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静心?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静心是知道放下,修心是关闭心眼!学会放下难,关闭心眼更难!

人生,如果沒有一定的长度,静心、修心是根本做不到的!。

其他网友回答:

修心达到宁静致远

(张清义谈国学智慧)

当今社会,我们很多人的肉体在物欲横流之中,精神和灵魂飘在文化杂草之上 。清凉文益禅师说: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中闹,但知看古教。禅师这里提到的古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长久遗传,按规律来讲,知识信息内容二十多年就有一次更新。而智慧可以长久遗传。我们应该在国学中感悟智慧,用智慧修得一颗宁静之心。

我们为什么不能修到心如止水,达到恬静、雅静、平静、清静的境界。是因为我们远离了道,我们的行为有悖自然法则。我们的内心没有对规律彻悟和认知。<老子>里讲:反者,道之动。道是运动变化的,也就是说,世上万物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很多人想永久占有一些私有东西,一旦失去,便失望惆怅。按道家的思维这就是用个体和整体对抗,忽视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性。今天拥有的东西明天失去有时候很正常。今天是我的,明天是别人的有时候是很自然的。如果深知事物变化性和运动性,心态就会自然,心中的一份平静自然修得。

我们修心达到宁静,是想获得一种静态。因为静态是生命功能的一种状态。生命的能源是从静态中获得的。我们忙碌一天后睡觉休息,因为脑筋不休息是不行的。有人到寺庙跪拜祷告,心里感到少有的宁静。生病到医院主要不是药物把你的病治愈,而是你得到休息,调养好的。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就是说万物生命回归到根才是静,能静才回归生命。从老子的智慧来看修心达到静态可以用八个字: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把自己的身体活动的功能宁静下来,完全恢复到婴儿的状态,脑筋是清楚的,是快乐的。

修心达到静态,是一种智慧。因为静涵盖了很多无穷的力量,我们要学到静的功夫,这是最高境界,它会使我们时时反省观照自己,并且不加任何判断的观照自己。在认知世界过程中,不要用眼睛观察事物,要用智慧。因为用智慧可以看到事物两个方面。看问题全面时我们会做到很客观,很客观我们就会感到:事物自然是必然、必然是自然的这一规律。例如,我们欣赏一种植物的叶子,秋天到了,叶子必然落下,但它又是一种自然现象。知道必然中有自然,自然中有必然这一规律后,我们便不会为落叶长时间惆怅不已。

用心修静儒、释、道都提出了修身妙法。儒家讲慎独,道家讲心斋坐忘,佛家讲观自在。在茶道中讲究“和静怡真”,把‘静’做为达到‘心斋坐忘'的必由之路。佛学中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谈到心斋,子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那么‘心’怎么能静下来?听止于耳,耳朵不起作用。听觉停止了,和外界脱离了关系,入定去了。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个气就是‘息’,‘息'是什么?实际上我们一呼一吸之间,有很短一段是不呼吸的,这个之间很难把握,这个叫‘息’。我们一般人,耳朵都向外面听声音。“心止于符”是心里面什么念头也不动,自然和‘道’符合了。也就是与天心符合。“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这个时候呼吸之气是空灵的,身心内外一片虚灵。“待物”表明外界事物依旧存在。‘虚’是内心虚灵,能做到内心意识不动,心灵很凝定,耳根不向外听了,完全返之内在。这就是真正的‘心斋’。

真的静态,是身心彻底的宁静。这种状态是人没有思想,不是睡眠,身体还要健康。如果当你想静下来思想还是混乱,说明你可能进入病态状况了。

文章为作者原创。

其他网友回答:

修心就是历经悲欢离合,然后让你学会成长。教你以平常心对待事物,不被表象所迷惑。静心就是心如止水,注意,不是死水,可以有些许涟漪,然后归于平静,静心是修心的最高境界。一切唯心是造,当你彻底静心,不被外物所扰,你的修心就成功了。

其他网友回答:

1、静坐时,不要坐不住了,或是妄想杂念多,或是身体不舒服受不住了就起来,结束训练。而是给自己规定一次坐够多少时间,不到不结束起来。不管你练得怎么样。否则,一妄想多难受就起来,你就会训练成妄想多和难受逃避的下意识。

2、静坐的关键在第一步感觉放松上,要学会领悟到什么是感觉放松。感觉放松与我们一般习惯的说放松有什么不同。

3、放松不必机械理解成要放松多长时间,几步几层做完。一是平时有病,紧张的部位多放松一点儿,重心放松几下。

注意:放松过程也就是在训练学会找感觉用感觉。二是只要身体轻松下来,舒适起来,心基本能专注了就行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以烧炼命门为主的专注训练了。注意,烧炼命门也是一举两得的训练。一是激发命门能量,二是训练专注。

4、命门专注也不必死死盯着,那是在用思想着力,你盯不住和很费力的。要过度到是感觉专注,感觉在烧炼。即专注到深层忘我的境界以后,专注自己在专注,命门自己在烧炼。即不再用思想紧紧地盯着了。这样反而是在训练学会用感觉。

