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五十五章中的“心使气”?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心使气”出自《老子》五十五章

“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道德经》开篇即说“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而此篇说“不道早已”(不遵守永恒的‘道’的规律行事,就会早亡)。所以老子碎碎念,讲道说理就是要世人“尊道而行”。

那么何谓“道”?此篇说“纵欲,过盛”是不合乎道的。所以“道”就是要“收敛自己的过多的欲望,凡是不要过于圆满,盛大”


。因为“物壮则老”,换句话说就是“知足常乐”

老子在文中,用小孩作比喻。小孩的特性是天真,自然,却是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小孩不懂男女交合之事,所以精气充沛。呼吁人们向孩童学习。孩童象征着朴素的自然,事物最初的样子和无欲无求的心性。

认为,过多的欲望会导致精气过渡的耗散,事物由盛转衰。所以应该守得一颗婴孩般的“初心”,才能“不枯竭”。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指“身体”:男女之欲不可过,房事过多耗散肾精,导致肾虚早衰。此乃中医养生之道;二,指“生活”:人过得不快乐就是过渡的追求过多的欲念。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第五十五章经文全文如下: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在这一章里老子用婴儿来比喻包含深厚道德之人。而所谓的深厚道德就与他的无为概念有关系。遵循无为之德的人,将回复至如婴儿般的状态中,遵循无为之政的圣人,会将天下引导至如原始社会的无名之朴的状态之中,所以老子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但我们对于这段经文的理解不要走虚玄的概念中去,那样深厚道德比作婴儿时,他将婴儿的特点逐一作了说明,从而也说明了他为什么重视婴儿状态的理由。我们对这段经文作如下的解读:

蕴含深厚道德之人,就如同襁褓中的婴儿,蜂蝎毒蛇不蛰咬他,恶鸟猛兽不捕抓他.骨弱筋柔但小拳头却攥得很紧,不知道男女之合而小生殖器却时常勃起.这是精气充沛到极点的缘故;他终日号哭但嗓子不会变哑,这是真气和谐到极点的缘故.知道和谐的道理就是掌握了常道,谨守常道而作为,才是真正的明智.使精气充沛,元气和谐,从而能延年益寿的就是吉祥.气力不是强于外,而是驱动于内(即心)的才是真正的强大.比如婴儿之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哭而不哑,这皆是心使气之验.凡物壮极而老,盛极而衰,这是不能合同于道,不能合同于道所以才会早衰早亡.

在这段经文中老子将婴儿所处状态看作是心使气的状态,婴儿没有对于外物的欲望,凡情志思维都由心内自由发生,没有丝毫的物欲情欲,所以才有了以下的特性: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老子认为这些表现就是心使气的特性。心使气不要作任何玄虚深奥的解读,它的意义就婴儿表现出来的这些特性即蜂蝎毒蛇不蛰咬他,恶鸟猛兽不捕抓他.骨弱筋柔但小拳头却攥得很紧,不知道男女之合而小生殖器却时常勃起.这是精气充沛到极点的缘故;他终日号哭但嗓子不会变哑,这是真气和谐到极点的缘故.

这段文字常会被后世道家用做主张长生求仙的理论基础.而事实上,物壮则老不仅指的是生命生壮老已的自然循环,也指示朝代的盛衰更迭.从古至今,王朝更替,盛衰循环,无数政治家的努力,都没有能使天下太平清静,也都是他们不能合同于道,不能无为的缘故.

其他网友回答:

儿童《老子》的文化内涵:人要有“赤子”儿童般的原始科学社会道德心态,“心使气曰强” ,才能强大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儿童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就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强则国家强……。中国古代也有一个说儿童文化内涵的书,那就是《老子》(《道德经》),长期以来,人们把其解释的越来越复杂。其实《老子》的文化内涵与儿童文化内涵一样,很简单:老子,就是老儿子、童子、道德的意思。

《老子》第五十五章就是说龙(五)的传人传的人类儿童时节原始科学社会《老子》文化、龙的中心思想:“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心使气曰强”。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子》(《道德经》内“含道德的深厚,好比赤子、儿童……其交换血液的心态,使氧气自由吸入,不受头脑意志控制,才能使身体健康强壮强大。我们每一个成人在道德上,即在健康心脏交流血液、市场交换、投票(道字意)选人定事时,要像儿童那样,童言(心)无忌,反映和吸收不同意见(氧气),不受长官意志干涉,自己能否健壮、发财、当选都无所谓(德字意),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使人和集体强健强大。

这就是《老子》儿童的伟大而平常之处。详见拙著《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含《道德经》译文)。

愿天下儿童身体健壮,节日快乐!

愿天下成年人童心不减,返老还童,强健快乐!

(文/刘树成)

附画:作者梁永丰


其他网友回答:

对有关《道德经》的回答与讨论多次参与,还是那句话,不要就《道德经》中只言片语纠结不清,而应该把握老子的整体思想。

对《道德经》第五十五章的解读也是如此。

《道德经》前半部谈了“道”,老子在这一章里面专门讲什么是“德”:

含“德”之 厚,比 于 赤 子。 什么是“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厚德之人,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虽然只是新生儿,但是生命力极强,毒舌猛兽、天上的老鹰都要惧怕三分。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 之至也。

新生儿“骨弱筋柔”,但是遗孀小手却握得很紧。 新生儿当然不懂男女之事,只因“精”还没有长成。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婴儿整天哭个不停,但是很少哭“哑”了嗓子的。为什么呢?因为“和”,也就是新生儿体内的阴阳两气平衡。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和,阴阳平衡是一种常态,而保持这样一种常态就是明白了什么是“德”。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祥”就是“祥和”,安详和谐。祥和(阴阳平衡)才能有益于生命;

而“气”(中医学概念)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心即是气”,俗话说的“心平才能气和”;心平气和就是“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新生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只要是日过中天,就要走下坡路了。这就是“道”。

可是世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处处追求极致、顶峰而不知如何保持阴阳平衡。这样的现象早已经习以为常了(不道早已)。

其他网友回答:

第五十五章中与之相伴的儿句话是“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知晓保持生命本能的平和元气就叫把握了天道,知晓保持天道就叫做明智;使生命延长就是吉利,意识能够控制元气就叫做强健”。

知和曰常,懂得保持生命本能的平和元气就叫把握了常规。常,事物持久运行的规律现象,用作动词,按常规行事。

知常曰明,懂得保持常道叫做明智。益生曰祥,有益生命就是吉祥。益生,对生命有好处,即精诚纯一、平和无欲的状态有益于生命。祥,吉祥,祥瑞。

心使气曰强,意识控制元气叫做强健。心使气,即意志控制着自己的欲望。心,指人的思想意志。使,役使,驾驭,支配。强,强健。

此“心使气”之强是真强健,是“抟气致柔”的顽强,不是“刚强”之假强。“心使气”正是“驭气”,“抟气致柔”(第十章)是养性之道,当然“益生”,当然“祥”。“心使气曰强”,即第三十三章中所讲“自胜者强”。“知和”是达到“心使气”的必要条件。“知常曰明”全篇两见,另一见在第十六章。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犹第五十二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此“益生”与“心使气”是自然而为,是天道。

其他网友回答:

心者君主神明之官即指唯心主观精神思想意念七情六欲的大本营!在感官接受外界客观唯物包括精神方面的刺激加工后,就会产出不同各种激动的气,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的精神症状而生各种疾病;及做出各种正常反常的事情?心为主气为仆!

标签: 使气 五十五 老子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