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这个词是后人(明代大思想家李赟,具体事例可以百度)说秦始皇帝嬴政的。嬴政专属称谓。
说康熙千古一帝的都是”我大清”的电视剧看多了么?康熙到现在五百年都没有,还千古?
切忌把戏说当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地府开大会,讨论谁是千古一帝!
前排就坐的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成吉思汗铁木真!
后排有: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康熙帝玄烨!
首先发言的是主持人:阎罗王
列位爱卿,既然大家都是死人,就不应该管活人的事情,但是凡间最近千古一帝讨论热烈,死了还在为这事叽叽歪歪,搞的朕很烦,为了更好维护秩序,消除人间的怨念,经过十殿阎罗商议并上报天庭,由黄泉公司主持千古一帝评选活动,经过多轮网络投票,产生了在座几位入围人员,今天咱们开个民主推举会,把千古一帝选出来,消除这场争议,请诸位按照座次年龄顺序发言,各自陈述一下竞选理由及政绩供评委参考!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是我,没有我你们都是山大王,我不和你们这帮傻叉竞选,无论谁胜出,千古一帝都是我的!
汉武帝:朕开疆拓土,把汉朝变成一个民族的称号,你们要不服气,出去单挑,老子不打死你们,你看匈奴那几个单于,死了还天天被我打,谁不服气可以一起上。
李世民:朕文治武功,号称天可汗,国外那些黑人白人都服气,连日本鬼子都给我下跪,你们这群土包子想和我争,我可是走国际路线!
铁木真:我就说一句,谁有我的国土大,如果没有就别BB
刘邦:千古一帝是我重孙子!
曹操:朕虽然没有登基,但朕的儿子和你们一样是皇帝,别的我就不说了!
杨坚:科举是我发明了,没有我就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科学你们还搞个毛的网络投票,都滚,不要和我争!
宋太祖赵匡胤:我不杀功臣,你们谁不服!
朱元璋:老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康熙:朕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定蒙古,在位时间历史第一,谁不服?
经过第一轮投票:刘邦曹操杨坚赵匡胤朱元璋出局!
第二轮互评:
秦始皇:老子不和你们这些傻叉争,老子做皇帝的时候你们连液体都不是!
刘彻:铁木真是傻叉,康熙也是傻叉,老子当年应该把你们这些住在树林里的家伙统统干掉,让你们和老子争!
李世民:哥是天可汗,超凡脱俗,不玩打打杀杀,长城都懒得修,以德服人,你们和我比,都是傻叉。
铁木真:老子是世界第一国土帝王,你们谁能打过我!你们汉人的子孙都被我干趴下了,不服气出去单挑!
康熙:老子一句话,把你们的坟都挖了,再搞几个汉奸五毛,天天发帖骂你们,谁说你们几个是千古一帝,老子就诛他九族,看你们谁和我争!
会议陷入沉默!
经过紧急磋商,阎王宣布:大家一致同意,后三轮评比取消,康熙胜出!
