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一个什么人?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

张居正作为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在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支持下,实行改革。使得日落西山的明朝起死回生,国家财政收入达到空前的富足,为万历皇帝积攒了丰厚的家底。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名的内阁首辅,这个绝对没有之一。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张居正从小就天意聪明,进入仕途以后,跟随恩师徐阶左右,在徐阶的悉心指点下,各方面的能力迅速提高。徐阶在与高拱的争斗中落败,高拱成为了内阁首辅,徐阶告老还乡。张居正继续留在内阁。

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师生关系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万历继位以后,由于年纪太小,母亲李太后必须要物色一个人帮万历打理朝政,李太后在一番考察后,觉得张居正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于是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

当年的张白圭,在熬了又熬之后,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张居正出任首辅后,有了李太后和冯保的支持。他大刀阔斧,实行了改革。财政上清仗田亩,推行一条鞭法。国家需要征收的赋役都可以用银子折算。这一措施使得明朝国库的银两可以花10年以上。

国库有钱,但不是谁想花就能花的,就连万历皇帝也是如此。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张居正手里。万历小皇帝也无事可干,于是他想建些寺庙,可这些需要钱,于是万历叫张居正拿点钱来,张居正居然不给,这让万历皇帝非常不爽,但又无可奈何。

在军事上,张居正起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北部边疆,使得北部边境固若金汤。凌云翼和殷正茂平定了西南的叛乱。张居正掌权时期,明朝没有大型的战争,虽有内乱,也只是局部的。当时人民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

在吏治上采取“考成法”,作为对官吏政绩的考核标准。这套措施防止了不作为的官吏混迹官场。‘’考成法‘’可以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考核的方法,都是从张居正的‘’考成法‘’演变发展而来的。张居正的改革举措,在历史上也成称为‘’万历新政‘’。

张居正掌权10年(1572~1582年),由于明神宗朱翊钧继位时不到10岁,所以张居正是在行皇帝之权。在此期间张居正说一不二,万历皇帝也只能听他老师张居正的。随着万历皇帝的长大,这样的格局让他内心非常痛苦。这无疑为他日后清算张居正留下了伏笔。

张居正绝对不是一个完人,但瑕不掩瑜,从历史的高度来看,张居正无疑是一个伟人,他的万历新政是继商鞅、秦始皇之后,又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他的改革是成功的。改革带来深层次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落实到了具体措施上。张居正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力挽狂澜,延长了大明王朝的国祚。

万历新政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温床,对历史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张居正的改革虽说成效斐然,但改革并没有改变财税制度深层次的弊病。这一点也是张居正无能为力的事,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啦!

其他网友回答:

世人对张居正的评价有两个极端,敬他的人称他是“大明的国之柱石”,贬他的人讲他“一无是处,德行极低”。而在我看来,张居正虽私节有亏,但于国却有大功也。

一代名相

张居正,万历首辅,国之柱石,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入选庶吉士后拜在徐阶门下。

此时的内阁首辅正是严嵩,张居正在多次进言未得用后,开始对朝政心灰意冷,于是便请假回乡。在回家后的游玩途中,见到百姓生活疾苦,由此感叹:“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正因此,重新燃起了张居正的从政之心,他下定决心要为老百姓们做点事情。

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重新回朝,他像老师徐阶一样,“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而这一举动成功的让张居正成为了别人眼中一个不结党、不抱群的老好人,尤其是高拱也是这样认为的,而张居正也得以进入内阁。

高拱是裕王的老师,极受裕王敬重,而裕王就是嘉靖之后的隆庆皇帝,所以高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首辅。

徐阶成为内阁首辅后,建议增加了几名内阁成员,其中就有高拱。徐阶本以为高拱会感谢他而支持他的施政,没想到的是高拱对他不屑一顾。要知道裕王继承大统已是定局,而高拱作为帝师成为首辅也是自然,他怎么会领徐阶的情呢。不过在嘉靖一朝,高拱没有斗过徐阶,而隆庆皇帝的上任就等于直接宣布高拱赢了,但徐阶在走之前也已经安排好了一个人继续与高拱抗争,他就是张居正。

