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江东汪郎网友、悟空问答邀请。

在那不堪回首、又不是很遥远的晚清历史中,在每一件屈辱的历史事件背后,总会看到一个人的身影——李鸿章!这就是某些人眼中的所谓撑起了大清半壁江山、力挽狂澜,避免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中国被列强瓜分的李中堂大人!

记得1982.9.24日,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会谈时,曾说过这样一段掷地有声的话:"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1997年中国政府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有人拿李鸿章死后,慈禧痛心流涕来说事,分明是站在清朝卫道士的立场上,未免有些幼稚!也有人拿倭酋伊藤博文、霉果仁格兰特的话来说事;更有人把李鸿章比做东方的俾斯麦!

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俾斯麦何许人也?看看我们的李中堂是否有资格匹配!



俾斯麦,19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人称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当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联邦议会上发表了首次演说:"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派的决议所能决定的,而是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武力。"这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

俾斯麦在普鲁士王国宰相任内,在外交上纵横捭阖、叱诧风云,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军事上,先后策划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打败丹麦,把奥地利挤出德意志联邦,并且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打败法国,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在这里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俾斯麦凭借"铁血"政策最终实现了德意志的完全统一。

反观被人称为晚清"中兴大臣"的李鸿章又如何呢?

李鸿章贪污受贿,有证据表明:他在1896年4月,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期间,为签订《中俄密约》,收受俄国300万卢布贿赂。在筹办北洋水师过程中,在购买德国军舰时,接受德国巨额回扣,事发后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一桩"公案"。洋务大员容闳经过私下调查后认为李鸿章办洋务至少捞取4000万两白银。李死后,其家族私田高达257万亩,可谓举世震惊!"宰相合肥天下瘦"绝不是空穴来风。



梁启超曾经这样评价李鸿章:"居位之高,却乃使庞然硕大之中国降为二等国。以兵事论,俾斯麦所胜者敌国也,李所夷者同胞也。"后来,俾斯麦听说李鸿章被称为"东方俾斯麦",于是就说,我可不是欧洲的李鸿章。羞于与李鸿章为伍。



有人洗白李鸿章,吹捧其最大的功绩就是倡导了洋务运动。同样是办洋务,李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军工产品无论如何是不能同张之洞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相比的。李鸿章办洋务总是打败仗,同样左宗棠办洋务却打胜仗。

李鸿章治军,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管理松弛,腐败透顶。1883年中法战争的越北战场、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平壤战场、辽东战场的清军主力均是李鸿章的淮军。潘鼎新、叶志超、方伯谦以及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的北洋水师将领都是些逃跑将军、投降将军!李布置的3万人的鸭绿江防线,日军两天内攻破。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后,台湾义士徐骧、姜绍祖、吴汤兴以及刘永福等人率领民众英勇抗击倭寇,在清政府阻断一切援助的情况下,坚持战斗五个多月,大小100多仗,抗击倭寇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倭寇三万两千多人,其战功足以令拥有大批正规部队的北洋军阀汗颜、无地自容!而李鸿章残害同胞毫不手软,杀降、屠城,就连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曾剃头"自叹不如。

纵观李鸿章凡是对外战争,总是一味避战,妥协退让、求和。1884年中法战争中马尾海战、1895年初甲午中日海战,都是由于李中堂的避战保船、妥协退让和保存实力,严令福建水师、北洋水师不准出海迎敌,违者虽胜亦斩。致使福建水师、北洋水师主动放弃制海权,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福建水师、北洋水师毁于一旦!19世纪60年代,浩罕国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国"。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对阿古柏采取怀柔政策,要不是左宗棠坚决主战,收复新疆,那么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将不知所归!



"东方俾斯麦"李鸿章,真可谓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无人匹敌!权倾一世,谤满天下!

"裱糊匠"李鸿章——人人唾骂的刽子手、卖国贼、民族罪人!必将遗臭万年!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其实历史早有定论。在此问题上我反而觉得李鸿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才最为精准到位:那就是“大清裱糊匠”。事实胜于雄辩,一场甲午海战,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把晚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戳了个大窟窿。在日本明治维新的上下一心、坚船利炮面前,晚清时期看上去轰轰烈烈、煞是热闹的洋务运动,就好像是一个纸糊的大灯笼一样一戳就破、一点就着。而在这其中,关键中的关键,还是人的因素才是核心。

其他网友回答:

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晚清是风云激荡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年代,李鸿章作为清朝重臣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凡夫俗子盖棺定论,而他,尸骨都灰飞烟灭了,似乎还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列举我知道的事实:千古功罪,后人评说吧:

1,有远见卓识,大张旗鼓地兴办洋务运动。

此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办了诸多企业,轮船招商局,最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电报局、漠河金矿及天津铁路公司等等,为晚清增加一抺光亮.

