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都说我们是华夏子孙,华是中华,夏是指什么?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华夏,是约8000多年前的古中原人的自称。华夏文明滋养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无数代人,所以我们也自称华夏子孙。“华夏”二字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又来源于何处,我们根据史载来推理推理。

“华”、“夏”两字在上古时期是通用的,古籍中“华”和“夏”都代表中原地方,先秦典籍中也用“诸夏”,或者“诸华”,意思一样。如《左传》中“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就证明了这一点。

最早的"华""夏"连用,合称"华夏"的史籍记载出现在春秋时代,《尚书·周书·武成》中:“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我们先来看看“华”字的出处,比较广为人知的有三个出处。

一、"华"源于华山

“华山”一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和《禹贡》中,据此可以推断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这个名词,与“华夏”一词最早记录为同一时期。

华山地处黄河中游流域,学界普遍认为,古代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正是在以华山为中心的方圆500千米内。

华山北峰海拔1614米,西峰海拔2082.6米,南峰海拔2154.9米,东峰海拔2096.2米,中峰2037.8米,可见其险峻。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险,古人因自然敬畏,以“华”为贵。

二、“华”源于华胥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华胥国的女首领,相传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下了伏羲和女娲。是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 。华胥最早记载于《列子·黄帝》中:“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由此可见古人对华胥国的盛赞。

现存的历代文献典籍中,均有对华胥的评价,称其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从华胥到华夏,再到中华,一脉相承。华胥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脉亲情。因此华胥文化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出于对上古神话的崇拜,以华胥之“华”谓民族文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华”源于华服

“华”,与“花”相通,因此也可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左传》中有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甲骨文的“华”字就像一棵树上花开满枝的样子。

“华”也有红色的意思。相传周朝人喜欢红色,把红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华。

梅颐《伪孔传》中有“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中也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说文》中注释:华,荣也。

所以“华”源于华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说完了“华”,我们来看看“夏”。“夏”的来历相对简单多了。

一、“夏”源于夏水

夏水,古水名。据《水经注》,故道从湖北沙市市东南分江水东出,流经今监利县北,折东北至沔阳县治附近入汉水。自此以下的汉水,也兼称夏水。即汉水。

汉水自北向南、发源于陕西汉中嶓冢山,《禹贡》中有:“山番冢导漾,东流为汉”。汉水径流贯通川陕豫鄂四省,是古代中国腹地一条连接南北的水上通道。汉水为人员、货物和信息流动提供着最经济、便捷的运输条件。

夏水对古人繁衍生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以“夏”为尊,是有可能的。

二、“夏”源于夏族

相传在大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中上游河、湟地区分布着许多部落,夏族便是一支。在今甘肃、河南、山西一带活跃。因自然环境的变迁,夏族也不断迁徙。东迁的分支称为东夏,西迁的称为西夏,还有生活在原地的称为大夏。

《左传》中“裔不谋夏”的“裔”为遍地,“夏”指中原,意为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中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夏族的领地。

三、“夏”源于夏朝

夏朝,是在黄土高原上建立的奴隶制国家,是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

因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响最大,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人们把文化高的地方称为“夏”。

《说文.部》中有:“夏,中国之人也。以别于北方狄,东方狢,南方蛮闽,西方羌,西南焦侥,东方夷也。夏引申之义为大也”。

以夏禹氏的“夏”命名第一朝代,“夏”也就意义重大了。

后记

既然“夏”有“夏族”的意思,那么“华”为什么不可以代表“华族”?

