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哲学典籍《道德经》中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对形而下的(剥)舍弃,身心与形而上的融合共存。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道德经》第四章内容,主要说的是“道”是如何对万物进行调和的。

原文: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是大自然之道缓和、解决矛盾,避免相互冲突的哲学主张。大自然之道已经将万物进行了挫磨与修饰,对万物挫其锋锐,除其棱角,解除万物之间的相互的矛盾与纠纷,同时以平等的光和热照耀万物,用雨露滋润万物,让万物生长在同一片沃土之上。在这样一个平等的条件建立好之后,后期的成败、荣辱就是万物自己的事情了。

大自然之道是对万物一视同仁,无论善与恶,无论美与丑,无论优与劣,都给他一个自然和平等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由他自己自然而为,进而善有善终,恶有恶报,善与恶、美与丑皆在人间行者的一念之间。

简单地说就是:大自然之道不偏不倚地给了每一个人同样的条件,在这个同一条件下,你自己去打造,自己把握,按自己的体悟去自生自灭。人之天生都有一个大自然给予的平等的平台,怎样去创建人生之旅途在于自己的胸怀与思想,所有的是是非非,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是自己造就的,不能怨天尤人,闭目常思自己过吧!

一位智者、一位勇者、一位从容不迫者在做人做事过程中是平和而不燥的,他能洞悉周边事物之变换,知晓可为与不可为,也不去在红尘欲望之中与小人争高低。我自深知路坎坷,何不砥砺勇前行;我自深知大道阔,何必与人增高低;此处沃土留予你,更有沃土你怎知。

懂得大道的人,能够在日常行为过程中使身心自觉地与道的自然属性相契合,能自觉地克制自我的执念,顺遂地做好身边的事,不急不燥,静心地看待、分析所有的事情,可做还是不可做,应该怎么做,不以一时的冲动或执念去盲从或执着地一意孤行地去做。能充分地认识自己,做自己确实适合的事物,胸襟开阔顺遂自然不盈满,知止有度,专心致志,不因小利而诱惑,不因恩怨而强为。行神合一,心平似水,一视同仁,从容不迫,不去强迫与钻营,在从容、无愧与祥和中完成自己所想完成的事业。

总之,当一个人从母体中呱呱坠地之后,老天爷就已经给了你一个做人的平台,这个平台是大自然给予的,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再往后便是经过父母的教诲而成人,而在走向社会独立生存之时,如何在大自然给予你的平台上表演,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人生一切皆在于自己的努力与拼搏,拼搏的成败皆是自身所为,至于说在人生旅途中公道不公道,只有你自己知道。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拼命,“命”由天生,“运”由自造,这就是命运!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大自然之道已经给了你公平,其它的就靠你自己吧!

其他网友回答:

物物者不以五官接物,故曰“塞兑闭门”。

思想上抑制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作为万物唯一标准,故曰“挫阅”。

行为上约束而不干预万物的存在,故曰“解纷”;

思想上接受天下万物是有差别实在,故曰“和光”。

行为上维护天下万物的有差别存在,故曰“同尘”。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故曰“挫阅解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故曰“和光同尘”。

此文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道德经》,56章编目:知“和”应注意的问题。

原文:略。

解读:接上章含德之厚在于知“和”,本章進一步指出知和最容易犯的错误。

非常道道学之理的“有无同一”辩证认识论是其核心;其中包括:“有无相生”过程世界观;万物负阴而抱阳冲乞以为和的结构形式,都具有其自恰的规律。15章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稍不注意就会犯错误。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有无不同一”或叫孤立看待问题的错误。“挫其锐,䚜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挫其锐还是锐,不能解纷,和其光也不能同其尘的。因为这是在“有无同一”规律中之“有”的现象。人为改变现象企图缩小差异,以达到目的。这是最原始最根本的错误。

儒家以及除道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包括西方哲学这一家,都犯下了这个错误,人类是该迷途知返的时候了。

用这种改变差异的方法,使其趋同者即谓之“玄同”。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这些是对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简单明白的描述。应该指出它是“有无对立同一”规律的〈子〉规律。

这些和无亲无疏;无利无害;无贵无贱。构成“有无对立同一”的祖母式。这就是无名天地之始,万物以“无”为始,用之终身不勤。忘“无”丢“无”就会犯不可饶恕的错误。故为天下贵。

译文:略。

其他网友回答: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知道真相的人不愿意多讲,不清楚真相的人却绘声绘色。

智者要让八卦的人学会闭嘴,打击他们逞能的欲望;

拿他们兴起的话头来开刀,用他们的论点打击他们的论据,或者用他们的论据来反驳他们的论点;

用人们共同认可的道理(即风俗习惯),来修正大家的观点。这就差不多(玄同)了。

所以用他们的语言和观点来通俗地讲道理,理讲透彻了,有人以难能可贵而欢喜,有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实际而戒勉;