我是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康熙皇帝,即爱新觉罗—玄烨,清太宗皇太极之孙,顺治皇帝第三子。公元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称帝以来在位最久的皇帝!其一生为大清朝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
康熙皇帝少年初亲政时曾经把六个大字“河务、漕运、三藩”写成条幅挂在自己寝宫的柱子上。以此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当时清朝初年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三件大事。
平定三藩 明末清初战乱不断,清朝初年摄政王多尔衮利用汉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势力,帮助清朝平定巩固西南,东南等明朝残余势力。待清朝入关稳定之后,便封他们各自为王,镇守一方。史称三藩。其中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镇守福建。他们各霸一方,形成几股割据势力。三藩名义上对清廷纳贡称臣,背地里却不断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们三股势力储将备兵。势力一天天壮大。且各自在自己的封地内飞扬跋扈,官吏横行,鱼肉百姓,广大农民怨声载道。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他们仗着自己的武装力量日渐壮大,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日益不听约束,给清朝中央集团统治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且他们还连年向朝廷索要边疆维稳军费,给国库造成巨大财政负担。待康熙皇帝勤政之后,围绕是否扯藩的问题上,最终力排众议,决定撤藩。消息传到云南,吴三桂联合其余两位藩王起兵反叛,康熙皇帝在祖母孝庄文皇后及众多文臣武将坚定支持下,采取坚决打击的措施。最终三藩被彻底剿灭,这次平叛的胜利,有力的消除地方格局势力,维护了清朝中央集团的统一与稳定。
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通过武力从荷兰侵略者手中夺回台湾,并在台湾自立为王。待郑成功死后,台湾郑氏家族发生内乱。康熙在此情况下,怕有外部势力乘机干预,决心为了国家统一而收复台湾。后康熙皇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最终施琅将军不负众望成功占领澎湖,不久郑氏后人前来投降,清军进驻台湾。自此台湾再次回归中央版图。
平定准格尔叛乱 清初生活在中国西北的额鲁特蒙古准格尔部,从17世纪中叶开始逐步强盛起来,特别是葛尔丹继承准格尔新汗时,势力一天天壮大。葛尔丹心存大志,一心想脱离清朝中央集团统治自立为王,其势力鼎盛时期曾经扩张到青海西藏。而且葛尔丹为实现自己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野心还暗中勾结沙俄。为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给京师创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康熙皇帝曾先后三次御驾亲征葛尔丹,最终葛尔丹染病身亡,清军完胜。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明末清初,沙皇俄国不断向东扩张,并于17世纪中期侵入到黑龙江地区,并在与东北接壤地区大肆掠夺财务,杀害无辜百姓,给清朝东北边境造成巨大威胁!加之清朝初年,国内局势尚未稳定,清廷一忍再忍,直到公元1680年左右康熙皇帝对盘踞在中国黑龙江地区的俄国根据地雅克萨发动军事行动,最终沙俄无力抵抗,主动投降,提出议和的主张。康熙皇帝欣然接收提议,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重新界定了两国边界。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条约签订后,东北边境重新回归安宁。
经过明末战乱,中原地区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康熙皇帝玄烨继承帝位后,玄烨顺应了人民意愿而努力发展社会经济,减免赋税,打击圈地行为,种种举措,有利的恢复和发展了清初经济。
康熙皇帝玄烨以其文治武功,兢兢业业,为后世所称赞。她智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修缮黄河、整顿吏治……凡此种种有利的维护了清朝大一统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稳定和民族融和而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
其他网友回答:前几天看到一个问题:永乐大帝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世界性大帝。该问题下,一大群人在毫无根据的“论据”论证朱棣“世界性大帝”名号的合理性。如果朱棣都能被称为“世界性”大帝的话,那么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是没什么毛病的。