2.抵御列强提出“海防论”。

无论是日吞琉球,还是法占越南,李鸿章都能清醒而深切意识到:对于大清,列强的威胁来自海上;因此,他率先提出并倡导“海防论”,积极鼓吹建立近代化的海军,并倡导巩固和建立海防设施,亲自了缔造了北洋水师。

3.力促培养人才政策,有战略家眼光。

师夷长技以制夷,大力发展教育,并敦促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展现战略家的眼光;高素质人才是强国的根本和长治久安的基础,要让华夏民族列入世界强盛民族之列必须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

4.为海外华工成功地争取了权益。

当年十万在秘鲁的华工出苦力,啃树皮,命如草芥,李鸿章不顾个人安危为他们争取到权益,表现了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一个备受侵略的国家,他的臣子能表现的如此强硬”就是说他!

5.镇压太平天国的得力干将,平定捻军的祸首;这个罄竹难书,不再啰嗦!

6.甲午海战中,鼠目寸光,保船避战,导致中日战争败北,但探索历史深处,他是背锅侠。

最不能原谅的是没投海自尽,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上签字;尽管他是替罪羊,口诛笔伐的对象是慈禧,但,历史的雾霾里,谁来拔开云雾呢?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字少荃,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袖,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晚清少数睁眼看世界的人,被西方人誉为“东方俾斯麦”。在镇压太平天国成功之后,李鸿章率领淮军北上镇压捻军,成功平捻,因功升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正是在他提出“海防论”的基础上,清廷成立了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水师。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经他签定的条约多达30条,如著名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因此,很多人把他视作卖国贼,汉奸。但明眼人可以看出来,弱国无外交,这些条约都是在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换作其它人去,如翁同龢,徐桐,张之洞等人,很可能结果会加糟糕,而且他们视名节如命,根本不愿去趟这滩浑水。也难怪李鸿章戏称自己是大清的“裱糊匠”,意思是指哪里出了篓子,就让自己出来修补一下。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被刺客小山丰太郎开枪击中左面,侥幸逃得一命,为清廷节约了一亿两白银的赔款。李鸿章善于借力打力,利用列强之间的利益来相互牵制对方,使朝廷从中获利,但他的行为引来旧式朝臣的强烈不满,在他们眼中,这个具有士大夫气又和西方列强打成一片的朝中重臣实在太危险了,必欲除之而后快,他们中间以翁同龢最具代表性。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领袖,他主持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天津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等一大批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从中为其本人和家族获得了大量财富,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污点成为批判李鸿章的重要论据,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像明朝海瑞那样的清官才是模范,但海瑞迂腐,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人们又说他是书呆子。像李鸿章之流善于做事,勇于任事,在生活上或品德上稍有不慎就是一顶顶汉奸,卖国贼的大帽子盖过来……

李鸿章无疑是晚清之能臣,在庚子之乱中,拒绝朝廷北上灭洋的诏命,促成“东南互保”,可最后还是奉旨与列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他可谓是生不逢时,在19世纪末,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大背景下,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条件下,凭他一己之力,根本不足以挽救即将沉没的清王朝,在德国参观其间,他曾说“与妇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耳”,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所有立志救国之人的共同心痛。

历史茶坊,解密历史,畅谈奇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其他网友回答: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站在历史中,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评价。

看他是否全力而为,并看结果。

李鸿章是个真正的爱国者!

那些卖国条约不让他签让谁去?

倭仁?徐桐?

他们知道该在哪签字么!

打嘴炮的根本没有用,反对这个反对那个,真做事情,一个屁也不敢放。

李鸿章不是说让翁同龢一起去谈判吗,刚刚还大义凛然的翁师傅,一下子就痿了。

那个年月,谁也没有能力去做这些实事。


在风雨飘零,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李鸿章拼命的要支撑,他不是不知道,去和谈,签卖国条约会什么下场,但他还是去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李鸿章的一生,偏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 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什么黑锅 ,总是让他背。

李鸿章懂得中国应该利用现代国家之间的重要规则一一国际法维护国家利益,没有必要动辄开战,将国家与民族置于穷兵赎武,战则必败的困境中。

他隐忍和谈的目的"为国家筹久远之计",变法图强,"百年或与洋制争胜之日"。求和忍辱及手段,最终目的是与洋人争胜。当年汉朝的和亲也是如此,侍以后再图!

