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国外对老子思想评价越来越高了呢?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世界各国的文化学者对老子更加看重,因为他们更乐于将老子看作哲学家,虽然在中国的文化场里这根本无所谓。

西方学者们做学问做到最后就是求得真理,在哲学范围内就是思考世界的本源,也就是本体论。而老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世间万物起源于“道”,所以老子作为西方学者们眼中的哲学家就更被重视。

孔子的“仁礼”学说没有老子的“道”那么玄之又玄,孔子太接地气,直接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子更多的思考是放在人与自然大道的关系上,就是思考人与世间万物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表音文字思维民族擅长的关系,当然也是西方学者们最热衷的关系。

也许从“哲学的共时圈”时开始,世界各地的哲学大咖们就开始分工合作了,西方重在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形成以研究哲学、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学问,从苏格拉底起一直到现在;而我们中华文化从儒家起就重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一直持续至今。唯有老子的思想,在思考人与世间万物的关系,刚好契合了西方学者的品味。

这就是从学术思想上看西方学者为什么越来越推崇老子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的一本5000字的《道德经》是迄今为止中国人的著作在全世界被翻译成外文最多,出版发行最多的一部著作。

那么老子是何许人也,他的《道德经》又是怎么一本书呢?

据司马迁所说,老子离开宫廷,到了一处关口,守关的长官非常仰慕他,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我请求您能把您的思想学问写下来,以免它失传。于是老子写了上下两篇,约五千余字,称为《道德经》。通行的就是这个本子。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与通行本相反,德经在上,道经在下。

老子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此外,老子还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那么,国外(西方)对老子的评价为什么高呢?

据考证,第一个翻译《道德经》的是德国人,而真正使老子走向世界的是美国人。美国人将老子与“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爱默生和梭罗相比,发现老子和他二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

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这种思潮发源于单一神教,同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其结果是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超验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

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

这是不是类似“道可道,非常道”呢?当然,超验主义和老子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主张也是契合的,因而产生了共鸣。

超验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有三。首先,超验主义者强调精神,或超灵,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超灵是一种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扬善抑恶的力量,是万物之本、万物之所属,它存在于人和自然界内。其二,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因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贵。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其三,超验主义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在他们看来,自然界不只是物质而已。它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灵的外衣。因此,它对人的思想具有一种健康的滋补作用。超验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以在精神上成为完人。这种观点的自然内涵是,自然界万物具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

其他网友回答:

早在公元647年的初唐,玄奘法师率先将《道德经》译成梵文,传播到印度等国。16世纪开始,《道德经》先后被译成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日文等!目前各种译文版本有1000多种!



冷眼看世界,你会发现,在世界文学名著里,找不到一部中国作家的作品!像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只不过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而非世界名著!但在世界文化名著里,老子《道德经》早就蜚声中外,令世界刮目相看了!面对经典,洋人还是挺识货的!

当年有人采访列夫托尔斯泰,问及影响深刻之人,他说老子对他影响巨大!20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曾将《道德经》第47章改编为音乐作品!





20世纪最牛的两个哲学博士――玻尔与爱因斯坦,他们都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玻尔当初以为自己基于波粒二象性创建了“互补哲学”,但当他读了老子《道德经》后,便不再说自己是这一理论的创建者,而改口说自己只是老子之道的传播者!因为他发现自己创建的互补哲学思想,其实老子早已阐释了!为了表示对老子与道家文化的尊崇,远隔万里之遥的玻尔,把道家太极图悬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潜心参悟!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翻译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第一是《圣经》,第二是《道德经》!

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是诸子所共同敬仰的人物,今天越来越受到世界一流思想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关注,这是由老子思想学说的博大精深所决定的!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老子著作最受世人崇仰!”尼采则说:“《道德经》像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江西师大学者杨润根先生《发现老子》中说:“一部老子超越了黑格尔全部的哲学。”台湾师大学者傅佩荣先生《解读老子》中说:“老子思想超越了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范畴!”





老子哲学在根本上并不是普通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虽然它涉及人生与政治,但核心是宇宙哲学!为了提醒世人不要误解误读,老子特别在第七十章中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意思是我说的这些话,看似简单易懂易行,但天下没有几个真正能理解、能读懂的人!否则老子天下第一岂不成了戏言!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历史上只有一人真正读懂了老子,他就是庄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完整态宇宙的存在方式――无限绵延模式!也为我们创建了正确理解宇宙、避免盲人摸象的认知反比法则!还为我们揭示了空间守恒、宇宙此刻态与宇宙第一推动力等问题!



