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农夫和蛇》,很多人习惯站在农夫的立场看问题,为什么很少人站在蛇的立场审视自己?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如果站在蛇的立场上,农夫就是一个大坏蛋,寓言故事就不会流传了。站在人的立场上,农夫救蛇是好心救蛇反被咬,蛇太狠毒,不知感恩。如果站在蛇的立场上,农夫这么做不是救蛇,而是要害死蛇,因此,临死前咬农夫是为报复。

动物保护协会有这么一句话警示爱动物的人:“你们如果真的爱我,就请离我远一点”。

每个人都自以为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对事物,对他人做出评价。总认为自己的看法最正确,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

蛇是冷血动物,到了冬天,蛇要冬眠,否则会冻死。在严寒的冬天,农夫好心做坏事,救蛇实际上成了害蛇。

农夫捡起来放入怀中的正是一条冬眠的蛇。农夫并不知道,他如果对这条冻僵的蛇视而不见,明年春天,这条蛇会从冬眠中醒来的,他白以为是的这一善举,对蛇来说,则是灭顶之灾,是迫害,蛇在严寒的冬天醒来,除了死亡,没有其他。它恨透了农夫,于是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与农夫同归于尽了。

其他网友回答:

想毕看官们对《农夫和蛇》这则寓言仍记忆犹新,它的寓意就是告诉人们对邪恶的人,不要心慈手软。

《农夫和蛇》问世至今,很多人都同情农夫的遭遇,站在农夫的立场上看问题;并告诚人们要擦亮自己的双眼,能明辨是非。倘若去救了不该救的人,反而还被对方恩将仇报。如此一来,很多人就去同情农夫和憎恨咬农夫的这条蛇了。

可是,用今天的新观点来重新审视《农夫和蛇》,发现人们“一边倒”的现象非常严重。是不是中国人喜欢听风就是雨?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群起而攻之?弄得咬农夫的这条蛇永不翻身、遗臭万年。

我不是想给这条蛇“翻案”,即便为它“平反”了也没有用。原因就是许多人对农夫同情太深、对咬农夫的这条蛇的恨渗入骨髓。在这里为这条蛇说句好话,也许还会有人说我的“三观”不正呢!

不过,大家既然是讨论问题,我也斗胆的发表一下观点。

首先,农夫救蛇的行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不但不值得同情,反而还令其厌恶。说农夫愚蠢,我可没有冤枉他,因为他就是瞎忙活,在违背动物生存规律的前提下去救这一条蛇,这难道不是起好心办坏事的表现吗?农夫这种救蛇行为叫做“愚救”。害了自己的同时,也许还会对蛇的生存不利。

其次,农夫的救蛇行为,为什么不值得同情呢?因为他的做法会发生害己害蛇的结果。我至今仍弄不明白,当时古希腊的伊索是如何想的,冬天里的路面上,还居然有一条被冻僵了的蛇?

想想都不可理喻。蛇的生存环境,一般都在灌木丛林、或岩石缝里、或沟壑之中。热天还可以在这些地方,偶尔看到蛇的身影,深秋之后一直至第二年的初春,人们是很少见到蛇出没的。而在冬天里,农夫还居然在路面上遇见了一条蛇?这合乎情理吗?

就且算不去谈论伊索当时出于什么目的,仅凭农夫救这条蛇的行为就是错误的。如果农夫不救这条蛇,蛇被冻苏醒之后,也许还有一条生路,农夫后来也不会因怀里苏醒后的蛇咬伤。

可是,农夫却救了这条被冻僵了的蛇。那么,问题来了,农夫为什么不把这条蛇放回山洞或石岩或草丛里呢?又为何又把冻僵了的蛇放在怀里呢?

如果农夫把蛇放回它该待的地方,后来的人还会去痛恨这条蛇吗?农夫自己还会被这条蛇咬吗?蛇本身就不轻易攻击人,当人们闯入它们的领地或侵犯它们的时候,蛇才会向人类发出对抗。

试想,农夫把冻僵了的蛇放入怀里,这合适宜吗?蛇在冬天里就得冬眠,而它此时却待在农夫的怀是,苏醒后认为春天来了,就无意中把农夫当成苏醒后的第一顿大餐,而咬了农夫一口。

既然是农夫,就应该知道蛇的生活习性,冬眠了一个季度苏醒过来的蛇需要进食呀!就算蛇的智力低下,难道农夫的智力还低于这条蛇的智力吗?

