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不敢为天下先”是啥意思,为什么《道德经》被误读?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结果”必然且只能由“运动”产生,故凡天下之物皆是曲成。曲成万物,故不敢为天下先!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当人文资源倾重于《论语》时,《道德经》被误读就不足为奇了。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中的“不敢为天下先”与我们现在理解的“敢为天下先”意思完全不一样,导致很多人误读,把《道德经》这样一本揭示成功规律的经典著作理解成“消极避世”之作。

《道德经》中的“不敢为天下先”指的是领导者不能与天下人争利,不能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天下人前面,与第七章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意思差不多。我们现在理解的“敢为天下先”指的是行为上的创新,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所以两者的意思几乎完全相反,导致我们的误读。其实《道德经》讲的是要放弃或者搁置自己的利益为天下人谋利,这样的领导会得到天下人的爱戴,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其他网友回答:

诗序:不敢与敢,正用皆对,误读皆错。《道德经》之不敢,为圣贤器大之仁爱!切勿误解。

~~~~~~~~~~~~~

七绝•《道德经》微悟

争做人先修道法,敢为我后见德仁。

乾坤器大归心底,误解皆为解误人。

其他网友回答:

谁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别把自已摆在天下之上。做皇帝别把自已当根葱,迟早掘你坟。

其他网友回答:

在同样一个战乱的年代里,中国的古人产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智慧用来说服个统治者并且告诫民众怎么才能恢复社会秩序国泰民安。

孔子是“仁”和“礼”、墨子是“兼爱”“非攻”;法家是“依法治国”老子的主张是什么?不折腾,也就是“不为人先”。

“为人先”者,当然是统治者;在老子看来,只是因为统治者争相“为人先”才会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社会才会进入一种失控状态。

如果要改变z社会的失控,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社会的进程“回放”,一直退回到远古时期——部落之间彼此可以听到鸡鸣狗吠之声,但是永远不要往来——谁都不要“为人先”。

老子不喜欢任何标志着社会进步的东西,什么计算机什么高科技;老子认为还是“结绳记事”这个方法好;老子也不需要什么“高铁”“超音速客机”!

回到远古部落生活,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烦恼没有忧愁;一言以蔽之,都是“敢为人先”惹的祸。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不争”,当然就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无法挽留。

其他网友回答:

不敢为天下先是领导者,不能私利放在前头,应该把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重放在前面。

其他网友回答:

虚怀若鼓,低调作人,不张扬不显能不显摆,虚心竹有低头叶,谦谦君子谦受益,真人总是不露相,半瓶咣珰短风光,虚心谦虚能久长;不敢为先反倒先。辨证道理久证驗。

其他网友回答:

不要断章取义道德经,它是一个整体的说明书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不敢为天下先”之句,很容易联想到《易经》乾卦用九辞:“见群龙无首吉”,有异曲同工之妙,意义相当。“无首”即无“天下先”,“天下”自然是“群龙”的天下。“敢为天下先”,便有“争先恐后”为首者;“亢龙有悔”,一马当先,亢奋而起,未必尽是赢家;而“夫唯不争,故无尤(没有过失)”,即无“亢龙之悔”。当今世界,美国争霸,要当世界霸主,不允许有任何国家的超越,一定要出头占先,正处于“亢”的位置上,故其手段必极端,争先必不择手段,不遗余力用尽心机;中国则与之相反,一再向世界宣称,无意做世界霸主,意在开创和平世界,共同发展,谋求的就是齐头并进的“无首”世界;“无首吉”自然会成为举世瞩目而公认的龙头老大,这只是时间的早晚来到而已。正如老子所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终不自以为大,故能成其大”。

中国的东方思维,是古人教会育化了我们而一脉相承的;西方永远不会理解与有东方思维意识,因为它们没有中国的土壤及悠久的历史;它们只有两百年的打斗赢得世界的骄傲,所以,它们只认以势压人,却不懂“不战而屈敌”的中国东方制胜心术“古方”;只会“穷兵黩武”,以武力为万能,却丧失了在世界开战吃尽败仗苦头的记忆,永远沉浸在膨胀的争首狂妄中而无法自拔。一时称霸,以为就能终生称霸,而不知亢极过头,就会一朝栽个跟斗,物极必反;“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总想为首处处争第一,未必就能出首成第一,历史己有诸多教训留下,只是往往遗忘得一干二净。

中国古人早就告诫“不敢为天下先”,却不为今之狂徒所信从,真不知谁更聪明?透观“天下先”,必打“出头鸟”,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以得其利;意义大概于此吧?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天下清静必无争,才有太平,才有和平的发展,这才是正道。“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以天下观天下”,才能看透天下之道,找到规律出路。美国以利益争先,却因“先”失去利益,害人亦害己!

最后让我们看看此句在老子《道德经》中的原文吧: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勇敢者未必不慈爱,宽裕者未必不俭啬,不敢为天下先者,未必不能成为万物之长。事情往往于不经意间反胜刻意为之。老子认可“无为”并不否定“有为(无不为)”,讲“不争”并不否认有“争”,顺其自然,合于道之理,知物事内中之理,“必然”必然有必然结果。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现在要‬舍弃慈爱而要勇敢,舍弃俭啬而要宽裕,舍弃后让‬而要争先,就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不敢为先”与“敢为先”是对立相反的两种处事态度,但却体现了处事的智与愚;表面的強悍未必強悍,意想不到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我们祖先看问题的思维辨证,真的胜过我们今天一些愚钝无智之人!

见群龙无首,世界便是大同,和平共处无争,吉!这才是人类的未来,世界不亡则生!

标签: 道德经 敢为天下先 啥意思 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