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尔朱荣和闵冉,谁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贡献更大?依据是什么?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如果用四个字评价一下这三个人,那么他们对中华民族统一的贡献高下立判:

拓跋宏:一代明主尔朱荣:乱世枭雄闵 冉:民族英雄

毋庸置疑,三人相比,北魏孝文帝更胜一筹,贡献突出。

为什么这么说呢?依据如下:

一、拓跋宏致力于一统中原,治国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拓跋宏亲政后主要政绩是“孝文帝改革”: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尤其是迁都洛阳之举,为缓解民族隔阂,促进中华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重大作用。

隋朝王通评价北魏孝文帝道:“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

二、尔朱荣乱世之枭雄,军事堪比西楚霸王。

尔朱荣是北魏时期的重要权臣、杰出军事家。

尔朱荣虽然位极人臣,并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但他不是一个良好的政治家。

北魏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尔朱荣乘孝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毒死之机,借口为孝明帝报仇,擅自迎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并自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太原王,专断朝政。

在治国方面,他拒绝修生养息的强国政策,一味穷兵黩武。尤其在官吏的任用上,尔朱荣任人唯亲,“广布亲戚,列为左右”。求官者,只要尔朱荣启请的,没有不如愿的;补官者,因级别不够时,尔朱荣即令补者“往夺其任”就此上任。

后借口丞相高阳王元雍谋反,围杀王公、百官两千余人。同年九月,大破葛荣数十万起义军,升任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次年九月,击灭葛荣别部韩楼起义军。

尔朱荣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也越发引起了孝庄帝的忌惮,君臣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永安三年(公元530年)九月,尔朱荣率随从30余人入朝觐见,被孝庄帝提前埋伏好的亲信所杀。

尔朱荣虽然是北魏王朝的掘墓者,促进了北魏的灭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他滥杀无辜,打破民族融合的局面,一直被后世所诟病。

三、闵冉一纸杀胡令,壮举堪比岳飞实乃民族英雄

五胡乱华时,诸胡不仅强驱汉人修宫廷楼阁,造武器武备,甚至以汉人为食,肆意凌辱。中原汉人一时死伤枕籍、从1500万锐减至600万,而各胡在中原的人数竟迅速上升至500多万。 北方汉人的数量急剧下降,炎黄子孙的火种黯淡将熄之时,大英雄闵冉横空出世,一纸杀胡令救汉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虽然闵冉建立的冉魏政权只有短短的2年,但是这关键的两年挽救了汉族人民。 冉魏建立后,闵冉颁布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此令一出,一日之内数万羯族人被杀,男女老幼无人可免,前后有20多万人被杀。随后在五胡的反抗中,闵冉又颁令:所有汉人,凡是斩杀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进爵。此后,几百万的五胡平民遭到屠杀,而最严重的羯族,基本在中原地区灭亡。

闵冉的行为虽然拯救了汉民族,但是得罪了势力强大的鲜卑、羌族。公元352年,鲜卑前燕与冉魏一战中,闵冉兵败被擒。公元352年六月一日,闵冉在龙城被斩杀。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闵冉同岳飞一样,都是民族英雄。但是他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开杀戒却遭到了后世的遮掩,以至于被历史淡忘。

四、总结:

纵观三人行止和历史存在,若要上升到对中华民族统一贡献大小来说,孝文帝拓跋宏当之无愧的拔得头筹,因为他以帝王之身,迁都中原,积极推动了民族融合,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真正意义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

而闵冉和尔朱荣崇信武力,靠杀戮建功留名,虽在一定时期内有积极作用,但在整个中华民族统一历史上来说,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其他网友回答:

拓跋宏、尔朱荣和闵冉三人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都作出了贡献。拓跋宏作为北魏孝文帝,在维护中华民族统一方面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主要表现在:1.在他统治时期,主张统一华夏,结束割据分裂的局面;2.大胆地进行改革,将鲜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实行汉化,并入到汉化的户籍上来,逐步实现了中华各民族的大融合;3.为了发展经济,百姓安定,繁荣市场,还制定了一糸列有利于民的政策和措施;4.为了巩固其封建专制统治,还实行了税制改革,保证了财政的供给,...。可以说,拓跋宏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开明皇帝。

