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为什么没有把周边的一些小国吞并为自己的国土?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题主是不是觉得从中原一小圈到今天这么大。是充话费送的?

事实上,这个过程不就是不断把周边小国变成“自古以来”的过程吗?

一开始,对于炎黄部落来说,蚩尤是不是周边小国?

再然后对于中原地区来说,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不是周边小国?想当年连楚国都被称为蛮夷之地呢。

再然后对于第一次统一全国的秦朝来说,百越是不是周边小国。汉武帝时期夜郎、滇国算不算周边小国。

对于隋唐来说,南诏、大理算不算周边小国。

当然也有早先纳入核心统治区之后,因为后续势力衰减等原因。最终又变成周边小国的。以朝鲜和越南为代表。汉朝时期的聊的四郡,以及一直到隋唐的交趾郡。

所以,综上,题主认为大一统王朝没有把周边小国纳入统治范围的想法本来就是错的。

事实上,中央大国一直在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统治范围和文化辐射区域。

只不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应该分为两部分看。

一部分周遭小国(其实很多也算是区域大国了),在历代疆土变化的过程中,其全部领土或部分领土已经被纳入中国古代王朝的统治范围了,比如滇国、夜郎国、大理国、高句丽、南越、闽越、东瓯、高昌等等。

另一部分,要么是根本打不下来,要么是古人已经占领或占领大部,但是难以长期控制,主动或被动撤出了,比如日本、朝鲜、越南。

(闽越就在现在的福建一带,西汉时并入中原王朝)

还有一些,因为地理位置太远,基本上就没有考虑过吞并,比如暹罗(泰国)、真腊(柬埔寨)、爪哇、吕宋,但这些国家中很多都受到中国的影响,与中国在文化、经贸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题主说的“统治范围”,我的理解是,不是指文化辐射范围,而是直接置官吏,驻军队,由皇帝、宰相领导的中央政府进行垂直管理。那么,如果要把统治范围扩大到这些区域,首先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能够把军队投送到这个地方,不但可以聚集起足以发动灭国战的兵力,还可以长期驻守。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这个题考的就是古代王朝有没有这样的战略投送能力,和美国能不能在伊拉克发动战争、韩国能不能去冈比亚挑起一场宇宙争霸战是一个道理。

战略投送能力是不是题主这个问题的本质?不,题主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古代王朝的战略投送方式。

(这个很好用,就是不现实,不香)

航母、战略投送舰、战略运输机等等,都是战略投送的手段,但古代王朝显然没有。古代王朝的战略投送手段是什么?

马,战马,而且不能是牛、驴、猪、羊之类随便什么牲畜,它们速度太慢,补给隐患大,而且总不可能让骑兵骑着牛、驴、猪、羊上战场吧。

好了,这个问题的本质出来了:古代王朝有没有足够的马匹,将士兵和物资送到遥远的越南、朝鲜等地,并驮着骑兵去打仗?

包括后来汉化的金、清等王朝,都没有这个能力,越南、朝鲜等地都超出了其战略补给范围。

中原王朝是农耕政权,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统治地区也多为农耕用地。所以,中原王朝大多缺少足够的和优质的马场,马匹数量少,质量也不如统治地区以草原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放养的马。

(冷兵器时代,正常情况下骑兵的战斗力和机动性对步兵而言都有绝对优势)

因此,对中原王朝而言,就马匹数量和质量来说,远征的压力非常大。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北宋,北宋是出了名的缺马,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宋军的战斗力。

好,不说北宋这种积贫积弱的王朝,就算是鼎盛时的西汉,在远征后战马折损严重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停止这种损耗巨大的军事行动:

汉马死者十馀万。匈奴虽病,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史记•匈奴列传》

“无以复往”的意思是,如果你要在这里长期驻守,你会缺少骑兵,缺少后勤补给,遇到强敌援军可能也过不来。即便援军到了,也很可能都是在同等水平下铁定被游牧民族骑兵吊打的步兵。问,怎么在当地维持长久统治?

