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你认为李自成的起义军能够支持多久呢?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马主义不是算命先生。“假如”不是问题,不值作答。

其他网友回答:

假如吴三桂不引清军人入关 ,你认为李自成能支持多久呢?我想即使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 ,也坚持不了多久,首先来说,李自成并不像朱元璋那样,痛恨前朝,朱元璋生活的时代,正是元朝末年,他生活在最底层,地主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已经让他无法正常生存下去,所以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后就有了彻底底推推翻元朝统治,甚至有了兼并起他起义军做皇帝,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而且不光有徐达,和常玉春那样能争惯战的勇将,更有刘伯温,李善长那样的文官,朱元璋知人善任,又能正确处理好和前朝文人武将的关系,所以成了即刘邦以后,第二个最底层农民起义坐拥天下的人。李自成也是农民起义,也受统治阶级压迫,也起义了,但李自成仅仅是为了活命,为了活的舒服些,他有没有帝王思想很难说,我觉得他是没有什么信心的,好像他的帝王思想就是简单的算命,有人给他算命,说他有皇帝的命,他才觉得也许有吧!实际并没有多大信心。就在攻克北京之前,他还给崇祯皇帝送信,只想称王,没想取代他,可能是崇祯皇帝没接到信,攻进北京城,李自成曾经射承天门的天子,认为自己射中了天字才有可能坐拥天下,如果射不中可能自己真不是皇帝的料,说明能不能当皇帝他心里没底,老天跟他开了个玩笑,曾经百发百中的李自成偏偏这个时候,一只蚊子飞进眼里,那支箭没有准头的就射出去了,落在了天字的下边,门字的上边,虽然有人解释落在天字下边,就是得天下,而李自成已经灰心丧气了。他根本就没有胸怀天下的志向。进城后的李自成原以为皇宫内有的是金银财宝,京城富甲天下,从不缺钱粮,没想到空空荡荡的紫禁城除了红砖绿瓦啥也没有,太扫兴了,想当年刘邦进咸阳约法三章,秋豪无犯,大顺军就不同了,开始还能约束自己,没钱怎么能行,这么多人吃喝拉撒哪,没办法,抢呗!许多明朝旧臣被抓来严刑拷打,逼问钱财,军队涣散了,到处烧杀抢掠,比日本鬼子进村还可恶,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进城以后,象刘宗敏这样的大将也不服从管束,李自成也做不到令行禁止了,好多人不听话他也管不了,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杀了吴襄,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一气之下作了汉奸,外边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又起内哄,吴三桂和李自成彻底翻了脸,一片石之战才知道自己的农民军,和当年李成梁组建的关宁铁骑的差距,原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惨败之后,过来一下皇帝的瘾,就仓惶逃窜了,九宫山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站 。如果他能够目光远大,有救苍生与天下之心,如果进城后能够秋毫无犯,约法三章,如果能正确对待明朝旧臣,恩威并施,如果能够正确对待明朝将领,如果能够化解起义军和旧军队的关系,善待吴三桂,使他为几所用,如果善待崇祯皇帝后代,如果历史上再出现张良,萧何,李善长,刘伯温这样的高人辅佐,也许清军没那么容易打进北京,大顺朝有可能存活几年,如果李自成的接班人和朱棣一样有胆有识,有魄力,也许存活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李自成逃不出他的局限性,也跟本没有如果这么一说,历史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能改变的了的。

其他网友回答:

坚持不了多久。因为李自成想的是当官发财做老爷,作威作福。没有格局,没有治国方略。闯王闯王,瞎闯一阵,瞬间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第一:战略严重失误。第二:证治上缺乏判断能力,还有腐败问题没制致。第三:军事上,攻取北京过早,是错误的(兵力物资殉失严重,民生负担)没有考虑周到等原因。第四:外交思想空白。第五:总体似强大而不完缮,不具备远大的战略眼光。最终失败。

其他网友回答:

就具体的时间而言,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结论。但以李自成入北京城后的所为,他或许能够维持的时间长一些,但也长久不了。

李自成在临入北京城前做的一件事。在临入北京城前他曾给崇祯皇帝写信,希望自己能封一个王爷,然后率军去与满清作战。只可惜崇祯皇帝并没有看到这封信,在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就上吊了。仅仅这一件事,其实我们就能看出来,李自成的革命性并不强烈。他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有一定的地位,能过好日子。他的眼光没有放在天下人上面,如此一个人,即便暂时坐了江山又能坐多久呢?

