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司马光有没有责任?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大家好,我是HK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个负责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北宋灭亡,司马光没有责任。

1.北宋的灭亡,直接原因是宋徽宗、宋钦宗的昏庸无能。

首先是宋徽宗,在其位不谋其政。

宋徽宗在做亲王的时候,本来是没打算做皇帝的,所以兴趣爱好用在书法、绘画和诗词上,有点像南唐后主——也是亡国之君的李煜。宋徽宗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文学、绘画、书法、茶道、医学、建筑等,他似乎样样精通。这样一个人,看上去更适合做一个艺术家,而不是统治者。

换句话说,宋徽宗什么都会,除了不会当皇帝之外!

本来他一直做自己的亲王,倒也没事,北宋皇族实在无能,宋徽宗当上皇帝纯属偶然。

阴错阳差,宋徽宗前面的几个哥哥,大多数死的早。有一个当上了皇帝,就是他的哥哥宋哲宗,可惜又死的早。

于是,宋徽宗的奶奶,也就是宋哲宗的奶奶——太皇太后,和大臣们决定让宋徽宗当皇帝。宋徽宗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当皇帝,他本以为他的生活会和其他文人一样自由放荡,和政治不会有什么关系。

宋徽宗的一生充满戏剧性:17岁偶然当上皇帝,44岁迫于敌国的入侵而退位,让儿子宋钦宗上,结果第二年就被敌军——金军俘虏带回金国当囚犯,53岁客死他乡。

宋徽宗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偶然性和巨变。很有趣的是,当他被敌军带走时,他没有像其他皇帝一样,忍受不了屈辱选择结束生命,而是选择了“好好生活”——在囚禁的8年里,妃嫔们又为他多生了14个孩子。

宋徽宗其实非常像三国时的阿斗!

宋钦宗上台后,事实证明了,他比他父亲还无能,他父亲至少还会一些诗词歌赋,宋钦宗啥都不会,能够守住开封府的李纲被罢免了,自毁长城,结果开封城破,北宋灭亡。

2.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其实还不是宋朝的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而是中国封建帝制!

封建帝制有三个特点:王权的终生制、世袭制,和权力的高度集中。

这就让使用权力的人成为了权力的奴隶,创业者倒是能够理性地对待和使用权力,但是到了官二代、官N代,乃至官末代的时候,就完全成为了权力的奴隶。

他们无法再通过权力为政权本身创造价值,反而用权力谋取私利。

枪杆子里出政权!

没有军权,就没有政权!

所以,封建统治者一直都会非常警惕,甚至不断打压掌握军权的人,但是很难。

第一代政权建立者通常都是军权拥有者,无论哪朝哪代都是这样,赵匡胤陈桥兵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赵匡胤自己倒是能掌握军权,但是到了官二代、官N代,乃至官末代手里,这些出生皇宫,一直养尊处优的人是不知道当兵,为国浴血奋战是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胆量,所以这些官N代们就掌握不了军权。

这一点赵匡胤是看到了,其实解决方案,西方人已经给出了,就是三权分立或君主立宪,但是封建帝制的统治者是不想放弃权力的,因此这就导致封建帝制王朝建立后,君主首先警惕的就是军队统帅。

宋朝的军队统帅一直被打压,像李纲这样获得了军事管辖权的人会在第二次开封守城之战中被弃用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历史的车轮并不是以任何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想靠自毁长城来保住江山的宋钦宗就在开封城破之后被抓了。

明朝末年,袁承焕被崇祯帝杀死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清朝能取代明朝,就跟金国灭掉北宋是一个道理。

3.司马光的贡献。

鉴于宋朝可能出现的危机,司马光早就看出来了,所以他就编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看历史,一般都说看光迁史,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是纪传体,而司马光编撰的是编年体史书,《史记》《资治通鉴》分别是我国史书的高峰!

《资治通鉴》之后,我国再无更加出色的史书了。

司马光编撰这本史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宋朝的统治者多看看历史,而且是逐年的历史,看看历史的不断发展,可惜宋朝的皇帝并不喜欢看历史。

因此北宋就灭亡了。

4.如果重用范仲淹,北宋不会灭亡

说到王安石变法(历史上叫做熙宁变法),失败了!

不过,宋朝真的有人可以改变宋朝的国运,但不是王安石,而是范仲淹。毛主席称范仲淹——中国历史上罕有的集诸葛(法家)、孔孟(儒家)而兼办事(建功立业)传教(思想品行影响后世)之人!

宋朝的胡世将在《酹江月》写到: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朝议主和。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富平之败。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一范一韩人物中的范就是范仲淹,韩是指韩琦。

范仲淹从政有“荒政三策”,“荒政三策”就是我国古代的“罗斯福新政”:

一是兴土木,以工代赈。因饥岁工价至贱,正是营造的好机会,又解决了饥民流离失所之苦。

二是利用杭州人好佛事,喜旅游的习俗,大兴旅游业。一时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都需要劳力,大增就业者数万人。

三是引四方粮商昼夜进粮,结果杭城粮食爆满只好降价,百姓大大得益。

范仲淹从军有“持久战”:

范仲淹在《论西事札子》中对宋夏战争作理性分析后明确指出“为今之计,严守边城,使持久可守,实关内,使无虚可乘”,“三二年间,彼自困弱,待其众心离叛,则行天讨”。而对大多人追求“速胜”,主张“五路进讨”为“无功有患”,到最后恐怕连“国家之安危亦未可知也”。因此主张“不求速效”,“而缓图之”。

