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企业搬出中国,中国工业门类还能保持齐全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工业门类:中国拥有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最全产业链)

虽然,最近几年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号召自己企业回国重塑本国制造业,甚至鼓励自己企业搬离中国(给予补贴优惠),但是,“资本无祖国”尤其是私企,想撤离未来可期的中国,也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时候,中国抗疫表现可圈可点,更是有心无力、难于登天,

6月,美国国会起草一份新议案,为确保那些将生产搬回美国的公司能在本国采购其供应链上所需的一切产品,(而不是厂子搬回国后,零件还要从中国进口的窘境)白宫准备了250亿美元的回流基金,以此督促美企将业务或主要供应商迁出中国。草案还提出了减税和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激励措施,

外媒称,中美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联合民调显示,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仍有70%的在华美国企业表示没有搬迁计划,40%的企业表示保持对中国的长期供应链战略不变。

其实,早在美国发布相关政策之前,日本早几年就开始执行这样的政策了,在安倍执政期间,日本就有上千家企业搬离了中国,大多搬去了东南亚国家。不过,之后有一部分日本企业因搬去东南亚“水土不服”和业绩不佳,最后又搬回中国,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完整产业链以及广大市场都无与伦比,

现在,新上任的日本首相菅义伟还是继承了前任安倍的政策,鼓励日本企业搬离中国,日本政府原定用于鼓励回迁的预算,总共20亿美元。截止7月底,第二批申请工厂搬迁回国(日本)补贴的日企数量达到1670家,不过,日本在华企业3.5万家,数量还不到1/10。通常情况,5%到10%的企业因经营环境和自身状况等原因,调整经营战略甚至撤出中国市场,都实属正常,

9月,中国日本商会在京发布《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20白皮书》,其中援引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九成在华日企计划维持现状或扩大业务。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在华外资企业还是看好中国未来前景的,撤离的毕竟也是少数,撤离的毕竟更多的也是因为自身发展原因。

实际上,中国还是吸引外资最多的主要国家之一,这点一直没变,这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只能说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企业想完全搬离广大的中国市场、搬离拥有最完整产业链的中国、搬离基础设施最发达的中国,也是难于上青天。当然,我们也要有备无患,抓紧构建我们自己本土的产业链至关重要,尤其,在这特殊时期(美国为首的逆全球化),我们不得不防,千万不看掉以轻心。

其他网友回答:

虽然美国、日本都拿出了天价的搬迁费,但是目前落实到行动上将中国工厂搬回美国的企业一家都没有,未来也也许会有,但是也只会是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搬回美国的可能性并不大,就像当初美国不少的企业将工厂搬来中国是一个道理。


我们就以不少企业企业搬去越南来举例,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表面上看越南无论是土地还是人工,成本都非常低,将工厂开到越南应该是非常赚钱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首先,基础设施薄弱。越南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工程师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这些工厂的需求,接二连三的“意外事件”完全打乱了这些工厂的节奏,甚至让部分公司出现了巨额亏损。一方面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制约了越南跨国公司的发展。越南部分地方到现在还饱受时长停电的困扰,要知道一条高科技流水线一次开关机的成本都要以百万美元计算,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更不要说由于落后的基础设施让某家电巨头的家电足足在工厂等待6个月都无法运出越南。


其次,高素质人才缺乏。越南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大规模普及高等教育,缺乏大量的熟练工和工程师,虽然砸钱就能开辟新的生产线,但是高素质工人的缺乏使得这些企业的产量迟迟无法快速提高,成本优势无法完全展现出来。


最后,全球化不可逆。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并不是其他国家可以比拟的。目前为止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掌握全产业链39大类的国家,哪怕是当今最强的美国都有部分未掌握。就拿这次疫情期间中国企业停工停产全面抗疫,很多越南、柬埔寨的代工厂直接关停。道理很简单,很多核心部件或者是上下游产业链都在中国,一旦储备零部件用完,无法从中国获取零部件,生产线就无法正常运行。


不仅是越南,其他类似老挝、菲律宾、印尼这些国家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工厂或多或少都面临相同的问题,而搬回美国、日本的企业虽然工作效率会因为自动化而提高不少,但是要面临来自工会等其他各方面的压力,运营成本也并不低。


反观中国我们这里有巨大的市场和海量高素质的工人,那些10年就将部分工厂搬离中国的企业,例如优衣库、阿迪达斯等如今又纷纷表示有在中国新增工厂的计划,毕竟全产链的优势在这里,中国已经是深深的嵌入了全球产业贸易体系,任何想要企图破坏这个规则的人都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其他网友回答:

美日企业搬出中国,中国工业门类还能保持齐全吗?按本人理解,即使美日企业不搬出中国,中国工业门类同样不能保持齐全。因为新生事物总在替代旧事物向前发展,同理,美日虽然发达,但也不能保证其工业完美无缺,夸海口说齐全。

听说台商郭台铭盛气凌云,曾污辱大陆说是他给了中国人一口饭吃,趾高气扬地搬出大陆,心想大陆人再也没饭吃了,以为洋奶甜些,周游列国后才觉醒,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中国,中国人比他在的时候还过得好一些,看看想想比比还是母奶比洋奶甜,话说过了头后悔了,整天想着怎么回大陆,看来郭台铭把企业搬出中国,企业马上有人替补,张三走了又有李四来,如同北大清华的学生享受着国家的免费培养,成才后跑到西方不回国一样,中国的地球照样转。不要着急,天塌不下来。

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会做好自己的事,在前进的道路上摸索,在制裁中崛起,逐步完善中国工业的门类齐全。

其他网友回答:

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间过得真快,仿佛又在昨天。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说不定明天,这些企业又会搬回来。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顺其自然而又虽然,但是,地球是动的。

沧海桑田,气候在变。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人心是浮动的,像水一样,清澈是沉淀的。

当山穷水尽时候,也有柳暗花明。

没有亘古不变的真理,因为场景有误。在另一个地方,或许,牛顿不是牛顿,爱因斯坦也不是爱因斯坦。

就像佛教,源于印度而弘法于中华,磅礴于天地。

绝地或反击。

因为安全,所以,它们又回来了。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哪个国家的工业门类是“齐全”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比较优势的工业门类,像中国现在就造不出高端芯片,以及各种生产芯片用的设备,所以才会被美国借此来大作文章。

这和美日企业搬不搬出中国关系不大,因为这一类高端生产制造的公司,通常也不会开在中国。

简单说下比较优势理论,就是每个国家掌握的生产技术不同,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也是不同的,每个国家都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这是能让每个国家都利益最大化的相互博弈的结果。

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政治环境稳定,劳动力成本很低,因此在中低端产品的生产制造、高端产品的组装上非常厉害。

所以中国的制造业是很发达的,覆盖的商品门类特别多,可以说,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中国都有很强的完整供应链和生产能力。

这在今年初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10天就能建好方舱医院,这在世界上都是个奇迹,因为其他国家尝试后都发现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房屋主体的建造、水电燃气氧气、医疗用各种设备、生活设施等,所有环节都并不容易,没有政府强大的统筹能力,没有各方面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这个奇迹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还有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在只经历了短暂的缺口之后,产能在社会各方参与下,就能迅速扩大,最终不但能满足中国的需求,还能支援和卖给其他国家。这在其他国家也是不可能的。

但像呼吸机等高端点的设备,中国的企业也能做,但产能就受到了进口核心零部件不足的影响,无法大规模增产。

所以中国本身在中低端商品的生产能力上是非常强的,美日企业就算搬出中国,也不会对制造产生太大影响。

美日企业离开中国,影响更大的可能还是地方税收和就业,但其实现在并没有那么多外资要离开中国,商人是逐利的,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是相对便宜,工人素质相对东南亚、非洲和南美还是高太多,供应链发达,尤其是目标客户就在中国的外企,搬走对他们来说损失还是很大的。

所以中国工业门类齐不齐全,主要还是得靠自己,现在最需要补的短板是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美日企业就算留在中国也不可能给你这些,现在各种政策其实都在扶持相关产业发展,有一些瓶颈,相信总有一天能突破!

欢迎关注@财经大表姐,学投资,让财富增值,感谢您的点赞支持哦!

其他网友回答:

只要有自力更生的思想,不去走租和买的道路那么设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使得世界各国医疗物资短缺,使得许多国家也意识到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削弱了各自国家的制造业和产业配套能力,从而实际上削弱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4月10日,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向全美呼吁,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应考虑撤离中国,美国政府提供全部的搬家费用支持。说白了就是美国政府承担企业回迁的全部成本,包括重建厂房、搬迁设备、装修和相关知识产权的费用等。

让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美国一直都是川普的经济政策。库德洛说这番话的最新背景是,美国政府正在找寻办法以提振因冲击而陷入困境的经济。库德洛的提议有两个目的,第一是重振美国经济,第二是让美国摆脱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几乎在同一天,日本同样呼吁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并宣布提供二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两亿美元支持日企搬离中国转向东南亚等亚洲其他地区。尤其要加大生产口罩、人工呼吸机、防护服等紧急物资企业回迁力度。工厂转移所需费用,政府为中小企业负担三分之二,为大企业负担二分之一。生产特殊物资的企业、政府负担的搬迁费用,中小企业为四分之三大企业为三分之二。