我们都知道,华夏子孙也称炎黄子孙,是炎帝和黄帝两位始祖之后。

黄帝是夏族的首领,带领夏族部落确立了夏族的统治地位。

反观姜姓部落中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的炎帝,此时正被放逐。

我们知道有夏朝,但有人听说过华朝吗?没有。除了后来与黄帝联手打败蚩尤,华族并没有什么建树。后人给炎帝的定位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并非华族首领。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意义远远大于其作为华族首领。所以推测“华夏”取义华族的“华”,有道理,但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但是,无论“华夏”二字源出何处,“华夏子孙”,定是每个中国人最自豪的称呼。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华:原与"花"的通假。

在"华夏"一词中,"华"意为"美"的意思。用来形容中原文明之美。特别是中原的服饰相对于周边蛮夷的华美。

夏:意为中国。

大禹所属的部落为“有夏氏”,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为中国第一个王朝。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统称“诸夏”。

华夏的意思,原指有教化的中原人。是相对于中原以外的其他部族,华夏族的文化最发达,也最先进,同时也与这块广袤的土地最相吻合。正是有了华夏文化这一核心,在以后漫长的文化衍生与交融中,华夏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作为主流文化影响周边文化。 而且,千百年来,也广泛吸收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最后,形成了现今伟大的中华文明。

其他网友回答:

丛字面上理解可能是我国的第一个朝代就是夏朝,中华大家都能知道,所以把他两个字综合一下就叫华夏子孙吧!

其他网友回答:

问大家一个问题。都说我们是华夏子孙,华是中华,夏是什么?

本人很高兴回答这样的问题!何为华夏之子孙?华是中华,夏是什么?

夏是在这遍热土上建立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文明古国成长的起点成为一个代表性的王国。华夏子孙,这句话所指我们是同在这遍热土生存的人们。人种在这几千年之中的繁殖,血脉基本上相同,归属同宗!都是同宗混血儿。所以这句话很好理解!事实也是如此。只要在这遍热土生存的人们所以统称为华夏儿女!华,是中华!夏指是一个王朝的起点。所以这句话很好理解,在几千年的流传中,只要在这个热土上生活的的人们也只能归属于华夏子孙!以上就是本人回答。如有不全敬请谅解!

其他网友回答:

夏当然指夏娃。上帝当初造人。男的叫亚当,女的就叫夏娃。亚当夏娃开始繁衍后代。后来一部分子孙跟亚当。一部分子孙跟夏娃。
跟亚当的子孙,名在前,象征父族的氏族称号在名后。
跟夏娃的子孙,标明是女生的,所以姓在名前。在中国不论是氏族还是宗族一律用姓前名后以不忘祖先,来自母系。华者花也。母系如花故称华夏。
花乃结种子之所。种子的中心是仁。种子生根发芽指向内核是中字之范式。中指向的是仁。中华民族也就是有仁爱而美好善良的民族。
上帝造人来自圣经创世纪,不读圣经的中国也有相同的故事。
夏娃,女娲。
亚当,夏娃是兄妹。伏羲,女娲是兄妹。
亚当,夏娃有第三者蛇。伏羲,女娲蛇身交配。它这个字与蛇字同源。
上帝指示说林子里的果子不能吃。中文的禁字是示林组合。夏娃受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所以林子里的女人贪婪。这个婪字说明了一切。吃了禁果知道自己没穿衣服。所以裸这个字提示了衣服与果子的关系。
拼舟为“方”字的来源,大洪水时把几十个舟拼成大舟称诺亚方舟。诺亚方舟一共乘坐了八个人。所以船是舟八口。
就说洗礼吧。中国也有专门的洗礼用具匜。
《圣经-约翰一书》第四章第16节上说:“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中华两个字背后的指向就是仁爱。所以中文造出来时鬼夜哭
洋鬼子不哭死吗?信仰了几千年的上帝不保佑他们。上帝却保佑不去教堂的中国人。不哭才怪。


其他网友回答:

<2>我们是华夏子孙不错,更是炎黄子孙:因为我们是华夏民族的后代。那何谓“华夏”民族?

