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本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书,指导人们始终师法自然,辨清事物阴和阳两种性质 ,正确运用事物的因果关系立足于社会。 精髓就是“观察自然,学习自然,一切个人行为都要符合自然规律”。
古代,特别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文化遗产遭到空前破坏,紧接着是社会动荡,后世统治者又进行愚民政策,《易经》由于是哲学书,不经过指导是看不懂的,而过去没有拼音,很多人甚至都无法识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是钻了这个空子,把《易经》当成了他们蒙人赚钱的道具。
《周易》的这个核心思想也叫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
照《周易》看来,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势力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
扩展资料《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天地之道恒变应万变的定律。人万物之道变之又变。六十四卦是八年之数。看懂了它是历法,还是一年之数。又是史纪,又是生存之源,造字之源,大自然的象征。能看懂它就有智慧。可迷人。
其他网友回答:《易经》的精髓和智慧,各人理解、认知层面、认识深度、语言表述不同,会产生差别,甚至极大的差异。《易经》系辞已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提示,甚至有把《易经》当作“天书”的,更有把《易经》当作封建迷信糟粕、专一用它作为欺骗哄人和蒙人钱财的工具的。
通常地,把《易经》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思想的重要经典的,《易经》的精髓和智慧可以大致分如下几个层面:
一是其正确、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矛盾论思想。其集中体现,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是中国古人在生活、生产实践中,观察、研究、思索,形成的“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从而产生了认识和分析世界的一种智慧。其万物分为阴阳,阴阳互根、互分、互转、互化、互关、互包,动态平衡的思想,是一个层面的、丰富的、辩证的矛盾论思想。
二是其万物可分、一分为二的系统论和方法论思想。《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见吉凶,吉凶生大业”和“八卦重叠”形成64卦的思想,是把任何一个事物看作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系统,然后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对立统一的矛盾论思想,按照“一分为二”的原则和方法,逐层向下分割,这种分析方法是系统的,是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成为64卦的系统分解、分析方法,既把万事万物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又把整体系统按照“一分为二”的分解方法逐层剖析,其系统整体进行分解剖析的方法,不仅包含了微分、积分的数学微积分方法,更具有哲学的系统论和方法论思想。
三是其“万物类象”、系统对应、大小互关的全息论、信息论思想。《易经》“八卦”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和对应“天、地、雷、风、火、水、山、泽”,”父、母、长子、长女、次子、次女、少子、少女”,以及“乾为天,为君,为父,为金,为玉,为马,为健、为强,为首都,为王城,为高大建筑,为顶级楼堂管所”和八卦各自有系统中对应物象和含义的思想,是一种全面系统而且各自对应的全息论思想,“太极”既包括“八卦”和“64卦”,“八卦”、“64卦”中的每一个卦,又均包含和全息着”太极”的思想,是一种系统的整体全息思维观。
《易经》“本为卜筮之作”,“卜筮”的目的是由已知信息求取未知信息,“卜筮”的方法是《易经》“经部”的六十四卦,和其六十四卦的象辞、彖辞、卦辞、爻辞,以及其中的“卦爻象辞”、”九六初上”、”时位中正”、”大小往来”、”错综复杂”、“应比乘承”的逻辑关系,包括由《易经》六十四卦衍生的各种《易经》”术数”学,和其理论、方法,其实质核心,与现代《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所提“信息是不确定因素”,以及其信息分析方法,逻辑思维和原理方法上都是相通和类似的。因此,《易经》的精髓和智慧中,含有现代《信息论》的思想,也是符合其思维研究的客观的。
其他网友回答:《易经》通过乾坤阴阳两父母卦又推演出兑离震巽坎艮六卦,这就是八卦。这八个卦两两叠加又形成64卦,这64卦包罗万象,从古人最初用于占卜,到后来把64卦易经知慧渗透到生活、生产、战争等方方面面。从儒家思想到道家文化,从兵法到中医,都能发现《易经》的精髓和智慧贯穿其中。我们认为,《易经》的精髓和智慧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的理论和方法上。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天地一体,诞生于天地间,与天地一体化育。阴阳体现了白天黑夜,体现了万物一体两面共生共长与对立统一。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一年四季就是五行的最明显写照,春为木,夏为火,秋金,冬水,季节交替之间为土;空间上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原土;其实五行也是不同温度的写照,不同颜色的写照等等可无限扩展外延。阴阳与五行是一体的,五行中有阴阳,阴阳有五行。