平心而论,不论是中日淡判,还是与联军签约,整个满清朝延,不会有人比李鸿章办得更加圆满了,只能是更其糟糕。

他在那种内外环璄下已尽最大的力量,使利益最大化了。


李鸿章就像个"裱糊匠",哪出了漏洞,都要他去糊去补。而狂风暴雨一旦袭来,表面的华饰被揭破,旧屋变得更加千孔百疮,"裱糊匠"自然也成了众矢之的!

李鸿章一直在为这个国家努力着!

虽然,兴洋务,受制于封建官僚体制。虎头蛇尾难收大功

改革军事,因甲午一战败于日本,二十多年苦经营付诸东流

办外交,屡遭欺凌,谤满天下

开创近代教育,也因多方受阻举步维坚

他的悲剧并非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国家悲剧,民族悲剧,时代悲剧的缩影!


在他的倡导或引导下,满清帝国总算挣脱了几千年的传统束缚,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迈着艰难而蹒跚的步履缓缓前行。

西方一致公认"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始终在尽他最大的努力来维持他的国家利益,但遗憾的是,他手中的筹码太少。

评价李鸿章,都不应将"汉奸","卖国贼"之类的大帽子扣在他身上,他是个做实事的爱国者,为清廷做了一辈子的替罪羊,与秦桧,汪精卫等人有本质的区别。

李鸿章是一位值得被公正评价的老人!

其他网友回答: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应该算是既经典又有趣的,所以不妨借大师的一系列说法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整体而论,李鸿章是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他倒不是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但最终却是弥缝偷安,含恨而死。

这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是大清的裱糊匠,做一天和尚撞一日钟,社稷安危时没推卸过责任,但也没有留下什么百年大计以励后人。

而要具体而生动地评价李鸿章,梁启超的一系列对比评价,十分的有趣,十分的深刻。

李鸿章比霍光

史家说霍光是“不学无术”,善打痞子腔的李鸿章也有些“不学无术”。

但李鸿章没有霍光的权位,也没有霍光的魄力。

李鸿章一生都谨守范围之地,少有越雷池的魄力之举,只图问心无愧,未能大行其志。

但就一般学问,李鸿章是了得的,霍光比不了。

李鸿章比诸葛亮

晚清最爱拿自己跟诸葛亮比的是左宗棠,李鸿章亦可与之一比。诸葛亮身上有个五重标签——忠臣、儒臣、兵家、政治家、外交家,这五重身份,李鸿章也是一个不少。

想当年,李鸿章以上海区区三城之地,奏大功于江南,论创业之艰辛,这一点和诸葛亮很相似。

但此后用兵的成就,诸葛亮不如李鸿章。

可要论及胸怀天下,政治操守,李鸿章在诸葛亮面前又逊色不少。诸葛亮治理崎岖蜀地,士不怀奸,民咸自厉,而李鸿章呢,晚清社稷重臣,十多年来却未能辑和国民,使之己用。

尤其一点,诸葛亮身后仅留下八百株桑树,而李鸿章却以富豪闻名天下,躬是鞠了,似乎没有尽瘁呀!

李鸿章比郭子仪

李鸿章的中兴靖乱之功,跟郭子仪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的福命也是不相上下。但郭子仪除了定难之功,再无他事,李鸿章就厉害了,统兵靖乱只占其人生功业的一部分,办洋务,兴实业,忍辱负重为江山社稷与列强外交周旋,虽不是力挽狂澜,但也实属不易,换其他人来,未必比李鸿章强。

李鸿章比王安石

王安石以新法为世诟病,李鸿章以洋务为世诟病,虽然两人都没有完善的政策,但其见识规模却不是诟病之人能比的。

说到遭诟病,两人几乎有相同的遭遇。哪些个贤者士大夫,不是袖手旁观,就是群起起哄攻击,王安石还好些,有皇帝老儿力挺,但李鸿章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即便是短暂的,他是在夹缝中图强。

从这个角度讲,李鸿章的不易,想尽办法做实事应该得到后世的尊重。

李鸿章比曾国藩

李鸿章之于曾国藩,如同管仲之鲍叔,韩信之萧何。有一点必须承认,李鸿章一生的学行见识事业,都是由曾国藩提携而玉成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晚清难得的历史佳话。

曾国藩以儒,以贤著称,李鸿章以术智机警闻名,师徒二人各有秋千。

曾国藩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李鸿章则血气甚强,无论多难事,皆挺身而出,少有危难退避之色。