然后我们来看看李自成用人方面,李自成所用的人基本上都是失意的文人。这些人在明朝没有得到良好的待遇,对明朝有仇恨,于是加入了李自成的起义队伍。这一点其实也是李自成最终走向失败的一个原因。因为李自成所用之人有他们的政治局限性,这些人目光短浅,缺乏基本的带兵打仗,治理国家的经验。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又因为他们全部出自于底层,所以他们无法准确的把控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势。从历史上的经验来看,只有朱元璋一个人是纯粹的农民起义,而后获得了成功。而他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任用了前朝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一点李自成没有做到。

学者谷应泰对他有这样一段评价评价:彼自成者,非有殊才绝力,不过狡黠善骑射耳。而谋主牛金星、顾君恩辈,则井窥之智也。孽党刘宗敏、白旺等,则瘈犬之猛也。奈何千丈之堤,溃于蚁穴;天府之险,踣于困兽哉。从这一点上,也可以侧面的证明李自成在用人方面的不足。

而他在进入北京城后,并没有对明朝的朝臣进行分辨,来妥善的任用。而是全部都“一视同仁”,不进行区分就加以处置,这一点也没有坐稳天下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之后的所作所为。初期的时候还能做到严控军纪,并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可是时间不久,连10天都没过,李自成义军的劣性就体现出来了。他们不仅对明朝遗留下来的臣子残酷剥削,敲诈勒索。而且,逐渐的把这一做法延伸到了百姓的身上,跟他之前所表现的爱民形象截然相反。而当吴三桂引满清入关之后,他又听信了牛金星的谗言,杀害了他起义的最大功臣之一李岩。国家危难之中,尚且如此,那如果国家没有危难,恐怕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也会很快的陷入到党争之中。

看当时的天下格局,虽然李自成算是夺取了中央政权。可是明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和他同样作为起义军将领的张献忠也能够对他构成威胁,吴三桂如果不引清兵入关那他也会成为李自成的隐患,再加之满清对中原觊觎已久,这几方势力无论哪一方,李自成都无法做出妥善的解决。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明末的小冰川期。李自成在进入北京后,他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于是开始进行部队的扩充。可是受到气候影响,当时鼠疫横行,李自成的部队也很快感染了鼠疫,作战能力大幅度下滑。

李自成的失败,绝不仅仅是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他的政治格局就没有放在天下,而其本身的能力也不足以统一天下,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只不过是加速了他的败亡。

其他网友回答:

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实际算得上是钻了明朝中央政府的空子。当时的明廷既要面对关中地区的李自成义军,又要面对荆楚地区张献忠的义军。另外,自万历末年开始,东北的建州女真兴起,明廷北方大量的精锐骑兵和火器部队被牵制在了辽东。历经了萨尔浒之战及松山战役等大败后,辽东仅剩的吴三桂关宁兵团被牢牢锁在了山海关防线,无力回援北京。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依然勒紧裤腰带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拜孙传庭为陕西总督加兵部尚书并统领七省军事征讨李自成义军。可以说,此时的孙传庭兵团已经是明朝中央政府在关内北方战场能够拼凑出的最后一支精锐部队了。但天不遂人愿,可能确实是大明气数已尽,当时全国都爆发了极其严重的瘟疫。明军中的兵士纷纷倒下,孙传庭兵团的战斗力被极大的削弱,自然不是风头正劲的李自成义军的对手。这个情况在近两年拍摄的电影《大明劫》中有比较生动的呈现。在孙传庭败亡以后,从陕西到山西,再到居庸关防线,再没有明军敢于抵抗李自成,纷纷开城投降。闯王拿下北京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拿下北京后,李自成集团依旧只能算是全国多股实力派诸侯中的一个,并不具备一统江山的压倒实力。从关内来说,先不谈荆楚地区实力强劲的张献忠集团,单单是以南京为中心的明廷剩余势力就极为庞大。甚至在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北等大片地区依然还有为数不少政治态度左右摇摆、极为暧昧的明廷官吏和军队。从关外战场来看,即使吴三桂不迎清军入关而是投降李自成,要抵御清军的攻势依然比较困难。吴三桂的关宁军团只有约四万人的兵力,李自成从北京带领北上山海关的部队约六万人且缺乏战马,大部分以军事训练不足的农民军或忠诚度不高的明朝投降部队为主。要以这样约十万成分复杂的部队对抗清廷和硕睿亲王多尔衮麾下约十二万能征善战的八旗军(满八旗约六万,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加起来约六万),没有非凡杰出的军事统帅和策略是难以做到的。所以,拿下北京的李自成实际是已经处在了全国多股势力夹击,即“众矢之的”的位置,战略处境事实上是非常堪忧的。此时吴三桂开城降清反戈一击只是背后给了李自成最为致命的一刀而已。没有这一刀,李自成想要在北京站稳脚跟也是极其不容易的。坦白讲,李自成本人心中一开始未必不清楚这一点。兵临北京城下之时,他给崇祯皇帝提出的条件只是“列土封疆”以及赔偿银两,想让明廷承认其在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割据的合法地位。怎奈崇祯皇帝性格刚烈想不开,宁愿玉石俱焚也不愿意妥协退让才造成了后来的悲剧。