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我们遵循自然规律,无论是社会关系的构建,还是人与大自然的相处,都在法天象地,只有这样才能象天地一样和谐一样长久。道家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典范,《道德经》充满知慧,佛家的禅文化也是天一合一的思想体现。法不同而道合。
中医最源头的书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是其理论基础,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五运六气,皆是人与天地宇宙的对应。天地有五行,人体脏腑亦有五行相匹配,比如五脏干属木、心属火、脾土、肺金、肾水。后续医书皆不出离《内经》的理论基础。
古代流传至今的各种预测术,包括六爻、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四柱命理、紫微斗数、五星等等,乃至地理风水,都离不开天人合一构想,离不开阴阳五行为象为理。
社会上现在流行着很多传统文化的讲座,把传统文化智慧运用到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上,推动企业发展。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西方文明在影响着世界,同时中华传统文化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与国和谐相处,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其他网友回答:<2>我们先说下《易经》源流
周初有古本《周易》, 乃参照商之《归藏》编纂而成, 到西周末, 因变得艰涩难读, 不便实占的应用 , 遂由史巫以新兴之韵文形式增损改写 , 而成为今传本 《易经》。中国的韵文艺术自西周中后期起, 能获得迅速的流行、发展, 很大程度上乃拜礼乐文化彬彬大盛所赐;四言体诗歌之成熟是一例, 今传本《易经》之撰作也是一例。
作为“六经之首” ——— 《周易》, 其六十四卦卦爻辞(即《易经》)究竟著于何时, 便异说纷出, 成为悬而未决的公案。
大要而言, 可分五种观点, 而合为三派:成于殷末, 成于殷末周初, 成于周初武王时;成于西周后期 ;成于战国 。 其中前三种时代相近 ,与传统 “人更三圣 , 事历三古”之文王、周公 说比较接近 (就时间而言), 故可加统合;而此派学者之 “阵容” 亦最鼎盛:余永梁、 顾颉刚 、梁启超、高亨、汤鹤逸 、任继愈 、屈万里 、 高怀民、 沈瓞民、 黄寿祺 ......随着近岁考古发掘材 料增多, 以卦爻辞所述古事为主要依据的周初派声势也日益浩大。另外, 主张战国的一派有郭沫若 、日本学者本田成之 、平心等 。而主张西周末年者则有李镜池 、王力 、 宋祚胤等 。
这里我们不对这个进行探讨,重点谈下《易经》的精髓和智慧《易经》是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结晶, 具有两大特 色 一是大智慧 二是大系统。“变通”、“趣时”、“知几”是《易经》的大智慧:系统模式和系统理论是《易经》的又一大特色
“ 变通” 是《易经》的灵魂
《易经》 的大智慧变通, 就是强调人们要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机警灵活 , 不拘常规地运 用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找准自己的位置, 使自己永远处于一种恰当有利的位置。“ 趣时” 是 《易经》 的脉搏
《易经》强调“变通者, 趣时者也。”。趣向合宜的时机促进变或防止变《易经》中所论及的“ 时”, 不仅仅是时间的延续 ,还包含着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 律和方向,以及达到某一关节点时境, 况综合的抽象即“宜龄时通 利以处穷”。 趣时, 就是对时势的认识, 对时机的 把握, 对时变的感受, 对时行的觉悟。 “ 时” 不是死的, 而是活的。“ 趣” 同样要灵活,主观。要体现人的能动性“ 知几” 是《易经》的神智
“知几”是《易经》的神智。 “几”是什么呢, 通俗一点说, 就是苗头, 兆头, 就是事物的精微、 深奥之处。以上三个观点引自程铖老师的文章,非常到位的阐述了《易经》的大智慧。
我们接下来看下古老的《易经》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影响。一、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的源头
阴阳是支撑 《易经》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阴阳两个方面的和谐与平衡是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关键 。《易传》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保合 太和 ”的思 想。二、《易经》与儒家思想之渊源
儒家思想的实质与核心是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 ,其言仁义、性命、天道, 皆落脚于此, 因此,儒家哲学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实践哲学。从此出发考察《易经》, 不难看出, 儒家哲学的基本内容在《易经》中已经以萌芽的形式大量存在了。 我们首先在《易经》中发现的是儒家和合思想的萌芽。《比》卦就是《易经》作者所追求的和睦亲善和安定互助的社会环境的政治理想的显现 , 也是儒家所倡导的“ 和合” 精神的源头。三、《易经》的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