不说越南、朝鲜,就连广西、广东,甚至早期的湖南,都是没怎么开发的蛮荒之地,就地补给困难重重,还是要仰仗朝廷后勤支持。

所以,撤兵,如果可能的话将当地人的政权(比如新罗)收为小弟,是最划算的办法。

其他网友回答:

<2>导读:一个国家以文明的形成、文化的积淀进化、主体民族为基础的超强凝聚力以及长期形成相近的风俗习惯、牢不可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基础,所以中国成为四大文明中唯一传承至今古文明。在这个基础上,文明的辐射以及逐渐的向外发展才形成了具有大一统传统的周期更迭的古代王朝。从华夏文明诞生地黄河流域到秦汉形成的大一统王朝,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先民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因为文明的辐射,周边的朝鲜半岛、安南以及缅甸历来和中原王朝保持着宗藩关系。至于说没有纳入统治范围的原因,除了恶劣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外就是太贫瘠了。


夏商两朝的文明中心基本还在黄河流域,从周王朝分封开始华夏文明迅速拓展到长江流域。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不断传承更迭,王朝版图不断向外延伸。巴蜀古国、夜郎国、高句丽、高昌等国先后并入中原王朝版图,达到东抵大海、西跨葱岭、北临大漠、南达南海的格局。在这个过程当中,安南、朝鲜半岛、甚至缅甸都曾经在某个历史阶段出现在华夏版图。不过随着王朝更迭和相对恶劣的地理环境,在封建王朝中后期越南、缅甸、朝鲜保持了和中原王朝的宗藩关系。


华夏文明在周朝的分封过程中迅速传播,从燕山到南越的覆盖为秦汉形成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基础

从上古到周朝是华夏文明逐渐行成进而固定的阶段,尤其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代绝大部分的学术流派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大一统王朝的标准也变成了儒家代表作《春秋》中的“尊先王、法五帝、尊周为正”。那么国祚八百年的周朝晚期诸侯并起、只存在名义上的“尊王攘夷”,为何能够承担如此重任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周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周朝以存亡继绝的名义把三王两格以及皇族成员、功臣宿将按照亲疏远近分封在庞大的国土上。

要知道夏商周三朝直属的版图并不大,富庶可耕种的土地还有很多;所以除了血缘相近的宗亲被封在相对富庶的土地外,其他血缘较远的宗亲(或者外戚)、功臣都封的很远。比如燕国、楚国、吴国等都分布在当时南北边缘、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而无论亲疏远近这些诸侯无论绕多远都是亲戚;面对附近的洪水猛兽以及东夷、西戎、南越、北狄等族,不得不团结起来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拓展诸侯国的范围(当然当诸侯国接壤后就会发生兼并)。原则上诸侯国的土地也是周朝的国土范围,所以在周朝时期国土迅速扩充到从幽燕到南越的广大地区。在诸侯兼并过程中,除了中原70多个小国被吞并外东北的无终、孤竹以及巴蜀等古国也同样被纳入中原王朝强大诸侯的通知范围。


秦汉奠定了大一统王朝的的雏形,版图随着国力的增长也开始向外部延伸;夜郎等古国就是在这个阶段逐渐融入大一统王朝版图的

秦朝统一六国后依然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在南北两个战场拓展帝国版图。长达千年楚国都没能涉足的百越之地被始皇帝纳入秦朝版图,秦朝南部版图拓展到大海。虽然在秦末赵佗曾经割据南越国自立,但是终归在汉朝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版图。而秦朝也在北部“却匈奴七百里”修筑长城,把北部的边界往北推进到了草原一代。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汉朝时期更进一步开河西、进西域、纳入西南,在这个过程中,夜郎古国等政权相继融入中原王朝。而汉武帝时期对于卫满朝鲜用兵(注意无论是卫国后裔卫满,还是卫满鸠占鹊巢的箕子朝鲜都是华夏后裔),灭国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四郡,从此在数百年时间内朝鲜半岛的北部始终在中原王朝版图范围内。除此之外,唐高宗灭高句丽设置安东都护府时期朝鲜北部也曾经并入过中原王朝版图。而越南北部也从汉朝开始,在长达千年的历史周期内一直存在中原王朝的版图。也就是从汉朝开始,西跨葱岭、北临大漠、东到大海、南抵南海成为历代大一统王朝的标配。