因此,这条蛇背锅了这么多年,实在有点冤。正因为有许多人站在农夫的立场上看问题,才把这条蛇痛恨得咬牙切齿,从而忽视了这条蛇的感受。

所以,从《农夫和蛇》的寓言中,再一次提醒人们,做事要循规蹈矩,不能盲目从事。同时也告诉人们,在生活中救人要科学合理,不能从主客上去对事物的判断。

其他网友回答:

农夫与蛇的故事,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是告诉人们对待会置自已于死地的毒物,不能有怜悯之心,而农夫却反其道而行之,证明了农夫的无知,对后果没有先见之明。

而站在蛇的角度,它想;我在这寒冷的冬天,我是冷血动物,我不冬眠,会活不下去!

这時,处于冬眠期状态下的蛇,被好心的农夫温热唤醒,蛇睁开眼睛,发现被人抓在手里惊恐万分,想要逃生,狠咬农夫,实属无心的自卫。

这让人想到新闻上,车站,码头,不法分子设套骗人的故事。行走时地下突现财物,只要你伸手去捡,祸事将至。因为你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人来人往,穿流不息,别人都看不到就自己能看到,因为无知,落入陷井。

在讲个故事:

有个小偷正在撬门扭锁,邻居一个妇女回来了,她也刚搬来,对左邻右舍不熟,可是她好心啊!她对小偷说;忘记带钥匙了吗?小偷说,嗯,她说我家有工具箱,我去拿,而后帮助小偷成功破门,小偷大大方方盗走财物。

这个故事,是告诉人们遇事要思考,要能作出正确判断,否则,农夫与蛇的故事会随时上演!

其他网友回答:

《农夫与蛇》是精典寓言故事,它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其主旨意义是警醒人们不要同情坏人(如同毒蛇)。为什么不能同情?



故事摡要:某日冬天里,有一农夫在赶集回来的路上,发现一条已被冻僵了的小蛇。他很可怜它,将之拾起并捂在自己的怀中。没想到,小蛇感温苏醒后,出于其本性反而咬了他一口。结果,农夫因中毒而死。

警世作用:事情发生的过程很简单,但其寓意却深远,令人思量。它既让人们认识了毒蛇的本性,也深度教育了人们不要轻易同情或帮助坏人。他(她)一旦度过了难关,就会为灭口而加害于你,让你永远消失。

人文关怀:博爱、同情,人之常情,谁的一生没有苦难的时候,相互帮助理所应当。但是,做事要有原则性,不能不知好歹、善恶而过度迁就,反过来只会害了自己。《农夫与蛇》就是农夫本身文化低,分不清有毒、无毒蛇才导致命亡的。

这是站在农夫的角度来评价《农夫与蛇》的,若是站在蛇的角度上来评判,结果又如何呢?



人与蛇:大自然界里,除了植物、微生物外,就是动物了。人与蛇不同类,但都是各自独立的生命,也同其他动物一样是可以相处的。

柳宗元《捕蛇者说》,陈述了一个“人与蛇”的关系。蛇,不一定都是有毒的,相反,有毒的蛇则能提取有用的东西来治病救人。而人却却不同,坏人始终害人。

蛇本性:被农夫捂醒了的小蛇,它可以这样说:“我生来是咬人的,至于有毒、没毒,就看你的造化了。”所以,不是蛇想害农夫,而是由蛇本性决定。

换位思考,小蛇也可以这样说:“你救了我感恩不尽,但我又怕将我带家杀之煮了吃。所以,我先咬你一口,让你疼痛好一走了之。”

诸理由:我们人类时常有战争,人与人之间表现上同心,内地里都秉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蛇也一样,它反咬一口,其实点一种防卫和自救。

或许是蛇未曾见过农夫的胸膛,乍一醒来倍感恐吓。于是,出于本能意识,立即采取了行动,反咬一口是计谋,目的是为了脱身而逃离险境。

不管《农夫与蛇》中,谁做的对与错,人们总是为农夫说话,为什么很少从蛇的立场来审视自己?