俗话说的好,干的越多,扛的越难,挨的骂名越多,这一点,历史对李鸿章稍有不公。

李鸿章比左宗棠

李鸿章与左宗棠是曾国藩之后的江山社稷齐名重臣,左以扬胜,李以忍胜。

器量上,左宗棠不比李鸿章。

左宗棠表面骄横守旧,实则亦有洋务维新之与时俱进;李鸿章表面上是洋务维新的领袖,实则未脱守旧尊规之骨。

但左宗棠比李鸿章幸运,创下巅峰成就随即病逝,早死十年,骂名都留给了李鸿章。

李鸿章比李秀成

两人都是晚清的李氏豪杰,一个忠于朝廷,一个忠于本族,李鸿章谥文忠,刘秀成封忠王,都是当之无愧的。

论政治,论军事,论外交,李秀成皆不输李鸿章,但一败一成,天意沧桑呀。

还有一点,李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李鸿章却骗杀太平天国八降王,比李秀成厚黑多了。

李鸿章比张之洞

李鸿章是实践之人,张之洞是浮华之人。李鸿章最不好名,张之洞最好名。李鸿章凡事肯任劳怨,张之洞常趋巧利。

一个是能臣,一个是巧臣。

李鸿章比秦桧

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的最多,现在应该也不少。

梁启超说,这种说法是狂吠!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一个安徽人,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评价李鸿章的话,那就是:“安徽近两百年来最伟大的人,我最敬重的同乡先贤。”

满清王朝之所以能在遭受太平天国外加两次鸦片战争后还能苟延残喘六十年,内朝要感谢恭亲王和文祥,而外朝则要感谢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而在曾国藩、文祥和左宗棠谢世、恭亲王被排挤出朝以后,李鸿章就成了当时中国,唯一可以与天下匹敌之人。

身为一个文官出身、带着陆军打天下的内陆省份出生的人,李鸿章精准地看到了对中国最大的威胁源于海上。在此我无意讨论“海防派”和“塞防派”谁对谁错,也不想讨论甲午一败到底是谁的锅。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没有李鸿章建立的那支曾经傲视亚洲的舰队,甲午可能还要提前几年甚至十几年。

尽管接受的是最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但李鸿章却有着难得的眼光。他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当时的中国需要的是一场革新,甚至是一场从内到外的革新。在慈禧做着和世界所有强国开战的大梦的时候,正是他牵头组织了“东南互保”,才保住了东南半壁不至于受到荼毒。

也许李鸿章也曾重视过自己的“清誉”,但他却实在是中国近代史上被领导要求背黑锅最多的人之一。自己亲手缔造的舰队被日本人毁于一旦,还要去代表太后签《马关条约》;《开战诏书》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却还要拖着一身病体去签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如此的忍辱负重,实在是很难再找。

当然,李鸿章的私德确实有些问题,“宰相合肥天下瘦”虽然是翁同龢讥讽之语却也不全是污蔑,而他在对沙俄的问题上受贿一事也委实留人话柄。但是,总体而言,李鸿章的功是要大于过的,他对清朝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都是不应被忽视的。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哦!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这是李鸿章早年的考进士的时候的诗句。可以说是豪气冲天,功名霸业之势呼之欲出。但垂暮之年的李鸿章却又是何等的模样。

李鸿章之所以争议性很大,关键是在于他的汉奸之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但这些条约他是奉命行事,他不是皇帝不是最终决策者。他不签有人签。李鸿章最大的悲哀在于,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他惧怕,他惶恐。但更多的是无助。作为满清朝臣里面少有的开明派,他对西方的认知也是有限的,让他对满清进行革命式的改造是不可能的,但晚年的李鸿章对革命党极为优容,曾经庇护不少革命党维新人士外逃,也曾经接见过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然而对富国强兵付出了巨大心血的李鸿章并不能接受革命党人的空想和空谈。李鸿章注重强国在于实际行动,但李鸿章也必然知道,满清的亡国也是必然之事。

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学习,希望把西方的富国强兵的方法拿过来为己用,由于思想意识的不足,他的方式也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满清的体制。这就只能让他的方式成为“雪上冰雕”。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所以,梁启超认为李“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的境遇又何尝不是和他一样的人的悲哀和寂寞。

李鸿章的境遇首先是满清制度的失败,这是大方向所决定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改变。但李鸿章处于这个时代他是汉奸,卖国贼是无疑的。作为满清实际意义上的”外交部长”他没有完全地维护国家的利益,是他的失败和无能,但也是他的无奈和不幸。