可惜老子站在宇宙哲学的顶峰,已然过去2000多年了,至今他还在期盼着全世界对他的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天下第一。其他不好多说什么了,不言之教。

随便一个章节,便是大智慧!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新风堂堂主 2017-07-03 12:54:56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乡人浅学,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胜 , 以 其 无 以 易 之 。弱 之 胜 强 , 柔 之 胜 刚 ,天 下 莫 不 知 , 莫 能 行 。是 以 圣 人 云 : 受 国 之 垢 , 是 谓 社 稷 主 ;受 国 不 祥 , 是 为 天 下 王 。正 言 若 反 。

明明白白描写水的章节,《道德经》中至少有4个章节。不敢过多的重复性论述了,虚心些,再回过头仔细的去读几遍吧。

“以其无以易之”。就是因为它不会因为任何外力或者诱惑而去放弃自己的方向。水往低处走,奔向东方流向大海。它坚守自己的道,不管你怎么样强硬的石头,我就这么坚持着,可以滴穿石头,可以造就黄土高原气势雄伟的千沟万壑。但是它不是为了滴穿石头,也不是为了带走属于大地的黄土。它就是要流动,要向下,要向大海。

这个章节里,这句话好像是可以作为一句不用去读的句子,但是,这个章节的奥秘,却恰恰在这句。

现在有句流行话,就“不忘初心”。

就是因为忘了初心,所以才会去提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水,估计都不知道它还有初心。

我们多少人,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带上了目的,有些人,坚守了这个目的;有些人,走着走着忘了这个目的;有些人,不知不觉改变了目的。有些人,走着走着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走。

前几天跟同学聊一个有关“良知、良行、良心”去做一个企业的初衷,他提到坚守。市场会逼着你放弃坚守。我告诉他,我也许会失败,但是我不会放弃这个初衷。可以失败,甚至死亡,但是不会改变。

市场就是这样,“劣币驱逐良币”,人生亦是如此,“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很多很多的外力我逼迫你做出顺应,做出改变;很多很多的时候自己都会想着放弃,想着走近路。

可是,我们出发的目的是什么?走着,你会坚持下去吗?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却没人这么去做。这其中的奥妙就不是一句两句话说的清楚了。“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很强,想当然的自信。谁给你的这么多自信呢?呵呵。

多少人,死在自以为是。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只有以慈悲之心承受国家的灾难和困苦,以百姓的苦难为自己的苦难,“后其身而身先”,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正言若反”。我们所认为的真理,好多时候是错误的,只是我们自己觉得那是对的。“嫌贫爱富”,富人并不在意你的追捧,可是你还是热脸往冷屁股上贴;穷人需要你的雪中送炭,你却退避三舍。当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穷人,为什么穷?在社会整体物质贫乏、自然灾害无法抗拒的年代,加上政策的胡作非为,你的贫穷还情有可原。到了现在,还有街边那些讨饭的人,而且很多是假的,就是因为懒的劳动,便去乞讨,是不值得同情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不忘初心,这个词过于刚强,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换句话就是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有进退有据,曲伸有度之意

也有包容兼并,相时而动之心

也有盛衰无常,天道难易之理

讲一个人物,不忘初心的人物,

岳飞,讲兵法和运用兵法时有句名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话很得道,深得上智若水之理。

但在政治上却很执拗,不忘初心,读满江红,浩然正气,昭昭之心,读之心生佩然,明显是当世大儒的做法。

外道内儒,最后却亡于过于刚强,不亦悲乎。

诸葛武侯亦然,外道内儒,有搅动风云之惊天伟力,却也有忠义仁敬天法地之拳拳之心。

历史风云人物,无不然是,莫不喟然。

但纯谈道,会很冷血,岳飞的努力是逆天而行,诸葛武侯偷天之道补衰汉之命,也是逆天而行,从历史结局来看,南宋崖山亡命,蜀汉东吴三家归晋。

从道的观念来看,不随波逐流,为不智,假天之力,妄动刀兵,是小仁大恶。

但从儒家观点来看,却又一反儒家事事遵循道理,谦让的姿态,变得异常激烈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有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

儒家浩然正气却偏偏是逆天而行,没有道理。

虽然儒家也有相当多的糟粕,但平心而论,每当国家危难之时,却偏偏是这儒家家国国家为中心思想的浩然正气救了中华。

诚如武侯所言,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先帝之殊遇之于陛下也。

今当远离,不知所言

道为长鞭,裹天地之力

儒为明灯,养浩然正气

从历史长河来看,文明交替登场,无不有盛极一时之壮伟,也有流星般陨落之遗憾,深谙盛衰无常,天道难易之冥冥大道。

但多少文明被埋葬,湮灭于煌煌历史长河,我们也不禁感慨幸运,泱泱华夏,自上古一脉相承至今,偷天之幸,冥冥之中又似有大道相佑。

每每深读历史,无不感慨涕零。

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地球文明趋于同化成为趋势,或许古中华文明则走到了她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是同化还是被同化,还要看吾辈之努力!

