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的发展,好恶之心、爱恨之情为导向的主观意志成为人本性的一部分,而人的本性是不可以去除。那么,抑制好恶之心,爱恨之情,就是不二的选择。
“抑制”不但可以有效地避免主观意志的干预,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主观能动性。
病者,害物者也。以外力胁迫,故于物为害也。
不病者,不害物者也。约束而不干预,故于物不为害也。
圣人思想上接受“道”的约束,行为上以“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凡于物约束而不干预,故老子曰“圣人之不病也”,言圣人不害物也。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道德经•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唯夫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有三层意思和含义,第一层是指———圣人的身份、生命高贵,命很值钱,即使自己没有什么病症,身体健康正常,也要要求自己和别人时刻象有病一样、重病一样看待和对待,时刻保持高度的尊重、重视和警示、警觉。
第二层意思和含义是指:圣人的大脑天资聪明智慧,即使没有病,也会有过人之处太想多了,聪明过了头,聪明反被聪明误,也会得心病,而且比别人的心病更厉害,而且还不知道自己所犯的毛病属轻属重。
第三层意思和含义是指:即使是圣人,世间上没有十全十美、100%的完美无缺的人,不可能万能神通广大,圣人的能力和才华、聪明智慧是有限度,总是存在着这样或哪样的缺点和错误,这样或哪样的不足、不周全、不到之处,称之为:病病。
唯夫病病,是以不病:它的三层意思和含义的解释释义恰恰与圣人的三层意思和含义的解释释义相反、相对。
唯夫病病,是以不病:第一层意思和含义是指———天下苍生凡俗夫子、普通老百姓的命,社会身份低贱,没有什么高贵、高尚之处,“不值钱”。
第二层意思和含义是指:即使凡夫俗子,从真正的意义上讲得了病症,也算不了什么大不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别人和他(她)自己本人不把自己的病从根本上就没有当回事、漠不关心的样子,不当病人看待和对待。
第三层意思和含义是指:普通百姓、凡夫俗子,属于“愚人”。即使大脑思想和思维再笨、再愚昧无知,有毛病也属于没有毛病。老百姓即使有一切的各种各样的缺点和过失,再怎么犯错、混沌,也不是毛病;作为圣人、作为上流社会的贵族、士族等阶层的所谓明白人、聪明人不能、不应该与百姓计较,完全应该理解、同情、支持和理所当然的体谅和体贴凡夫俗子艰苦与艰难。
其他网友回答:圣人不病,以其病病。说的是圣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思维、观点、认知、提出的治世方法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没有任何毛病。然圣人却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他只有装糊涂才有生存的空间。否则,将被现实统治阶级镇压或压制。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说的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对什么都认知不足,偏高大的狂叫什么都懂,什么都看不上,自以为是特强,象有神经病一样。
老子以“病病"来代替政见偏见,足见其哲学思维的高深。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知“道”。不知,不知“道”。道,真理。知道真理所知道的知识,不知道真理所不知道的知识,这是最好的知识。不知道真理的知识,知道了真理所不知道的知识,那么,就是有毛病了。如果把真理之外的知识当成是毛病,那么,就没有毛病了。圣人,这里指善,也就是宇宙的能量。善之所以没有毛病,就是因为善把真理之外的知识当成是洪水猛兽,所以,善从来没有毛病。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里,分自然知识与人类的文明知识。自然的知识是真理的规律,自然而然,万物顺其自然,一切结果都是在规律之中,自然没有主观的意志,没有主观的选择,所有的结果都是预定的结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季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是天地的知识,真理的知识,是最好的知识。而人类的知识是自私自利的,知识分辨是非对错,懂得好坏美丑,知识点燃了人性贪婪的欲望,改变了自然的轨迹,所以,真理之外的知识是自然的病毒。
善(能量)在所以没有毛病,就是因为善良单纯无知,象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无知无觉,天真无邪,没有被人类知识的污染,所以,圣人(善)就从来没有毛病。
其他网友回答:《道德经.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值得鼓励的。不知道自己无知而喜欢把无知当做正当的理由,继续无知,或者把无知当有知,这是糟糕的。
圣明的人,没有遮掩自己不知道事情的毛病。因为他们把遮掩无知,把无知充当有之视为一种病态。只有将不知道自己无知当做一种病态,人才能谦虚、勤学;而这真是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时候该有的态度,不是一种病态的态度。因为不知知才是病,知不知尚矣。
其他网友回答:简单回答。
圣人见微知著,能够及早认清问题的起源,且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无病可起,无病可治。
凡人不知祸端,等问题已经快显露了,或者已经出现了,甚至复杂化了,才求医问药。
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
不是所有的复杂系统的复杂问题,都可以有机会解决掉!