尔朱荣、闵冉他们各是一代武将,在征战、维护中华民族的疆域方面作出了贡献,纵观维护统一及政治大局方面来说,稍比北魏孝文帝差一些,当然,这也是由其所处的地位所决定。但历史总归历史,不能假设。由此看来,北魏孝文帝在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方面作出的贡献应该是更大。

其他网友回答:

中华之乱世无过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期,当此之时,神州板荡,海内腥膻,华夷互攻,生灵涂炭,乱世之极致;另一方面,华夷杂糅,客观上推动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扩大了中华的内涵与外沿。

三人介绍

这三人俱为此时代人物,按生卒先后顺序应该是:

冉闵(注意不是闵冉),是五胡乱华时期祸首之一石虎的养孙,其人果断敏锐,以勇猛著称。出仕后赵,数从征伐,屡立战功,授将封侯。石虎死后,拥立石鉴,然后屠胡灭石,颁布杀胡令,尽灭羯人。永兴元年,公元350年,即位称帝,建立冉魏,永兴三年,兵败突围不遂,为前燕君主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世称武悼天王。

拓跋宏,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少年垂拱,行太和革新,迁都洛阳,革俗汉化,孝文帝的一系列为政及改革举措极大缓解了民族隔阂,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太和二十九年,公元499年,崩于谷塘原行宫。后世评价: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 。(关于孝文帝,可参看本人小文【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 – 北魏孝文帝】)

尔朱荣,鲜卑化羯人,军阀出身,崛起与北魏末年北方六镇起义,后以孝明帝被鸩为借口,率军上洛,沉杀胡太后及幼帝元钊于黄河,又制造河阴之变,尽杀北魏宗室大臣,拥立孝庄帝,专擅朝政,后于北魏永安三年,公元530年,与洛阳明光殿被孝庄帝伏兵所杀。

三人评价

以上三人,冉闵比较复杂,前为胡夷先锋,征伐四方,杀戮过多,但却在汉人大量被屠杀时颁行杀胡令,绝地反击,使得北方汉人免于被屠戮殆尽,可为一时之功,客观上有大功于汉人。

尔朱荣,一介权臣,乱世之奸雄,注意是奸雄而不是枭雄,尔朱居外藩而控中枢,本意想效法曹操,但最多是个董卓,倒是他的部属,如高欢、贺拔岳、宇文泰等后来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场大戏。

孝文帝,改胡俗为汉制,调和胡汉,以汉服代鲜卑服,以汉语正音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并将政治中心由胡地平城迁入汉地洛阳,在北方两百多年胡化后,重新确立华夏正统,促进民族融合,“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 乃实至名归,当为促进华夏统一、民族融合第一人。

其他网友回答: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贡献更大,他推行汉化、改革吏治、镇压反对派、平定叛乱、迁都洛阳缓和民族矛盾,三位中最优秀。尔朱荣一代权臣悍将、乱世枭雄,闵冉一代枭雄短暂霸主。

其他网友回答:

肯定是冉闵贡献大,因为其余两人一为异族统治者,势力未跨过长江,尔朱荣乃权臣、乱臣贼子,他的存在只是增加了血腥和杀戮,没有任何贡献!

其他网友回答:

拓跋宏贡献大!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拓跋宏、尔朱荣和冉闵三人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谁的贡献最大。

很显然,不论是以当今的眼光还是以当时社会的眼光贡献最大的都是拓跋宏。

首先,冉闵的《杀胡令》是什么情况下发布的?

