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和经络是不是一回事?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有关经络的问题,争论了几千年,讨论了几千年,特别是现代医学比较发达的今天,更有人站出来否定人体的经络,原因是现代仪器设备无法检测到经络。其实有关经络问题,巜内经》已说得明明白白,何为经络?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这里的经脉意指人体的经和脉,是两个不同的物质,中医指脉就是西医所称血管,中医人体的脉(血管)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就是西医所指的主动脉和主静脉,络脉的脉就是微毛细血管。那么经又是什么呢,经分为两部分,一是附于十二脉和八脉上的连接各脏腑器官的主经和附于微毛细血管上的络经,这些奇经现代医学认为非常神密和奇怪,就命名为“神经”,其实现代医学早已承认了中医的经络,只是巧用了神经一词替代了。如同中医的血脉被血管所替代。二是在人体血脉(血管)外和神经间另附着了一种物质叫经,它把血脉(血管)与神经紧密的粘合在一起,其作用主要是为人体各脏腑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和精气供养,以营养神经和脉络,确保各器官和脏腑的正常运行,所以传统医学所指经络不是一个抽象的物质,祂是把经,脉、络和系统的附着物紧密联系起来,总称为经络,如果抽象的,简单的去看对经络是不可取的,要完完整整的理解“内经”对经络的描述。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经络,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两者缺一不可。

经络是人体中气的通路。具体解释可以看我的系列视频。

有血管的地方必然有经络,但是有经络的地方未必有血管。

这是因为,血管与其它组织器官间总是有间隙,这部分间隙就是经络。

中医中的把脉,不仅仅能感知到血管的情况,还能感知到经络中气的状态。

其他网友回答:

血管属血循环系统,有挂图,人死后有解剖可以验证,可以看到!经络穴位属经络系统,也有掛图,人死后解剖看不到,无法验证。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是心脏,经络系统的中心是下丹田,在脐下三寸内。血管是血液的通道,经络是真气的通道。真气,古人称炁,现代仪器验测不到,现代理解为生物能,生命的能量!两套系统各不像同,但又有联系,互为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常言说,血随气行,屎随屁行,气为血之帅。古代医道是一家,唐后医家气功裹足不前,李时珍曾说,返观内视可见内景隧道,可见经络穴位图是练气功的高人和医生针灸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並非臆造。现在研究中医的人不练气功,真气如何在体内聚集流通,內视不见,感觉不到,整天背书,忘怕很难理解古书上关于气血经络的概念。因此我劝那些真正关心中国传统医学的人,好好练练气功,等到感到或者内视看到气在身体内聚集流通时的实证后,就更能体会到血管和经络的不同,更能理真气和血液的不同,以及它们的联系!

其他网友回答:

别弄复杂了,记住两个知识点:血管相当于中医的脉,脉内为血,有营养,称营血,因其为阴,故称营阴;脉外有卫,保护血管,称卫阳。营阴卫阳二者各生成气,形成营气卫气。气运行的空间为气道,气道即常言之经络。阴阳二气协调运行,则经络畅通,人健康,没有病痛。不要将血管与经络完全分开来看。中医系统与西医系统有时兼容,有时天差地别。知道中西合用,对人有用,能治病就好。

其他网友回答:

经络与血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学者将这些联系统称为血管与经络的 纵横学说

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来看,在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肯定有一对一的特定物质结果,那就是血管。经络学说的形成,期初可能以血管为基础(这里需要更多的学术研究加以佐证),以阴阳五行为指导,然后加以抽象概括所发展演变而来。

一、经络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作用来说经络也就是血管。
  • 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文献《黄帝内经》成书于2500年前,贯穿于全书的理论核心就是经络藏象学说。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关于经络的记载有以下几个出处:
  1. 《内径》;

  2.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

  3. 《灵枢·脉度》:“脉之直行者为经,支而横者为络。

  4. 明李梃《医学入门》:“经者径也,径直者为经;经之支派,旁出者为络。界为十二,实出一脉。

  5. 《十四经发挥》:“络脉者本经之旁支,别出以联络它经者也,本经之脉,由络脉而交它经,它经之交,亦犹是焉。

在古典经络文献中,多认为“血脉即经脉”,“血络即络脉”,“经隧是经络的通道”。

  • 经络学说,则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运气学说、药物归经等理论保持着高度的和谐统一,完整地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诊断和确定治法。所以《医门法律》说:“治病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以说,没有经络对全身气血的运行,就不可能有人体的生命活动;没有经络学说,就不可能产生中医理论体系。

二、《黄帝内经》对经络形态描述来看经络就是血管。

从第一项经络的出处,我们可以看到,经络跟血管联系紧密,或者说经络就是血管。

  1.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又“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这里指动脉