高拱在施政之后,得罪了一个他从未正眼瞧过的人,就是“冯保”,原因是冯保一直想坐上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子,而高拱不乐意,于是冯保就恨上了他。张居正明白一个道理,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于是他主动交好冯保,终于在隆庆驾崩那天发挥了大作用。

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冯保得知此消息后立马通知了张居正,待高拱赶过去时木已成舟,冯保成为了新任司礼秉笔太监,张居正也已写好了遗诏。这么大的事情,高拱这个内阁首辅竟没有参与,不过遗诏内容还算中规中矩,除了冯保这件事情令他不太满意之外,其余还算可以。

接下来的皇帝就是那位有名的明神宗万历皇帝了,不过此时他才不到十岁,而高拱很无意的讲了这么一句话: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

这句话被冯保得知后,告与了张居正,并经过一番小小的改动后,告诉了小万历和李太后。

十岁孩童,如何做天子?

这句话在万历和李太后听来是毛骨悚然的,认定了高拱想要欺负她们孤儿寡母,于是就将高拱下课,让张居正坐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成为了内阁首辅,也得到了小万历和李太后的信任,便开始兑现他曾经的诺言,他想要改变这个国家,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财政改革

张居正首先命人清丈土地,重新绘制鱼鳞册,为下一步“一条鞭法”的实行做好了充足准备。

清丈田亩可以使朝廷确准掌握国家土地使用情况,避免逃税漏税的事情发生,大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不久后,张居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何谓“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即将所有的东西,这个誰还是那个全部折算成银两。

比措施大大简化了税制,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以从中谋利。此法虽不是张居正首创,但却是在他手中发扬光大的。

政治改革

张居正上任后,对官员实行“考成法”,淘汰了一批无所作为的官员,使朝廷上下运转速度加快,官员办事不再拖沓,有朝令夕奉之能,行政效力大大提高。

总的来说,张居正这番改革扭转了大明从正德、嘉靖二朝以来就不堪的财政状况。张居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

张居正为人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张居正的生平,下面我们再讲一下其为人和死后为何会遭到得意弟子“万历”的清算。

曾有人奉承张居正一幅对联,而张居正还将其挂了起来。

丘山为岳 四方颂太岳相公

日月并明 万国仰大明天子

此联可谓大逆不道,将大臣与皇帝相提并论,而且还将大臣置于皇帝之上。但张居正依旧收下挂了起来。

也有人奉承张居正的权势就如同以前的宰相一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张居正却回了一句:

我非相,乃摄也。

何为摄?就是摄政王也。

张居正做为万历的老师,费尽心血想着将其培养成一代明君,为此还不辞辛苦的绘制出一本《帝鉴图说》。

里面记载着古代贤良的故事,而且配有图画,使人读来不觉枯燥,而此书与书中之画全部由张居正独自完成。

张居正也经常教导小万历要勤俭节约,每日都不得懈怠,万历也是非常尊敬这位张先生。

那为何张居正死后惨遭万历清算?

张居正虽然教导万历要勤俭节约,但他本人却是奢侈无比,仅乘坐的轿子就需要三十二人来抬,轿子内饰应有俱有,如同现在的房车一般。

这让万历觉着受到了欺骗一样。

你让我节约,你自己又干嘛去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张居正专权,而且专的是皇帝的权。万历对张居正应该是又敬又怕的,有一次万历犯了错误,其母李太后便叫他过去罚跪,还给了万历讲了一段霍光的故事。

霍光是谁呀?是汉朝一个能废皇帝的大臣。

李太后此意就很明显了,你要是不听话,你也会被废掉。

那本朝的霍光是谁呀?就是张居正呀。

所以万历对张居正又敬又怕,而张居正独掌大权,为改革得罪了太多人,在他死后,立马就有人弹劾他生活作风靡乱。而万历怒了,十几年来的压抑在此刻爆发,他终于有了做皇帝的感觉。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去世,在他死后,神宗下令抄其家、削尽其宫,秩夺其生前所赐玺书。天启二年,崇祯皇帝为其平反。