范仲淹在另一篇军事论著中则又强调当时任务在于“安我生民,勤我稼穑,选将练士,使国富民强”。以后的事实发展诚如范公所言。

宋夏战争由于范仲淹的深谋远虑,作了持久战的战略准备,西夏终因国力亏弱,士兵厌战,国内民怨四起,尤其后来朝廷确立“范韩”统领全线,可以“便宜行事”后,元昊再也无法进一步深入,不再继续他“朕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梦想。

庆历四年(1044年)五月元昊休兵请和,而和谈的通道则始终是范仲淹网开一面的延州城,大宋与小夏终于以延州为起点,几度往返谈判,两个民族重新构建再度盟好之约。销偃兵器,铸剑为犁,宋夏战争终于在范公“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下,前后持续了五年之后以告胜利结束。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或许北宋的灭亡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的确在当时看来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确实加强了皇权的集中,也避免了那些开国将领被屠被杀,似乎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增强专制的中央集权。

可那些曾经的英雄将领们脱下铠甲回归家乡后,却也成了北宋最大的累赘,他们成了封建土地主,让北宋的土地兼并现象愈加严重,让老百姓更加没有好日子过,可以说生活质量一再下降,使得国家也愈加贫困,视为“积贫”。北宋是在唐朝灭亡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因此他们也总结了唐朝会灭亡的经验教训,唐朝重武,所以宋朝就开始重文轻武。而且因为宋朝颁布的极为特殊的换兵换将的制度,让北宋的军事实力更是处于十足的弱势,比起民风彪悍的少数民族来说,在战场上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可以称得上是连连失利了,这就是北宋的“积弱”。

北宋的这种“积贫积弱”现象让北宋中的一群有识之士看不下去,其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人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主张变法。只要是变法自然免不了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也就会遭受到重重的阻力,王安石的变法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说更加艰难,因为他遭受到了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反对。他们向宋神宗去哭诉说,王安石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北宋大乱,让外族有可乘之机,根本不是为了国家好。幸好宋神宗是一个有主见的人,而且他既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自己选王安石的眼光,所以虽然变法经受了重重的阻拦,却还是在有条不紊一点一滴的进行,虽然慢可是一切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可就在王安石的变法初见成效的时候,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宋神宗去世了。没有了靠山,王安石的变法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这时候又有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一批保守派卷土重来,占据上风,打败了王安石,把他赶下台。等司马光上台之后,把王安石先前艰难推行的新法一举废除,一点儿不留,让王安石先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变法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就已经胎死腹中了。

在司马光上台后的40年后,“靖康之难”就爆发了。很多人误以为是王安石的原因,才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编翻看了北宋的历史后,不禁产生了重重疑问,到底是王安石的变法加速的北宋灭亡,还是另有其人呢?小编后来才了解到,或许真正加速北宋灭亡的不是王安石,而是司马光。要知道,虽然北宋立国,可他却并不是处于一个十分和平的年代,四周可以说是强敌林立,向中国的西北方就有十分强大的党项人,他们在李元昊的带领下建立了西夏王朝,而宋朝的北方又有契丹人,他们在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建立了大辽。

大宋王朝可以说就是在这样风雨飘零中建立起来的。北宋当时内部积贫积弱,外部又有强敌环绕,可以说是内忧外患至极了。

而等到王安石下台,司马光上台后,曾上作过这样一篇著名的奏章叫《上哲宗乞还西夏六寨》。奏折的中心思想,可以用这句话来代表:“灵夏之役,本由我起,新开数呰,皆是彼田,今既许其内附,岂宜靳而不与?”

翻译过来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宋朝与西夏的战斗其实本来就是由我们自己挑起来的,现在西夏的一部分田地还被我们占领着,若是想要平息战争与西夏结好,那么就必须要把我们当时从西夏那里夺过来的六寨都还给他们,这样西夏人看到我们的诚意,就会感激涕零。而我们和西夏自然也能够永葆和平,免受战乱。

乍一听,似乎说得颇有道理,可是当我们去细细推敲,仔细研究西夏和北宋之间的关系时,司马光得出的这样的结论,根本经不起细究。西夏是在宋真宗年间向北宋称臣的,而西夏的称臣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当时北宋给了西夏大量的钱币以及各种赏赐,说白了就是拿钱换来的和平。可到了宋仁宗期间,西夏单方面撕毁了这份表面的和平,他们来到北宋的边境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奈之下北宋只能奋起反击,这才占领了西下一部分的土地。

而这场北宋的自卫反击战,到了司马光的眼里却成了北宋挑起的侵略战,甚至还要让北宋把战利品再送还给西夏,若不是当年宋哲宗的年纪尚幼,恐怕他也会认为司马光此人是个脑袋有问题的人吧。

而司马光这道奏折上奏之后,朝廷中的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此举不妥,可司马光依然坚持要将寨子还回去,不过司马光的卖好却并没有让西夏人买账,他们依然在边境上烧杀抢掠,为非作歹,惹得宋哲宗只能加大兵力去围剿。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还没分个胜负,一个更为强大的民族女真就已经崛起了。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之下,女真族迅速统一了北方,开始了与北宋的对立局面。

的确,王安石当时的变法确确实实消耗了北宋一部分国力,而且还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使得北宋在对待少数民族的战斗过程中,更加力不从心,可若是当时王安石的变法能够真正的实行下去,贯彻到底,还会是王安石加速的北宋灭亡吗?而且对于司马光当时的做法以及一些想法,或许比起王安石来说才是北宋会那么快灭亡的责任人也说不定。






标签: 司马光 北宋 灭亡 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