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这是邀请我了吗?先让我大笑三声,哈哈哈。
然后让我来唠唠这个问题。
欲望和理智首先,你看你这个问题问得,哲学专业的、大神、高冷、普渡众生……虽然这些标签我一个都没蹭上,但是你邀请我了,就突然觉得占了天大便宜,暗暗欣喜的同时,还得装模作样的谦虚一下:哪里哪里,我只是多读了一两本相关的书而已,根本不是大神之流,谬赞了谬赞了……
实力是假的,客气也是假的,就我来了是真的。
这种呢,就比较荀子(最近看荀子多,忍不住拿他举例)。荀子这个人吧,认可人的天然本性,因为你的邀请,我觉得得到了他人的肯定,不管这种肯定有没有道理,但它是满足我的私欲的,我就开心,这是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时的最直接的情绪;但是荀子又说后天教化兼具仁义礼智信,很显然,我也算是个被教化过的人,所以这种开心要低调,要沉着一点,最妙的是要谦让,因为我的教养让我理智的知道自己并不是提问者所说的那种人,我的脑储存量很低,都是些欺世盗名的把戏经不起推敲的——所以,清醒一点吧,哥们。
高冷是个伪命题高冷?就和“肖战糊以后,他如何如何……”一样,从命题立意开始就是错的。逗比不分专业和领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逗比。当然真正的哲学人士可能真的比较稳重成熟有内涵一些吧,毕竟我自己不是真正的哲学人士,我也不认识这样的人,姑且就这么想当然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为呢?这个问题也比较哲学了,就因为人之本性啊,喜怒哀乐加逗比,骨子里遗传来的,不分古今中外,男女老幼,通用。这就是荀子的性本恶,也是孟子的性本善,不论善恶,其实都是一回事,最终也都是劝人向上。
人和人千差万别,但是人又可以建立起比较统一、受大部分人认可的规则,由此也可见人的本性大致如此吧。所以,高冷这回事,并不真实存在,当然逗比这回事,也不真实存在,人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存在。
再者,为什么不爱发言呢?我不知道别的学哲学的人是怎么回事哈,我最近不爱聊这许多事确实是有原因的:
一是,悟空收益过于感人,没有动力码字;二是,最近一心追星,没有精力码字;三是,脑袋存货告急,心有高山峻岭,一动笔就卡了;四是,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懒。看,这就是学哲学的我在思考的一件事,可能别的哲学人士思考的问题比较高深,更有研究价值,但我实在不行,我就是个俗人。前几天有人给我留言说“学哲学的人也喜欢炫耀”,这个问题我当时就回答他了,是的,喜欢炫耀,不仅喜欢炫耀,还喜欢钱,喜欢偷懒,照样生气上火骂人暗戳戳,还小心眼记仇!
说多了,就会暴露更多,这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虽然我不高冷,但我挺喜欢“高冷”这个词,我觉得它很酷,你们就姑且认为我是一个高冷的专业的哲学人士吧——这可以很好的满足我的虚荣心。
哲学原本就是人类抬杠的学问!都发言,启不是要吵翻天!哲学家,是懂这个道理的!。
其他网友回答:哲学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即便是大学学了四年的哲学专业学生也不敢说自己哲学真的是入了门。有人就说过或许要真正进入哲学的门,得等到博士毕业。
一、哲学分类哲学大学科下属分有八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不同的专业方向角度去看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结论。想要成为哲学领域内的专家,既需要专攻自己的领域,但是对别的领域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真正想要学好这一门学问的人,闲暇时间大多都是要阅读一些艰深晦涩的原著。很多时候一本原著还需要翻来覆去读好几遍才行,只有原汁原味的东西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去理解哲学家的思想。
二、哲学属于小众学科很多人对哲学专业不了解,就会觉得学哲学的人都很厉害,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哲学只是比其他学科要小众一些罢了。学哲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比一般人知道得更多关于思维方面,或者说关于一些生活中不太用得上的方面的东西。说得多了,一般人理解不了,久了就不太爱跟非哲学专业的人聊哲学了。
因为一些非哲学专业的人对哲学的理解可能会让哲学专业的同学感到被冒犯。很常见的就比如,有的人学了一门有关《周易》的课,接着就有人会去找他算卦了;还有的人一听说有人是学哲学的,下一句就会说他毕业就要升官发财了;再不然就是,学哲学有什么用,将来工作都找不到。这些类似误解,真的不是少数。
三、哲学不是鸡汤很多人觉得哲学就是鸡汤,自己心里不舒服了,赶紧找个哲学专业的来聊一聊。但事实上,哲学真的不是鸡汤,而是人类积淀了几千年的思想精华。哲学专业的同学也并不是每天都忙着写论文,一篇合格的哲学类论文并不好写。
鸡汤是一些让人读着很爽快,全身打满鸡血的东西。可是,三分钟热度之后呢?一切一样又回归平静。哲学在于不断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就好像西方会为了一个经验论与唯理论争论上百年,中国古代会有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之争一样。
总学习哲学的人也是普通人,他们只是在试着去理解前人们的伟大思想,并尽力为他们未能解决的东西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并不是云端的大神。如果是正常友好的交流,不管哪个学科的人都会乐意;但如果是故意冒犯,任何专业的人都会不屑一顾。拿自己的无知去嘲讽别人,在任何人眼里都是很可怜的。
其他网友回答:古今中外,哲学历来都是为不同的人服务的,就看那种哲学有话语权。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奴隶主,他们的哲学是为少数个人及利益集团服务的。社会主义的哲学思想的基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除了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思想,从来都没有任何哲学提到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包括所有宗教。
其他网友回答:哲学抑或纯纯思想?