有人从此有所认知到积极,有人从此认知到有所危害;

有人认为自己也能成为智者有所成就;有人认为再不检点,这样下去终究百事不成;

大家都能从中有所得益,不言之教就会逐渐被人们共同认可。

其他网友回答:

此话在《道德经》第四章、第五十六章都有出现,我这里重点译释下它在第四章部分的含义

 《道德经》独家解析版本第四章

《道德经》前后共分81章,今天在《弯豆聊国学》里继续解析第四章部分,以后还会对81章的其它部分逐一进行解析,后期也会对这些解析,做相应的视频诵读。欢迎收藏关注。

春秋时期 · 老子在其《道德经》第四章里有如是说: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或不盈。渊兮②,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③。湛④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①、冲:通“盅”字,还有空虚、平和、谦虚、淡泊之意,这里我更主张其代表深远的意思

②、渊:深潭、深渊,渊源,此处为深远、渊博的意思,兮:语气助词,啊!

③、尘:灰尘、尘埃、污垢

④、湛:精深、清澈

【解析】

大道极其深远似虚无缥缈,但真正用起来却无穷无尽,深远的如同万物之源,却能消磨锐气,解除纷争,柔和一切具有华彩的光芒,让其与尘俗的事物同在。它时常隐没在无形中,却又似有若无的存在着,我不知道它产自哪里,源自何处!仿佛它在开天辟地之前就是天地万物的祖先。

下面用白话文理解这段话意思:

在第四章里老子重在讲道,是万事万物之源、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它存在于包罗万象的宇宙空间。

大道啊极其深远的以虚无缥缈的形式存在着,它包罗万象,用起来也是无穷无尽,深远的如同万物之源。它能消磨一切锐气、解除一切纷争、并能调剂柔和所有事物的光芒,让他们与世间那些尘俗的事物同在。我不知道它来自哪里生在什么地方!仿佛在开天辟地之前,它已经就是万事万物的祖先。从这段文可以看出老子是从物质方面在阐明道的所在!

#原创诗文图片##国学##道德经##摄影#

其他网友回答:

怎样理解哲学典籍《道德经》中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人的意识(理想)虽然是虚空,但是无限的。天有(宇宙)多大,心(意识)有多大。意识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无所不能,无所不有,意义深远、宏大。要想护持好意识,必须要经得起生活的磨练,去除烦恼,让其健康的成长,去除消职的因素,若有若存,不知道从那里来,起始宇宙万物之前。

其他网友回答:

圣人就像道一样,因为道的虚空,所以不会满,圣人因为谦虚,所以不会自满。道就好比渊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层出不穷,圣人亦是如此。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锐,是指圣人某一方面的才学,就好比锥子尖一样,凡事先露锋芒,必先折损。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所以爱出风头的,那是幼稚。真正的圣人,不会锋芒毕露,而是将才学隐藏在无形之中。其,是指圣人自己,并将在某方面超出一般人的才学的表现欲。

纷,即前面说的心乱。“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以要先解自己的纷,为什么我们有纷?因为有欲,“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天天见可欲,心就乱了。一个人自己心中之纷都没决绝,还想成为中流砥柱?一个做中流砥柱之人,那是何等人物!不解自己之纷,何以解天下之纷?不见可欲,就是天天见各种可欲,但我有如”不见可欲“,那种定力才能解天下之纷,才能成为中流砥柱,才能留下来,才能成为圣人。

和其光,同其尘。光,是指自己好的东西得到了发挥。尘,是指自己不好的东西。光和尘是指每个人的好与不好,重点是在“和“和”同“,有光与人同,有尘也与人同,这就是不自别,没有感到我特别,这时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也就是我们说的到群众中去。

其他网友回答:

挫其锐,解其纷。为人处世,不能锋芒毕露,对待纷纷扰扰要平淡对待,舒缓处理,不能激动意气用事。

和光同尘,圣人之道,就是要和老百姓在一起,他们关心什么,就要关心什么。毛主席说过,到人民大众中去,调查实际情况,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清楚了,办法就有了。千万不能脱离老百姓坐在房子里想办法,这就是对和光同尘的最好解释。

其他网友回答:

这段话非常好。这是老子提醒后来的悟者,就算你得道,也要平凡,和光同尘,不要咋咋呼呼天下第一,如此就是夹悟,

多读几年书的大学生,不要清高,觉得满世界和自己无法交流,就自己最牛逼。高人一等,实际大学学的技术。和农村种地技术,无有高低贵贱。和光同尘,要能融入社会。

还有学了几天哲学,做了教授,我滴神,也觉得自己厉害的不行了,无法融入社会,满身心的批评,高贵啊,结果未婚。这都是心魔,自我认知缺陷。

道法平等,祖师爷要求做一个平凡的人。带着势利眼,高低贵贱的眼,怎么成大事?




标签: 其锐 其尘 解其纷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