5、开始,很多人会一不死盯就不是陷入妄想纷飞,就进入昏睡状态。那不要紧,你可以一是妄想杂念一起就觉,拉回来继续专注。这样反反复复地训练,久了自然专注力就会强了。但这也不是最终目的。二是一专注后就放下,自然过度到训练出自在专注。那是一种自我退出了,犹如睡着了,却似乎又有个没睡迷了的“明白”在不睡地醒着。即人是似乎睡着了,眼耳鼻舌身意都关闭如睡着了,自我意识也没有了,如睡着时的那样。但却有个像做梦时,在梦外清醒明白地看着梦境,又不陷入梦境,不会为梦境所动的“明白”,无看之看地在“看着”。那个“看着”是无形无相的,如如不动的,明明白白的,只是个意识。进入这种半睡眠半清醒的意识状态,是最理想的,那就是“恍惚我退明白出”了。那里,如有妄想杂念,也如与我无关似的,不受影响,只是“看”着。似如肚里明白一切似的。

6、如妄想多,就不必去强行专注命门,改为只是退出了干预,不要想去强压和弃除杂念,也不要有那个想要静,什么都不想的意思。只是如退出来,只是旁观静观一般地随它杂念妄想纷飞,我只是无形地知道着,明白着,“看”着。不动地看着。即自己就像垂钓者,只坐在岸边不动,只无心无念地,忘我地,下意识地在观看着那个浮标。鱼儿来不来吃,该不该提钓,什么时候提钓才最合适,你下意识是知道的。久而久之,你自知那些止不住的妄想纷飞,是些什么意思,要搞些什么名堂。那四问就自然用出了。一知就自然了了,妄想自不会干扰你了。那个如如不动的觉性定,静观者就训练出来了。你就不必纠结与妄想多不多,怎样才能心静。这样的能力出来,你就不会纠结于孩子怎么不听话,要怎么才能教好孩子,自能最佳地选择和教好孩子了。做其他一切事情也一样。你会感觉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静,真正的静是不用费力的,在一切中的。你自会用出最佳的终极智慧,一切事务处理的恰到好处。即你在一切活动中,心理情绪反应中,自会比没有训练过的人,多了一个意识到,觉察到了的能力。就不会被心理情绪牵扯着转而无法自我控制调整了。也就会自动自我调整,选择和进入最佳状态了。

7、即学会不受妄想杂念迷失和牵引支配,能静观其变,能知其来去、意思。这样,开悟见性,自在其中。这种静会使你的静气延伸在一切活动中,自动表现超常的智慧与能力了。

8、最难是怎么训练都是一静坐,就不是睡着昏沉了,就是妄想杂念纷飞不止。对于睡着,一是如果你平时紧张劳累,亚健康,失眠等,能通过静坐很快入睡了,或者听音频能入睡了,那是很好的调整疗愈啊。但一定是放下了什么,不再紧张了,或者训练进入,跟听进入了的。时间长了,还是这样,那反而是不是紧张,或想逃避什么,就是阳气不足,身体虚阴。就要更加紧多练补元法,激发和补旺阳气。如是妄想杂念纷飞,怎么都专注不了,一定是你潜意识有下意识原型思想,很强烈地在支配着你,有很强的紧张或潜紧张。如你总是下意识渴望想要什么,担心害怕着什么。就要深入训练深层退出自我,剥离开思想意识,只作个旁观者,或者训练出那个无形的“明白”和“看着”的能力。还可念诀:“看着看着,只是看着。摩诃般若,菩提萨埵(读tuo)。”更可以将自我拉入小腹内坐着,用意识观看自己的样子,看看自己是被什么想法情绪拉扯着不能静下来的。只是看着,久久自能看清放下或改变,心无一切静不下来的因素,就怎能静下来了。

9、好好多听课程中的讲解,领会老师教的分析与认识自我心流的方法,并运用训练。久久、处处、时时、事事地训练,必能很快就看清是什么下意识思想支配了自己,从而静不下来。自会将静不下来的思想瓦解、改变、消除、退出了,心就自然能静了,会静在一切中了。

10、所有的静心训练,只训练出一个意识:觉。能在思想情绪,心灵活动,行为语言起处,这个觉自动地意识到,或看出,是在什么思想意识的支配下的作为,能自动自我调整了,不再受思想情绪的支配和干扰了,即是学会静心了。

其他网友回答:

<2>心的变化,或善或恶,在于你的一念之间。

“修心”是过程,“静心”是结果。这是由信仰生出的产物,可以让人拥有与国王不一样的眼界去看待这个世界。

首先,一个人得存在信仰。拿学佛信命的人来说,他对于佛学就拥有一种信仰,盘珠念经供佛,就是他的修心冥想过程,从而达到静心,不以外物所动。学画的人,画画也是他的信仰,只要画画,就是一种修心,静心。以此类推。

其次,得想明白自己为什么想要修心,静心,找出原因才能找到解决方案。人的命是注定的,但不能认命,好好去维护心灵风水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提升一个层次。

最后,别人能给你的意见只能是指点,该如何去做取决于自己的念头。如果对心灵风水有什么疑问的,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

世间万物皆化相,以阴阳五行为原理,以年轮时辰为依据,为生命趋吉避凶。

玄揣命理:专业专注易学,精通八字排盘,取名、择日,看姻缘以及居家风水

其他网友回答:

人静下来把心修正了你的身体就好了干么事情先修心

标签: 修心 静心 晚辈 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