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说《易经》博大精深。会不会是现代人想多了?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易经》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诗歌词赋,仁人秩事,辩证哲学等等。但是算不尽的是人间生死,看的见的是功败垂成。求知可看《易经》,算命就算了吧!对于算卦占卜切莫盲目的当真,否则害人害已。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冯国超先生著有《图说周易》在最后文章的结尾是这样说的,“……用《周易》来进行预测,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游戏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易经是群书之渊,博大精深,简单地给大家讲述一下,易经中乾为天为高为阳。坤为地为低为阴,这样象征就确定了,天下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卑贱到高大而排列,《易经》中六爻贵贱的位置,也依序而排列,天地间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运动与静止是有规律的,《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也就确定了,天下人各以其道而以类聚,物各以其群而以类柤分,所以就分辩出善恶贤愚,天成曰月星辰昼夜晦冥的现象,地成就山川河岳动植草朩的形态,世界万物万事错宗复杂的变化就体现岀来了,易就是易解,把复杂的问题简易化,万方都各自成功须利地把各自的事情做好了,德业成就之后,就成为有形有象之物,能够把所有的事情做完美,做到易简,天下的道理就简便了。

其他网友回答:

易经的精髓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中心在于一个“变”字上,而根据这个“变”字,续人却把它延伸到唯心的占卜 上了,精华与糟粕应分清。(首)

其他网友回答:

易经是古人认识能力非常低下的时候,对宇宙万物观察得到的一些结论。把一些很表面的现象,甚至假象当做事物的本质。所以错漏百出,矛盾环生。

看看阴阳五行。

第一,世间万事万物并不都可分为阴阳,也不只有阴阳。光子、量子是阴还是阳啊?里面有什么阴什么阳啊?

第二,五行并不能概括物质的性质。风是哪一行啊?电是哪一行啊?

第三,阴阳五行的基础是易经,易经就是胡搅蛮缠的诡辩。光说八卦。八卦对着五行,有些卦有两行,有些卦只属一行,怎么可以的?规则在哪?先天八卦说东北是雷,西是水。有点常识都知道水和雷都在南方啊!更何况后天八卦又说北方是水,东方是雷。究竟信哪一个啊?

在西方,还有谁拿古希腊罗马,或更早的巴比伦的经典拿出来解释世界,理解世界?所以人家进步了

其他网友回答:

人们都这样说,但《易经》怎样博大就只有少数人知道了。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易经》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会过高!这是因为:《易经》的核心在“应时”(通变)与“处中”(不变)。古人甚至评价说:“中无不正,正有不中”。这个“中”不仅是十字空间坐标的原点、源点、中点,而且天然具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物质水平轴)和“至高无上,至深无下”(精神垂直轴)的文化本性。试问,人类社会还有什么东西能够置身于十字坐标之外?如果说我们整个人类都是从“中”来、到“中(终)”去,也一定毫不为过!

其他网友回答:

用金木水火土来概括全世界。这绝对是一种错误。其实控制世界的最主要还是肉,金木水火土,再厉害也拼不过肉。古人以为这个世界只有黑和白两种。不黑即白,不白即黑。用简单的二元论误导了科技的发展。所以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可以,但是抽象思维就太差。不管是易经还是道德经还是其他什么经。都不可能真正开发中国人的思维。所以当思维爆发的时候,中国就落后了。 比如易经,你可以举一点最小的例子来证明它推动中国的进步了吗?孔老二的东西至少还叫人以人为善。易经只是统治阶级拿这种混沌的理论来迷惑普通百姓。也就是统治者的一种工具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是客观上的误导,特别年轻人,生活在这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根本没心思去探讨什么《易经》,何况它的字词生涩。就是常说的四大名著,现在又有几人在看? 如果真想对社会千变万化的事物有所了解,建议还是耐下心来学学《易经》。各种事物间相互依赖与排斥导致的干变万化,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看进去了,你会感到奥妙无穷。

其他网友回答:

《易经》被评为博大精深,它是正当此名,不负世望。不是现代人想多了,而是现代人想得远远不够。随着新的文献发现,和对当时历史考察的深入,以及理论的新积累,我们对《易经》的理解,正在接近它的本来面貌。

《易经》的博大精深,是在两个方向上展示的。

一方面,《易经》本身表现为一个描述现实状况的简易模型。这个模型具体又抽象,《易传》说它是“易与天地准”,可以包容万事万物的状态,这是它博大精深的基础。冯友兰曾说《易经》是“宇宙代数学”,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易经》描述事物的这个模型,就是易象。易象是《易经》的根本,八个经卦的易象可以象征八种基本自然现象,象征八种自然属性,但它并不胶固于此。它的八种卦象,有基本的象征意义,更可以类推到万事万物。由经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是《易经》的主干,它们是在八卦基础上构成的更加精细地描述具体现象的模型,它比八卦也更加复杂,更加具体,更加具有操作性。

解读卦象,了解卦象,运用卦象,是学习和运用《易经》的基本途径。这个过程和方法,本身也是博大精深的。卦象不是虚妄,不是一般的玩弄卦画游戏,它是代表了一种很有用、很有效的思维方式——象数思维。对于象数思维,人们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实际上,象数思维是由原始思维升华而来的一种抽象化了的具象思维,一种拟象比事的类推思维,深藏着很有实际意义的哲学与思维价值。至今人们《易经》而兴叹,大多是针对这个思维方式和卦象体系而发。

《易经》表现为博大精深的另一个方面,是《易经》作为一部文献,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包罗很广的历史文献体系。这个文献体系,包含海量的文献数量和思想资料。《易经》和一般占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告诉你占卜的结果,而是告诉你解卦的思想、决策依据、价值观。一句话,告诉你的是决策的方法。那种把《易经》当卦签书一样想直接得到占卜结果,用《易经》直接去查占卜结果的用法,只对少数情况下的简单卦变有点效果,更多的情况,是它告诉我们解卦的基本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可以面对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境,进行卦象解读。《易经》要告诉你的东西,比占卜结论告诉你的东西多得多。《易经》本身要告诉你的首先是卦象的意义、解释卦象的方法,进而为读懂复杂卦象提供基础。同时,他还包含更多的思想内容。

《易经》本文,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取象比喻时,记录了历史。告诉你决策时,明确只是为君子出主意,处事要守正,这是关于价值观的告诫。决策思考时引申出很多社会经验,保留了宝贵的社会认识社会和人的关系的素材。它一边解释卦象和卦象的意思,一边解说社会伦理和治国处事之道。用卦象占卜的,就侧重于研究和阐发《易经》中的象数规律。用《易经》和《易传》阐发哲理,特别是社会政治与伦理思想的,就侧重发掘其中的理论启示。这样就形成了象数和义理两大系统,这样的两个各有侧重的系统,绵延了两、三千年。

《易经》内涵丰富,引起的研究兴趣也最为浓厚。历史上,所有典籍中,对《易经》的研究,是文献最多的一个部类。《易经》不仅其原始意义还没有得到共识,人们还在继续探求;同时,它给后来的思想,带来了很多启发。诸子百家,各类学问,几乎都借助《易经》阐发自己的思想,这又是《易经》系统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一个原因。

《易经》本身渊博不可测,对于思考的启示作用也是绵延不绝。只要客观地看待《易经》及其历史,尊重它的价值,承认它的效用,对它的认识和研究,还将会有很大发展。

标签: 易经 博大精深 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