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矛盾的,自然是矛盾的。人是矛盾的,社会是矛盾的。
凡物不能以自身来定义自身,必须通过对立物来确定自身的存在。
“夫唯无以生为者”,即是说不要以“生”作为自身的唯一标准,而要以“道”做为自身的唯一标准。以“道”而不以“生”作为自身的唯一标准,老子称之为“贤于贵生”。
其他网友回答:这一句出自《道德经》的第七十五章,不是谈个人修养的,主语是统治者,通过说明统治者和老百姓之间关系所导致的后果,给统治者的苛政以警告,并为统治者指出该怎么做。
全文如下: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民众陷于饥饿,是因为统治者搜刮的赋税太多,所以才会发生饥荒。民众难以被治理,是由于统治者想为所欲为,只按照自己想的来,所以才难以统治。民众不爱惜生命,是由于统治者贪图享受, 横征暴敛,所以才冒死反抗。所以那些恬淡自然,不只为自己求生,多为百姓利益着想的统治者,要比那些贪图奉养奢厚的统治者要高明。
最后引一句高亨的话,以加深读者的理解:君贵生则厚养,厚养则苛敛,苛敛则民苦,民苦则轻死,故君不贵生,贤于贵生也。
惟不以活着有作为的,才比作为活着的人贤贵。
总体来说办事不怕死,才能比贪生办事的人出头,我想大约是这么个意思,
其他网友回答:本句出于《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瑾名轩译文 :
人民之所以饥饿,是由于上层吸食的税赋太多,所以人民才受饥挨饿。
人民之所以难治,是由于上层强制作为的结果,所以人民才难以治理。
人民之所以轻死,是由于上层追求生活的奢华(压榨民脂民膏),所以导致人民轻视死亡。
只要不是一切为了生活享受的人,就贤明于奢华生活的人。
瑾名轩详释: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夫,语气助词。
唯,只有,只要。
无,没有,不是。
生为,一切为了生活,就是追求奢华生活,贪图享受。
贤于,贤明于,聪明于。
贵生,富贵生活,奢华生活。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
只要不是一切为了生活享受的人,就贤明于奢华生活的人。
就是,“追求简单生活的人,比追求奢华生活的人聪明。”
吃饭只是为了填一下肚子,不追求吃饱吃好,这样才最健康,才最长寿。如果整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营养过剩,就会肥胖多病,就不会健康,就不会长寿。
这句是本章的最后一句话,是说给统治阶级,不要追求奢华的生活,不要再增加税负,不要再搜刮民脂民膏,要过简单的生活,要让人民不轻视死亡,要让人民能够过上简单的生活。
我理解还是无为而为的分说。以重要的生为例来强调无为之理。就拿养生来讲,太重视这个身体而不如彻底忘掉它,只去依道而行身体自然超极棒,许多高僧老道就是如此。
其他网友回答:私下理解,两个意思,一是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向死而生是为生也。
威海链 » 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什么意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