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可以说是匈奴从败到亡的过程。
一,历史背景: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杀死其父头曼单于,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 东胡,西攻 月氏,南并 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渐强盛起来。并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南鱼河堡附近)等郡县,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中国北部的统治。
而同时代的汉朝刚刚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史称“西汉”。刘邦大封诸侯,其中异姓诸侯王有七位,韩王信(不是韩信)便是其中之一,封地是太原郡(今山西省)以北地区,定都马邑。
1,白登之围:
公元前201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派使者与匈奴求和。
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冬季,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
汉军汉军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在进军白登山时被冒顿单于的40万大军围困,史称“白登之围”。后幸得谋士陈平献计,以利诱冒顿单于的宠妾阏氏,使她让冒顿单于退兵,白登之围方解。双方定下盟约,汉朝与匈奴和亲,每年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自此,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汉朝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后来的汉朝皇帝都认为“白登之围”是对汉朝的天大耻辱。
2,匈奴背信弃义:
匈奴屡次违背与汉朝所订立盟约,对边界商队进行侵扰劫掠活动。严重危害了国家利益,让汉朝的“西域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威胁。
3,汉朝国力强盛:
在经历了“文景之治”后,汉朝的综合国力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年轻气盛的刘彻于是想要开始反击,一雪高祖“白登之耻”,并趁机打通西域,让“丝绸之路”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封狼居胥: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此战中霍去病遭遇匈奴左贤王部,以一万的损失数量,斩首虏七万多,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杀,并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在这里,霍去病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也是代表汉朝对消灭匈奴威胁的一种决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三,燕然勒石:
此时的汉朝已是东汉时期了,经过百年的汉匈战争,匈奴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依附当时的东汉,而北匈奴仍威胁着当时的汉庭。
公元89年夏,窦宪、耿秉走出朔方郡鸡鹿塞,南单于走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塞。三军在涿邪山会师。和北单于在稽洛山开战,大败之。追赶北匈奴各部到达和渠北醍海,杀一万三千多人,俘不计其数,出塞三千多里。登上燕然山(今外蒙古杭爱山),中护军班固受窦宪之命刻石记功。并在后来的金微山之战中彻底解决了历时三百年之旧的匈奴之患。
金微山之战后北匈奴汗国残余部众在大漠不能立足了,于是向西漂泊。漂泊到了四千公里之遥的黑海北岸。当地原居民受不了北匈奴的压迫,也向西扩张,间接地灭亡了当时的罗马帝国。而南匈奴也最终与汉族融合而消失了,匈奴之患彻底结束了。
如果说“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谁更厉害,我觉得还是“封狼居胥”强。因为当时的西汉面对的匈奴汗国是正如日中天的时期。而东汉,匈奴开始没落,东汉中央政府虽开始腐烂,但是武装部队的战斗力仍然保存。但是不管怎样,窦宪完成了霍去病等人的理想,结束了匈奴民族对汉民族的威胁;并且深深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并将书写在历史课本上。
我认为“燕然勒石”对古代中国历史贡献更大,理由如下:首先,西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确实是胸怀大志,且又年轻力壮的武帝令卫青、霍去病分别多次率兵打退了牧游匈奴,但双方的损失均较大,但匈奴尚未消灭掉,而且保持了较多的军队、战马,只是考虑到后勤供给、军队需要休整而未再与西汉作战,而汉武帝未抓住时机将其一举歼灭,为匈奴以后再进犯中原留下了隐患;其次,刘秀建立东汉后,牧游匈奴再大举进犯东汉边域,而刘秀令窦宪率兵抵抗,并分西、北几路军队一直击败匈奴,一直打到外蒙古和贝加尔湖及黑河以北,彻底将牧游匈奴赶到了欧亚大陆的最边缘,最后立“勒石燕然”为据。再次,就疆域面积而言,西汉的“封狼居胥”而言,只是作为与匈奴保持着一种关糸,但实际上汉武帝并未直接有统治权;而东汉刘秀直接令窦宪率兵将匈奴歼灭,不存在隐患,使东汉的疆域扩大到外蒙古及沙俄边界,为此后的唐、元、清朝疆域版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综上分析:东汉刘秀的“燕然勒石”比西汉武帝的“封狼居胥”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更大。
其他网友回答:一直以来,“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都被认为是汉民族的最高军功,,也是将军武人们建功立业的终极目标。因此也成为中国历代英雄豪杰或者诗人骚客所梦想或吟诵的对象,王维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李白的“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