结语

张居正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的改革无疑是伟大的;但其人是有缺点的,为官时无视君臣之礼,而导致死后遭到清算。

在大义上,他无愧于国家。

世间已无张居正矣。

其他网友回答:

<2>张居正贵为帝师,几乎陪伴了万历皇帝的整个童年,同时他也权倾一时,在万历亲政之前,几乎主宰了明帝国。死后又被万历下令抄家掘尸。后世人既津津乐道他的改革,又好奇研究他死后的身败名裂。张居正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复杂之人。

张居正严格的帝师,礼教的忠直守护者。

1572年,这对于张居正明神宗和明帝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同时成为皇帝老师。在幼小的万历眼中,内阁首辅或者对他还没什么利害关系,让他以后头痛的是张居正成为了他的老师。张居正天资聪慧,少年便成名,当然这也和他的刻苦努力分不开。对幼小的万历,张居正也是极其严格的要求,想把他培养成优秀的帝国统治者。但是从万历长大后来看,张居正对童年时期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万历小时候很喜欢书法,也颇得张居正的认可,幼小的万历在的到一个德高望重威严的长辈的认可,心里可以说是有些受宠若惊。很快幼小的万历心里只剩下深深的可惜和伤心,张居正以皇帝不需要掌握太好的书法为由,扼杀掉了万历在深宫中唯一可以获得乐趣的爱好。万历慢慢的长大,张居正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当时的万历几乎是一个理想的皇帝,时人纷纷赞赏张居正。后来的一件事,万历和老师发生了第一次正面的冲突。万历的母亲生日,在深宫之中,幼小的万历是缺少爱的,而母亲也是他的避风港。所以万历从小就很孝顺母亲。母亲生日在即,万历想用最高规格来祝贺母亲,可是张居正直言,万历生母并不是皇后,不能享受如此殊荣,这一次两人积累的摩擦爆发了,张居正也第一次明显的感到小皇帝已经长大了,但两人都没有让步,而是焦灼着,尴尬的寿宴从开始了,两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万历在后来的40几年中,没有上朝。消极的对待着他的明帝国。这和张居正的教育可能存在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童年被管的严格,长大后没有人约束了,便越来越放纵。

张居正识兵知好马,一手提拔戚继光,抗倭的中央支持者。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抗倭前线几乎所向披靡,但是在朝中,戚继光受到的弹劾,几乎比倭寇还要多。来自朝中的攻击,戚继光没有战术可以阻挡,他只能任凭攻击,一代名将无能无力。但戚继光却并没有因此而陨落,朝中的攻击,全靠张居正一个人为其阻挡。

张居正对戚继光的支持是巨大的,戚继光在前方厮杀张居正在后方为他清楚朝中阻力,源源不断的提供物质给戚继光。在张居正去世的五年后,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就消失在了战场上。戚继光的被革职,罪名是意图和已经死去的张居正造反。

张居正倾一生为明帝国续命70年。张居正改革,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它和古代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齐名。任首辅的十年,丈量全国土地,实行一条鞭法,精简机构,增加国家赋税。

他死后虽然身败名裂,但是他的改革却一直陪伴明帝国走到尾声。以至后来,崇祯皇帝在帝国末日的时候想起了这位功臣,给他恢复名誉,并希望再出现一个魄力人物来拯救帝国。虽然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张居正改革的成功。

张居正死后全家被抄家,搜出巨额财产,家人活活饿死,无一生还。万历十五年,张居正死后的第五年,因为他,明帝国再起风波。这一年,万历皇帝亲自下令,掘开他老师的坟墓,没收老师全家人的家产,老师的家人全部入狱。

张居正的家人几乎全部饿死在家中,他的尸骨在入土五年后,横尸荒野。黄金万余两,白银数十万两。这些就是张居正家族被抄出的全部身家。对一个官员来说,是巨额的。许多的无法说明来源的财产给死后张居正蒙上一层阴影。

其他网友回答:

张居正是谁?明朝最杰出的首辅,没有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有人曾说,因为有了张居正,明朝至少续命50年!这是什么概念,明朝总共才276年,张居正就贡献了五分之一。

张居正担任首辅10年。这10年内他有哪些了不起的业绩呢。

政治。实行考成法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具体做法就是以内阁控制六科,六科控制六部。对于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六科到六部,六部到衙门,层层考试,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这样朝廷的命令执行得又快又好!

