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力施行于它物,谓之“施”。
“道”约束而不干预万物,故老子曰“大道甚夷”。
“唯施”者凭己意胁迫干预万物,故老子曰“唯施是畏”。
所“畏”者何?除之朝,芜之田,虚之仓,采之贵,剑之威,贪之余,畏此七盗也。
此文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其他网友回答:应该是“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下面是我对该章的解读。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②。朝甚除③,田甚芜④,仓甚虚⑤;服文彩⑥,带利剑⑦,厌饮食⑧,财货有余⑨,是谓盗竽⑩——非道也哉⑪!
[通释]
假如我稍有一点儿常识,只在大道上行走,只是怕小路倾斜难行。大道很平坦,可百姓们喜欢抄小路。朝政很荒废,农田很荒芜,仓库很空虚;还穿着华丽的服装,佩带着锋利的长剑,享受着丰富的饮食,这简直是强盗头子——真不道啊!
[注释]
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假如我稍有一点儿常识,在大道上走,只是怕小路倾斜难行。使,假使,假如。介然,很小的样子。介,同“芥”,细小,微小。知,音zhì,头脑,常识。唯施是畏,只怕路坎坷曲折。这是古汉语的一种宾语前置句式,等于“唯畏施”,唯同惟,仅仅,只。是,助词,作用同“之”,辅助宾语“施”置于动词“畏”的前面。参见第二十一章注释①的“惟道是从”。施,音yǐ,同迤,地势倾斜延长,坎坷曲折,这里指的是小路的状况。
②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很平坦,可百姓们喜欢走小路。大道,大路,比喻遵循规律办事的光明大道。夷,平。而,表转折。民,百姓,这里表面说百姓,实际针对的是统治者。此“民”景龙本、李约本、《次解本》作“人”。当时的“民”“人”的使用是有区别的:将统治阶层的人称作“人”,将普通百姓称作“民”。径,斜路,小路。
③朝甚除:朝政很废弛。朝,朝堂,指朝政。除,废弛,混乱。
④芜:荒芜。
⑤虚:空。
⑥服文彩:穿着华丽服装。服,穿着。文彩,带花纹的华丽服装。
⑦带利剑:佩带着锋利的长剑。利剑,佩饰之物。
⑧厌饮食:享受着丰富的饮食。厌,吃饱喝足。
⑨财货有余:占据挥霍着无尽的财富。财货,占有的财富,占有的财宝,享用的财富。有余,有富余。
⑩是为盗竽:这简直是强盗头子。盗竽,强盗头子。《韩非子·解老》说,竽在古代属“五音之长”,所以用竽来比喻首领。“盗竽”王弼与河上公本为“盗夸”, 帛书乙本作“盗杅”。
⑪非道也哉:真不道啊。非,不是。也哉,助词连用增强语气。
[意义归纳]
本章告诫统治者要行于大道,不要做不道的盗竽。
全章分两层。
第一层:“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通过比喻阐释“大道甚夷”可行,可有人不行。
第二层:“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通过对比痛斥盗竽不道。
[考辨]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中的“知”,音zhì,头脑,常识。这个“知”已经有了“知觉”的意思,与第四十章“反”的“相反”与“返回”,第五十一章“尊”的“尊敬”与“遵从”的情形相似。然,词尾助词。 “民好径”,景龙本、李约本、《次解本》作“人好径”。当时的“民”“人”的使用是有区别的:将统治阶层的人称作“人”,将普通百姓称作“民”。“而民好径”,说的是“民”,下文却说统治者如何,因此有人认为“民”应该为“人”。其实,“人”虽然为统治阶层的人,也不足以代表“人主”,无论是“人”,还是“民”,指代的对象不会发生变化,没有改动的必要。确实有版本改为“人”了。我觉得用“民”并不妨碍意思的表达。正因“人”与“民”有区别,老子才用“民”而不用“人”,这是含蓄的表达方式。《道德经》中老子并没有锋芒毕露地批评“人主”。如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的表达。有权决定“以兵强天下”的不是“佐人主者”,而是“人主”,他是统治阶层的头子。
“盗竽”有版本为“盗夸”,帛书乙本作“盗杅”,宜作“盗竽”。《谷梁传》释“盗”:“非其所取而取之谓之盗。”“竽”,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韩非子·解老》说,竽为五音之长,演奏时一般竽先发音,所以用竽来比喻首领。
[解读与点评]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介然有知,稍稍有一点儿常识,稍稍有一点儿头脑。介然,稍稍地,微小的样子。介,同“芥”,言其小。我从这句话中感觉到老子有施展抱负行于大道的意愿。 从“大道甚夷”和“而民好径”看,“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表达方式,用人行走的道比喻客观规律运行的轨迹,用客观规律运行的轨迹的道来比喻人们走的道,“道”的本义与比喻义在《道德经》中已经交融。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王弼对此进行了点评,大致意思是,大道平平坦坦,有人还舍弃不走,却喜好走邪道,何况有人特意在大道中央设置障碍来阻挡呢!“好径”,实则是不走正路,喜好抄小路,走捷径,走歪门邪道。“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本身是一种比喻表达。抄小道,走捷径,这是人们的习惯。普通百姓是这样,“人主”亦然。走路是这样,做事情也是这个道理;“人主”如此,百姓亦然。本章开始没有直接提到统治者,说“人好径”太锋芒毕露,这不是老子主张的表现方式,说“民好径”并不影响表达,也不影响后面“非道也哉”的痛斥。