现在的中国版图,大家都清楚我们是五十六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为辅。

在汉武帝时代,汉朝经济处于典盛时期,各少数民族与汉朝人进行文化、交易活动。他们(她们)称汉朝人为汉人,其民族为汉族。

汉族人处于少数民族的中心地带,即中原地区,其它少数民族主要有蛮、夷、戎、狄等。各民族皆成部落制分布,有连通,也有战争。

据说在古代时,黄帝打败炎帝后,两个大部落就相互渐渐融合,世代通婚繁衍便形成了一个大部落(华夏民族)。

产生了华夏民族,那么“华夏”两字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夏”指什么?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史书《尚书.武成》曰:“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又见《左传》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由此可知,“华夏”分“华”和“夏”,可能是两个部落,是不是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值得研究。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古代有单称“诸夏”和“华”,《左传》还有言:“以服事诸夏。”

《说文》中对“华”的解释是这样的:“华也,茶也,美也。”不错,中国除了丝绸外,茶叶是一大亮点。

至于“夏”字,《尚书.武成》记载:“夏,大也。故大国曰夏。”说明在古代的当时,这个部落民族确实很大。

综上所述,确定“华夏”是指两大部落通过战争洗礼而后统合成一个大民族,随后便自称“华夏”民族。

关于“华夏”文字解释版本很多,比较合理的是那一种说法呢?

纵观古今中外,特别是从中国5000年历史的延续来看,再紧密结合有关历史上的节点来分析。比如汉服唐装,孔子思想及仁爱观念,都多多少少地透露了古代人的一些信息。

那么接近事实的说法应是:《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言下之意,“华”,有衣服的美丽;“夏”,有礼仪之高雅。故此,“华夏”称谓应早于春秋战国之前,有血与火的吞并,也有民族情感的大集合。

总之,一个民族的形成有其艰难的过程,分分合合,在所难免,但终究必须统一。如今之“华夏”,就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一个形象别称。它耀眼于世,其乃泱泱大国也。

其他网友回答:

“华是中华,夏指什么”?

其实,“华”就是“夏”,“夏”就是“华”,或者连称为“华夏”——“华”“夏”“华夏”,三义相同。

《尧典》,有“蛮夷猾夏”之语。《传》云:“夏,华夏。”“猾”就是“华”,假借尔。

《左传.定公十年》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是互文,裔与夷同,夏与华同。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云:“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

“华”“夏”二字,古音皆属“匣”母,二字古音的声纽、韵部全同,实读同音。分为“华”“夏”两个字,只是古语中一音之异写而已。

说“华”有“中华”之义,这是从地域上来解读了。“夏”,也确实有“中”的含义,《春秋》《左传》《公羊》《谷梁》都有“内诸夏而外夷狄”之说。

不过,这是后来的引申义。

“华”或“夏”,原来都是“族名”。这一族,都是传说中的黄帝炎帝之后裔。

到目前为止,黄帝炎帝,还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传说中往往有历史的影子。

中国考古学的泰斗式人物苏秉琦先生,根据已有的考古发现,提出了中国文化“六大区系”的理论。他认为,从新石器时期开始不久,远古中国大地上,就呈现出了一种“满天星斗”的文化局面。

这几年,苏先生的论断,不断被新的考古发现所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明和双榆树“河洛古国”遗址,是最好的例证。

学者们注意到,在距今不到5000年的时候,这些文化和文明,似乎都遇到了巨大发展阻碍而突然沉寂了。地震?瘟疫?洪水?皆有可能。从良渚遗址看,似乎发生洪水的可能性更大;而从双榆树遗址看,又好像发生巨大地震的可能性大。

但无论如何,中国大地上的人类进步进程,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再接踵而起的,就是距今4000多年的黄河流域文化“一枝独秀” 了。

黄河流域,这个时候出现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这些文化不是孤立的,而与之前的裴李冈、磁山、大地湾和仰韶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属于仰韶文化的一种类型。约距今接近5000年的时候,已经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器。这一文化,东起渭水流域,西达武威、西宁、湟水一带。

按照《国语.晋语》的说法,黄帝族成长于姬水,炎帝族成长于姜水,因而分别形成了姬姓族和姜姓族。

根据《史记》中《封禅书》和《五帝本纪》的记载,黄帝族的活动区域,大约是现在发现的齐家文化区域。而齐家文化后期的火烧沟遗址的年代,也恰好与史籍记载的夏文华的早起相当。