“哲学”是一个古希腊词,原意为“爱智慧”。但在西方思想的长期发展中,已经与概念理性和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探索方式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现代的一些超出了概念思维方式的西方哲学家,如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已不认为这个词可以充分刻画西方纯思想的探求,并因而说道“哲学的终结”。“哲学”往往代表一种有意无意的西方文化中心论,并视西方的概念或观念哲学为一切纯思想探讨的范式。
“哲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哲学,就是古希腊人开创的以概念或观念逻辑探讨终极问题的学问。一般分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主流派说的哲学就是这种。
这种看法,忽视了西方现代的转向,如叔本华、尼采、胡塞尔、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也排除掉了许多逼近终极问题的杰出探求,如中国的老子、庄子、孔子、惠能,而至多认为他们有某种萌芽;也看不出佛教思想的源出终极,而视之为神秘主义;也看不出形式上是文学作品实质上是探求终极问题的思想资源,如《瓦尔登湖》;当然就看不出《孙子兵法》由兵道上升到的纯思想。
狭义的哲学,起源于数学形式的演绎力,许多思想家本人就是杰出的数学家;实际上这是方法的错误移植。到黑格尔登峰造极,他演出了系统精深华美的概念交响曲却离终极原来越远。
广义的哲学,则是用各种方式探讨终极问题(边缘问题)的学问。边缘就是无可再退,就是源头;鸡生蛋蛋生鸡,这是科学探讨的问题,不是哲学该致力的问题。
这种看法,找到了哲学的地位,恢复了哲学的活力,是真正的有效探求。
严格来说,哲学应该称为“道学”:不只中国思想有“道”,西方也说“太初有道”。称为“道学”实质名归;考虑到世界大势,称哲学,也无不可,但已经是广义上来说的。避免麻烦,称纯思想最为得宜。
各种思想可以上升到纯思想,但并不就是纯思想:《孙子兵法》毕竟在说兵道,《韩非子》毕竟在说御臣之道;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这些部门思想也可提纯出思想,只是纯度不大够,但是初学者,这不失为一种进学之阶。没有进入纯思想的境界,至少也有收获。说哲学等于什么都没学或说哲学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其实是在纯思想五万公里外打胡乱说。天外之音,还要有倾听它的耳朵。
纯思想,已经把数学的还给了数学,已经把科学的还给了科学,它的成果已经不是数学家科学家不屑一顾的自我陶。实际上,一流的科学家也是一流的哲学家,他们在探讨宇宙的边缘问题,如爱因斯坦,如霍金。
赫拉克里斯、巴门尼德斯是纯思想的源头,中经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范式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奠定了西方几千年的哲学传统。尤其是亚里斯多德基本分析综合的范式影响更是深远,失去了在他的老师思想中的活力,倾向于分门别类的学科,终极探讨渐渐减弱了。叔本华尼采的转向比较成功,但还留有概念哲学的痕迹。维特根斯坦转向后却找不到表达方式,胡塞尔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而自身还不通透,海德格尔经过十来年的摸索终于找到了表达方式,彻底实现了转向且自成大家。
海德格尔认为《道德经》完全是诗化的思想且颇有心领神会之处。老子的终极就是“道”。老子的言说之道路,就是阴阳、有无、高下、牝牡这类对生结构且有身体性的引导性的词语。
学习纯思想要改弦易辙,要从传统西方的藩篱跳出来,因为它根植于数学方法。在数学范式中衍生力无穷的范式移植到思想中来却是不生效的。要选好转向后的西方原典,如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著作。憾的是完全读懂了海德格尔的人不翻译,翻译的人没有完全读懂。不通外语者,不妨按部就班读《孙子兵法》《韩非子》《老子》《庄子》《论语》《坛经》。它们缺乏的是时间维度(庄子例外,如《齐物论》。但没有海德格尔系统且它处甚少言说),海德格尔的著作正可补缺。
其他网友回答:我们只认钱,不要和我们讲其它的
其他网友回答:⒈毕竟哲学的分支有好几种,而并不是所有哲学知识都可以通俗易懂地去给大众进行科普的。就算你去费尽心机地科普,别人也未必愿意去听去看。
