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达到什么境界,思想才能超凡脱俗。”这里谈一下个人几个观点:
首先,要做到超凡脱俗,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对世事万物有悲悯的情怀。
仁爱之心,并不只是甘于施舍,而是有博大胸襟,宽怀大度,不计较,不张狂,坚持真理。舍小怨而成大义。
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得失自然,处事坦然。“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一种境界,达到内心的一种静态。所谓“清静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是人生的最高智慧。
三、有强大的内心世界。
能驾驭自我,也即是驾驭“钱、权、性、情感”。
哲学思想说,世界什么东西都是好的,即使是苦难,也可以让人收到很多快乐没有办法提供的营养。
人身体上对酸、甜、苦、辣、咸各种营养都是需要的,在精神上人也需要酸、甜、苦、辣、咸五味营养。只是人只喜欢甜,不喜欢苦,很多时候人都刻意回避吃苦。
其实世事很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回避了眼前的苦,会造成后来的大苦。
所以,能驾驭自我,内心强大,以自己为支点建立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四、爱
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创造幸福并且能给别人带来幸福。人都是在爱人和被爱的世界中生存着。
有的人体会不到别人的爱,是因为自己的内心盛爱的碗破了一个洞,无论得到多少,都会流出去。只有不断自我完善,修补上内心的漏洞,才会感受爱,也才会付出爱。
爱是人生的一种境界,爱人,爱物,爱山川大地,爱春潮风景…,在爱中升华,在爱中完美。
我辈此生纯如水,从来酒色不曾闻。
佛前许下三心念,愿做天边一片云。
……………………………………………………
平生只爱寻仙路,美景时常深羡慕。
可恨此身落红尘,有心却与青云处。
……………………………………………………
这算超凡脱俗吗?
超凡脱俗即是跳出尘缘、脱离世俗,走向“佛系”人生。达到这种境界主要列举以下几点:
一、世上最难是圆满,在缺憾中寻找完美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生活中的琐事,很少有事情可以一帆风顺、完美圆满的。所以,很多人经常会因此而失望哭泣,娑婆世界,万事都有缺陷,谁也无法达到圆满。人世间做人做事之难,在于任何事都很少有真正的圆满。
人活在世,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 ,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正如西方谚语所说:“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你要想完美,也只有向缺憾中去寻找。人生的不圆满是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人生有时候虽然不可能完美,但可以完整。当你感到缺憾,也便体验到了人生五味,从此拥有了完整的人生。很多时候,缺憾虽然不能令人完美,但却可以令百味人生变得更加完整。
乾陵有一块“无字碑”,也称丰碑,是为女皇武则天立下的一块巨型无字石碑。武则天辉煌一时,临终前在经历了被逼退位后,已经预见到身后将面临的无休止的毁誉之词将光临她的墓地。所以,她临终留下遗言立此“无字碑” ,意在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她一生万千宠爱、呼风唤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然而,走到人生的最后,她终于不得不承认:世间最难是圆满,千古笑骂由后人。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无论做人做事, 不管成功失败,能够笑谈人生,万事不萦于怀的便是得道高人。
生活,常常因为不圆满,才有了追求圆满的心,也随之有了向上的动力。相反,如果开始的时候 ,我们已经拥有了所谓的"完美人生”,就不会懂得珍惜,更不会为之而努力了。如此一来,说不定会错失良机,为人生带来更多的不如意。然而正是这股力量的牵引,可以帮助你跑得更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一个人灵魂飞升的动力所在。
二、生命如莲次第开,沿途美景心相随
天地万物,都在永远不息的动态中循环旋转,在动态中生生不息,并无真正的静止。一切人事的作为、思想、言语,都同此理。是非、善恶、祸福、主观与客观,都没有绝对的标准。正如《易经》中的最后一卦一一未济,无论是历史,还是人生,一切事物都是无穷无尽、相生相克,没有了结之时。既然生命无常,且生生不息,那么,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成为千古圣贤时常讨论的一个话题。
庄子说过:“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條然而往,修然而来而已矣。
“其出” 生命的外在,不因生命外在的东西而欣喜。上古得道的真人,当尧舜也没有什么高兴;当周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万古留名,封侯拜相,乃至成就帝王霸业,也不觉得什么了不起。“其入不距”,也没有觉得同外界有了距离。嬉笑怒骂均与他人无干,“悠然而往,悠然而来”,对待生死,怡然自得,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借大禹的一句名言点透生死:“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明白了黑白交替的道理, 就懂得了生死。生命如同荷花,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三、君子三乐,问心无愧心自在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这是孟子所提出的君子三乐,君子之三乐,第一是父母俱存,兄弟没有什么变故,尽到了孝道和友爱;第二是胸襟光明磊落,没有做对不起人、对不起天地鬼神的事;第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世间之事,当不问成败,只问是非,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当得起“问心无愧”四个字。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绝非取决于片面,唯有尽心尽力,俯仰无愧,谦冲自牧,有为有守,其人格精神方能可大可久,千古流芳;否则,短视近利,纵然叱咤一时,仍会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激不起任何涟漪。人生一世,不卑不亢,没有傲气却有傲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人如此,夫复何求?足矣!
