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善若水”处理存与亡关系,以“治大国若亨小鲜”处理精神(神权)与肉体(世俗)的关系。
天之道以不争为德,故曰“上善”;人之道以有争为德,故曰“若水”。
衍生万物而不衍生自身以得不灭,滋养万物以滋养自身而得不亡,不灭不亡,“上善若水”也。
老子曰:“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治大国”者,以“道”作为万物唯一标准;抑制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作为万物唯一标准,则“若亨小鲜”矣!
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其他网友回答:上善若水的话,这句话的解释有很大的争议。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倒是很好理解
你想一想小鲜是什么?就是从海里刚刚捞上来的小鱼小虾,那个是美味啊然后你放在锅里面,煮熟就可以吃,如果煮的时候,你拿的铲子反复的搅动他。那么就会碎了一地,白白弄坏了一锅美味。
这就好比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心办坏事,拔苗助长等等。差不多表达的意思。
所以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说顺其自然而不能朝令夕改,应该少折腾,多观察。
关于上善若水的话,我的理解是这样。
其他网友回答:上善若水是我们整个文化的本根。“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而攻坚强莫能胜之。”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如果来势凶猛,没有什么能阻挡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无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通俗讲,就是“夹着尾巴做人”,不为人先,出头的椽子先烂。
治大国如烹小鲜,语出《道德经》第六十章,说法一: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说法二:治理大国应该像烧菜一样难,应该像烧菜一样精心,两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说法三:"小鲜”像是小鱼,或一块小肉之类的。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通俗讲,就是“不折腾”。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问题是道德经第八章和第六十章的诠释之问题。
第八章原: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近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读:上善若水,最好的善像水一样,善者有利于万物之过程运行为之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位,处位于众人之所恶的地方,低洼之地而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水因形而形故几于道。
居善地:凡能居住的地方都是善地。 心善渊:心渊为善,心胸开阔,思想远大,能容纳万事万物者是谓心善。 与善仁:与人交往给予爱,扶危济困称为善。 言善信:言而有信,一视同仁童叟无欺,称之为善。 政善治:以智治国国之贼,以正治国国之福,以政治国即政治为善。 事善能: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加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称为事。能将这些复杂的关系宁成一致的力量,向一个人共同的目标前进,即成为事善。动善时:事物之“有无同一”至有无相生的过程,有过程的始终点,是事物特殊性的标志,每个事物和每个事物都不一样,可用来区分事物。此为动之善时。当然也䒡伸为行动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以七善传达了水之为物的特性,几乎涵盖了自然道之理的全部理性 ,其不争的特性使物之为物的“有无同一”规律中的〈无〉与其他物相比減少了变化维度所以其〈无〉尤。
译文:最好的善像水一样,有利于万物之过程的运行而不争位,处位于众人之所恶,而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其不争的特性,几乎相当于〈道)之理。
七种善的现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善举,集中体现了不争之德。其中物之为物的“有无同一”规律中的(无)与其他物相比减少了变化的维度,故〈无〉尤。
第六十章,道理掌握人类行为,人和人的意识都不伤人。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解读:本章主要阐述,以非常道莅临下,人类掌握了非常道这个理性,以非常道指导人类的行为,那么伤人的理论意识就无地自容。道理是不伤人的道理,人也不会再伤害人。人类掌握了真理性,运用真理性,解决人类的生存生活问题;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使治理国家问题变得极其简单,即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参看八十章“小囯寡民”之解读。
《治大囯若烹小鲜》治理大的国家,就像烹炸小鱼一样简单,具有一套简约、成熟可靠的办法。最主要是人类趋于成熟,已被道之理所掌握,以此来指导人类的行为,不信上帝,没有神仙和皇帝只有万物和我们自己。不管是黄色、白色、黑色种人,都万物齐一。所以以道莅临天下其鬼无神。即不信鬼神,无鬼无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不是无鬼无神,而是人的精神意识不伤人,不只是人的精神不伤人,懂道理的人也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徳交归焉”。 人不伤人,人的精神意识亦不伤人,所以说:人得道之理,摒弃错误理论的认识,恢复人类之本性,称之为德交归焉。
译文:以道莅临天下,人类掌握了真理性,以此指导人类的行为,就不会再有人相信鬼神存在。因为掌握道这个真理而“《剝夺有余以补不足》而产生的意识精神是不会伤人的。人不伤人,人的意识也不伤人。两不相伤,这就是人类掌握〈道)和全面应用道理之《德》了。
其他网友回答:上善若水是讲道,用水来形容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成为固态,液态,气态。这句话是说道就像水一样善于变化,聚而成物,主静,动而成水,主动,散而成气,主无。我们观察自然万物,无不如此,冷却状态的金叫金,液化的金叫金水,把金块丢太阳上去就变成了气态了。所以,万物皆空,最终都是气。治大国如烹小鲜,是说要任何事情的变化都象水一样有三态,例如感情,太冷了是固态,太热了是液态,两个惹毛了就是气态了,一拍两散。所以,治国就像做菜,要拿略火候,施政重在时机,火候。太冷,太热,太旺就如水的三态一样。
其他网友回答:"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把字义用于现实,都是瞎辦。举例:近年的中韩美系,首先从萨德开始,韩国为什么要布置萨德?(在此略表)如果布置对于中方有何危害,用什么方法处理。知道这些更简单当时偶只提出"物为我用″。意思是与朴槿惠政府要有一个正面的交战,加上互联网的舆论。经济制裁是一张占优势的王牌。虽然制人一千自损八百,朴政府也是明白人。解铃还须系铃人。韩美之间的调合,其作用是很大的。在国际话语中仍然占优势。也不会有中国威胁论一说,但官方急于求胜,用国内的"厚黑学″,击败朴槿惠,来扶植新政府。意为物我所用。结果折腾的一团糟。这就是违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经》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要义。
其他网友回答:
上善若水:道贵谦卑,虽卑而能上,无所不包,所以为上善,这是讲道体,因道无形无象,无有方所,不可理解,没办法,只打个比喻,象水一样,让你类比水的功用,去理解道。实际水不是道,老子也是画蛇添足。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传的丹诀,许多祖师写到这儿,都打隐语,员外也只披露一点。首先治大国是个比喻,肯定不是治理国家,传道法成治国,是后人的演绎,功夫上讲,“若无师指知端的,天上神仙没住处”,我也含糊点说,就是说从大国那儿采药回来烹炼,下面“若烹小鲜”,纸面意思,象烹小鱼一样,哈哈,如果那样翻译,神仙满地走了,这个员外可以解给你听,小鲜,水中物,比喻坎铅也,微微的一点意念凝照玄关,比确下面的炉火,炉鼎就是玄关,小鲜,就是玄关中采回来的那点真精,学名真铅。
《道德经》别乱看,寻师点破其中的秘诀吧。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用于形容人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
二,治大国如烹小鲜指的是治理国家应当像烧菜一样。应当合理适度掌握火候注意佐料。一切要恰到好处。
其他网友回答:其实上善若水,到达境界感悟时,应该是你思维顶点总是一遍风平浪静的大海,可时刻平衡和谐你冲动的想法,洗去你思维的尘埃,时刻保持春光中的喜悦和美好。
威海链 » 怎么去理解《道德经》里面的“上善若水”还有“治大国如烹小鲜”?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