奈何?!
圣人没有错误和缺点,是因其知道什么是缺点,什么是错误。也唯有明白何为对,何为错,才不会犯错误,不会有缺点,所以也就没有此类病了。
其他网友回答: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河上公本)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
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解释如下:
病:疾患加重为病,又有毛病,弊病。
病病:前一个病为动词,意思是厌恶,担心,忧虑。后一个病为毛病,缺点。
真正懂得大道奧妙之人,却言不知,乃上德之人。
不懂大道奧妙的人,总觉得自己很懂,不懂装懂,这是一种病态。
圣人厌恶这种不懂装懂的毛病,所以圣人就不会犯这种毛病。
修道之圣人,他的心态是常人无法知晓的,反俗的。
圣人总是站在先天角度,抱道守德,守一不二,不落后天。
圣人诨知而不轻言知,上德之人。
俗人不懂而装懂,病态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不病:没有毛病,没有缺点,因为圣人知不知。
病病:就是把毛病当成毛病,把缺点当成缺点,这样就不会有毛病,不会有缺点。
能够病病者为圣人,不能病病者为俗人。
其他网友回答:这出自老子《道德经•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我在这里,用我的认识与理解,对其作出我的理解与解释,是否符合老子的本意,或者是否具有超越老子本意的额外“赋予”,那么这不在我的认识与计较中。从严格意义讲,这只是我在我理解之上而对老子表达的再理解;或者说,这是在我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而对老子表达思想的再解释而己。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理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的基础与前提,因而不能被省略尚与病,是评价之语。尚,是肯定评价,通“上”,也可理解为高明、圣明、好等;病是否定评价,可理解为毛病、问题、差、不好等。
什么是尚?是“知不知”。“知不知”可翻译为“知其所不知”,或“知本身有所不知”,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通俗一点,也可理解为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如果我们反省、联系到我们知识的情况,那么可以将这理解为:我们所知道或具有知识都是有限的,而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总是我们可知道的一部分,而非所有与全部;另一方面我们所具有的知识或情况描绘本身都有局限性,为我们的方式以及所具有的特性或情况所囿限,从而呈现老子所描述的现象规律与情况:“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尚矣”。
什么是病?是“不知知”。这个知不能普通地理解为知道,因为人们总是知道其知道的,不知其不知的,否则这句话就成为“不知道其所知道的”,就成为一句有毛病的句子。同样,也不能理解为知识,因为人们不知知识是普通发生的情况,联系到老子“不尚智”,因而也不能被称为“病”。
如果我们联系上文的“尚矣”——病的相反情况,那么我们知道,圣人之所以“尚”或“不病”,是因为“知不知”;反过来说,普通人为什么不“尚”或有“病”,是因为不知道“知不知”,故而它的思想或它的知识或知道有毛病。这就是说,“不知知”应该理解为普通人不知道“知不知”,而“不知知”只是对这一情况的简洁描述,因而“不知知”应该理解为不知“知不知”。当然,“知不知”更多地表达了老子对人们的观察以及对自己的反省,审察到自己存在不知道的情况,从而知道自己的不知或“无知”的情况,因而“知不知”可理解为“自知无知”,或自身知识的局限与有限,因而可以将“不知知”理解为不了解与掌握自己自身掌握知识的有限;不过,如果我们联系到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认识,因而我们可意识到老子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并不仅仅局限于知道自身掌握的有限,也可以指知识本身的情况或特性,而这些情况的不知道,大家都知道,都会带来认识生“病”。
正如现在有些哲学家认为语言与哲学都需要逻辑、语言分析、日常语言来“治疗”一样。