不妨看看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的为政举措。在此多说一句,很多人拿擒鳌拜来当做康熙是“千古一帝”的论据,个人认为不太可取。擒鳌拜这件事,本质上就是皇帝拿回权力所采取的措施,斗争对象也仅仅是权臣,这一条最多说明康熙本人很机智果敢,但绝对能当做评价皇帝的标准。
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第一,一一化解内忧外患。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可谓没过几天好日子。都说明末面临的局势无解,但和康熙一朝比起来,那可真是好多了。
首先是内忧,郑成功占据台湾,不时出兵攻击福建沿海地区;云南吴三桂蠢蠢欲动,最后联络尚可喜等起兵,一度占领清朝半壁江山;其次是外患,准噶尔勾结沙皇俄国,在西北虎视眈眈,沙俄在东北烧杀抢掠。
而天公也不作美,有人说明朝灭亡是因为所谓的小冰河,但是据考证,小冰河最严重的时期是1650-1700年,这正好是康熙年间。
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全让康熙给碰上了。这大明朝就是这么完蛋的,而此时清朝才入关没五十年,根基极其不稳,大清怎么看都是要完的样子。然而,清朝偏偏就没有完蛋。
康熙先是利用三藩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招降了耿尚二王,使得吴三桂变成孤家寡人,最终得以顺利平定三藩之乱;接着,任用施琅进攻台湾,将台湾纳入版图;收拾完台湾,紧接着和沙俄掰手腕,两次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关于《尼布楚条约》,多说两句,现在某些人认为这个条约是什么出卖土地,丧权辱国的条约,能说出这种言论,充分说明其无知。条约签署签订前,西伯利亚已经是沙俄的了,而清朝虽然将蒙古纳入版图,但统治并不牢固,而这个条约从国际法的意义上,确立了中国对蒙古的主权,同时确定了外兴安岭一带中国的主权,有效遏制了沙俄的扩张。
沙俄退回去后,康熙又收拾了噶尔丹,具体是自己出兵,并且策反噶尔丹后方的负责人——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腹背受敌,最后身死。
这一系列的危机,就这么化解了。
第二,康熙帝为政以德,恢复生产,体恤百姓。康熙帝在位期间,中国人口从明末的五千万增长到一个亿。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红薯引入中国的结果。然而,前两者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引入中国,而红薯在乾隆时期才引进。而且,康熙年间国家并没有大规模推广种植。所以,人口的恢复,是百姓负担减少,社会稳定发展的结果,康熙帝当然功不可没。
据记载,康熙帝多次巡游各地,亲自到农户家中了解民间情况。著名的永不加赋这一政策,就是康熙在亲自考察农户家中后做出的决策。康熙本人在深入民间时了解到
朕昔巡幸访问百姓,据称一家有四五丁(有纳税义务的成年男子)纳银一丁者,有七八丁纳银二丁者等语……………… 今国用充足,反给俸赏等项,绰绰有余…………查此特欲知各省人民实数,并非视丁加赋之意。可见,康熙帝对于民间的情况很重视,多次亲自考察。
第三,康熙帝在政策上给予对外贸易很大自由。在收复台湾后,康熙皇帝下展界令,海洋贸易自此恢复。清朝每年和西班牙,荷兰,东南亚各国以及日本贸易往来频繁,中国用茶叶,生丝等出口,日本,西班牙等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这样一位帝王,如果不能称为千古一帝,那实在是没道理。
其他网友回答: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后人将康熙誉为“千古一帝”,其中缘由是什么?
智擒鳌拜玄烨八岁时,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福临病逝,临终前接受了汤若望的建议,因为玄烨得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为继承人。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四人共同辅政的局面并未维持很久,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公开而激烈起来。在四人中,逐渐专擅实权的是鳌拜。他平时已表现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果然,不出三年,他就暴露出骄横和专权的野心。首先便跟苏克萨哈不相容。康熙六年(1667)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晋升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当时,康熙帝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布库”之戏,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突然命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觐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康熙逐渐实操朝政大权,巩固了局面。