同情弱者:《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蛇快冻死了,成了弱者,所以农夫同情它,将它悟在怀里,让它有了生命的存续。

反过来,同理是因农夫被蛇咬了中毒死了,人们的眼光依旧未变,只不过对象变了,农夫成了弱者,当然要替他说话了。

易同质化:常言道:作恶多端必自毙!蛇,出于本性咬死了农夫,人们很不解:救了你的命,反而害死了主人。

可谓是罪大恶极,太没有3人性,就是不打死你,唾液也都会淹死你。人们的普遍观念是知恩图报,一世还不了,来生接着续。

应区别开:当人与蛇争道时,应该先让蛇通过,然后人再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人类之文明程度,保护自然界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不要议论别人的对错,首先要定准自己是否做的很好。蛇咬死了农夫,正如人虎同道,你不打死虎,就有可能被虎食掉。所以,当蛇认为处于险境中,抗争是必然的。

总之,《农夫与蛇》,很多人习惯站在农夫的立场看问题,不理解蛇之本性使然。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以蛇的立场来审视自己似乎顺理成章!

其他网友回答:

巜农夫和蛇》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老少皆宜的寓言故事。

故事大概简介: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农夫在冰天雪地上看见一美丽毒蛇,她快要冻僵而死。农夫大发慈悲,将毒蛇拾起,放进自已怀中,当毒蛇暖和苏醒后,没有忘记毒蛇的本性,恩将仇报,反咬一口,将农天毒死。

这寓言故事的结局,揭示一个普世道理,对一切坏人,不要被她美丽外表,堂而皇之的语言所疑惑,尤其是僵而不死的坏人,更不能同情他们,同情他们等于犯罪。

我们读古代寓言故事并不能望文生义,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生搬硬套地解释农夫与蛇的关系,更不能衍生其他的意义。如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让人啼笑皆非。

其他网友回答:

问的好,人就该站在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对问题认识的更透彻。也是换位思考,能换位思考的都是聪明人。
下面我就各自在农夫,蛇的角度观察这个问题。
农夫: 这蛇被冻的跟冰棍似的,太可怜了,我不能见死不救。啥?它会咬人?都这样了怎么咬人? 别人曾经被咬以及它被救之后咬别人管我屁事? 我管不了这么多,救了再说。
哎哟!竟然咬了我,这蛇太TM狠了,我救你你还咬我,想咬人咬别人啊? 我真不该救它的。。。
蛇: 天这么冷,我要被冻死了,,好温暖好舒服,我又活了,又有了力气,又想咬人了。 就是面前这个人,近在咫尺, 这么近,诱惑我咬他啊!咬起来特别方便,不咬对不起我的牙。
好象是他救的我。我该不该感谢他呢? 切,人才会这么想。 也许他救我的目的就是想让我咬他?那就满足他!?也许他别有企图? 哪里有那么多好心?看来确是别有企图了,想把我捂暖了做蛇羹?太吓蛇了,太坏了,必须的咬他!
还有其他角度的
外人: 农夫这沙缺,被自己救的蛇咬死了,看来不能好心救人或蛇。
生态环境保护组织: 各种动物都是生态链的一环,人应该保护,不该破坏,否则地球生态遭殃。 农夫救蛇是对的,但是明知道蛇会咬人不知道防范? 应该科学的有防护措施的规范救护,之后再把蛇放归自然,要人蛇隔离,保障双方的安全。
极端动物保护组织: 人救蛇是完全正确,见死不救是完全错误。蛇咬人不是蛇的错。蛇可以咬人,但人依然不该针对蛇。
以上,因为各种立场各自的角度看法差别很大,所以许多问题都是扯不清的。
各位条友,你是在何角度看问题的呢?
————————
如今的情况很少有农夫和蛇了,,。。不过却多了许多人与狗的情况,。而且无论农夫和狗,都喜欢站在狗的立场看问题!!!
那些被咬的和被咬死的,完全被无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问的很是新颖,确实是这样,我们习惯了站在人类的角度看问题,任何事情都是以人为主角!动物们自然就会被归为邪恶的一方。