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药,李自成恐怕也更愿意学明太祖朱元璋,后者在成功夺取天下前,曾采用学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积累力量、减少树敌。只有硬实力够了,当机会来时才能稳稳接住。否则,捡漏得来的江山再美好,也不过是沙滩上垒起的城堡,潮水一过便再无痕迹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假如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李自成的起义军也会失败,最多能支撑10年左右。

其原因综合分析如下:首先,李自成骄傲自大,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称王称帝、脱离人民;其次,军纪涣散,加之吴三桂叛变,引清军入关,最后走向流寇主义,不堪一一击;

再次,受传统农民狭隘思想的束缚,加之清军渐强大。

即使没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最后清军也会破竹而入,导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也会瓦解而彻底失败。

正如毛主席对李自成总结的三句话:1.李自成式的“流寇主义”,2.李闯骄傲自大,3.“我们决不学李自成”。

其他网友回答:

<2>导读:这话本身就不客观,如果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不是没有可能坐天下。李自成能坚持多久这个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如果没有强力外力介入的话中原大地能够统一的人只能是矬子里面拔大个。这个周期不会太长,一般延续十几年的时间都会完成。如果和传闻中一样的话,大清王朝真有可能和大辽、突厥一样不进入中原而建立一个和辽国一样横跨草原的国家。如果是这种情况中原三股势力大顺、大西和南明比较,个人的意见是最先掉队的应该是大西。至于李自成的大顺和南明基本五五开,如果大顺能休养生息、开科举的话未必没有统一中原的机会。


其实崇祯十七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李自成攻破京城导致崇祯自缢身亡;传承276年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被崇祯叫回来勤王的吴三桂在山海关左右为难,如果他不引清兵入关的话很有可能投降李自成。至于说冲冠一怒为红颜,在自私自利的吴三桂面前根本不是问题。占据关外和漠南蒙古的大清不入关还可以去征服喀尔喀和准噶尔。最理想的就是中原趁清朝征服喀尔喀或者准噶尔之机完成中原统一的过程。


中原三股势力大西会先掉队

手下在中原三股势力当中,张献忠的大西是最弱小的。崇祯十七年张献忠于四川成都称帝,国号仍大西。大西政权也设置百官、实行六部治国,但是毕竟是割据政权。大西政权开科取士,通过劫富济贫来免除部分贫困农民的赋税。这让富裕的地主阶层不但发生叛乱,社会始终不能安定下来。巅峰时期的大西政权占据四川大部,四川沃野千里可为帝王之资但是毕竟隐忧很大。

1644年9月张献忠亲率大西军主力出兵与大顺军争夺川北地区,但是汉中始终控制在大顺政权手里。次年正月张献忠亲率军亲征汉中,虽然汉中几度易手但是最后还是被大顺军名将贺珍夺回汉中。我们都知道汉中历来就是四川的门户,没有汉中在手大顺随时可以得陇望蜀。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在西川立足,与曹操的汉中之战历时数年机会耗光了益州的财富才获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四川北大门在手,刘备才敢登基称帝。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北大门门户在人家大顺手里,相当于大西门户洞开李自成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占据了主动地位。

其次就是西大门三峡虽然在大西手中,但是荆州等地还在南明手中。也就是说大西向突破三峡向外发展的道路已经被堵死。四川南部在南明手中;汉中门户在大顺手里,大西政权怎么看安全性还不如三国时期的蜀汉。况且如果清军不入关,那么大顺和南明慢慢耗也能把大西耗死。大西内有地主叛乱、外有强敌,即便张献忠、孙可望、李定国再能打也没有用。清朝不入关的话,大西注定是最先掉队的地方政权。