《诗.商颂.殷武》云:“昔有成汤,自彼氐羌。”可见氐羌存在之早。

《山海经.海内经》说,伯夷、四岳是氐羌的宗神。而《国语》的《郑语》和《周语》都说伯夷和四岳是氐羌之宗神。

所以,姬姜二姓,应是居于黄河上游渭水流域到甘陇一带氐羌组中分化出来的族姓。

从古籍中看,姬姓,追溯到夏—黄帝—少典;姜追溯到四岳—炎帝—有蟜。

“典”字,是“氐”字的音转;“蟜”字,则为“羌”字音转。

建立周朝的周族,自称是黄帝和夏之后,很有意思的是,“姬”和“周”也是“氐”的音转——由舌头变声为舌上。

黄帝,是西域氐羌中的氐这一支;炎帝,是氐羌中羌的一支。但很早,姬姓族和姜姓族就开始通婚。史籍载,“少典娶有蟜氏”。这样的通婚,一直延续到周族,文王姬姓,祖母大姜。

黄帝和炎帝,应该都是自己族姓部落的首领。这两姓之间,有过战争,当更多的是融合。融合之后,他们开始向黄河中游一带发展。

当到达现在的山西南部的汾、浍流域,大约就是如今翼城、曲沃、襄汾等地,创造出了中原文化的龙山类型,此地称为“夏墟”,说明由此开始使用了“夏”这个族名。

但至少其中的一部分人,又扩展到汾河下游夏县东下冯一带,此地华水与汾水会和,因此,此族又称为“华”族。亦说与华山有关。

这与黄帝族成长于姬水而以“姬”为姓;炎帝族成长于姜水即以“姜”为姓,是一个道理。

在炎黄群落,或叫“华夏”族群向东发展之际,起于黄河下游的“东夷”集团,也在向西扩张,这就是史籍所称的“少昊”系列,包括尧和舜在内。殷商,当为东夷发展而来。

但唐尧和虞舜居于晋南,当是战国末期和汉儒们“整合帝系”所致——于是五帝中,黄帝为首,历代都是其后裔。

从《尚书》看,华夏族,原先只是把鯀和禹作为祖先神的。在甲骨卜辞中,亦未见黄帝、大禹等祖先神的崇拜。

当然,所谓姬姜之族与殷商之族,仍然并非毫无联系——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中国大地上人群,已经实现了深度融合,只不过,从区域发展来说,各自又走了各自的道路。最近,中科院付巧妹博士团队进行的古DNA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在距今四五千年以来,这种民族融合仍然在进行中,这就是现在所称的中华民族或华夏民族。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是个历史问题,不能分割为“华”与“夏“之言,华夏是骨肉血脉一体的大民族,大家庭,大成员,大盛世。简要说,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的国家,为啥叫“华夏”,是按当时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来区分而共认的叫法。当时天下人有两大职业,也就有两种叫法。一是游牧人叫狄,二是种田人叫华夏。

以种田的人叫华夏。华夏地域文化较高,生活程度也亦较高。有工商,武装,政治教育等各项职分,是非华夏人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生活和美好社会。故华夏叫法就一直沿用至今,并在世界历史上占居独有的重要地位。而“狄”就是以游收业为主的人。史书中也称北方民族叫狄。其文化则较低,生活程度亦较低。周朝分封各诸侯国以后,狄就被迫进入深山区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问大家一个问题,都说我们是华夏子孙,华是中华,夏是指什么?