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代,假如你处于李鸿章那个地位,你能做些什么?你是否会比李鸿章做的更好,前提是不要以穿越者的身份去。不要带着现在人的意识,思想。你是否会比李鸿章做的更好。对待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用好坏,不能以忠奸来划分。起码应该站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去评价。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其他网友回答:

26318

铁面魔神谈论史

前天 22:26 · 历史领域创作者

历史证明,李鸿章不爱国,如果他爱国,以他的地位,本应该能有所作为,清政府一直很支持他,就拿军队说,北洋水师,淮军,只要李鸿章不造反,他是有绝对控制力的。结果腐败堕落,不堪一击。

近代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人物之一。处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是会让中国亡国灭种的。肯定有人要跳出来,李鸿章是糊裱匠,没有他保持大清的光鲜亮丽,大清早亡了。我承认,他确实是糊裱匠,拿了盖高楼的钱,李鸿章给糊了个纸房子。掏了养真老虎的钱,李鸿章给糊了个纸老虎。宰相合肥天下瘦,有记载,李鸿章资产有四千多万两白银,有如此能臣,大清冤啊,你们凭良心说,大清掏的钱是建不起真房子,还是养不起真老虎。看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淮军的表现,真的要吐血,武器装备不精良吗,不能一战吗,不战而逃,统统送给日本人了。你们还真以为给他们好装备好武器就能打。光北洋水师,就花了数千万两白银,打水漂不说,半数资敌。满清寄望于李鸿章,托以中兴大任。全世界都认为以满清的投入,足以抵御外辱。奈何李鸿章带领团队中饱私囊,欺上瞒下。建了一支不堪一击的海陆军。满清是弱国,李鸿章别无选择。这口锅满清背得冤啊。李鸿章明明选择了置民族国家生死存亡于不顾,怎么就叫别无选择呢。满清的投入如果有回报,何至于屈辱求和。李鸿章有远见,知道中国打不过日本。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一贯对外软弱呢,因为他知道,中饱私囊,层层分赃后,自己只糊了个纸老虎,一打就穿帮了。但其他人不知道啊,其他人知道的是,大清掏了那么多真金白银了,是有真老虎的。所以不能怪人家没远见,而是谁能料到李鸿章一伙蠹虫这么黑,敢偷梁换柱,糊个纸老虎糊弄所有人。李鸿章敢签屈辱条约,有担当,自己拉的屎,难道让别人擦屁股。你们以为签卖国条约他会觉得屈辱,卖国求荣能成为成语是有道理的,能去日本签约,表明他的政治地位是保住了,清政府敢制裁李鸿章是想毁约吗,是要被日本帝国主义干预的。甲午后李鸿章出访欧洲各国,受到隆重礼遇,又主动和沙俄签卖国条约,拿到几百万卢布酬劳,能携洋自重,又是礼遇又是报酬,爽的不要不要的。没左宗棠,新疆就被李鸿章卖了,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琉球拱手让人。但凡中外交涉,李鸿章总能想洋人之所想,急洋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洋人服务。为什么外国高度赞扬李鸿章,因为李鸿章会卖国啊。所以列强自然愿意捧他,给他撑腰,李鸿章死后,历史证明,后面的卖国者,都没李鸿章这么卓越的卖国才能,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曾国藩虽然杀人不眨眼,但天津教案杀民向洋人谢罪,也是气个半死,没有李鸿章,还真没人能担得起卖国重任。没人出面和洋人谈,侵略者也只能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中。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总做了些事吧,官僚资本打压民族资本,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史早有定论。李鸿章如果有左宗棠那种素质节操才华,甲午断不至于战败。台湾人民因为被放弃,反而能发动起人民战争,没花国家一分钱,战绩是北洋水师淮军的数百倍。如果没有卖国政府联合侵略者维持所谓的,东北人民必然也能和台湾人民一样奋起反抗,予日寇以沉重打击。甲午中国若能不败,日本就废了,哪里还会有九一八,有八年抗战。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条约,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中法新约》;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中德《胶澳租借条约》;1896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月《中俄密约》;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据说甲午后李鸿章发誓终身不履日地,以此证明李鸿章是爱国的。正常人的思维不该是报仇雪恨,终有一日,中国要踏平日本吗。历史证明,李鸿章不爱国,如果他爱国,以他的地位,本应该能有所作为,清政府一直很支持他,就拿军队说,北洋水师,淮军,只要李鸿章不造反,他是有绝对控制力的。结果腐败堕落,不堪一击。近代中国,需要的是能大公无私,舍生忘死,为民族存亡奋斗的人。像李鸿章这种人,地位越高,权势越重,危害也就越大。总有人说,你行你上啊。唉,当不了官都不能指责官贪了。评论中说李鸿章与左宗棠易地而处会一样。会一样吗,换李鸿章,新疆肯定是不收复了。西藏蒙古什么的,可能通通都不要了。左宗棠4个儿子每人只分到5千两银子,合计2万两,只相当于左宗棠一年的工资。和李鸿章聚敛数千万能一样。上行下效,带来的横征暴敛,贪腐恐怕就是天文数字了。一些人看不到腐败的危害,一个国家如果腐败了,那就是要亡啊。有一种看法,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李鸿章支撑大局不易,北洋水师、淮军是甲午抗日的中流砥柱。自古军队各自有各自的防区,守土有责,离侵略近就要先抗住,而不是拿全国兵力没全到开脱。九一八是张学良一个人的战争,山东是韩复渠一个人的战争。就算你一个人吧,就算器不如人吧,这是不战而逃的理由?合着离侵略者近,在前线跑还光荣了。北洋水师淮军若能像样的抵抗侵略而做出巨大牺牲,那我们自然要承认,他们的牺牲与贡献。但他们是闻风而逃,完全没有起到抵抗侵略的作用,怎么还能往脸上贴金说是孤军奋战,一个人的战争呢。台湾人民武器差吧,孤军奋战没有任何支持吧,你看看他们的战绩。总有一些人,伪装客观,要客观理性,要一分为二,要考虑到政治复杂,时代背景,历史环境,时代局限等等,无非就不允许批判李鸿章,无非就是想说贪污无罪,卖国有理。我中华当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我们在和平年代尚且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怎么就能允许那个年代有这样的人,居然还为其大唱赞歌。汉奸们都是无辜的,要好好的心疼他们,好好理解他们。那为民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呢。我觉得这样的人,到民族危难之际,如果有机会,大抵会无辜的无奈的去做卖国贼的。因为他们已经有这样的思想意识。环境黑,但你李鸿章更黑啊,不是逼于无奈,是引领潮流,独领风骚啊,敛财至数千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历史上高于此数的恐怕也只有和珅了。很多人认为,贪污几千万两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算小污点,不值一提,甲午赔了两亿两就能成就一个日本帝国。又有人站出来说,谁可以替代李鸿章呢,谁会做的比李鸿章好呢。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电视剧《走向共和》和张黎导演的铁粉,我来谈谈李鸿章。

