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那些下过乡的“知青”和您村上还有来往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看到这个题目,上礼拜来我们家做客的老“知青”金爷爷笑了,他说有来往。“有来往”三个字是他颤着手指敲上去的。

金爷爷爱说爱笑,风趣幽默,他说话就像讲相声。城里人嘛,读的书多。故事也多。还有城里的见闻,村里男女老少都爱听。

农闲的时候,老人家看到他就热情招呼:“哎哟,小金,来坐来坐。快来,有茶叶水喝。继续把昨天没讲完的《西游记》讲了。”

小叔叔说,那个年代茶叶可是金贵物。不是对的人,不会给你喝。哪像现在,种类繁多,随便挑随便选。

媳妇们和年轻姑娘们,就总是问他什么时候回城。上次带的那个治偏头痛的药给婆婆用了好,能不能再搞一点来。那种红色头绳嫂嫂看了好,被她抢跑了。得重新买。

城里的好东西海了去了。糖纸比村里的好看,糖比村里的甜。葵瓜子炒得那个香。不像村里种的摘下来就吃,软趴趴没味道。还有各种漂亮的头绳,什么颜色都有。哎呀,就是钱少买不了。

小孩子看到他,就一窝蜂围上来,叽叽喳喳,吵吵闹闹:“金叔叔,带我们去打鸟。”

“金叔叔,我们去河里抓鱼。今晚打牙祭。”

“金叔叔,你唱歌给我们听吧,就那首《编花篮》。”

……

金叔叔在,那就是全村的快乐时光。听他讲故事,晚上舍不得去睡觉。听他讲城里的车跑得有多快,火车呜呜响。

外面的天地多美多大啊,好向往。

后来知青回城了,金叔叔进了钢铁厂。下乡的时候和小叔叔关系好,一直有来往。一年回村里几趟,打个什么野味也往村里扛。

村里人都说金叔叔是村里出去的儿子。在城里工作,村里就是他的家。累了、痛了、高兴了都要和村里人讲一讲。

其他网友回答:

知青生活是我们年轻时的一段难以忘却的人生经历,虽然我们都是凡人 ,但在有心情的时候故地重游,看看当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和曾经认识的乡村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会更好地品味人生,感叹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妻子曾经是一名知青,现以第一人称叙述妻子的一些往事。每每回忆知青岁月,历历在目,思绪万千。我76年高中毕业后当知青的,79年返城。在村期间,同村民一起夏头顶烈日,冬冒严寒,耕耘在田地间。日日相处,他们言传身教,教会了我插秧、割稻、施肥育苗等农活,建立情谊,受到村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至今难忘。有苦亦乐,丰收时节,走近稻田,在日照下稻穗金黄灿灿,微风吹去,它犹如人一样,点头示意;春暖花开时,走近油菜田,株株成行连成片,花儿在阳光下,争奇斗艳,赏心悦目,微风吹去,阵阵清香随风飘来,如痴如醉。转眼间离别第二故乡,四十余年,由青丝变白发,但思乡之情不变,几乎每年返乡探望,走村串户,像亲朋好友串门,畅谈家长理短,欢声笑语不断;说起某村民驾鹤西去,当年农作一把好手,消失村民中,令人叹息和悲伤。珍惜当下,平安健康。知青岁月难忘怀,学会了做人,懂得了感恩,走走看看,如同探望亲人。

其他网友回答:

我64年插队农村,75年返城。我跟村里的人没什么往来。但跟我在农村教过的学生一直来往,忘不了那些年做民办教师的日子。学生常请我去聚会。我对我教过的学生也记忆犹新。是当年的孩子们给我带来欢乐和温暖。我也很感动,至今还记得我,牵挂我。

其他网友回答:

有!我们下乡离城六十多公里。由其是有私人电话以来,特别是有私家车以后,有点大事小情一会就到。有个保垒户,杀个二斤小鸡还招呼我们。坐到一起,一句想你们了,热泪迎框。老乡们进城,由其住院,轮班送饭。

其他网友回答:

那时候太穷了 我是拖拉机手⋯车是连队的油是连队的好在我体能好 经常伐木送给要结婚的战友打家俱 也送了几颗给木匠 木匠送我一个大立柜 我只能放白菜 士豆⋯

其他网友回答:

本人除插队之地,没出沪过,那上山下乡的安徽广德就是我第二故乡。这是我一生绕不开的的地方,最近又去了一次。老乡见之很热情,纷纷夸奖我还念记着他们,我说不忘记当年在大田里你们说的话:今后离开这,不要忘记我们。我没表态,而同队知青,大拍胸脯,“一定不会忘记你们”。至今只有我常去那地方。

其他网友回答:

有感情。以前在我们村插队的知识青年,还经常来我们村玩呢。

其他网友回答:

离得不远的还会有一些往来,远的就很难再来往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一般都是没有来往,现在看来,知青下乡不是美好的回忆

标签: 下过乡 村上 知青 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