军事。当时的明王朝,北部有蒙古人袭扰,东北有女真人作乱,东南有倭寇入侵。于是张居正提拔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将领,如戚继光,李成梁等。戚继光在东南杀的倭寇几乎绝迹,后来调到北部打蒙古人,结果一仗打得蒙古人长时间不敢南下。李成梁镇守东北也是处处压着女真人打,女真人都被打怕了,只好安心称臣纳贡。明朝的边疆也在那段时期格外稳定。

经济。重新清查了全国的土地,使得明朝廷的土地增加了许多,同时,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就是将各种徭役和赋税合在一起,根据土地的多少来征收。这样的好处,就是有土地的多出钱,土地少的少出钱。这样使得国家财力大增,同时也有效的遏制了土地兼并的情形。

在张居正担任首辅的这10年里,明王朝又换发了新的生机。如果万里皇帝能延续他的政策,明王朝中兴有望,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总之,张居正被列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是毫无争议的!


其他网友回答:

  •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省荆州人。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辅佐万历皇帝朱翊均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 张居正的主要成就:一是与高拱促成隆庆和义;二是整饬吏治;三是推行一条鞭法;四是巩固边防。但张居正的改革之所以推行,与太监冯保的配合离不开。因为,冯保是司礼太监兼掌东厂。
  •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益文忠。死后被明神宗抄家,到明熹宗二年恢复名誉。
  • 其他网友回答:

    张居正是一个什么人?我只能说他是一个复杂的人。



    他是一个有能力的政治家。张居正在重重阻碍中推行改革,大力推行一条鞭法,十年时间,使得大明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成效是很显著的。说他是个成政治家也不为过。



    他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张居正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采取了很多手段,如拉拢太监冯保,打击首辅徐阶,一步步攀上了权力的顶峰。本来,明朝是没有宰相的,但是张居正成了事实上的宰相。但这也为他死后被清算埋下了种子。



    他是一个阴险的人。徐阶是张居正的恩师,但是张居正为了上位,也暗中对徐阶使跘子。在打击徐阶的过程中,他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把徐阶玩得团团转,把徐阶打倒后还能与他做朋友,可以说相当阴险了。但是,要在险象环生的大明官场屹立十几年而不倒,只有比敌人更阴险才行。

    其他网友回答:

      后人总喜欢用阴谋论去评说历史人物功绩之后的复杂用心,其实大可不必,要知道,对于当时来说,能进入中央,入朝为官,在天子脚下谋生混饭吃,本身就是一件奇迹,经历那么多层级的科考层层叠叠的选拔,那些人的智慧,不见得比今天的政治家差,而在那样险象环生,朝不保夕,时刻提防着被政治对手来一刀,加上上面还有一个随时可以要了你的命的皇帝老板,我想,换做谁,首先都要会伪装自己。

        所以,当你看到的那些所谓工具心计,城府深不可测等等词汇时候,请不要马上下论断,用你的标签盖在他们头上,那定然是不负责任也不是一个标准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张居正历经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等一大批政治高手,在目睹了一幕幕血腥残酷的政治迫害,在这样的政治漩涡中成长起来,本身就是一件奇迹,加之日早年立下的一朝当政,为天下名的未改初心,所以不断在隐忍,退却,甚至作为政敌的帮凶,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最终问鼎首辅,单从这样一个黑暗的泥淖陷阱四处布满沼泽和杀机的环境,想必任何一个活下来的朝官,都成了一个个半人半身的人物了,所以,当张居正最后,极尽各种手段一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无情的攻击各种政治对手和反抗力量,无非始终是功业的初衷和信念支撑,一方面是,活下去,因为,身边,处处是杀机和对手。