危机爆发后,日本不仅缺乏口罩等物资,汽车零部件供应也受到严重影响。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系汽车二月份在中国的生产大幅下滑。日产汽车、丰田汽车在华的生产量分别减少百分之八,十七点九和百分之七十七点四。此外,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停止日本国内的汽车生产线也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九点三。

一时间,内全球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都在鼓励自己的企业迁出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什么节奏?毫无疑问,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的行为,意味着1990年代以来急速扩张的全球化进程,踩下了急刹车,也意味着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不再认可中国是他们休戚与共的重要合作伙伴,也不再相信中国发展到最后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削弱了各自国家的经济安全。在西方看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的危险。对欧洲援助和销售与防治相关的医疗用品上,欧洲媒体已经在指责中国,在利用危机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在加入世贸之前,中国只是一个经济体量一点二万亿美元的国家经济份量连美国十点三万亿美元的八分之一都不到。2001年加入世贸之后,中国利用巨大的人口红利,凭借其强大的要素成本优势,吸引了大量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企业来到中国。这种跨国合作的关系,要么是外资直接在中国国内设立工厂,要么是外资企业直接与中国本土公司签订生产订单合同,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帮助下,中国才开始发展和完善全产业链结构。

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产业链最完善的经济体。从产业链分布广度方面来看,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三十九个工业大类一百九十一个中类和五百二十五个小类,从而形成了一个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舰的一切工业产品,可以满足民生军事需求和科研等一切领域的需要。中国产业界借此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成为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接近百分之三十,占中国g d p大约是三分之一。当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协助自己的企业撤出中国,这就意味着2001年以来,以中国为技术扩散地和工业产品生产地的全球化模式即将逆转,全球原有的产业链格局将被打散和重建。无数企业的迁移和产业链解散,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为首的西方来说,都是一场成本异常高昂的战役。

国内有些网友乐观的表示,这没什么可怕的,撤出的同时,也把市场份额让出来了,我国企业可以迅速发展壮大,填补空缺。还有人表示,企业家不是傻子,全世界只有中国工人的效率最高,抗压能力强。撤回国以后,一个工人的活要三个人干,还有强大的工会干扰,政府那点扶持资金根本就不够,所以那些大企业根本就不会走,最多一些小企业会撤回去,正好给国内的创业留下一些机会,从长远来看是件好事。

当然,他们的说法有一定的依据。由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使用长达二十多年时间逐步完成的,想完成供应链的脱钩,难度极大,需要漫长的时间。拥有人口红利的国家有很多,比如印度、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甚至非洲,但同时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又有充足的熟练工人,工人又比较勤劳聪明听话,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比较难了。至于想把工厂回迁到美国、欧洲、日本就更加困难,因为人力成本太高。所以无论是库德洛的建议,还是日本政府的计划执行起来难度都非常大。

但是难度大,不代表没有可能实现。还记得曹德旺马第九十二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该片记录了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到美国建厂,雇佣当地上千名蓝领员工,因为工会的事引发的一系列故事纪录片。最后,曹德旺与美国工人之间的矛盾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取而代之的是人机交战的角力。纪录片结尾处,曹德旺再次回到厂房视察,一位高管向其介绍工厂正如何一步步通过机器人来取代工人的工作岗位。《美国工厂》结尾字幕写道到2030年自动化将令全球三亿七千五百万人需要寻找全新种类的工作。有人曾说,资本将人变成机器,等机器成熟了再抛弃人。没有公会,没有病假工资,没有传染病,没有保险,自动化将开始兴起,这才是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工厂。

自动化为美国的制造业回归指明了一条大道,而且国内的优势也不再明显。因为高房价垫高了全部要素成本,因为国内的一部分聪明人发现老老实实搞制造业太笨了,不如盖房子和炒金融赚钱来得更快更轻松。房地产业被堂而皇之竖立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自然资源、人才、资本开始从制造业流入房地产,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地产大佬,从国内一直吵到国外。举个简单例子,当像华为这种国内顶级制造企业,都因不堪成本重负,从深圳迁往东莞,那些水土不服的外资企业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高房价让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优势不断丧失,大量的有为年轻人在沉重的房贷压力之下,失去了消费和创新活力。现在年轻人满脑子都是买房,买房还是买房。制造业科技行业人才流失,一切从内部开始溃败。如果生产要素成本不降低下来,制造业迟早也会自行离开。未来中国最好的策略是扩大开放,深化要素改革,让市场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激发经济活力。

