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怎样理解?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理解了“出生入死”也就理解了老子本章的主旨。

“出生入死”:出者,运动变化之谓也。入者,静止僵化之谓也。

凡物拥有运动能力称之为“生”,凡物丧失运动能力称之为“死”。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自然产物,自我意识处于运动之中,谓之“出生”。自我意识丧失运动能力,谓之“入死”。

老子曰:“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即是“出生入死”之义也。

出生入死,亦是“始用终弃”之别称!

此文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其他网友回答:

<2>《道德经》第50章成就//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成功与失败。成功一途源于积极勤奋争取,失败一途出于消极懈怠放弃。成在及时顺势把握机遇,败在封闭固守不知进取。成功没有捷径可寻,靠的是努力拼搏坚持。平凡人生非凡成就,耐受得住严寒酷暑方能化蛹成蝶,经受得起风浪打磨方能屹立不倒。惧怕挫折将不前,惧怕羞辱将不进,惧怕碰壁将不逮。成功没有秘诀可研,靠的是意志毅力恒心。

(注:成功需要具备的十个条件!积极勤奋争取第一个三!第二个三是及时顺势把握机遇!第三个三是努力拼搏坚持!剩下的只需要意志毅力恒心0K)

(荐品)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总有一些人,无故往老子书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和逻辑,那老子书到底表达的是谁的思想啊?

所谓 出生入死,就是指出门谋生和身陷死地(比如参军打仗),就是很直白的意思而已。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同去谋生而最后能活着达到目的的人,大约十个中只有三个;同去死地结果在战场上丧命的人,十个中也不过只有三个 。

后续还有一个“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而平民为了扩张生存空间(提高生活品质),采取的行动却都导致其走向死地的人,十个中大约也要有三个 。

后面就是老子的总结: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当然,这里说的事情,是战国时的社会状态。是给君王举例,用以接下来表述老子的观点。这和现在的社会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不用太过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整段话是这个样子的: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



那如何理解呢? 首先你要清楚《道德经》是讲什么的,这很重要! 《道德经》不是一篇物理学文章,更不是养生文章,他是一篇纯粹的政治管理文章,是写给君王看的。

值乎上 孙天齐的回答十分的中肯,我就偷懒搬过来回答一下:

老子本人是周朝的史官,他写下这篇文章,是要教导“圣人”如何治国的。可以说是实操性地教人治国。知道这个背景,我们才能去理解这段文字。

“出生入死”:

这句话是告诉统治者,要记住自己也是人,是血肉之躯,从娘胎里来,到坟墓里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 :

十个人里面,有三个长生,三个要死,还有三个本来好好、却正在作死。他们怎么作死呢?就是太想长生了,对自己丰厚奉养,这就是作死。

这段话的根本意思是,生死不是你想怎么样、你努力养生就能决定的。对于统治者来说,恰恰相反,你越是丰厚奉养,就越是“动皆之死地”。

这背后是《道德经》贯穿始终的思维方式:你处于一个系统中,这个系统有它自身的运转规律(也就是“道”)。这个系统的运转结果,不是完全不能改变,但是必须按照它的规律去改变。如果你的行为违背了它的规律(也就是“失道”),那你就不可能达到目的,甚至有可能造成反作用。

“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犀虎,入军不被兵革。犀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

真正能长生的人,在山谷里穿行,都不用躲避犀牛和老虎,上战场打仗,都不用带盔甲和兵器。犀牛顶不着他,老虎挠不着他,敌人砍不着他,为啥呢?因为他不作死。这里所说的“作死”,就是指前面的“生生之厚”。

老子对统治者说:真正能长生的人,用不着像你们那样娇生惯养。消耗大量的资源以求长生,反而是在作死。如果你不作死,就算在犀牛、老虎、战场中穿行,也伤不着你。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后面老子就开始讲如何走向“系统不要你死”的状态(如何“积德”)。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说这章是养生之道。我认为老子全书都在讲无为之道。

十分之三人长寿,十分之三的人短寿,十分之三的人贪欲过多短寿,剩下十分之一的那个人为何虎不伤?兵不杀?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就是说若要无为,必先无欲。

因其无欲,无欲则不争,不争则无怨,故其无死地。

无欲之人,不偏执于名利女色,因此不会把自己置身于争名夺利的危险之中。

真正的道者,身心即处于先天的无为之中,即天人合一,即得永生。

其他网友回答:

走出死地则生,进入死地则死。遵道而生,就走出了死地,背道而行,就进入了死地。这世上,遵从于道不入死地而活到天年者有十分之三,背离道入死地而死者十分之三,因为养生而背离道进入死地者也有十分之三。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这一章,原文如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是讲人的一生,从生到死,经历生死过程,一般有三类,正常生死一类,夭折一类,还有一类是战争、找死、累死以及犯了死罪被枪毙等等一类。第三类,是可以通过修行,可以避免的!做到无欲无求,道为己任!做到仁义礼智信,忠信孝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然可以化解许多死亡之因素。我们身边,由于贪欲,不得好死者,比比皆是。道德经,是天下第一经,这一章,可谓是摄生、养生的窍门也!


其他网友回答:

能够正常出生存活下去的,占十分之三(即婴儿成活率)。存活的人中,能够正常死亡的(即无疾而终者),也占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三因不懂道而做死的,其余因生活所迫日夜操劳而死去。

其他网友回答:

这段经文不再翻译,"善摄生者,以其无死地"。心地善良光明就是"无死地",没有造下恶因,即使遇到危险,也能化险为夷。

其他网友回答:

出生入死,说的是生命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在走向死亡,每个生命一样。生之徒死之徒几句说的是生死由命,有些人自然死亡,有些人意外死亡,有些人本来可以自然死亡却意外死亡,就是因为他们太贪生,反而活不长,死于非常。

标签: 生之徒十 死之徒十 出生入死 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