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意不练力”,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我是一名陈式太极拳爱好者和习练者,以我个人练拳的经历和体悟回答一下怎样理解太极拳用意不用力。


学拳之初,师父告诉我,太极拳与外家拳的最大区别就是用意不用力,随后看拳论,逛网站,都是说用意不用力,那就这样练吧,随后就发现打拳时,不是不用力,而是不敢用力,动作软绵绵,姿势软塌塌,自己感觉就别扭,感觉怎么也做不到,别说理解了。

随着练拳深入,拳架熟练,基本功扎实,对用意不用力才略有所悟,这句话应该是对有一定练拳经历和基础者而言,用力是从小到大习以为常的习惯,也就是太极拳所说的拙力,太极拳需要的不是这种拙力,而是人本能自然之力,或者说整劲,或者说是意。

太极拳爱好者,特别是初练者,切莫对用意不用力过分追求,太极拳讲求的是阴阳一体,意和力可以近似认为是一对阴阳,阴是意,阳是力,自己体悟,这个力不是拙力,拙力到后期是要完全丢掉的。

一层功夫一层理,太极拳博大精深,练拳过程就是悟和丢,悟到了就放下,然后继续悟,过程有反复,理解有偏差,欢迎拳友交流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太极拳练意不练力,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太极拳练意不练力,这句话本身不是十分符合科学道理。猜想应该是那些太极文人臆想出来的单方面的主观意识。人要是练太极拳,一定会产生运动,产生运动的机理,就是骨骼和肌肉、筋经的协同作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才能带动骨骼产生运动。收缩就有收缩力,舒张就有舒张力。这是必然存在的,承认不承认也是事实。如果这个人真的能站在那不动,仅靠着意念能把东西放到自己嘴里或者仅凭意念能把人打倒,我愿意亲自尝试。要是属实,我愿意当众磕头拜师。

如果要非要把太极拳练意不练力做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意,就是指内在的,也就是所谓的炼心。这个力,就是指僵拙之力,而并非圆活之力。我们根据个人的练功经验和实践经验感知到,用意不对,不用意也不对,在有意无意之间。用力不对,不用力也不对,有力无力之间。

初学者在学拳的初期最有感受,越想做好的动作越做不好,越想松下来越紧,这是为什么?就是用意了。用意则过,不用意则不到。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就是由实践入手,通过专项训练,养成自然、本能的动作习惯,达到内在的劲力连绵不断,如长江大河般一浪接一浪。这种劲力可以无孔不入,随时爆发。这也就是太极拳的懂劲的过程,懂劲很大一部分意义是懂得自己劲力的来龙去脉。当你真正的懂劲了,才豁然开朗,原来太极拳竟是如此的简单,都是先天自然之能。

所以太极拳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着意于练意,都是那种下意识的行为。也不能着意于练力,那样就练成了僵拙之力,而影响动作的圆活。当你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懂劲之后,就能理解有意无意之间和有力无力之间的状态了。

如果您有更好的表述,请在评论区或者留言区整理出来,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我第一感觉是大多数人对意、力问题都是意淫,想当然,既没见过用意不用力的太极拳 ,自己更是做不出来。所以 ,肯定的否定的 结果都是一样的:不知所云。

用意不用力的说法肯定没错,杨澄甫是从体悟中得来的,只不过说的简省,没体悟的人不懂而已,他的弟子都听的明白。要用意必须是有意才有用的,不是天生就有意,要有意必先练意,怎么练出意,是门内传承的秘法,是练拳的核心 ,是入门的标志。

意和力是死敌 ,是不可能同时存在同时出现的 。凡练力的就不可能有意,而天下拳术以练力的占多数,有些以太极拳为名的拳也只是在练力而不可能有意。《太极拳论》说的很明白 ,练力的都是旁门,即使某阶段练对了,但一不小心又入了旁门,因为用力是本能。那些不相信意能打人的人,是因为没见识过,不相信情有可原,但莫武断地认为不存在 ,见识并学到这个东西是要缘分的 因为会的人太少 。

其他网友回答:

太极拳练意不练力。一般不是这样说的,而是“练理不练力,练身不练招,练本不练标”,“用意不用力”。

简单讲,练理,练身,练本,主要是讲要抓主要的东西练,练阴阳转换功夫,练身体的一体及内功,练舍己从人的用法。王宗岳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余近求远,差之毫厘谬之干里,,,”其实质都是讲,练拳不练功到到一场空。练太极拳,除了练功外,在用法上要练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是身俱千均力,只用四两劲。绝不是只练四两力的投机取巧。

下面再说一下用意不用力是什么意思。

太极拳练习者,在其练习中有很多行话。语言上说的和其内在含义是不完全等同的,我们把内行能听懂的话叫行话,把行话的真实含义叫暗扣。就象谜语的谜面和谜底那样。我们生活中,有些话也是如此,比如出门时问爱人“门关好了没”,实际是问“门锁好了没”,,。“用意不用力”也是同样道理。

用意不用力,是指什么呢?它是练气功和用气功的练功方法。是更高层次时,练出暗劲的练功方法。绝不是字面上的不用力。没练过太极功夫者不理解,有些练过太极拳的,没有理解其内含,也会说不用力是错的,骗人的。

如果问隐形飞机和非隐形飞机哪个好,肯定都知道隐形飞机好。如果问太极拳明劲和暗劲哪个功夫高?暗劲还有劲没有?不一定会意见一致了。如果问隐形飞机还能发射导弹吗?答案是肯定能。那么太极拳的暗劲同样会攻敌呀,只是练成的少,常言说“练者如牛毛,成者如牛角”。一身毛才有两个角,角太少。成者也如此。

用意不同力,在练拳时,手出意出,手回意回。经常这样练,会使意与气与形与劲合一,周身一体,劲达四稍。在推手时,意与形合,神形合一,是在用气功,会使劲倍增。

用意不用力,在推手时,不是不用劲,而是对方推来时,不让对方劲在我身上有作用点,我走化的同时,松胯转腰摆尾闾转重心,将对方来劲从我对称的另一边返给对方。化时不让对方听到我的劲,返给对方时我的劲就出来了。这叫化打合一。也就是阴阳转换功夫。这也是借力打力之一。

以用意不用力的练法,可以练出多种功能。当你可以用身子化解对方手上的劲,自己的两手就空出来了,就象变成俩人了,就可以慢打快了(很多人不信的)。当对方推你哪里,你可以原地化打,就练成浑身是手了。,,,功夫无息法自修。当然这些功夫,对养生有益,可用于推手和防身。如上现代博击擂台,必须按其规则训练,同时结合太极拳化打合一等符合擂台规则的特点训练后才能上。否则,就不切实际了。

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训练的方法。在推手中,不但有劲,而且劲倍增了。只是该用劲的地方用劲,不该用劲的地方不用动。不用劲,是指推手中不让对方听到我的劲。不用劲,是把我的劲藏起来。不用劲,就如把一般飞机变成隐形飞机。

用意不用力,把自己练空了。空,不是我的功夫空了,而是让对方找不到我的重心,在我身上找不到作用点,是对方感觉的“空”,是我功夫高于对方时,对方的感觉。

注:为叙述方便,文中,我非我也。所言不当之处请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现代体育学理解为“意念训练法”中医理解为“气、经络”训练法。

中国五千年文化,最不缺的就是人文学,人文学指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语言等)和知识的总称。没错吧, 中国文化里这最繁荣。因此我们的体育,我们的宗教,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些影响,中医更是如此。

“气一元论”气的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论来认识世界。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学说,渗透并融入中医学理论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由于气的学说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中国古代哲学相关理论的发展。太极拳,是强调意气君来骨肉臣,也就是意念比肌肉更为重要,所以很多人练太极拳表面看起来是缓慢的节奏,其意念是高度集中,对内在的深层肌肉群及呼吸要很大的作功。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太极拳虽然是武术的外在形态,但内在的练习更倾向于经络学。意念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省略·········

现代体育学也有意念训练法,

念动训练,主要运用头脑中已有的动作表象进行技术动作练习,但不限于脑内动作表象的回忆,还包括视觉化和情绪状态等。如跳水运动员和体操运动员在赛前瞬间,念动即将完成的动作时,要求情绪稳定、动作形象清晰、激活水平适宜、动作自如、信心百倍、能够排除一切内外干扰。每次念动都应在身心松弛状态下进行。时间要短,可与实际练习交替进行,且须念动正确动作,避免念动错误动作。