尽享天伦,无愧于心,且与天下苍生同欢乐,孟子的“君子三乐”,从个人而天下,真是道尽人生最大乐事。人生不满百,求的就是一快乐。快乐有很多种,而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绝不会局限于自身之乐,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人快乐,我就会更快乐。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为人做官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闲看庭前"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之意;“漫随天外”则显示了目光高远,不似小人一般浅见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又隐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所以,南怀瑾先生借古人的一句话,说明了他的人生观点:对事对物,对功名利禄,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正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古来圣贤皆寂寞,真名士者自风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得机会,救天下 ,救国家 ,救社会;不得机会 ,则自己修身养性,宠辱不惊,处之泰然。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风云。
其他网友回答:一个人只有达到“忘我”境界,思想才能超凡脱俗!
其他网友回答:岁月的长河,生命不过是一粒尘埃,渺小短暂。
人生百态,世态万千,当从容应对,淡泊处之。不畏浮云蔽眼,不被微利熏心,不为陷井锁步,不使闲情损志。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爱他自已胜过爱他的财富时,就能保持运用思想的自由。思想才可以超凡脱俗。
其他网友回答:很多事情你一眼就能看透本质!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已经超越了世俗,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解决办法。
达到超凡脱俗是一个思想境界,更是一个哲学境界!哲学是什么?哲学史世界观与方法论!一个是对于世界的认知,在全面的哲学思维基础上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认知,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哲学家的深刻而独特认知!方法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有了对世界的深刻而独特的认知,所以,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问题的方法,方式,也就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了这些智慧与才能,所以你才能卓然于世,所以你才能超凡脱俗!
其他网友回答:事能足心常泰,人至无求品自高。人的一切不如意丶不自在都来自于各自的贪欲。由于不能满足日渐澎涨的贪欲而各自生起种种烦恼。故佛家的修持理念是熄灭贪瞋痴,修学戒定慧。当人能至不惑,无欲,不争之境界,至此方为人生最高境地。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人的一生无不被烦恼和无明所困。追名逐利,尔虞我作,用尽心机,各图已利。最终落得,身心疲惫,仇怨遍地。生活在幻景世界中,尚不自知,在梦中继续编织自已的梦。到头来空幻一场,待明白时,为时已晚。枉自嗟叹,将覆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次致远。做人自当高瞻远瞩,明辨是谁,中正行直。在世事中经营事业,自当品行端正,与人为善,公平公正。切勿为一己私利,贪心不足,损人利己。正可为利和同均。与有缘与己接触的人和平共处,齐心协力,共谋发展。造福社会,增加社会安定和协因素。
岁至中年,自当急流勇退。将更多的机遇和机会让给年轻有为的人们。自己则宜逐渐静下心来,远离名利纠缠,潜心修学佛道理论,认真参研,逐渐明心开悟。自己逐渐脱离贪瞋痴的束缚,开启智慧。时长日久,功到自然成。当至无欲无求,自然清醒明觉,再无困感。
其他网友回答:宅心仁厚,居善守爱,谦卑好学,厚积薄发。获智慧,开眼界,阔格局。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不为情所困。看开看淡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具备这些精神品质者,是精神的富有者,强者。方可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一己之见,供参考。谢邀!
其他网友回答:通过认真学习传统文化,我认为人的最高境界当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下而汇成江海。谦虚低调是人的优良品质,不为物欲迷惑,勤俭朴实。慈悲为怀,多助残弱群体,不为名利所动,有追求和梦想,顾全大局,爱国爱家,不入俗流,勇斗邪恶!
威海链 » 一个人达到什么境界,思想才可以超凡脱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