所以,四月九日颁布的《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变得至关重要。这份文件对几大市场要素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关于几大要素之一的土地要素。意见强调,推动土地计划指标,就是要推动土地供应,根据需求而定,建立人房地联动的土地供应机制。一些土地供应紧张的城市,有望增加供应,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

而最近一次的政治局会议提到,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既要有思想准备,又要有工作准备。这说明高层认为,战略上战术上都必须行动起来,外部的变化是已经在发生的事实,而且这种变化还会持续很久,各位要有清醒的认识。

某种意义上,中国经济的奇迹,是以经济全球化为依托的。有经济常识的,都知道全球的需求对中国的商品有多重要。虽然中国发展至今,外需对经济的贡献已经不如以往,但在技术领域,在就业方面,全球化依然对中国至关重要。从金融市场的表现来说,逆全球化思潮的流行,必然会伴随着中美贸易、甚至其他层面全面博弈的升级,这对市场尤其是中国股市,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其他网友回答: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美日企搬过中国是他的选择和自由,至于中国工业门类能保齐全,只有有关权威主管部门才敢下结论和评说,但我敢说没美日企业中国工业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也一定会发展起来,美日想借机卡中国工业崛起强的脖子也决不可能得逞。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交流参考,我们欢迎各国的交流友好往来和改革开放。但决不接受强权霸权和无理之求。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美国和日本企业搬出中国,短期内对中国还是有一定影响,在营商环境、工业品种、产品开发、国内流通和人员就业等方面,肯定还是或多或少有一定影响。

但从长远讲,并不一定是坏事,这将促进我国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做大做强自己的工业,做大品牌,尤其是民族工业品牌。在立足长远,不受外国的挤压,能满足自己的高科技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需要发奋图强。因为,短期内有影响,长远来看也许是好事。

就像现在国家加大芯片研发一样。如果没有美国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打压,我们就不一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年为什么要发展北斗,无非是要摆脱国外某些势力的排斥与打压。十年卧薪尝胆,最终赢来自主自强和自尊。

民族工业也是一样,只有自己发展壮大了,才不受欺凌,民族工业强大了,也就是世界的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可以,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就把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作为了发展目标。在苏联援助的项目之后,中国利用的这些基础开始了不断发展。很多人都太轻视新中国成立30年以来所打下的基础,一个房子能不能见到高不是看地面以上部分恰恰相反,是看它的地基打的够不够结实。而新中国的地基就打的极其结实。

比如说三线工程,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三线工程。包括大三线小三线,但事实上,正是这些三线工程利用非常高的代价,把西部原本不应可能发展起来的地方。率先发展了起来,在改革开放之后东部崛起的那么快。没有把西部中部的血抽干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三线工程存在。依旧给中西部吊了一口气,让他们能够挺过最难熬的前几十年。在之后东部发展起来了,富裕了,开始反哺中西部了,而中西部也正是凭借着许多三线工程才得以翻身。

今天外国确实掌握了一些比较高端的技术。中国在一些高端技术上确实还是空白。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是工业齐全与否和高端中端没关系。主要是看你有没有,中国解决了有没有这个问题,在许多领域我们不仅做到名列前茅。甚至做到了世界第一。比如说高铁动车,比如说核电技术,再比如说中国的独门绝技,特高压。这些领域并不比芯片之类的差。之所以我们觉得中国比较在高端的时候比较缺乏。恰恰是因为我们其他方面已经做的很好了,才使得这些短板尤其突出。

其实就以芯片为例,其实芯片我们也能做,只不过最先进的七纳米。乃至之后的三纳米,我们是照不出来的,我们现在只能照14纳米。或者28纳米的,但其实对于大部分的使用芯片的产品来说,这些都已经足够了。是因为芯片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最先进的芯片才能获得行业最多的利益。所以说,芯片是一个举国之力才能够发展起来的产业,没有几万亿的投入,做到世界第一,想都不要想。

在拿光刻机来说吧。中国不是生产不出光刻机,这个原理相当简单,但是中国生产不出像荷兰公司生产。那样,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刻机,而对于芯片这个领域,只认第一!甚至连第二都不承认,可想而知,芯片这个行业是非常特殊的。但是我必须要说,这个行业基本快走到头了,摩尔定律就快失效了。究竟还能不能继续向前,还是说只能够原地等待,这都不好说。

如果是和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加起来比,那么中国的工业门类还不够齐全。如果只是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单一国家比,那么对不起,中国的工业门类实在是太齐全了。

标签: 搬出 门类 齐全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