这个故事 本来的寓意是从农夫的角度阐述,救了一条蛇,结果却反被咬了一口!结论是蛇是邪恶的冷血动物,是不懂得感恩的!假使我们换个角度来说,极有可能蛇醒转过来后感到了危险,为了自身的求生本能故而咬人。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个情景,蛇被冻的濒临死亡!按说蛇是冬眠动物,冬天来临时早就应该躲在地下睡觉了,可是唯独这条蛇在地上!为什么?它又经历了怎么样的故事?是不是被什么动物追杀?又或者被什么人从地下挖出来的?如果是被人从地下挖出来的那么这个故事的邪恶的一方又会变成人类。

这个故事就可以这要写:我是一条蛇,冬天来了我早早的躲在已经找好的温柔乡,舒舒服服的睡起了我的长觉。可是我睡的正香,却被邪恶的人类从地下挖了出来,他们将我挖出来又丢在地上,我被动的无法动弹,渐渐失去了意识……

等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在一个人类(农夫)的怀里,我猛然想起自己之前的经历!这个人类将我救活肯定是为了更加邪恶的目的!我为了逃命,所以狠狠的咬了他。他吃疼将我丢了下来,我也趁机逃走了!真是太险了,他们没将我冻死却又想用其他的办法折磨我,果然人类都是邪恶的啊……

这样以来是不是故事的立场就对立过来了?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们习惯了在固定的角度看问题(很多故事里蛇都是邪恶的象征,而农夫多是淳朴而善良的,这已经可以说是很多故事里的固定套路了),这导致很多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想看的结果(邪恶的蛇,善良的农夫),因而放弃思考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真相是什么?如何站在一个完全客观角度去看待?)

说到这个我又想起一个鹰与兔子的故事

一只饥饿的鹰追着一只兔子,兔子一路狂奔,遇到了一个僧人,兔子寻求僧人的帮助,僧人答应了!鹰也马上追了过来,僧人劝道“你不能吃这只兔子,我不能见死不救。它太弱小了。”

鹰听完后就说“你只是觉得你救了它,但是你想过没有,若我不吃它,我便会死!如此一来,你救了它!可你却杀了我”

僧人听完后默然无语……

故事还有后续,但是我们就讲到这里!从这里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很多故事里兔子的形象都是可爱,善良的。鹰是凶猛残暴的!这也是很多童话故事喜欢用的固有套路,比如善良的小绵羊,可爱的小兔子,淳朴的农夫,狡猾的狐狸,邪恶的蛇,凶猛的苍鹰……

其实在自然界之中,它们自有自己的法则,无所谓邪恶与正义!都是为了生存,这只不过是我们人类自己强加给它们的一种“非自然”的印象属性而已……

有时这种属性会影响我们的思考,从而更倾向于帮助故事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其实若能真正的从完全的客观角度来看的话,真相或许并非人们认为的那样啊……

其他网友回答:

你这立场很奇葩,将你这问题延伸一下,如果有人杀了人,立即要挨枪毙,为何不从杀人犯的立场看看?实际上怕没任何人会站在坏人的立场去看为什么?坏人做坏事,肯定也有做坏事的理由,但是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是只为一已私利而侵犯别人。好人做好事,不是为自已而是为别人,或者牺牲了自已的利益去维护别人的利益。这就是好人和坏人的最大区别。所以不管你从蛇的立场去看问题,或者从狼的立场上去看问题,都是为了自已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是人类所不齿的行为。

其他网友回答:

农夫和蛇,它是一个寓言故事,是用来教导人的,让人分清善恶是非,启化人们的心智,看清事物的本质,对于人类和人生有其极强的教化作用,而故事中的蛇只是被临时指定用来完成故事的一件道具而已,是世上一切邪恶和天下所有歹毒的指代和化身,如此看来,谁若是站在蛇的角度和立场上看问题,那他充其量不就是一傻子吗?

其他网友回答:

见过猫救老鼠

标签: 农夫和蛇 农夫 立场 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