  2. 《灵枢·经脉》:“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凡诊络脉,脉色青”、“诸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刺诸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这里指静脉。

  3. 又如《灵枢·动腧》亦云:“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太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这里所指动脉,是在人体比较易于触知的大动脉,所谓“手太阴”则系中医诊脉之处,为桡动脉分布,足少阴则相当于内踝后动脉,足阳明是相当于足背动脉,足太阴相当外踝上动脉。

三、从古人对经络运行的生理功能看经络就是血管。
  1. 《灵枢·本输》:“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

  2. 《灵枢·九针十二原》:“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营于身者也”;

  3. 《素问·离合真邪论》:“夫邪气去络人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

  4. 《灵枢·经水》:“经脉者受血而营之”;

  5. 《灵枢·本藏》:“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

  6. 《针灸大成》:“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外布一身,为血脉之道路也”。

  • 古人把经络看成是人体内具有“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所以“不可不通者也”。

  • 上述文献一致说明经络是受血,使血脉充行的一种装置,是“血脉之道路”,显然经络是指血管。

四、经络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1. 正确看待古典经络理论,在现代医学临床中也得到广泛肯定。

  2. 经络现代化研究的初衷是要弄清楚经络的本质,进而建立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经络理论,然而几十年的研究表明,经络既不是已经发现的某种结构或某个系统或某几种结构的特异组合体,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经络可能是某种尚未发现的特殊结构。

  3. 经络大都联系一定的穴位,穴位可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内经》称之为“气穴”,又解释作“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针灸等治法则通过穴位来调整气血而解除病痛,故《素问·气穴论》:“以溢奇邪,以通营卫。”针刺目的,古人认为,“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考察是否达到这一目的的标志,就是“得气”,产生酸、麻、重、胀等主观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称为循经感传现象。而有研究证明,经络上的穴位与神经、血管、淋巴、肥大细胞、感受器等的配布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几者功能的累加和,而是诸因素在整体系统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功能、行为、属性的统一体。

  4. 经络的物质基础也就不可能是单一的神经、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液晶组织等,而可能是已知的神经、血管、体液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符合功能系统。

  • 本文引用文献:《黄帝内经》、《灵枢》、《素问》、《医学入门》、《十四经发挥》、《医门法律》、《针灸大称》。
  • 观点用于经络与血管知识探讨,如有不对之处还请大家留言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内经说的非常明白,经络可见,可测量,是不是就是血管?



其他网友回答:

又见论证经络与血管。

看到网友们的回答,有一部分说到点上,一部分离的就很远。总体上来说,多以学问加逻辑推理,虽有对的部分,但总体还是不清楚,这就是中医理论精髓最大的凝惑与迷茫。

经络古先贤说的很清楚,气与血,气血与血气。能看见能丈量,分五色。都准确无误,不过这是对高人(有“道"的境界的人〉而言的,普通人知道有就行,因没达境界,气是什么:?血是什么,气血与血气又都是什么?说了你也不知,看见你也不识,让人怎解释?而且经络气脉它灵感运化,不是直观的如血管,如神经,如筋骨,那么僵硬呆板。古人说的十分清楚或多气或多血,或多气血或少气血……。在人体内自然运化,先贤者已清楚的掌握其规律,即经络。而今人气进入鼻孔就不知去向了,还嚷着要看经络可能吗?现代医学讲呼吸系统,问氧气进入鼻什么时候与血液合一而运行?二氧化碳又在那儿进入呼吸道而排出?没人答出!说肺为气的交换之所,根本不能表达气与血的关系。包括现代博士导师!难以言喻。欢迎评论中讨论。

而中医理论不仅从气入鼻,而且运全身都请的一清二楚。只是客官境界不做那个“道"念,故只是在凝惑质问。现代词语解释:普通人在三维空间,根本看不到四维空间的东西,只能感到神奇。

不过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神经,血管筋骨都是经络的载体,气脉在它们间运化,所以古人说看的见,能尺量,这个很超前而且英明正确,是实在的人体科学,没有半点虚构!