对李鸿章,丹水君有三张面孔展示给你。

1,想做权臣却做了奴才。



李鸿章这个人私心很重。李鸿章和左宗棠斗法中,李鸿章主张海防放弃新疆,而左宗棠希望两者兼顾。李鸿章这种态度主要源于私心。

清末财政有限,李鸿章希望组织海军,希望财政向东部倾斜。这样强大财政支持下,李鸿章的北洋势力才能建立起来。

没想到,慈禧的策略是“分而治之”,左宗棠经营西部,李鸿章经营东部,李鸿章为主,左宗棠制衡。

没想到,左宗棠早死了25年,慈禧只能用不成器的翁同龢来制衡李鸿章了。

2,想救国却难免误国。



李鸿章是传统士大夫家庭出身,忠君报国是从小的志向,升官发财也是重要的人生追求。

李鸿章提出清末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他和很多近代化人才开启了洋务运动,这是救国之举。

然而,清末的人才储备和国民意识根本支撑不起一场明治维新式的近代化变革。这一点,李鸿章也很清楚。清末中国注定衰落,但有一次同光中兴,不得不说是李鸿章等人的功劳。

慈禧太后说他是“再造玄黄之人”,他自称“裱糊匠”,后人说他是卖国贼。李鸿章表示很无奈!

3,想匡扶天下却成了刽子手。



最令李鸿章引以为傲的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不但没有成为后世对他评论的大功劳,反而让他成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李鸿章和曾国藩等人的功劳,放在汉朝就是周亚夫,放在唐朝就是郭子仪,放在宋朝就是岳飞。可是放在晚清,一切暴民和流民都是“革命者”,那原先“勤王保驾”的大功臣都成了刽子手。

李鸿章确实有私心,可是这点私心不足以掩盖他的功劳。这就是我对李鸿章的评价。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标签: 李鸿章 客观事实 评价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