朝鲜和安南、缅甸等地都曾经在融入中原王朝,但是恶劣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最终放弃;但是由于文化的认同,一直保持着宗藩关系

至于周边的小国能曾经拥有并入王朝版图的历史,即便是后来独立后一直仰慕天朝文化保持了密切的宗藩关系。汉朝在灭掉南越国后进军交趾,设置交趾刺史部、分七郡。也就是越南北部从汉武帝开始一直保留在中原王朝版图内,直到千年以后的五代时期才脱离。而朝鲜半岛北部从汉朝灭掉卫满朝鲜设置乐浪四郡后就保留在中原王朝版图内,直到西晋五胡乱华中原王朝无暇自顾时才被高句丽占据。直到唐高宗灭高句丽设置安东都护府才重新纳入唐朝版图,而中原王朝对缅甸基本采取的是羁縻统治方式。



明朝对东南亚地区设置了三宣六慰,三宣六慰置于其他诸土司犹如京城置于诸州府。三宣六慰大致还包括今缅甸、泰国北部和老挝的中部,以及马六甲附近的旧港宣慰司。上述地区长期处于儒家文明的辐射范围,即便是独立后依然和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其他网友回答:

先要做个定义,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应当具体到汉朝,唐朝,明朝和清朝来解读。秦王朝历时过短,内服不足,外拓还没正式开始就结束了,元起于蒙古草原,是个侵略性很强的民族,但也很快分裂为各个贵族统治的公国。以汉唐明清来讨论比较有类似性。

首先,要从这些大一统王朝的治国思想来看,先秦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对待异族,就有了所谓的“华夷之辨”的民族意思,到了西汉武帝时期,为了恢复社会生产力加强统治思想的一致性,儒学很快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意识,治国理念也基本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先秦的“华夷之辨”也被用于国家的外交策略基础上。而儒家治国思想是希望形成一种“德服四海,万邦来朝”的国际关系的大好局面。

其次,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尤其是古代大一统王朝,比如汉唐明等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超级大国,当时的中国是农耕文明的集大成者,代表着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有着最富裕的社会环境和最发达的人文文化,对中央王朝而言,直接进行占领统治是没有必要的,从成本上说是不划算的,即便是盛唐之下,为了自身帝国的安全,对西域各国的管理也是通过“都护府”等派驻机构进行,而并非直接更换各国的统治阶层进行直接统治,是“臣服”而非“占领”。

第三,该打的时候还是要打的,西汉出击匈奴,唐王朝打击突厥,明帝国打女真,还有各个朝代也或是出兵朝鲜,或是出兵交趾(几乎打到现在越南缅甸了),都不是以侵占为目的,而是出于所受的安全威胁考虑,有时候还得经常打,常常是打服了过阵子又叛乱进而对中原王朝进行骚扰和掠夺。

因此,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以自身安全为出发点,施加儒家的治国思想,作为农耕文明发达的社会,基本上不会发动侵占式的占领统治。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你以为秦皇汉武他俩都干了什么……

不要只以为秦始皇就是统一了中国啊,秦始皇还南征百越,难道你以为百越当时是中国的地盘吗?