封狼居胥,“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诗句,其中“封狼居胥”指的就是汉朝名将霍去病的成就。他虽然24岁就溘然长逝,但他短暂的一生却充满了传奇,立下了无数奇功。从汉朝以来“封狼居胥”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追求,但是能够完成这个壮举的人却寥寥无几,那么封狼居胥到底有多么伟大呢?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力求彻底歼灭之战,史称“漠北之战”。漠北之战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是西汉对匈奴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仗,是西汉和匈奴双方都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肯特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匈奴左右两王所部主力几乎全部被歼。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至此之后,“封狼居胥”便成了古代武将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燕然勒功,汉民族的光辉岁月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后泛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亦称为“燕然勒石”。
在大约两千多年前,东汉帝国的将士们一路高歌北伐,出塞三千多里,重创北匈奴,吓得北匈奴单于连夜遁逃。将领窦宪与将士们登上燕然山,在山上立刻石碑,令中护军班固作铭文记载汉家的功业威德。至此之后,在中国的成语中,又多了一个四字成语——勒石燕然。而勒石燕然也和封狼居胥一样,成了后世无数人追求和向往的功绩。
东汉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派遣刺客刺杀太后幸臣刘畅,嫁祸蔡伦,后因事泄获罪,被囚于宫内。窦宪自知忤怒太后,恐难保全,请求出击北匈奴以赎死(这里暂且不谈窦宪的为人,我们只谈战争功绩)。恰好碰到匈奴内部分裂,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正好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于是东汉朝廷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兵分三路,向北匈奴发起总攻。 第二年,也就是永元二年(公元90年),窦宪、耿秉、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南匈奴单于屯屠河,南匈奴左贤王安国,这三路大军在涿邪山会师。窦宪与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作战,大破匈奴敌军,敌军溃败,北单于趁夜遁逃。窦宪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私渠比鞮海,此地已经距离边塞将近三千里了。这一战,共斩杀北匈奴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北匈奴归降大汉的前后约有二十多万人。于是窦宪,耿秉与部众登上燕然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在山上立刻石碑,令中护军班固作铭文记载汉家的功业威德。
窦宪率大军大破北匈奴,作摩崖石刻文《封燕然山铭》,成为千古名篇。后世谈及追求功勋,亦以燕然勒功为寄托,如明代文人徐熥在《送李太守擢宪滇南》中有云,“他日勒功留片碣,点苍如黛石嵯峨”,便是语出窦宪破匈奴的掌故。至此之后,勒石燕然也和封狼居胥一样,成了古代将士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而令人唏嘘的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功绩为世人所知。“燕然勒石”的窦宪却有点寂寞无名。这大概是北击匈奴、勒石刻碑后不久,其命运发生逆转的缘故。窦宪因盖世功绩,洋洋自得,不知功高震主。此时汉和帝和亲信宦官郑众密谋,计划铲除自己的亲舅舅。永元四年,和帝命令逮捕窦宪党羽,没收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后将他赐死。而为窦宪亲笔“燕然勒石”、曾编著《汉书》的班固,也不幸死于狱中。
至于这石刻是何内容,史学界一直是一头地雾水,直到2017年,一块摩崖刻的发现,这片草原又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两千多年前那个曾经热血沸腾的狂放年代。此刻石即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所书《封燕然山铭》,方才识得其真面目。千年前的刀光剑影早已在时间淘洗中湮灭,但石刻能讲述的故事,依然清晰可辨。
他的威名震撼了大漠南北,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新格局,既是东汉光武、明、章三代的凤愿,是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渴望和平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窦宪的历史功绩是不应抹杀的。
一点看法,霍去病封狼居胥,窦宪勒石燕然,匈奴与汉朝争斗的四百年极简史窦宪是为了提升自己在朝中的威望而出征的,这点上和“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截然不同,而西汉霍去病出击匈奴的时候匈奴正如日中天,而东汉时期的匈奴已经开始没落,就从国力这点相比窦宪完全和霍去病没得比,但是不管怎么样窦宪完成了霍去病的梦想,结束了游牧民族对大汉的威胁,所以说勒石燕然和封狼居胥都是对武将的荣耀,并不能因此分出高下,但笔者认为窦宪勒石燕然与霍去病封狼居胥武功不可同日而语,但影响更为深远。
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北匈奴的远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而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窦宪恰似传说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动,无意中促成了遥远国度的狂风暴雨——这场暴风雨倾泻在近三百年后的欧洲。
其他网友回答:对于男人来说: 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的效果是一样的; 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北宋’, 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是一种梦想和一种必然的矛盾、自我的意识干翻了社会进步规律……,自大明以后中国‘再无拓展’!
其他网友回答:余以为“封狼居胥”决定了华夏民族的历史版图,居功首位实不为过!请列位过客指点,勿喷是盼!
其他网友回答:相比较国泰民安应该燕然勒石功德大
其他网友回答:封狼居胥真正确立中国版图,确立了强汉,还确立大汉是强亡的第一帝国!其他朝代都是弱亡!
威海链 » 历史上“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哪一个对古代中国贡献更大?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