在石虎死后,石遵起兵的时候,对冉闵说过一句话,他说:“努力!事成,以尔为储贰。”然而,事成之后,石遵不仅立石衍为太子,还阴谋诛杀冉闵和李农。等石鉴杀了石遵,虽然封冉闵为大将军,但是同样因为冉闵功高而起杀心,多次诛杀不成,最后冉闵和李农反叛了。冉闵之反,是因为与石氏不合,而不是什么民族气节,《杀胡令》也是在诸胡不为己所用的情况下颁布的。无关民族之说。

至于后面冉闵向晋朝廷发出的信号,是在他称帝之后的事情,在那种情况下,晋朝廷不回应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同意出兵就是承认冉闵的帝位,显然不能,不同意出兵就有成人石氏赵国的嫌疑,所以不回应是最好的。

所以冉闵对中华民族之统一,没有贡献。

第二,拓跋宏的迁都洛阳与鲜卑汉化。

鲜卑魏国在孝文帝之前是什么情况?《齐书·魏虏传》曰:“佛狸以来,稍僭华典,胡风(西域风)、国俗(鲜卑之俗),杂相揉乱。”所以这时候的北魏是很乱的。那么,想要统一国内风俗,就必须以一方为主,是鲜卑还是西域,或者是华夏。最后孝文帝选择了华夏,就冲这个选择,也是一大功。

太和十七年,八月,孝文帝从代都(大同出发),声言南征。九月到洛阳,又借天气多雨的原因不走了,强令迁都。因此定下迁都之策。太和十九年九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孝文帝南迁,肯定有汉人之谋,不然谁来支持他,而鲜卑旧人,大都反对。

太和二十年,十二月,废皇太子恂。恒州(平城)刺史穆泰等反。《魏书·恂传》曰:“恂不好书学。体貌肥大,深忌河、洛暑热,意每追乐北方。太和二十年八月,于西掖门内与左右谋,欲召牧马,轻骑奔代。”而帝以“今日不灭,乃国家之大祸。”为由,废为庶人。二十一年四月,因中尉李彪密言其谋逆而赐死。而这个太子死时才十五岁。所以穆泰之反就是害死太子的主因。穆泰之反就是因为不愿迁都。二十一年正月,帝北巡,二月,穆泰等伏诛。《魏书·昭成子孙传》曰:“高祖迁洛,在位旧贵,皆难于移徙,时欲和合众情,遂许冬则居南,夏便居北。”孝文帝此举也是因为穆泰之反的一时之举。幸好后来魏世宗(孝文帝次子宣武帝拓拔恪)没有北还,不然功亏一篑。

《齐书·王融传》曰:“永明中,虏遣使求书。”这是孝文帝迁都之后之举,主要为了汉化,然而可惜的是汉化不完全,不彻底,遂致北魏分裂之祸。

《魏书·孙绍传》:“绍于正光后表言:往者代都,武质而治安,中京以来,文华而政乱。”此话就说明汉化不彻底,北魏之中终成两派。

第三,尔朱荣入洛

尔朱荣自是胡人。北魏末年,各地反叛,尔朱荣有平叛之功,也因此而得权势。最后屠杀北魏君臣,有称帝之心。虽然最后被孝庄帝诛杀,但也因此导致北魏分裂。

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当时,此三人中,自是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贡献最大。迁都,将南北朝地理上的距离拉近了;汉化,使得南北朝文化趋于统一,虽然不是很彻底,但对于后面的大一统之双方的认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闵冉

因为他保全了汉人,汉人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

中华民族中,汉族是绝大部分,主体民族

史上被灭族最危险的一次,闵冉救了我族

汉族被蒙古征服过,成了下等人,但只要骑在穷人头上的封建官僚士大夫地主阶层消失了,不需要百年,汉人就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勇气,一口气将蒙古赶到北方吃草

汉族被满清征服过,但满清太原始人太少,虽然一心防备,但还是融化在汉人的汪洋大海。

其它入主中原的东北少数民族,结局只有融入汉人或毁灭两条路

汉人应永远感激闵冉,他是中华第一人

标签: 闵冉 尔朱荣 拓跋宏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