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邀题!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适可而止”即“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第7版,第1198页)
虽然“适可而止”含有中庸之道“凡事适当、适度(适应程度)、无过不及、知止”几乎一切要素,然而之所以不将中庸之道称为“适可而止之道”,就是因为“适可而止”的上述所指,远不如中庸之道的“中用、用中”概念清晰、直白、明确。也就是说,适可而止的终极指向是“一止为正”,而中庸之道的思想核心则在“中”!
那么,“中”和“正”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古人对此有着不无苛刻、严谨、严格的界定:“中无不正,正有不中”!
由于汉字“中”即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中的“中”,即十字坐标的原点、源点、中点的“中”,即我们一个中国的“中”(“一中为忠,二中为患”),又由于“中”是一个可趋而不可即的极限“点”概念,所以几乎可以断言:只要我们说话没有说到“中”上,就是没有说到“点儿”上。
基于此,以“中”称“道”,较之以适当、适度、适中,乃至“一止为正”的“正”称“道”,显然更具终极归宿感和目标指向性。
期待与友进一步探讨!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之道就是“适可而止之道"有一定的道理。中庸之道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菜根潭》中有许多关于中庸之道的金玉良言,如:“人生太闲,则别念穷生;太忙,则真性不现"。还说:“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华,尽华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意即爵位不必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否则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自己得意之事也不可过度,否则就会转为衰颓;言行不要过于高洁,否定就会招未诽谤和攻击。这是现实生活中的美德和智慧。
孔子说过:“过犹不及"。“故君子不可不拘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同理,在追求快乐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乐极生悲",适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乐。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乐趣;若至烂漫耗醉,便成恶境矣。履盈滿者,直思之"。意即赏花的最佳时刻是含苞初放之时,喝酒是在半醉的状态最佳。
凡事只达七八分处才有佳趣产生。正如酒饮微醉,花看半开,则瞻前大有希望,顾后也沒断绝生机。如此自能悠久长存于天地步域之中。因此,注重中庸并保持淡泊人生,乐趣知足的心态,才能真正体味到人生的无尽乐趣。所以说,说“中庸之道就是适可而止之道"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是什么?“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故道德之最正当者谓之中庸“。
真正的中庸,是一种多元化的、最后的一个浑然天成,不露痕迹,是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具体说: 中庸就是有节制的行为分寸,表现一个人的中活恬淡,道德涵养。冯友兰先生说: “阐旧邦以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题主说的中庸之道就是适可而止之道十分有理。我们中国人讲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就是中庸之道的精髓所在,“过“与“不及“皆违犯自然规律,唯恰到好处的行为分寸之拿捏才是万物的最佳状态。所以,中庸是一种变通不易的大道理,是不偏不倚的大境界。作为常人来讲,要求不能过高,若能节制欲望适可而止,也就难能可贵,人中之智者也。
其他网友回答:″适可而止"本身已经不是"中庸"了!"适可而止"是″度″。
其他网友回答:汽车用的减震钢板硬多了客易断裂,软多了没有弹性,揉中带钢就是最好的。这是最形像的解释。做人也是一样。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论语》孔了曰的是德,子曰:“中庸之谓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一书,去“之谓德也”:“中庸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就这样,“中庸之德”变成了“中庸之道”。然而,德与道,概念是不同的。
“中庸之道”,《中庸》的说法,也不是什么“适可而止之道”,而是善与恶两端,“隐恶而扬善”,择中善。
《中庸》一书,就是后儒托孔子的孙子子思之名的伪作。秦始皇时才有“车同轨,书同文”,西汉之后才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说, 《中庸》竟然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字!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是一本书,和《大学》《论语》《孟子》合起来叫做“四书”。子思作的《中庸》传承了孔子一系儒家学问的心法,其中言:“智、仁、勇、言费隐、言诚明、天道、人道。”非深入圣人之奥,不能达于心口。
汉儒学郑玄解释何谓中庸:“名曰中庸,以其记中和之用也。庸,用也。”
《中庸》一书的中心要点,便是子思提出学问修养的主旨,必须先要做到“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际心性相关的道体和作用。(文章摘自南怀瑾先生的《话说中庸》)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
中庸之道,不是“适可而止”,而是“隐恶而扬善”。
白底黑字,印在《中庸》书里。可惜,解说中庸的人多的数不胜数,却楞是视而不见。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是什么都不做的阿Q,适可而止还是做了点点事的!!!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之道,就是庸、懒、散之道,和适可而止是两回事,中庸之道只发生在中国,也是中华文化的处世之道。西方文化是不存在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从来不需要回避的西方文明。中庸之道和孔孟之道一样,都是中国发展的磐脚石。
威海链 » 如何评价“中庸之道就是适可而止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