削平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要撤藩的激烈争论。最后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七月,吴三桂假装请旨撤藩,康熙帝同意。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率兵造反。
康熙帝的对策是坚决打击吴三桂,决不给予妥协讲和的机会,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则大开招抚之门,以此来分化敌军,削弱吴三桂的羽翼,从而孤立吴三桂。
在这个方针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命勒尔锦等统领大军至荆州、武昌,正面抵住吴三桂,并进击湖南,又命安亲王岳乐由江西赴长沙,以夹攻湖南。
康熙十五年(1676),陕西王辅臣和福建耿精忠在清军进攻下,先后投降。广东的尚之信也于康熙十六年(1677)投降。陕、闽、粤以及江西都先后平定。
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忧愤成疾,于八月病死。吴三桂死后,其部将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1681)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
驱逐沙俄沙俄在清军入关后就一直骚扰清朝的边境,还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的大片领土。在康熙二十年,清朝向沙俄发出警告,让他们撤离清朝领土。但是沙俄根本不理会,最后清朝被迫反击,对俄军进行了两次围歼战。最终清朝成功驱逐沙俄,收复了领土雅萨克。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了中国历史上对外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在东北的边境,意义巨大。
除此之外康熙帝还收复了台湾,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的经济文化发展。亲自西征漠北,将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了清朝版图。
康熙在军事上面有卓越的成就,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西征漠北开拓疆土等军事中足以体现他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也有人说他到了晚年大兴文字狱,窒塞民智。比如康熙五十一年著名的“南山集案”。《南山集》为康熙年间翰林戴名世所著,其中引用了别人作品中的南明永历年号,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后处以凌迟,涉案人数达300余。文字狱给人民的思想自由和文化创新以致命一击,直接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康熙的继任者也继承了他的治国策略,在有些手段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死气沉沉而昏暗的时代,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中世纪”。乾隆年间来访的马戛尔尼这样描述:“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过去150年里”这个时间段是包括康熙时期的。
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英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千古一帝”的说法,还有待商榷,至少跟同时期的俄国彼得大帝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
其他网友回答:《清史稿》对康熙的一生有个总体的评价,大体就是说他能文能武,开创了光辉盛世。其中有一句话是点睛之笔,即“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
自汉代以来,庙号、谥号制度逐渐成熟。庙号、谥号,都是在皇帝死后,根据其生前的作为行事给予评价,并包含褒贬之意。一般而言,庙号为“祖”高于“宗”。有清一代,庙号为祖的皇帝仅有三人,即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圣祖康熙。一个王朝的奠基人、开创者一般都号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等等,表示其作为开朝皇帝功劳最高。至于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在位期间表现平平,去世得又早,但他象征着女真族从原本偏安于白山黑水一隅,到走向统治天下、囊括四海的格局。所以,最后也给了他世祖的庙号。