··········

其他网友回答:

谁也说不清楚应该如何理解“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即便是第一个说这句话的太极大师也说不清楚应该如何理解“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因为他本人就不讲理,讲不出太极拳原理。因此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应该如何理解“太极拳练意不练力”。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意”在“力”先,意到力方到,万事先从意起,意正则力正,意邪则力邪,意刚则力刚,意柔则力柔!意是主,力是使,意为体,力为用,正所谓“身未动,意先行” !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然而怎样才能做到?为什么要用意不用力?意又该怎么用才算合适?不用力则力从何来?如此多的问题,如此多的矛盾,回答起来那是相当的麻烦,这涉及到诸多的学科,任何单一学科都没法对太极拳这一特殊运动形式做出合理且科学的解释,综合解释篇幅浩大,能从理论上解答百分之九十的疑惑,但最终还是要涉及目前科学尚不能解释的暗物质问题,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具有哪些物理化学特性,目前科学对此没有定论,也没法定论,如此一来费神劳力还是不能完全让人信服,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回到太极拳的源头,弄明白那个太极图的原理,弄明白传统的阴阳五行古代哲学思想所蕴含的哲理,这样一来,所有的问题,矛盾,疑惑都会迎刃而解,剩下的只是实践,切身体会太极之奥妙,独享太极之福乐,别人说什么与我无关,缘分,悟性,明师是太极之道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其他网友回答: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练成的最关键之处。现代人,认为不用力怎么技击,所以,有各种论述,始终忘不了力的作用。太极十三势中有意气君来骨肉臣即是说的太极拳的重点,可是拳手始终不能放下气力,故也始终练不成太极拳大师,先人早已告诫拳手用意不用力,而今人却在力上打圈⭕,这个劲那个劲的说的天花乱坠,宗旨忘了。所以今人没有像杨露禅那样的太极拳大师也不奇怪。今人练太极拳力量不及现代格斗,速度不及搏击。而太极拳在力上自然逊色搏击。杨露禅当年像现代搏击者也大有人在,但是杨露禅能天下无敌,可见意气的重要性。如果太极拳能再登技击顶峰,一定要在意气上下功夫,不要跟现代搏击风,避免现代太极拳的尴尬地位,成为被人打架的先锋。太极者至玄至妙,您会吗。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太极拳练意不练力)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练意不练力在太极拳行拳走势位移时,有偏离运动位移选位的轻浮呈在感。练意不练力它最大的弊病是让它失去了打太极拳时的沉稳感,让太极拳运动有紧有松,轻松柔润感全无。练意不练力的行拳方式让人有一种看上去,练太极拳者,轻浮飘移,全无太极拳讲究的舒展大方,轻灵舒缓迈步与猫行的韵味,没有太极腰的主轴旋转的劲力,更没有太极拳的正反顺逆缠丝劲

力的展现。太极拳运动,用现代生命科学,和医疗科技的运动生理学来诠释它,太极拳运动它是一项全身运动,尤其是对人体的平衡功能的锻练,是被全世界的运动生理专家认可。练意不练力,没有力量的介入支持,人们位移时从静平衡向动平衡的转换是很难完成的,更谈不上把一套太极拳完美地打完整。身体的平衡稳定是身体健康的标准要求。

太极拳的练意是练的放松,让人在行拳走势时的呼吸自然,形体放松,没有硬劲蛮力在形体上呈现。但是太极拳运动也下是一味的追求放松。(形松意紧,松而不懈),是太极拳运动对力的追求。在太极拳谚中松胯圆裆,立身中正,沉肩垂肘....,这一系列的修练大法,都必须要有力量的介入支持才能完美地把太极拳的整体形像展现出来。可以这样

的理解意念与力量是太极拳运动的最完美组合,它是练好太极拳的基本二大要素。正确得法的学会了太极拳的意念与力量的配比平衡的调控,可以把太极拳运动的韵味完美的展现出来。虽然现在太极拳在X某动的打假下广受质疑,但是太极拳运动的保健养身,強身健体的保健功能还是被全世界健身迷所热爱。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全国到处都有用太极拳锻练身体的人群,这也就是太极拳运动的神奇。这就是小天使FB对太极拳练意练力的回答。欢迎点评。




标签: 太极拳 这句话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