①哲学一开始有五大分类: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认识论、美学。
而后来随着人文和科学的发展,哲学的分类又更多了,我们国家对哲学这一门大类的划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技哲学共八个分类。
②哲学是人类对主客观世界的系统性的归纳和认识。
而像一般网友感兴趣的哲学内容都是和逻辑学、伦理学、认识论比较有关系,还有心理学(心理学是科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心理学一部分内容和逻辑学以及认识论有比较大的交集。比如墨菲定理、晕轮效应、马太效应、破窗理论之类的,基本上都是心理学。
这些理论和效应归纳进哲学的认识论里面也算是勉勉强强吧。
③实际上在大学里学习哲学的,不会把重点放在这种泛泛而谈的知识上面,而是会研究和学习那门哲学的发展和历史演化进程,这样才能深入地去读懂哲学。
就好比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那就需要先去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创建过程是怎样的,以及这个理论创建的历史背景,马克思本人的经历,理论的初始到完善,以及后人对它的看法和加工改造,还有它产生了怎样的价值,这个哲学理论对社会对人文对科学的影响等等……
④总而言之,学习哲学专业是非常繁琐枯燥无味的,没学过的人必然是不能体会其艰辛。在外人看来,学了哲学仿佛就是能读懂这个世界,甚至能比常人更能看破生死轮回,并且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其他人所不知道的奥妙……
其实并不然。
⑤众生皆是凡人,即使你是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也未必能满足芸芸众生的好奇心,去给他们一个想要的答案。何况是普通的学子呢?
⒉所以,为什么哲学的都不太爱出风头?
这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①他们学的你不懂。比如孟子荀子孔子庄子的哲学理论怎么说之类的。
②即使说了你也不懂,毕竟也不是那种通俗的有趣的知识。
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近代形而上学?唯心唯物主义交叉的二元论?(我说的这些高中讲过一些皮毛,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依旧晦涩难懂)
③平时学哲学太累了,哪有心思课余为别人科普哲学。
④大多数哲学在生活中的直接应用性并不明显,缺乏现实指导意义。
毕竟没有人会一看到某些东西,就立马想到要用某个哲学原理来解释吧。
⑤学哲学的人太少,自然没有多少相关人士发言。
哲学在中国属于冷门学科,设立相关专业的大学不多。相比之下像心理学这类交叉学科都看起来比较多人学习。既然开哲学专业的大学少,学习哲学的人也自然少了,而你就更不容易找到哲学娃儿来说话了。
主要是比较懒,虽然把哲学跟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了人类潜能开发方面的领域探索,但时常犹豫不决,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自己厉害多的人都没有做这件事情,凭什么由自己来做呢?
当前的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自己研究的人类潜能开发算是对学院教育的补充,不过到后面玩的有点大了,所以也会出于一些政策方面的考虑而有所顾忌。
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一般都是政府部门,或传统文化从业人员,或商业精英们和各领域精英们会用到比较多,哲学想学的越深需要心理越强大,一般人玩不起的,炼心那一环节搞不好会把人弄疯,所以说一般人懂的哲学也只是初级阶段。
其他网友回答:因为头条里不是学术讨论的场合。虽然头条里有时候有一些物理和生物的科普内容,但是那也仅仅是科普而已,并不是科学讨论。而哲学系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连来介绍一下哲学常识都很少来。
威海链 » 为什么现在哲学专业的人都不爱发言了?是什么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