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非常的有意思,倒不是说他在民间各种流传的轶事非常多,而是乾隆皇帝的很多政治举措常常让人捉摸不懂他的意图,就比如给抗清名将正名这件事,乾隆皇帝执政期间还专门编撰了一本书《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来表章这些为明朝殉国的大臣义烈可嘉。
如果说乾隆皇帝因为欣赏这些人为大明殉节,而进行表章,同时也表示一下自己是一代明君,就事论事这我们都还可以理解,但是乾隆皇帝后来又命人编了另外一本书《钦定国史贰臣表传》,什么叫做贰臣?特别指那些在前朝为官,投降后又在新朝代做官的人,是包含了变节这层意思的,在里面列了123个人,包括了洪承畴,吴六奇等人。
虽然也强调了“实能效忠于本朝”,但是很明显清朝统治者对这些变节者是有些鄙夷的,不过乾隆皇帝又是给前朝殉节大臣平反,又是把投奔满清的大臣列出个贰臣名录,他这么干又该怎么定义之前的满清入关呢,这不是在打祖宗们的脸吗?
实事上乾隆皇帝这么干,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乾隆皇帝给这些明朝晚期的大臣们平反,最关键的一点是褒扬他们忠诚可嘉,对统治者而言忠诚是最重要的,而在乾隆四十一年时,乾隆皇帝让大臣们编撰了这两本书时,离满清入关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较为稳固了,满人的和汉人的对立也没有那么严重了,所以在这个时候给一些明朝大臣平反,又借助这事强调忠君的思想观念,这可以理解为在做政治宣传。
这里特别说一个人袁崇焕,乾隆皇帝给他平反时,他是这么说袁崇焕的,袁崇焕为明朝戍守北疆,给清朝造成了很多麻烦,但是国君崇祯皇帝昏庸,最后将袁崇焕误杀,这才让清朝有机可乘。这话看着是挺客观的,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特别说道了崇祯皇帝昏庸,误杀忠良,才导致明朝灭亡,前面这些都是废话,乾隆皇帝想要强调的是正因为明朝腐败,国君昏庸,所以清朝才取代了大明王朝,这个才是关键的地方!
袁崇焕
乾隆皇帝给抗清的名将,名臣平反,只是为了在舆论上造成这样一个氛围,清朝统治者是比较宽容的,不会因为曾经处于敌对状态就去刻意打压,抹黑前朝的大臣,国君,就事论事,清朝统治者也欣赏那些忠君殉国的良将,贤臣,但是我们想一下,明朝都灭亡了,清军入关时杀了多少无辜百姓,对明朝皇室后裔赶尽杀绝,个时候搞个平反除了作秀有实际意义吗?
乾隆皇帝执政时期也是清朝搞文字狱最多的时期,如果乾隆皇帝真向他自己说的那么宽宏大量,那样的贤明,那么何必去搞文字狱,何必去打压不同的政治意见呢?这无非就是一场作秀,搞内宣罢了,如果这些大臣的后裔还有活着的,还在喊“反清复明”,乾隆皇帝能不杀他们,那才能算是放下了。
其他网友回答:乾隆帝为抗清将领正名是有一个大的历史背景的。
这个历史背景就是乾隆帝在乾隆三十八年开始,逐步把注意力从“武功”放到“文治”上,在他看来清朝已经统治中原100多年时间了,统治已经稳定了,这个时候应该提倡“忠孝”。
乾隆帝表彰对明朝尽忠的将领,其实就是在鼓励当时的将领对清朝尽忠。
另外,乾隆帝表彰明末抗清将领还有一个小背景就是大多数抗清将领(注意,我说的是将领)后人在这个时候都隶属于八旗。
比如郑成功嫡系后人到了清乾隆朝已经是八旗镶黄旗汉军佐领,郑成功玄孙是镶黄旗汉军副参领郑咸吉;
李定国之子李嗣兴投降清朝后背编入八旗正黄旗汉军,李定国孙子李天志给康熙帝做了二十四年的侍卫。
白文选投降清朝后被封为承恩公,被编入八旗正蓝旗汉军,白文选的孙子白璧琮还担任了正蓝旗汉军佐领一职;
刘文秀之子刘震跟随李嗣兴投降清朝后也被编入了八旗正黄旗汉军;
艾能奇之子艾承业投降清朝后被编入八旗镶黄旗汉军,值得一提的是艾承业的妻子是明朝末代黔国公沐天波的女儿,而根据《八旗通志》显示,艾能奇的曾孙艾肇昌曾担任镶黄旗汉军副都统。