易经提出的人们对自己的处境和现状 , 时刻抱有警惕之心的忧患意识 , 锻炼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意识和生活智慧。易经中的忧患意识 , 经过《易传》的阐发 , 对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道德生活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政治生活中 , 提出了物极则反、 居安思危的治国原则 , 并且基于居安思危和拨乱反正的忧患意识 , 提出改制的要求。 这种忧患意 识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一。 在道德生活、 人生观中 , 提出了在危险和困境中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 , 坚守自己的理念和做人准则的 “唯义所适” 的义命观。这是中华学人安身立命的依据 , 为 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四、《易经》的宇宙观与阴阳五行家思想之渊源
若从思想自身的发展来看,阴阳五行家与《 易经》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 《易经》的阴阳变化观念和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特性的宇宙观 , 是阴阳五行家思想的理论基石 , 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发生图式和序列便滥觞于此. 《易经 》的以“ 因果联 想” 为重要特征的认知方式对阴阳五行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易经》的时空观念也与阴阳五行 家以阴阳五行配四时、 四方, 以阴阳五行说明宇宙之大化、 社会之变迁、 人事之行止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五、《易经》的伦理主题
《易经》 的伦理思想源于生活智慧的积累、 总结和抽象, 反过来又对人们日常的 “做事” 与 “做人” 予 以伦理指导。 《易经》 中关于 “做事” 的生活智慧与伦理规范主要有如下几点:尊重规律、 与时偕行、 革故鼎新、 持中守正等;在 “做人” 的伦理教化方面则体现为:自强不息、 居安思危、 谦虚、 诚信、 节俭等。 《易经》 伦理对 “做 事” 的伦理关注居主导地位, 相比 “做人” 显得更加强烈, 与后世 “做人” 优先于 “做事” 的价值观念结构不同。六、《易经》:从“ 鬼 谋”到“人谋”
“鬼谋” 、“人谋”之语出自《周易 系辞下》。“鬼谋”之义,系占问于鬼神以求决疑定谋。关于《周易》的性质 , 历史上有两派意见 :一派认为《周易》是筮占之书 , 一 派认为《周易》是说理之书 。 实则 , 《易经》作为中国文化元典之一,是一部系统模拟、效法“世界之理”的书, 重卦形式是它的理论模型。每一卦一个主题, 由卦爻辞的显性语言与易卦结构的隐性语言相结合 , 构成六十四篇阐释“ 世界之理” 的精悍短文 , 立论通达 , 逻辑严整 , 面面俱到 , 给人 以智慧的启迪和道德的教诫 。 整部著作完全是“ 纯理性” 的分析 , 其中没有任何“ 天启” 或“ 神意” 的成分 。 故此书乃 是“ 人谋” 之书 , 而绝非“ 鬼谋” 之书 。 在这个意义上 , 周人的《易经》文化相对于 殷人的卜筮 文化而言 , 是一次理性的飞跃发展 。七、《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学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 《易经》素有“众经之首” 和 “大道之源 ” 的称誉 。 当代心理学史家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 。 通过易经中所使用的“ 心” 字, 易传中所发挥的“ 心” 的意义, 和《易经》卦象中所表达的心理的象征性等几个方面, 可以看到《易经》 中所包含的“ 中国文化心理学” , 以及这种中国文化心理学对于当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影响。八、《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说:“易道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告诉我们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周易》产生在久远的年代,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化,注入了许多圣贤的才智,成为中国文化的开端。《周易》系辞第二章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这段话说明“十翼”为孔子所做。后来许多学者认为不少孔子一人手笔,可能有孔子的弟子或者他人共同完成的。具体是那位圣贤姑且不论,但至少通过“易转”解经《周易》提升为哲学理论,融进了儒家的思想,尊为“六经”之首,成为华夏的文化源头。
一切门类,学术无不打上易文化的烙印,我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科技文化,哲学思想以及御政权谋,民俗风情都受到易文化的重要影响。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发展都与《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成就了许多历史人物如张良,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刘伯温等都是从治易入学。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得不由《周易》入手。
其他网友回答:万物起始于阴阳。非阴阳不能成天地。非天地不能生万物。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万象于其中,变幻无穷。
其他网友回答:易经的精髓和智慧是什么?很难说清楚的。举个例子。老王开个实体店,卖衣服,生意越来越差,整日骂娘。用易经的智慧说,功业见乎变。不断变化才能成就功业呀。所以,第一流的人懂易经,领导变。你看,马云就是变中取胜。第二等人,适应变,很多人,开网店风生水起。末等人不知道变化,就如老王,只会骂娘。不知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的精髓和智慧到底是什么呢?
