住岳云和张宪,但皇帝不允许,秦桧也没办法。岳飞之所以会死,因为帝王猜忌,岳飞是领兵大将,金国那边又时不时传来钦徽两宗特使进入岳飞军营的信息。据秦桧说,赵构和岳飞也密谈过多次,具体谈什么他也不知道,只知道结果是岳飞并没有旗帜鲜明的站在赵构那边,而是表达一种皇家家事,臣子不便参与心思,还有等以后天下太平,自己打算卸甲归田……

秦桧临终前,也知道自己不容于青史,告诫子孙说以后远离官场,自己名声臭了,不要去辩解,不然有家破人亡风险。他说,书生误国,空谈误国,那些嚷嚷打的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国事,满口空谈。他只能强力按下这种人,免得朝纲不稳。对于那些空谈书生,秦桧说,岳飞也不喜欢,敬而远之。之所以不容于史书,因为嘴在那些书生身上,他们会制造舆论……

在出土文物中,还有一份地契,通过里头文书说明,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玩的结论:当地庄园大都属于秦家和岳家,秦桧子孙和岳飞子孙,比邻而居……

以上

标签: 位极人臣 通敌 秦桧 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