这就是中医之精华,一个懂"道“感知气脉的人,他即使还不能完全感悟全部经脉,但对先贤的话可理解,言可听懂,意可领悟。反之没这个感悟,就只能按文索意,逻辑推理,或对或错,自己也不清楚,真的放在那儿也未必认识。这就只是理论中医,距真正的中医内涵总差那么一点,不尽人意。

争论,狡辩,高大上的文采,引经据典,都是枉然,只能各说各话。不过有“道痕"的人,一听便知对否!勿言没有定论,不但有,而且始终如一!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肯定,不是一回事。

血管和经络各有各的运行路线,虽然有交叉甚至同行同路的地方,但他们绝对是两种运行的系统,只不过互相配合密切,共同完成任务。

血管主要负贵有形的物质运输,但要借助气机推动。



经络负责全身各个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动力运化。并且勾通内外,帮助辨识接收声,光,温度,动能,七情六欲等。

血管运化的血液净化,加强等离不开气机的推动。但血管只管营运血液。吸收,消化血液要靠气机。


血管里的血液有大致的组成结构,经络的气机也有不同的等级变化。古人有"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武,必定喂老虎"的感慨。说的就是经络里的气机问题,普通人仅练武术,不练气机,年轻时尚可(其实也发展有限),年纪大时因身体机能衰退,所练无有用处。这其实就是气机问题。

经络运转气机,气机统领全身,贯通内外。气机可升华,经络是载体,是系统。
各种气运功夫是气机的变化,是经络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内经图即是明证。

经络是联通人体与外界不仅仅地面而是关乎天上地下甚至宇宙乃至万事万物的通路。这一点血管是做不到的。

古人有"提挈天地,掌握阴阳"之说,这阴阳包含血管(阴),经络(阳)。

血管自有通路,气机自有天机。今仅分享至此。不敢"泄露天机",供大家一笑耳。

其他网友回答:

经络不是血管,经络里运行的是气不是血液

比较经络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就可以辨别出经络即不是神经系统也不是血液循环系统。

一、载体不同。

*1、经络属于"无线传输",没有载体,人活着经络存在,气绝身亡,人死了经络消失,所以现代医学在尸体上找不到经络的存在。

2、神经系统的载体是纤维神经细胞做载体。有型实心的载体。

3、血液循环系统是以血管为载体,空心有型的,哪怕是微循环血管也是用细胞膜圈成的桶。

二、中心不同,流向也不同。

*1、经络,24正经以脏腑为中心;

流经方向:手三阴从胸沿臂内侧到手指与手三阳相连接,手三阳到面,与足三阳相连接,足三阳到脚与足三阴相连接,足三阴沿腿内侧入腹与手三阴相连接。

2、神经系统以大脑为中心,沿脊髓向身体的四周呈放射性。

3、血液循环系统以心脏为中心,向身体的四周呈放射性。

三、回路不同。

*1.、经络系统没有回路,只是按一定顺序首尾连接呈封闭式。

2、神经系统有回路。

手里端着烫手的汤药碗→传导到大脑,→大脑命令不准扔,药太贵,病号急用→反溃给双手双脚,三步并做两步走,一个箭步送到患者身旁桌子上。

3、血液循环系统有回路。

动脉血管是去路,静脉血管是回路。

四、速度不同。

*1、经络系统气的速度2-6cm/秒,24小时转50周。

2、神经系统速度最快,瞬间完成。

3、血液循环系统速度也不慢,23秒钟流遍全身。

五、作用不同。

*1、经络系统是自愈力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经脉通,百病不侵;气活病自愈。同时也是信息传递通道,中药归经,走的是经脉,细胞给药。

2、神经系统同样是信息传递,是有线传导,控制人的一大部分生理活动,有时是控制不了的,如脾病严重的,大脑神经想刹车,双腿却不听指挥,继续不停奔跑。

3、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主要供应身体的细胞氧气和营养,排出身体的垃圾和毒素。

六、运行的物质不同。

*1、经络里运行的是气,是钙离子,补钙就是补经络里的气。

2、神经系统运行的以钙离子为介质的信息。

3、血液循环系统运行的是血液。

经络运行的是气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血液只有在血管里运行,不可能在经络里运行的,经脉是无线的传输,血液无法通行。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经络概念包括虚实两部分,实的部分就是指神经和血管,是解剖上存在的且可见的部分,《内经》对这部分早有描述;虚的部分就是现代所说的经络,宋代王维一把经络刻在铜人身上,是大宋官方承认且公布的标准经络穴位图,此经络穴位图一直流传至今。

经络虽然包括虚实两部分,但目前临床应用为“虚”的那部分,虽然这部分经络解剖上不存在,但是功能强大,只要掌握其中的奥秘临床应用可以治疗大部分慢性疾病和部分急性疾病。例如:青少年脊柱侧弯,原发性偏头痛和各种痛症,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多种五官科疾病,多种妇产科疾病,多种皮肤疾病等等。只要掌握其中的规律,临床可以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果没有掌握其中的规律,往往束手无策,被迫转换为西医的思维。

掌握经络的理论和应用,是临床中医的基本功,否则就是大骗子。经络应用的熟练程度和技巧掌握,决定的医生的能力和水平。

标签: 中医理论 经络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