朝政很荒废,农田很荒芜,仓库很空虚;可公侯显贵们穿着华丽的服装,佩带着锋利的长剑,享受着丰富的饮食,这简直是强盗头子,这样的人真不道啊! “民好径”也罢,“人好径”也罢,“服文彩,带利剑”“是谓盗竽”已将所指合盘托出,显然说的是“不道”的统治者。这些统冶者不行“大道”,专走捷径,甚至走歪门邪道,所以造成“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的局面,还不思悔改,“服文彩,带利剑”以炫耀。“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好径”的具体表现。“好径”必然会做“盗竽”,“好径”必然要背离“大道”——“非道也哉”!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与“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朝政不理,朝纲紊乱,因而造成田地荒芜,因而形成仓廪空虚。此仓既有民之小仓,尤其应指“国库”。一边是统治者穿着华丽的服装,佩带着锋利的宝剑,享受着肥美的食物,挥霍着无尽的财富。“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炫富,而所服之文彩,所带之利剑,所厌之饮食,所据之财货皆非道而取之。 实际上,在“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的情况下,统治者还以“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的方式炫富,真是“盗夸”的表现。此炫富非一般强盗之炫富,因为他是统治者,所以他是强盗头子。
“也哉”两个助词连用起增强语气作用,表现出强烈的愤慨之情。老子“是谓盗竽”“非道也哉”之感慨是对当时荒淫无耻的官僚集团的痛斥。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这句话原文不是这样说的。《道德经》53章,原文应如下: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这段话的大意是:假如我领悟到道,立志想走康庄大道,关键要谨慎的对待施行的过程,为什么呢?大道本来很平坦,但是人们(包括我)喜欢抄近路。譬如,如果管理国家,宫殿非常巍峨,但是农田非常荒芜,国库非常空虚。而官员们却穿着华丽,配带着锋利的宝剑招摇于市,佳肴珍馐都吃厌了,(国库空虚)搜刮的私财却绰绰有余,这就是强盗的表率,这不是真正领悟到道。
要真正懂得老子这段话的道理。看看明末的崇祯皇帝就是一个典型。仅举一例,李自成进攻都城,崇祯要吴三桂勤王,吴开价军饷一百万两,而国库只四十万两,崇祯向各位官员要钱,文武百官个个哭穷,崇祯只好作罢。李自成攻入都城,崇祯上吊自杀,在皇宫中搜出其私房钱3700万两白银,而在官员身上搜刮出7000万两白银。百姓缺粮,军队缺饷,从皇上到百官却中饱私囊,这些人就是盗竽。所谓盗竽,盗,就是强盗,竽是一种乐器,在乐队中起引领作用,有点象现在的首席小提琴。钱是个好东西,挣钱也是有道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让为你创造财富的人活得下去,你竭泽而渔这就是其民好径的行为,看到白花花银子迅速滚入腰包,其实祸事就在不远处蹲着呢!你带头吹响了盗贼的号角,接踵而至的是你也会沦为劫掠的对象,所以目的与手段密切相关,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看似达到了,实际上背道而驰,崇祯和那些官员看似在为自己敛财,实际上是为李自成打包。
其他网友回答:原句应是:“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径。”
可以理解为:“使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清静无为之道的玄理妙用,就可以此去实行。但让我最担心的还是在具体实行中走上歪门邪道。其实清静无为之道犹如平坦的大路,至简至易,治大国若烹小鲜,以此治国必将国泰民安。而常人因私欲太重,贪求享乐,自作聪明,妄为而背离大道,却好走繁难、艰险、崎岖小道以至于踏上一条不归路渐行渐远 “。
其他网友回答:<2>原文不是这样的。出自第53章!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新风堂堂主 2017-05-17 12:01:41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乡人浅学,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
使 我 介 然 有 知 , 行 于 大 道 , 唯 施 是 畏 。大 道 甚 夷 , 而 人 好 径 。朝 甚 除 , 田 甚 芜 , 仓 甚 虚 。服 文 采 , 带 利 剑 , 厌 饮 食 ,财 货 有 余 , 是 为 盗 夸 。非 道 也 哉 。
这段文字读起来相当舒服。让我自己翻译一下:
堂堂男子汉,行走天地间,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良心,一身正气。但是只害怕一个东西,就是接受施舍。我们享受雨露甘霖,却并未回报任何东西出去。
大路如此平坦宽敞,可是人们啊,就喜欢走小路。抄个近道,占点小便宜,耍点小聪明。
朝堂之上,打扫的干干净净,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却是一塌糊涂,田也荒芜了,粮仓也都空了。
但是看看街上的人们,各个衣着光鲜,油头粉面,带着利剑耀武扬威,吃个饭还得挑三拣四,钱财好像很多,这都是强盗的行为啊,不是道啊!