但历史仍旧会坚定的向前,当地球文明真的融为一体之时,千年之后,尚有中华否?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以为,国外敬重的是哲学,老子是世界各国唯一公认的中国早期哲学家。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可以通用的理论。老子道德经足堪此任。而孔子的论述只有部分有哲理,在国外只承认他是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承认他是哲学家的少。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知知,不知知就是问题根源。王阳明就是告诉你,怎么才能知知?

只有知知了,知道那个知是怎么回事了,你才能破心魔!才能做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一步一步来!

我看见你,你肯定不是我,我能看见你,说明我在,我不在,我怎么能看见你呢?凡是我能看见的,它肯定不是我。否则我怎么能看见呢?

有点搞,不要紧,慢慢来!

我能看见我的手,那个手是不是我的呢?其实也不是我的,我能意识到我的身体,那个身体就不是我的,就是客体,我能意识到身体里面的感觉,那个感觉就不是我的,我到底是谁?

我就是那个意识。我没办法看见自己意识,但是,通过客体,我知道我的存在,如果我不存在,我怎么能感觉到身体里面的不舒服呢?说明我在的。

我就是那个意识。但是,我没办法看自己,我试过无数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那就像我要去抓太阳一样,不可能成功。我只能通过温暖来知道太阳的存在,如果太阳不发出温暖,我就把它当作天空中的普通行星而已。

而且,我啥都做不了,只是意识到客体,其它啥都做不了。

知道了,所有的做全是客体在做!通过客体,我知道自己的存在。老子说,不知知,病也。我知道自己的存在,知道那个知的存在,我就没病了。我是通过客体,通过我看见你,我知道自己的存在,自己真正的主人就是意识。

我没办法看自己,我啥都做不了,但是我可以知道客体和主体。我知道有被知和知两者。那就是格物致知。那就是知行合一。

被知停不下来,一直在动,让它们动,我不动,但是我好像控制不住,老是蠢蠢欲动,那是真的,我老是控制不住自己动一下的念头,没办法,动吧!体验一下什么是剪不断理还乱。

终于知道了,所有动的念头都是伤害!我体验到的伤害就是口腔溃疡,皮肤寻麻疹和脚底出水泡。

慢慢慢慢,我把动的念头当作梦幻泡影,慢慢慢慢,我就不动了,只是跟着它动。终于体验到,什么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了。是被动,不是主动。

头疼吗?头疼就对了!要知道真相是要有勇气决心和毅力的!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自然的供养,所有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不存在的!孔子只是精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程度,用秩序进行约束!孔子思想逃不出老子思想的范围!只是老子思想的局部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从广义哲学讨论,中国应该有很多哲学名家。如果从狭义哲学讨论,唯有老子的《道德经》算是哲学。所谓狭义哲学仅指西方的那一脉哲学,就是起源于古希腊的那一脉学问。它的主要特征是追究事物的终极原因,也就是第一因或唯一因。那么,《道德经》有没有追究过事物的终极因呢?回答是肯定的。

《道德经》分为“道篇”和“德篇”。“道篇”是对“道”的解释,说“道”派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如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对存在的解释一样,说“水乃万物之原”,甚至还有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将原子作为万物的本源。他们都阐释万物的本源,不管是“水”、“原子”还是“道”都是从物的层面上去追究。到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才开始在精神层面上追究,比如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柏拉图说世界只是一个理念。老子的“道”却仅停留了在物的层面上,因为那时他还没有想到从精神层面上解释“道”。

不管怎样,老子称得上是一位与古希腊任何哲学家相匹敌的大人物。老子不光关注自然世界,他还关注人类社会。从而发现人类社会运行一定要遵循一个法则,这个法则就是天道的运行规律,也就是说“人之道”的规定者是“天之道”。他“道篇”的核心是柔弱,“德篇”的核心是无为。

所以说,仅以狭义哲学论,除了老子以外,中国没有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也就是研究哲学家的专家,比如老子专家、康德专家、尼采专家等等。

西方为什么对老子评价如此之高?就是因为老子道德经所追究的道与西方的哲学思想完全契合。

其他网友回答:

外国对老子思想评价越来越高,那是因为它确实是一个宝藏,而且是一个无尽的宝藏。

人是现实的,一种思想,之所以有很多人追随,那是因为它有用,它能解人之困,能指导人的生活。比如《圣经》,在全球,特别是西方,影响力巨大,那是因为它能指导人生。《道德经》在国外影响越来越大,也是这个原因。

《道德经》博大精深,无论你是哲学家、思想家、帝王元首、军事家、科学家、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只要你愿意都可以从中学到东西。这就是它的普适性。没有普适性的东西,影响都极其有限。

天人合一,一切来自于道,复归于道,很好的解释了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道德经》的哲学体系在世界范围无出其右者。另外,老子是辩证法的鼻祖。可以说,《道德经》是哲学的至高点。

《道德经》既有顶尖思想,又有普适性,它能得到越来越高的评价也是自然。

标签: 老子 为啥 思想 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