    其他网友回答:

    <2>我对张居正的最早了解是初中的历史课本,讲到改革时说他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明朝的财政状况。我当时曾将他和王安石一起记住了。认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再后来注意他则是看《风雨张居正》这本书。对他的了解稍微深入了一些。就有了更多的思考。一个对大明王朝有如此巨大的贡献的帝师、内阁首辅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的朝中靠山为何在死后居然遭受抄家,还差点被鞭尸……皇帝对他该有多大的仇恨啊!

    张居正的读书生涯很值得每个后世的学子们借鉴。他是个神童,天才。十二岁中秀才,荆州知府李士翱很赏识他,亲自为其改名为居正。十三岁考举人,被后来的恩师湖广巡抚顾璘所阻,直到十六岁才被顺利录取,顾璘想让他受点磨炼。顾为他亲授犀带,并鼓励他做伊尹、颜渊一样的人。二十三岁考中进士,授庶吉士,开始结识他真正的引路人徐阶。就这样,张居正完成了从一个读书人到一个政治家的角色转换。并且时时处处的脚印都塌得很坚实。

    张居正最重要的一步恐怕是做帝师,他做了小万历的老师了。他比教自己的孩子还更加严格的要求着小万历,他亲自编写绘图的教材,我一直在设想着一个情景,一个四十多岁的的老师,在枯黄的油灯下,眯缝着有点老花的眼睛为他的学生描画着插图,只是为了让这个孩子能更有兴趣地去读书写字。可谓费尽心机,耗尽心血。而且多次阻止了这个孩子想搞点课外活动的想法,我总觉得老张的这种教学方法是有问题的,而且这段师生之谊可能正是后来差点被鞭尸的缘由呢。

    就张居正的一生来看,最卓著的贡献自然在于其所推行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搞考成法,经济上他推一条鞭法,军事上大胆创新,消除边患,巩固边防。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使积贫积弱的明王朝“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

    当然,要想富国强兵,搞好周边关系很重要,说以张居正掌权后首先就是消除边患,大胆启用新人,像戚继光,李成梁等著名将领都得到了重用。北方的鞑靼,东南的倭寇均得以平定,为国家建设赢得了宝贵的十年。

    张居正是一个天才的政治家,随后推行的“考成法”、“一条鞭法”,均能得到很好的推行尤其是考成法,更是一个天才的创举,即使是在今天的官场,依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看看我们周围人浮于事的官场,办事效率之低下,贪污腐败之严重,不也令人发指吗?

    “考成法”顾名思义即考察成绩。其方针为“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而其前提则是健全监督机构。六部、六科、内阁之间互相监督,以六科控制六部,内阁控制六科,就有效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拖拉现象。将这些办法放到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话,其效果必定良好。所以监督机制的健全对于现今之企业,机构,甚至国家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对考成法的理解是不管我们的管理者是谁,首先得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构,要有充分的话语权,明时的给事中官不大,权不小,上至首辅,下至百官,没有一人可免除被弹劾的范围。其次,当权者要有容人之量,要虚心纳谏,否则监督难以推行。当然,这个很能考验领导的抗压能力。明首辅高拱曾发生过著名的宰相打架事件,若是这样的话,监督就无从谈起。再次,所改革的内容不可太多,所谓推陈出新最是适宜。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变动太大,让很多当权者难以接受。而张居正则主要变更的是对祖宗之法的推行方法,让人不得不接受。

    我们不能天真的以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好东西挺多的,重拾传统,适时提出,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张居正在父亲病逝之后,万分伤悲,奉旨夺情,饱受责难,无奈自杀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文官形象,做为权倾朝野的首辅,他小心谨慎的周旋在皇帝,太后,宦官,朝臣,家人之间。不贪,不占,严格,公平。履行者当年的政治诺言,不予自身谋利益。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人说,明朝只有一个政治家,那就是张居正,这话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当然,大明王朝人才济济,群星璀璨,在他之前,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个个都是拨云弄雨,律吕调阳的权谋高手,为什么都够不上政治家呢?

