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能作为多元一体大一统的中华文化整体形象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不无直白地说,“整体形象”指的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

因此,选择某个整体形象的代表,能用“一”不用二,能用“二(阴阳)”不用三。用老子的话说,就是追求“大道至简”的精神境界。

此外,能够胜任或担纲任何一个整体形象的代表,如果不是一个完全、完善、完美的整体概念,至少也要具备起码的不可或缺的整体性。这是一个需要特别强调的充要条件。

显然,以《道德经》阐释大道大德乃老子本意,而非为堪“中华文化整体形象”大任而作。

关于“大一统”,古人虽有所指、有所特别定位。但这都不妨碍我们把注意力的重点或核心,放在“大一统”的“统”字上。

古人喻“大”为“至大无外”,喻“一”为“至小无内”,合称“大一(太一)”。

然而,用今人的数学知识看,“一”不过就是数学抽象的“点”水平移动的轨迹。

如此一来,我们只需弄清什么是“点”、什么是“中”,然后“统”于我们一个中国和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中”字上,问题岂不就圆满地迎刃而解了吗?

一、何谓“点”?

二、何谓“点即中”?

三、“中”又是什么?

我的回答如下:

一、按照平面解析几何给出的一般解释,“点”是“没有大小、没有方向、没有位置”的数学抽象。如同“刚体”这个概念,是一个建立在数学抽象基础上的物理抽象一样。

可以认为,“一”即数学抽象的“点”水平移动的轨迹。同理,这个“点”垂直移动的轨迹则为“l”(音滚,义为立杆)。

虽然“点”没有自己独立的存在位置,但它却不甘堕落为一个无家可归的游魂,不无“诗意地栖居”(荷尔德林语)”在了“一”、“l”相交的节点处:垂直相交形成“十”,任意相交形成各种任意关系“X”。

二、为什么“点即中”?原因就在于,“点”只存在于十字坐标或任意坐标“X”的原点、源点、中点处。古人认为,人类十字文化坐标的物质水平轴具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內”性,精神垂直轴具有“至高无上,至深无下”性。

可以说,正是“中”的确立,才得以使“十”具有了清晰、明确的出发点(起点)与落脚点(终点)。

三、至于讲到“中”是什么,我们不难从“中”的“l左为阳,l右为阴”的汉字组成结构发现,“中”就是静态的阴阳太极图,就是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五行整体思维观的概括与综合。

由于“中”即十字宇宙坐标的原点、源点、中点,它也就自然而然、实然而然、当然而然地成为世间一切的一切。

可以说,“中”不仅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以贯之数千年的“允执厥中”王道正统,孔子更是从“中”发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后人还在老子那里发现了“中即道”,一如清乾隆帝所云的“盖道者何?中之谓也!”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至于我们为什么叫中国,为什么称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一份子,为什么我们的中国力量、中国国家意志等,均来自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中?

可以说,“中”字彰显的中华文化基因,早已潜移默化、“百姓日用而不觉”地融入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之中,这是不言自明、显而易见的。

【应答结论】:

中华文化整体形象(包括中国国家形象、中华民族形象等)即充分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精神和统摄于中庸、大中至正之道的中国价值、价值观“中”。

【附】:

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精神)即“中”。

具体文字表述如下:

以“中”的双手掐腰,顶天立地;两臂环抱,天人合一的汉字形体语言,寓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生不已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精神)。

其他网友回答:

单纯道家思想不行,这是因为老子认为人性与道相反,需要教化…儒家思想应运而生,二者相辅相成,加之佛教,儒释道三位一体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基石,治国安邦,教化民众根本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说《道德经》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部著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朴素物质观和上善若水的品德,早已根植到中华民族的骨子里。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您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我也学习了。

标签: 大一统 道德经 中华 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