明白了易经,你的心灵就会更强大,你就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本问答皆为原创,请勿转载,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易经是一部中国最早的哲学巨著。易之变化是其精神精髓。宇宙任何事物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变化。沒有永远不变的东西。
易经另一巨大贡献是数学的排列组合。这一包罗万象的排列组合象宇宙黑洞,至今令人称奇和无解。这么高深的数学成就,三千年前的中国人已经开始研究了。这是中国的奇迹。
其他网友回答:《易经》的精髓与智慧,分三方面理解
一,预知未来的大智慧
古人说:‘’知(智)莫大于知来。‘’最大的智慧是预知未来。用八卦推演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变化来预测吉凶,警示悔咎,标志着先民预知未来的智慧开启了,自省能力增长了,对自身能力和天地万物的哲学思考开始 。
《易经》约形成于西周初年(所以又称周易),原本是筮占用的工具书。这种人类文明轴心期产生的经典和其他文化原典一样具有垮越时空的力量。其深邃哲学原理的思维方式,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六经及天文,地理,人事,科学艺术无不与《易经》密切相关。
《易经》是智者进德修业,安身立命的宝典,融知识,信仰,实践于一体。
太极世界,宇宙乾坤,阴阳变化,厚德载物,谦受益,滿招损,……。六十四卦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中华精神世界。
古代哲学精析事物整体发展变化规律的源头就是《易经》。
用阴阳两爻从根本上说明宇宙,人生现象,揭示阴阳相抱,对立统一规律。用一个符号推演万事万物和人生祸福的演化规律。还说明了物极则反的特点。
虽说《易经》是占筮之书,但可不是一般的算命之书,是中国文化基石之一,是中国一切文化的智慧的源泉。
在古代,先民们‘’当事之难决则筮之,其说解寄正,揆之人事,大小皆验‘’。为什么根据易理预测得这么准,是根据事物的现象,总结其规律,依阴阳消长之理,所以能‘’知幽明之故,知鬼神之情状,见万物之情,天地之心。‘’
在现代,人们要做的人生规划,事业战略,都是要根据过去,现在的情况,抓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预知未来。
《周易.系辞传》里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说,我们不去学习了解不知道,学习了解后,其实《易经》的思想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周易》思想是一个任何事物都可以装进去的空套子。并说:《周易》可以称为宇宙代数学。是天地万物与人的一个大函数。
二.解读中国文化的万能钥匙
《四库全书》里《总目提要》介绍:‘’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易经》的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可以解释和运用中医,军事,政治,艺术,男女爱情…。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易经》,深究医理必须深究易理。
三.是人生的智慧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对人生的具体启示,都是最平凡的真理。
1.人生要奋斗,在奋斗中要掌握发展规律。自己弱小的时侯,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在有些成绩之后,会有新的危机,更要勤奋努力,在大有成就之后,更要谦虚谨慎,以防亢龙有悔。
2.正确对待好事和坏事。这就是《泰》卦告诉人们的泰极生否,否尽泰来的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事物也不可能总是滞于困顿,要处泰思危,处否奋进,总要抱持希望,永远看到光明。
3.要做谦谦君子。《谦》卦是六十四卦唯一一个六爻皆吉的卦,卦象是下艮上坤,山在大地之中,就是大地包容了山,是多么大的容量啊!所谓谦谦君子,不是谨小慎微,过于谦恭的那种小气,而是一种大气,一种有容乃大的大气,有了这种大气,就会有人缘,人气旺。
4.《咸》卦的启示,‘’咸‘’就是‘’感‘’,阴阳二气交相感应。说的是少男少女相互交感的情形。爱情的基点是两情相悦。爱心忠诚纯正自然会尊重对方,随着感情的深入和升华而‘’憧憧往来‘’。提出了男女爱情的原则一一‘’止而说(悦)‘’。止这一原则可用于一切人际关系。‘’止而悦‘’,要‘’止‘’于人,就是要给人留下实实在在的益处;‘’’说‘’(悦)是让人快乐。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留下,而且从来不能令人悦服,那是谈不上给人感动的。
本人拜读《易经》以来,越发敬佩我们的先人,更加崇尚传统文化。也确实大开眼界,学到了不少哲理。
但学《易经》还刚刚起步,对这部令我崇拜的经典还只是很肤浅的理解和体会。对其核心思想体系(精髓)的理解难免有许多错误,请师友们斧正!
对
威海链 » 《易经》的大智慧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