这个问题里面有个概念混淆。就是说我们是华夏子孙,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可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

因为“华夏”实际上是特指汉族,而包含了五十六个民族的统称应该是“中华民族”。

其实这都是一些概念的定义,只看时代的远近而已。我们称“中华”、“中国”、历来都是包括了各民族人民在内的。因为对于中国文化历史来说,华夷之辩,蛮汉之争,其实都是兄弟内斗。

中国人历来就有民族观。在春秋时期,甚至上古,就有了“华夷之辩”。左丘明的《左传.定公十年》就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是不同的部族文化,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区别,逐渐形成了民族概念。



我们看到这里就出现了“夏”,“华”。这是互文,裔与夷同,夏与华同。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在发“华”、“夏”两个字的发音时,要是舌头打滑,其实就是一个音。华、夏两字上古同音,相互通用。

后来就逐渐有区别了,唐朝孔颖达所作的《春秋左传正义》: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实际上称中国是“礼仪之邦”,用“夏”字更加合适。这又从何说起呢?

因为“夏”的本意是夏天,四季之中,气候最为温暖,动植物生长繁衍最为繁盛,大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时,取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夏作为标志,寓意强大繁荣。而作为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在历史和人文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中原人的心中和知识传承中,夏自然是讲究仪式、礼法的天命部落,同时为了区分其他文化习惯、落后文化部落群,逐渐就用“夏”来指代称呼“中国人”——这个中国,也就是的当时文化、技术都比较发达的中原人。



夏朝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是万民人心所向之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夏朝统治地区,被称为中原,中国就是中原之国。

所以《说文解字》就直接说:“夏,中国之人也。”当时的人自称“夏”,和我们今天自称是中国人的意思差不多,可能带了一些骄傲和自豪在里面,但是更多地是为了和其他文化种群作出区分。

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中国人的礼仪很庄重,称之为“夏”,中国人的服饰相对也更华美,称之为“华”,所以“华夏”一词,其实就是“好看的礼仪之邦,中国人”的意思。

而“华夏民族”、“炎黄子孙”这些口号,大家不要以为有古书出处,就影响深远,实际上这些口号登上历史舞台,是近代章太炎一帮人滞留日本的时候搞出来的。



因为眼光越来越开放,世界越来越小,民族危机感越来越强烈,加上当时为了推翻满清统治,兴起汉人民族自豪感,团结百姓,从历史中找到证明革命的师出有名是必要的。

一旦革命成功,就不再喊驱除鞑虏了,民国的宪章直接延用了清帝退位诏书里的“五族共和”。随着“五族共和”的提出,民族主义被暂时抛弃,“华夏”专指汉人的意思淡化下去,但是已经成为了固定词汇,意思也就不再改变。只不过我们现在都使用“中华民族”,这才是精确意义上的祖国大家庭。而很多人用“华夏民族”来通指全中国人,实际上有错误,不过没人较真罢了。

所以“华夏民族”是汉人族裔的意思,当然中原人被称为“汉人”其实远在“华夏”二字之后,要到三国隋唐时期了。

“夏”在“华夏”中是礼仪之邦的意思,和它的本意“夏天”是有区别的。

其他网友回答:

华夏指陕西,华指华山,夏指秦地。

中华文化来自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就是以华山为中心分布的。所以华山被尊为华夏文明根脉,是中华民族的圣人。(百度百科有详细论述;考古学泰斗苏秉琦教授、前社科院考古所长刘庆柱等从源头上都有论述)。

夏,先秦时代指周秦旧地。

西汉扬雄《方言》夏,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

战国《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臣邦人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夏者,勿许”。离开秦地,谓之离开夏地。

《史记•吴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周之旧地(陕西)的歌声,称为夏声。

《说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朱骏声:“就全地而言,中国在西北一小隅”。夏即中国,都在西北一小块地方。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有雅正大等义。宗周诗篇称雅诗,秦风诗篇称夏声,夏声就是雅诗。东方齐鲁卫等大国诸侯本是从西方(陕西)迁来,所以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

范文澜对“华”的解释:“周人尚赤,赤即华,凡遵守周礼尚赤的人和族,就是华人华族”。

周人本自称“有夏”、“区夏”,夏即华,所以华夏之地的周人自称华夏。

以上所引说明:华夏最初指周秦旧地,即陕西;周人自称华夏。

标签: 子孙 华夏 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