如果我们回头一望,现在的许多哲学家依然呈现在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现象指出级别的认识层面上,并没有指出这现象的本质解释,“纯粹”是结论性的东西,因而我们可以理解当代人包括很多哲学家,对老子着迷的原因:存在着强烈的认识共鸣。
但显然,从我们现在所具有的知识来看,这并不是孤立的、可独立的认识或见解,但本身需要诠释,也可诠释。
因而,综合来看,什么是病?一个是不知道自己的知识有限——“自知无知”,缺乏理解、同情与反者,往往将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当作知识本身,或所有与全部;二是不知道知识的特性与规律,更不用说,它的本质理解。而这些都可以导致我们生病。
如何理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病病”之病,在古人中应该是“名词作动词”,可解释为“以……为(毛)病(或问题)”,因而“病病”,可理解为“以病为病”。作逻辑与方法上讲,这与我们通常“是是”、“非非”是一致的。
因而,这段话的字面解释,可解释为“圣人没有(毛)病,是因为它以病为病;正因为以病为病,所以没(毛)病”;反过来说,普通人为什么有毛病,是因为将病不看作病;或者更正确地说,普通人之所以有毛病,是因为认识不到毛病是毛病,反而将毛病视作正常,从而认识有毛病,而圣人相反,认识到问题与毛病,因而避免毛病,没有毛病。
结合上文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我的理解,这段话可理解为:
一、圣人或哲学家知道其所知,知其不知,因而总是恰当地应用知识,而在不知范畴里,承认无知并知道守拙。
二、对于知道的范畴里,它对它的知识的特性、情况以及所具有的缺陷以及所呈现的分寸也知道与掌握,从而遵循其情况与“规律”或分寸,而不是知识的生搬硬套,或机械地应用知识,从而避免认识的“生病”,从而达到“圣人”没有“毛病”。
三、知识是整体的,都是整体基础之上的东西。因而,任何知识不仅有其然,也都有所以然。而普通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圣人不仅知然,也知所以然,所以“圣人不病”。
结束语人们往往具有崇尚权威的习惯与习俗,因为人都从这样的方式之中可经济有效高效地获取知识与信念,但显然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将圣人的理解当作自己的理解,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自己的观察和认知。
真正的知识永远是情况是这样的,而不是因为出自圣人或权威之口而成为真理。
对于老子的理解,我们并不能仅仅基于老子的思想整体了解与理解之上,还需要哲学本身或第一哲学的认识与把握之上,才能真正理解与评论老子思想。
谢谢阅读!
我是哲学爱好者老苏叔。
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我持续分享我的哲学观点。
其他网友回答:病的本意,是“健康不佳而卧床休养”。
作为名词,就是指“机能失衡的健康状况”。
另外,它还可以作为形容词,就是形容“无生机”、“无活力”、“有问题”。
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这段话里的“病”,其实是一种借代,而不是真正地指一个人的“机能失衡的健康状况”。
这里的“病”,其实是以人的身体之“病”,来指代人的思想之“病”。
在这一段话中,“圣人不病”,就是说,圣人的思想没有问题、没有毛病。
“以其病病”,就是说,圣人因为害怕自己的思想有问题,而产生了思想问题,产生了忧郁。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就是说,圣人正是因为害怕自己的思想有问题,而产生了思想问题,产生了忧郁,所以,就没有思想问题。
就是说,因为圣人的小心谨慎,因为圣人不但地检讨自己,所以,圣人就没有思想错误。
《道德经.·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翻译过来就是:
知道自己不知道,就可以了。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可不行啊。
圣人并不是不行,他是因为害怕自己不行而心情忐忑。
唯其因为害怕自己不行而心情忐忑,所以,他就是没有不行的。
威海链 »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是什么意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