西域原来有多少国家?至少几十个啊,有个词是“西域三十六国”,那你看看西域还有国家吗?这些国家可不是迁移了啊。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自然是伟大的,就是咱们周边的国家看着咱们的历史可就是瑟瑟发抖啊。

其实咱们先祖已经把东亚这块地方最好的地盘全占了,剩下真是看不上的,祖先们战斗力是杠杠的。

千万别天真的认为汉族在历史上是被游牧民族天天欺负,如果汉族真不能打仗,那生活在草原或者山沟里的就该是我们的祖先了。

只要是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一般必干的事就是向周边传播王道(扩张),但凡有不服的,那就打服了再传播王道。

最后提醒一下,“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是怎么消失的……可以好好想想。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自身领土面积已经很宽了,到达周边需要几个月或几年,周边又是其它少数民族,语言和生活习惯和我们不一样,管理的成本太大,也不容易管理。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必须有绝对武力的支持,近代西方国家殖民,没有先进的武器、军队,早被“土著”灭光了。

国家间的融合需要时间的。西周初年,楚国的衣服、语言、习俗同中原诸侯完全不一样,他们可是自认为“蛮夷”的,齐、晋、郑等诸侯国不认为楚国是“华夏”人。

这不仅仅是不认同的问题,而是既定事实。

楚国同中原诸国打了几百年,双方互相敌视、合作,有了交流后楚国才慢慢进入“华夏”人的圈子。

朝鲜、越南等国,受中原文化影响,很多东西跟“华夏”一样,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服侍、习俗,这些本质的东西令他们同中原国家不同。

中原朝廷若想吞并这些小国,首先武力镇压,但双方文化上的冲突,以及民族压迫必然导致小国的反抗。

中原朝廷没有先进武器,只能依靠人力镇压,这对中原王朝是个很大的负担,这个可以参考美国同伊拉克。

美国没怎么费力就“灭”了伊拉克,但统治之后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

还有一点是因为交通的问题,中原军队无法快速抵达“战区”,现代的江南在秦汉以前可是百越的地盘,但因为离中原较近,中原王朝有着足够的武力以及影响力。

哪怕如此,中原王朝也为收服百越花费足够的金钱、时间以及人力。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被称为“百国之和”,华夏民族在形成之时,就在不断的吸收,容纳其他文化,最终形成以中华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

中华民族从黄帝,炎帝起开始合并蚩尤部落,雪球不断的越滚越大,中国古代经常提到的,东夷,西戎,北狄,南蛮,都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在一起了,并且成为了华夏民族的核心。

秦始皇平定岭南,汉武帝打通西域,周边国家在不断的被融合进了汉民族,唐朝国土深入到中亚甚至南亚,达到了1250万平方公里,元朝更是达到空前的4500万平方公里,后期积贫积弱的清朝也有13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华民族在前进中不断的吸纳不同文化。

农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西北荒漠和草原,东面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北方的严寒,南方也是被称之为烟障之地,群山连绵,还有横断山脉的阻隔,在古代中华文化的辐射已经相当强劲,周边一些地区已经不适宜开展农业活动,自然慢慢脱离中华文明圈。

距离我们的政治核心越远,其实偏远地区的离心力是越强的,烟障之地,离心力又强,古代落后的生产力面前,管理成本也成为统治者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古代落后的生产方式,因远离政治核心而产生的离心力,高昂的管理成本都为周边小国形成的重要因素,藩属关系更有利于边境稳定,中华文化依然对周边国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其他网友回答:

原因有三:

一,地远人稀,劳民伤财,耗费国力不值得

二,华夷之辨的传统帝王观念作祟,影响王朝统治者对开疆拓土的积极进取

三,我国自古就是农业文明,特点就是父母在不远游,给英美等海盗文明起家不同,本质上扩张性不强,除非极大的威胁到了中央王朝的统治,否则不会盲目的对外扩张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交通不便。到达那些地区路途遥远。征战耗资巨大,社会不稳定,难以统治。第二,地区落后,人未开化,资源稀缺。第三,环境气候不稳定,自然灾害频繁。第四,统治者担心兵力远征后,内部兵力空虚,对内缺乏威慑力。

标签: 大一统 吞并 小国 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