但从统治天下的角度而论,清朝十余位皇帝中,无疑是康熙的功勋最高最大,是他开创了长达数十年的盛世,为清朝的延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康熙虽然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实实在在的守成之君(在他即位的时候,明朝早已彻底覆灭),但他的功勋却等同于开创之主。放眼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在三四百位皇帝中,康熙的在位时间最长(达61年);在位期间的作为和功绩,又是在所有皇帝中难以超越的。他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逐沙俄、征漠北,这里每一件事都是可笔之于史书的历史大事。康熙通过这些事情的处理,表现出自己高明的政治手腕和杰出的军事才干。基于这些历史功绩,康熙称为千古一帝是当之无愧的。
其他网友回答:一、他带一群侍卫组成的童子军,收拾了权臣辅政大臣鳌拜,十六岁就亲政。
顺治临死,遗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朝廷大臣尽归他们。顺治帝时已宣布停止圈地,但顺治帝一死,四大臣就立马重新圈占三百八十垧,康熙三年,又圈占土地十三万垧,还每年增加赋税白银几百万两。鳌拜把儿子、亲信都安插在内大臣、大学士、六部尚书等要职上,家中成了小朝廷,经常先斩后奏。四大臣索尼死了,苏克萨哈和鳌拜争斗被杀,遏必隆成了鳌拜的小弟。
康熙训练了一批权贵子弟充当贴身侍卫,趁鳌拜入宫,来了个群殴,结果鳌拜这个巴图鲁(满语英雄之意)成了被捆的“大肥猪”,康熙乘胜追击,令议政王和大臣审讯鳌拜,列举了三十条罪行,后来康熙念鳌拜军功卓著,饶其性命,但死党处死的处死,判刑的判刑,连根拔光。康熙真正掌握了皇权。
二、平定了“三藩”。
所谓三藩,即驻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驻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驻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他们原是明朝辽东的边将,先后投奔清朝,成了汉奸,一路充当马前犬,攻李自成、灭南明、镇压明朝义民反抗,满清对这些铁杆汉奸也没少扔骨头,多年下来三藩成了土皇帝,成了朝廷的心腹之患。三藩中最骠悍的是吴三桂,朝廷每年拔他白银两千万两,占国库收入一半以上,云南、贵州两地官员由他任免,史称西选,两地税收也全供他使用。
康熙毅然下旨撤藩,三藩叛乱,康熙十二年起直到康熙二十年,用了八年时间,康熙平定了三藩,满清才在全国大部地区建立稳固统治。
三、征讨噶尔丹。
元朝灭亡后,成吉思汗的子孙退回塞外,分成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三大部。努尔哈赤、皇太极又打又拉,用征伐、联姻、结盟办法,先征服漠南。漠北也每年向清朝进献一头白骆驼、八匹马,史称“九白之贡”。漠西蒙古不肯合作,分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准噶尔四部。准噶尔兼并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把土尔扈特挤到伏尔加河流域(后在乾隆朝时由渥巴锡率领摆脱沙俄统治胜利回归。),把和硕特部赶到青海、西藏。
准噶尔部控制阿尔泰山周围地区,又挥兵向东,想占领漠北地区。喀尔喀各部抵挡不住,逃到漠南向康熙求救。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在离京城七百里的乌兰布通和噶尔丹决战。噶尔丹用万峰骆驼依山列成驼城(捆骆驼脚、卧地、背搭箱垛、盖温毡,让主力藏在骆城内,从箱垛空隙放枪射箭,被清军用大炮轰开,噶尔丹诈降逃跑,但十万大军剩几千。五年后,噶尔丹率三万骑兵侵入巴颜乌兰,扬言从俄国借来鸟枪兵六万,妄图深入内地。康熙二次亲征,直入沙漠,行走七十余天,终于逮住噶尔丹的部队,一场斗智斗勇的血拼,噶尔丹只带几十亲信逃走,康熙在昭莫多山立碑记此战。康熙三十六年,第三次亲征。噶尔丹众叛亲离,服毒自杀,手下将他的骸骨和女儿钟其海献康熙皇帝。
四、收复台湾。
1661年南明遗臣郑成功从荷兰揆一总督手上收复台湾。郑成功不久去世,先后由儿子郑经、孙子郑克土爽当家,成为割据势力。
施琅擅长水仗,随郑成功抗清,因诛杀犯罪的仆役触怒郑成功,父兄子侄几乎被杀光,施琅逃奔大清,被授水师提督、靖海将军官职。
康熙命姚启圣为总督、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在二十二年开启收复台湾战役。先攻澎湖,与台湾名将刘国轩决战,施琅一马当先,被流弹击中眼睛,带伤继续死战,一番拼杀,刘国轩伤亡十之七八,退守台湾。台湾岛将领军心涣散,纷纷接洽叛降,刘国轩力主降清。
八月,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五、雅克萨扼止住沙俄东进图谋。
沙俄像条鳄鱼,妄想吞并全世界。沙俄向黑龙江流域强势扩张,康熙又亲征,多次逼降进入雅克萨的老毛子,后经过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尽管康熙出于战略考虑,对俄有所让步,但毕竟是平等条约,遏制了沙俄东扩一百五十年!