明朝末代黔国公沐天波的儿子沐显忠随李嗣兴投降清朝,被编入八旗汉军正白旗;虽然沐显忠本人绝嗣,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沐天波的女儿嫁给了艾能奇的儿子,所以沐天波的血亲后人也应该一直流传到了清末。
综上所述,基本上抗清将领只要他本人或者他后人投降了清朝,那么一般都会被编入八旗,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八旗上三旗。
这大概也是乾隆帝敢于大张旗鼓表彰明末抗清将领的原因之一,反正要么这些抗清将领战死,后人沦落;要么这些抗清将领后人都投降了清朝,还被编入了八旗,也就更没有危险了。
其他网友回答:这里是乘风破浪的史海扑通,很高兴为您解答~
乾隆不是为一两个抗清名将正名,而是为了一批人平反,足足有三千多人。其中就包括我们比较熟知的头可断,志不屈的史可法,以及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的袁崇焕。
尤其是这个袁崇焕,不仅一炮差点轰死努尔哈赤,他的死也是皇太极用反间计陷害的。乾隆不仅平反了袁崇焕,还千里迢迢的寻找袁崇焕的远房后人,把他们接到京城授予官职。此举可真是一下子实实在在的打了两位祖宗的脸。
显然不是,他做这一切围绕的都是一个“忠”字。历代君主都希望自己的臣民是忠于自己的,为抗清将领平反就是宣扬他们忠君爱国的精神。
但其实乾隆这么做也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来,因为大清立国以来一直视抗清分子为逆党,乾隆公开为他们平反等于否定父祖的政治倾向,间接说他们是错的。二来,怀念明朝的遗民一直存在,大清厉害统治者辛苦建立起来的社会稳定,很可能再起波澜。
所以为了保证这件事能顺利进行,乾隆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扩大表彰明朝忠臣的范围,不仅包含为抗清而尽忠殉难的人,还包括了大量抵抗李自成义军而殉难的将领。把他们收录在一起,编辑成书,出版发行。另一方面继续严查反清文字,一经查出,一律销毁。坚决把舆论导向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外,对于当初那些投降大清而受嘉奖的大臣,乾隆的态度也是180°大转弯,一律打上贰臣标签,同样收录成册,编成《贰臣传》,进行批斗。对于像吴三桂这种降而复叛的或是前后投降两次的,则打入逆臣的行列,编进《逆臣传》。
乾隆的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树立忠君的思想。对于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来说,建国初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强调其正统性,自然不遗余力的打击前朝,但是当政权稳定之后,统治者想的就是百年之后的帝国需要的都是像袁崇焕、史可法这样的忠君爱国志士,需要尽早把这种观念植入人心。这就是为什么清朝没有从一开始就强化这一观念,而是到了乾隆这里才做这件事。
类似的事情朱元璋也做过,起义的时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喊得山响,江山统一之后又开始对元朝的统治感恩戴德,甚至不惜抹黑自己起义反抗朝廷是被裹挟所致。从这儿也可以看出,统治者都具备两面性,只要对自己有利,并不计较什么打不打脸的,所以乾隆的祖宗们应该也不会怪他。
其他网友回答:有政治考虑是当然的,但不能否认其政治风度。这是清帝的家传,顺治安葬崇祯、康熙祭拜朱元璋等,不止是作秀,更是勇敢。
袁是忠臣!清朝使用反间计得以除之!