    因为,权谋只是政治的手段之一,不是它的全部内容。政治如果只是权谋,那就太小看政治了或者只是所谓的小政治。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直接就是一神童。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三年后就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1582年7月9日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政治家的第一出发点一定是天下苍生,而不是权力,从这个意义上严格来说,民国之前,中国只有六个政治家。

    权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为了谁是首要问题。因此,政治家一定对当世的社会方式(包括思想)或者社会水平产生很大的变化,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就这一点,张居正不愧为明朝第一政治家的称号。

    其他网友回答:

    张居正汉族人出生在明代中后期的江陵地区所以又叫张江陵,字叔大号太岳幼时起名叫张白圭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历经嘉靖、隆庆和万历,是地地道道的三朝元老,特别是到了万历年间权倾一时位极人臣,辅佐幼帝开创了万历新政。张江陵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应该就是他晚年的改革之举。

    嘉靖四年,张江陵在一个普通秀才家庭出身了,由于出生前曾祖父做梦梦到了白龟,所以给他取乳名白圭,张江陵少年聪明过人,很小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童,十二岁参加童试得到知府赏识并为他改名“居正”。嘉靖十六年张江陵参加乡试因受到阻挠落榜,巡抚希望张江陵多加磨砺,十九年成为举人在二十三岁成为庶吉士。随后开始了浮浮沉沉的官场生涯。

    稍微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张居正在经济上实行的一条鞭法,清查全国土地推动明朝经济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接着赋役制度的改革实行摊丁入亩更是让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改善了阶级矛盾关系,政治上考成法的制定更是严格官员的政绩让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军事上任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加强明朝边界的稳固,同时与鞑靼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积极采取和平政策保证了北方边防越加巩固。

    在他大力推行改革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他的父亲去世了本应该回家守丧的他却最后留了下来,张江陵按常理报告丁忧这让年幼的万历非常不安,虽然当时皇帝已经十几岁了但是之前一直都是张居正在辅佐他突然走了根本不知道办,于是就由皇帝指令“夺情”而不丁忧守制,而居正自己也由于改革才刚刚步入正轨怕一回家守个几年出变故,思量再三就在职服丧了,此次“夺情”事件让张江陵的名声一落千丈当时很多他的学生支持者都上言进谏,都被杖责了,这件事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张居正对于改革势在必行对于国家为国为民的精神。

    他是一个能臣是一个天才,却不是一个孝子,生在一个纷繁复杂风雨飘零的年代,一身才学抱负,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多年终成首辅。他敢于改革勇于创新不惧风险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但是他也独断独行生活奢侈表里不一老奸巨猾,是个品德不怎么高尚的人,总结来说他并不是坏人但也不是个好人,但我知道他是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改革者向来没什么好下场,毕竟改革是要触动很大一部分保守派的利益的,比如秦国商鞅变法到后来的王安石变法都没好下场,而张江陵这位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没能避免这样的下场,在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故,没等他死后安详几天,在他尸骨未寒的时候便有言官上书弹劾,于是大规模的清算开始了。就这样生前无比光荣的内阁首辅,死后却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而他大力推行的改革也遭到抵制,本来有所好转的明朝再一次开始走下坡路。

    有谋略有手段有魄力的张江陵让大明王朝又多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如果没有张居正怕是大明到了万历这一代就开始亡国了。他善于谋事工于心计手段毒辣,大明中后期的兴盛与张居正的改革肯定是分不开的,不然也不会有万历三大征的成功,所以在大明内阁首辅中论排位,张居正应该是第一位。

    历史会有很多面,历史人物当然也有很多面,张居正一直让人争议的一个异点就是他晚年生活奢靡,但是今天我只是想说张居正其人功在社稷为国为民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作为一个封建的士大夫如此任劳任怨的工作,寄情于整顿国家政治让国家国泰民安边疆稳定,称得上是“宰相文杰”。

    标签: 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