南明、大顺五五开,大顺不是没有统一的机会

剔除大西以外我们再来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南明政权。大顺版图东自山东、西至甘宁、北沿长城、南达江淮,包含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西北甘肃、青海、宁夏的一部分,川北保宁地区若干州县,及今江苏、安徽淮河流域地区。面积超过百万平方公里,显然大顺要比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要庞大很多。

大顺朝同样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并在大明律基础上修订了简易版的大顺律。处于国家草创,所以开科取士补充各级官吏。虽然大顺通过不断掳掠明朝藩王和贪官财富补充军饷地主阶级层面有影响和反抗,但是对于基层农民实行免除赋税三年同样会赢得底层人民的支持。

大顺朝无论是从官制建设还是律法、赋税来看,都是奔着长治久安去的。在占领京城后确实有过火劫掠百官的行为,但是对于农民起义军不能要去太高。如果没有清军入关的话,大顺只要撑过开头几年未必不能稳定政权。千万不要高看明朝遗留官员的操守,和后来的清朝一样不是有好多前朝官员吗?只要朝政稳定运行起来,那么大顺就除了防御北方的清朝以外就可以制定和南明的战役规划了。


大明北方藩王如庆王、韩王、晋王、肃王、代王等基本都被大顺朝所杀,所以大顺和南明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南明虽然占据富庶江南基本没有收到起义军的荼毒,但是内部帮派林立、军阀横行。从左良玉、江北四镇都是军阀谁都是为了自己捞好处,没有人想着以国家为重;各地藩王、监国林立,甚至彼此大打出手。弘光、鲁王、隆武、永历等大明藩王都在各野心家的拥立下彼此仇视,也就是说在南明内部还为了谁是正统纠缠不清。历史上的南明如果不是孙可望、李定国等起义军与南明联合抗清,估计南明早就亡国了。

所以说南明如果仅凭自己力量与大顺对抗未必是对手,无论是大顺的李岩、李过、李来享等还是大西的李定国、孙可望等原本历史上携手抗清的战友都会成为彼此厮杀的仇人。南明在地盘、富庶程度上比大顺强,但是大顺在军队战斗力上要比南明强。所以

两个政权基本五五开,没准大顺还要强一些。


小结:

综上所述,如果清军没有入关势力较弱的大西政权会是第一个掉队的。剩余大顺和南明政权势力基本对等,所以胜负五五开。如果非要矬子里拔将军的话,个人倾向于李自成的大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其他网友回答:

李自成,这个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咱先来说说他是靠什么成功的!估计很多人都认为先前的成功是得了民心!那么他是靠什么得了民心的呢?

“开城门,迎创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就是这一句口号!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要知道,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剥削都是从纳粮开始的!一听说闯王来了,不用纳粮了,老百姓们当然很高兴!他们成了闯王的最大拥护者!

可是李自成要养庞大的军队,不对老百姓纳粮收税!那钱从哪里来!李自成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逼和抢!他先是把前明的官员们给抓了起来,一个一个的严刑拷打,逼他们交出自己的财产!然后,再去抢那些城里的富户!如此行径!和强盗又有什么区别!

试问一下,如果有一天,这些从官员身上逼出来的钱,以及从富户家里抢来的钱都花完了!那李自成靠什么来养活庞大的军队!如果连军费都发不起的话,他们不会造反吗?不会哗变吗?单从这一点来说,李自成必败无疑!

也有人说,李自成在坐了皇帝位后,也可以向老百姓收税纳粮啊!

可是这么一来,李自成不就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脸吗?老百姓还会再信任他吗!而且此时,关外清军虎视眈眈!李自成敢冒险向老百姓收税纳粮么?他不怕老百姓造反吗?如果老百姓造反了!关外的清军在趁机打过来!那他的江山还能保的住吗?这都是李自成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入了京城后,李自成面对大将刘宗敏的所作所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人说,李自成只要处分了刘宗敏,历史或许就会改写!因为刘宗敏在京城干了很多不得人心的事!可他们不知道这也是李自成想要干的事!不纳粮再不抢一点拿什么养活军队!

要知道再封建社会政府的收入,主要就是靠百姓纳粮所得!

所以说,李自成是成也不纳粮,败也不纳粮!

他失败是早晚的事!

其他网友回答:

李自成虽已得天下,但不为大众服务,又没有约束部下,另部下有恃无恐地抢民间财富,民心尽失,清兵不入关,最多有三年天下。

标签: 清军入关 吴三桂 起义军 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