其他网友回答:乾隆平反抗清名将——袁崇焕,何许人也?袁承志就是他的儿子,金庸先生《碧血剑》就是以此为依据。在下2018年单骑去东北哈尔滨,专门去秦皇岛山海关和辽宁葫芦岛兴城县(宁远)去祭拜袁崇焕。俗话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一前提背景: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一说为广西藤县人,明末抗金(抗清,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名将,著名爱国英雄、民族英雄。1929年守卫北京战役取得巨大功绩的时候,却被崇祯皇帝以谋逆罪打入死牢,最后凌迟处死,享年46岁。他死后被披上了卖过求荣的罪名,所以北京的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然而却在他死后的150多年清乾隆爷却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名誉——明末爱国英。
二袁崇焕功绩:宁远之战(1626年击败清太祖努尔哈赤)、关宁锦防线,还是宁锦之战(1627年击败清太宗皇太极),这是袁崇焕成名之作,更是明末难得少数几场胜利战役。在宁远之战中,袁崇焕只有区区2万兵力上下,而努尔哈赤则掌握6万八旗铁骑,宁远城孤立无援,不过袁督师毫不畏惧,亲写血书,激励满城将士。全城将士深为感动,士气激昂,决死守城。另外,凭坚城,用大炮,袁崇焕发挥明军守卫城池的优势特点,避免和八旗军野战争锋。
三袁崇焕被杀原因:
1后金皇太极和范文程离间计;
2擅自杀三品官东江总兵毛文龙;
3被崇祯视为魏忠贤余党;
4东林党的捕风捉影,霍乱明末朝政,东林党没有干什么实事就是党争;
5明末崇祯皇帝昏庸无知,刚愎自用,自毁明末辽东“长城”1630年北京菜市口凌迟袁崇焕,且袁崇焕“五年复辽”计划,欺君之罪。
四乾隆平反袁崇焕原因:
1乾隆平反袁崇焕这是在宣告世人,彰显清朝远高于大明朝,乾隆爷他比崇祯皇帝英明。
2乾隆为袁崇焕平反,乾隆也是对袁崇焕忠臣的敬佩,同时乾隆也渴望大清臣子忠心和这袁崇焕一样。乾隆朝要忠臣良将,捍卫大清“康乾盛世”。
3乾隆时期平反不少冤案,袁崇焕平反和睿亲王多尔衮平反、释放八爷党和囚禁的十四叔允禵,那些死去的叔伯们也一一得到平反,给他们恢复了宗籍和爵位等,乾隆朝政治上稳定统治的需要。
其他网友回答:清朝皇帝入关是以为崇祯报仇为名,而且一直把自己当成明朝正统,这没有什么奇怪的
其他网友回答:现在总是有许多人笑话乾隆皇帝,说他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歌,只有几首被人记住!
还有许多人笑话乾隆皇帝,说他配不上大帝的名号,之所以乾隆年间是清朝最繁荣的时期,和乾隆关系不大,全都是爷爷康熙和老爹雍正打下的基础,他不过坐享其成而已!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从乾隆提出满汉一家便能看出乾隆的厉害和远见!
乾隆年间,乾隆便已经察觉到了满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了顶峰,若是再不采取措施,恐怕就会激化,天下便会动乱!
在这样的前提下,乾隆提出了满汉一家来缓解甚至消除矛盾!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乾隆是相当成功的!
从现代满族的情况来看,乾隆是大大成功的!
说到这里,会有人问了,即便乾隆再厉害,那也和这个问题没什么关系吧?
呵呵,还真有关系,乾隆替抗清名将平反的目的便是为了满汉一家这个政策!
试想一下,人们如果看到,乾隆这个满清皇帝都认同汉民族的英雄了,那么他提出满汉一家的话,汉人会不会更加相信呢?
乾隆对于汉人或许不算一个好皇帝,但是作为一个满族皇帝,他绝对称得上伟大,他不但缓解了当时的满汉矛盾,还让后世的满族能够融入汉族打下坚实的基础!
顺便提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满汉全席也是为了这个目的搞出来的!
其他网友回答:恰恰相反,任何一个统治者,都需要忠心耿耿的人来扶保江山,抗清名将正是需要推崇的对象,祖宗会含笑九泉的。
其他网友回答:乾隆确曾给抗清名将袁崇焕,史可法等恢复名誉,褒扬其忠。
袁崇焕曾在宁远之战中,用红衣大炮击伤了努尔哈赤,使其在数月后伤病而死。
崇祯杀袁崇焕,罪名之一,是暗通满清。致京城百姓生啖袁崇焕之肉。
此事至乾隆,始大白于天下。原来所谓"暗通满清”,是当时皇大极施放的一条离间计。崇祯中了计。
那么,乾隆这样做,不是打自己祖宗的脸吗?表面看是这样,其实不然。
任何朝代都需要忠臣,排斥奸臣。
清朝至乾隆,已江山底定。这时候需要的是稳固政权,使之长治久安。而稳固政权最主要的是统一思想,收拢民心。统一思想,收拢民心最主要的手段,是宣扬忠义思想,标榜忠义典型。而袁崇焕是明朝未期第一忠臣。宣扬袁崇焕对明朝之忠,意在要清朝臣民象袁崇焕忠于明朝一样,忠于清朝。
乾隆此举,实是高明。努尔哈赤地下有知,也会伸大拇指,夸赞他这个重孙子的。
威海链 » 乾隆为何给抗清名将袁崇焕正名?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