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良知”和西哲的“理性”有何异同?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两者的共同点

良知和理性都是伴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精神文化的产物,是人们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不断默认并追求的道德理念。

两者的不同点

1.良知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好的精神品质,如善良之心,恻隐之心,爱人之心,互帮之心,等等。

2.理性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好的精神追求。如自由、平等、博爱、法治等等。理性认识一般都是后天才逐渐形成的。


其他网友回答:

理性与良知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所谓理性是数,通过推理确定行动,如果你的世界覌,价值观不正,那么你的理性害人害己!所谓良知是相,是心相,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内心生发实相,什么是你需要,什么是不需要,将心比心的判断事物,来决定你的行动,才是良知!所谓良知,是建立在你是否确立了基本人性基础之上的,人性又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上的!。

其他网友回答:

王阳明先生在《大学问》中“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说的是人天赋有良知包含恻隐心,羞耻心,是非心,谦让心等,另将良知概念引申至宇宙万物共有,万物一体同人,《传习录》有言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为草木瓦石佚。西哲的理性,通过通过康德的理性学说可理解,是心灵所具有的一种要求把握绝对的,完备的,无条件的知识,即超越现象而把握自在之物的最高认识能力。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两个概念本质上不同。

一、“良知和理性”概念的历史溯源

良知是中国哲学的概念,最早提出良知学说的是孟子。出自《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主要是指内心中天赋的道德观念。后经过唐代韩愈、李翱等学者的心性思想的发展,和禅宗心性思想的汇通交流,到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学说。

理性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理性精神主要源头有两个,一个是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格斯精神,一个人阿那克萨哥拉提出的努斯精神。两者在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史汇流中演变成理性精神。

二、“良知和理性”概念的区别

良知侧重于从本体论上讲,尤其是道德本体论。王阳明对于存在本体论很少讨论,他的侧重点在道德伦理方面对于人内在的良知(道德本体)进行塑造。良知侧重在人日常德人伦物理中践行,“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在人对自身良知的体认上。

理性侧重于从认识论上讲,理性是人的一种认识能力。认识能力有感性、知性和理性,理性是最高的认识能力。谢林之前认为理性的认识能力人不具有,只有上帝才能进行理智直观,后黑格尔大力推崇理性,把理性作为人认识真理的必要能力。

两者在不同的论域中进行探讨,从西方伦理学的角度看,西方的道德学说就是要从逻辑推演把道德原则用理性的方式推导出来。中西方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两者的区别从根上说不同。

标签: 西哲 王阳明 异同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