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这句话怎么理解?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兵尚变化,故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兵尚变化,随物赋形,故曰无行。

兵尚变化,不成一势,故曰无臂。

兵尚变化,不成一器,故曰无兵。

以“无行”接敌,以“无臂”攻敌,以“无兵”伤敌,乃无敌矣!

器有相克之性,故不成一器,而视敌之所用为之。

阵有相克之性,故不成一势,而视敌之所用为之。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天蝎微醉,感谢头条平台,感谢题主的问题。下面是鄙人的一些愚见,欢迎朋友们指摘一二。

一、寻根溯源找到语句出处

题主的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原文:用兵者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二、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在这里先解释一下大概意思,拥有兵权的人说:我不敢主动发起进攻,而是愿意接受进攻,不敢多占有别人一寸土地,而是愿意退后一尺。这就是道路上没有行军,没有撸起袖子要打架的,扔下自己无敌的高傲,放下手里的兵器。最大的灾祸就是轻敌,轻敌几乎让我失去所有。所以双方兵力相差不大,受到压抑而奋起反抗的一方一定获胜。

三、根据《道德经》作者思想和文章结构理解

《道德经》流传至今,版本众多,注解不太一样。单就本章来说,分歧最大的有两点:一是“扔无敌”,有版本说“乃无敌”;一是“祸莫大于轻敌”,有版本说“祸莫大于无适”。学术上存在差异,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道德经》成书时间在春秋时期,距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难免出现版本问题。我觉得我们不必逐字逐句计较太多,从《道德经》的主旨,老子的思想上去理解就能明白。这一章讲的是用兵打仗,老子是不好战的,他讲慎战,不要轻易发动战争。“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中的第一个“行”(读音xing),道路的意思,第二个“行”(读音hang),行伍、队伍的意思。后面的“臂”、“敌”、“兵”三个字,说的也是行军打仗,大家不要忘了这三个字前有“无”字,一个“无”字就将慎战思想表达出来了。

总之,我们解读《道德经》的时候,还是要从老子的思想上出发,才能明白其中的真理。不知道我的看法朋友们是否赞同,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 无敌 这句话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