感觉老子描述的是现代这个社会啊。好鲜活的场景。享受着这个社会带来的一切便利,接受者自解放之后就对于农村剪刀差的剥削。
乡下,空心村、田地荒芜、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城里,油头粉面、奇装异服、舞枪弄棒,吃香的喝辣的还挑三拣四,甚至不识五谷。
老子不是光说大道理,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就把一个很深奥的道理描述的很清楚。
“施”,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回馈别人,而不是等着接受别人的施舍;
“径”,大道甚夷,光明大道你不做,非要占点小便宜。人常说“吃亏是福”。以前觉得这话好没道理,明明是吃亏了,怎么还是福呢?后来做了生意,才明白,让利才能长久。一单子赚够了,那你以后也就赚完了。
其他网友回答:《道德经》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道德经》,是道祖传下的功夫口诀,有密旨隐在其中。这里我,不是老子,指己,丹道中的我家,神也,“介然”,特立而又自然,“有知”,圆觉大智,整句是,使我汞性圆明,产生大智,“行于大道”,躬行,修行大道,“惟施是畏”,关键是施,制服神的,只有精气,道家积精累气乃成真,若行顺道,漏失精气,就是施,以损精可畏也,别文中讲贵啬,就是积精少耗的意思。“大道甚夷”,积精累气,是成道的人所共由的平坦大路,“而民好径”,而普通人因功名利禄损耗,走向歧途,就是下文讲的内容。
其他网友回答:未学这样理解,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是说大道之行,只是施政者的所做所为是最为担心的;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是说天道是公平的,而老百姓喜欢跟着统治者的样子去学,是为盗夸,是说为政者为老百姓树立了盗贼的榜样。这一章是说为政之道,上行下效,老百姓会跟着统冶者学,要统治者为天下万民树立好的榜样。
其他网友回答:字面意思:大道甚夷一一大道平坦;唯施是畏一一最怕的是走斜道。在《道德经》中,两句排到不是这样的。但也可结合在一起,告诫大家为人处事,走至简至易的光明正道,不要追求那歪门邪道的东西。
其他网友回答:行走在大道上,唯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路,还总喜欢进行辩解,还让他人学他。
有一些道貌岸然的所谓人君,以牟利为目的,不走大道,而走邪路,以一些掩人耳目虚假的表演的技巧去骗人钱财。这样即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骗人钱财事小,可他们却巧思辩解,还授以他人骗人,巧思辩解之术。
修养生的“大道”的关健就是要让思想无欲而虚静,如果我们的心神纠缠于有知的分辨,那对修养生之道来说,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就达不到养生的目的,故杂欲纷乱是修养生的最大忌讳。但有的人却偏偏要用辩解的有为方法去修功(邪路),那他就无法得到养生之道的真谛,可他们还把这种有为辩解的修功方法授于他人。
其他网友回答:正确版本是:大道甚夷,唯迆是畏。意思是:修行大道很宽广,只是怕出偏差。 古来修道者多以道德经为圣,道德经里有许多修道语句,注意识别!这句话说的是修炼的方法很多,修炼的路也宽阔,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正确的修炼方法,有些人甚至炼错了走火入魔。
威海链 » 道德经中\"大道其夷,唯施是畏\"是什么意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