当然,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吏治腐败,受人诟病,但康熙有以上五大殊勋,形同开国,称圣祖当之无愧!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公元1654年出生,八岁继位,六十九岁时去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虽然康熙皇帝是满族人,但他喜欢汉文化,主张满汉各族平等一家,促进各民族融合,还多次治理黄河水患,使人民安居乐业,八岁时智杀权臣鳌拜,使其他权臣不敢在圈霸汉人的土地,平定三藩、三征蒙古葛尔丹、加强对新疆、西藏的管理,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对我国东北边疆的入侵!他一系列对内对外用兵维护了中华大一统和边疆领土的主权,为后世中国领土面积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
他对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欧洲绘画、天文、历法、科学、数学、宗教、西医也十分感兴趣,汤若望、南怀仁、白晋等一大批外国传教士对清朝的火器、天文、科学有深刻影响。他在位时人民生活安宁,国力强大统一,是康乾盛世的开端,所以称他为千古一帝不为过。
<2>评价一个皇帝是否伟大,主要看其是否拥有文攻武略,是否能够开疆拓土,是否能够让国家长治久安等等!说先来看看康熙帝的武功:
平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准格尔,以及和俄国人的较量都不再提,在这同时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康熙曾派遣诸多耶稣会士前往全国各地进行测量活动,并用他们获得的数据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实测地图《皇舆全览图》,要知道这可是奠定了中国近代疆域版图的基础。
其实除了武功,康熙文治也是相当出色。在康熙皇帝的的倡导下,历时六年,编撰了收字四万九千余的《康熙字典》;一百八十卷、类似于国家宪法的《大清会典》;一百零六卷的典故工具书《佩文韵府》;还有九百卷的《全唐诗》,更不用提上万卷之多的《古今图书集成》。
第三,康熙皇帝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正如电视剧《康熙王朝》主题曲中唱的“一生有一种大海的气魄”,他对所有文化都是保持一种包容的状态,满人、汉人、蒙古人都在这时拧成一个整体。同时他对西洋文化也持有好奇的心,十分欢迎传教士的到来。内藤湖南在《清朝史通论》中说:“康照帝是个对西洋学术非常感兴趣的人,又有统各民族的雄心,因此, 绝对不是只尊重中国学术的人,在尊重中国学术的同时,对西洋的学术也很尊重,大量地使用西洋人。”
白晋、郎世宁、张诚等耶稣会士都在康熙这里得到重用,他学习西方天文历法、数学绘画,对西医也很感兴趣。甚至在尼布楚条约签订时委派传教士徐日升、 张诚作为谈判官索额图的参谋官。直到康熙发现西方教廷企图通过传教手段影响中国政治,才开始抵触天主教,但是对传教士们带来的新鲜的技术仍保持好奇心。
康熙并不保守,他是个开放的人。康熙年间,原本闭关锁国的中国已经部分的向世界开放,并维持着一定数量的邻国贸易以及欧洲贸易。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里也曾提到,这一时期大量的中国茶叶、丝绸、棉布、瓷器和漆器运往欧洲销售。
康熙确实还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来华传教士白晋就曾写过“康熙皇帝经常到各地巡视,以便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和官吏们的施政状况。在这样的观察时,即便最卑贱的工匠和农夫,皇帝也允许他们接近自己……”
如此帝王,为何不能称千古一帝。请各位网友畅叙胸意,热烈点评吧!记得加个关注哦,万分感谢!
其他网友回答:康熙是清王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为什么后人称其为千古一帝,一要看其在位时有没有对中华民族做出具有重大意义的贡献,二看与其他帝王纵向比较,所做的贡献是否依然重大。
康熙的功绩如何康熙在位61年,做出的功绩很多,但对中华民族有深远影响的主要有:
1、削三藩、收复台湾,保持中华版图的统一。
2、驱逐沙俄,划定中俄疆界。
3、平定噶尔丹,收复漠西蒙古,解决来自北方的威胁。
4、完成《皇舆全览图》,奠定近代疆域版图基础。
5、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作为外族建立的政权,康熙着力加强满汉民族之间的融合,维持中华版图的完整统一,注重经济文化的发展,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为清朝之后的发展打好了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康熙在古代帝王中纵向比较如何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称号的古代帝王,主要是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这些帝王共同点主要就是维持中华疆域的大一统,对内发展经济文化,重视民族融合,为各王朝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些方面都功勋卓著,做出了突出贡献。
康熙帝在位文治武功,建立千秋基业,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威海链 » 康熙为什么称为千古一帝?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