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如何养生?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如何养生?即简单又永远也说不明白的问题。

今天,养生节目铺天盖地,养生专家俯首皆是。台上口若悬河,引经据典,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听者如醉如痴,频频点头称是,好不热闹。

回到现实中,讲者云云,听者昏昏,无人脚踏实地,也无从养起,除了卖点噱头,推销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让人上当受骗以外,很少有人获得收获。

晃晃悠悠的时候慢慢的学乖了,所谓的养生只能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秉承中庸之道,冷了加衣,热了纳凉,饺子好吃八分饱,动静适宜,起居有度,凡事莫过不及,寻求正好,正好就是养生之道。

养生知之不行,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其他网友回答:

如何养生?

回答:养生,即通过补养,调养,达到整体改善人体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的效果。

养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不然达不到养生得目的,反而有伤身体。

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会引发其他问题。食疗不仅可以达到养生防病祛病的效果,更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等诸多优点。

适当参加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也是给自己养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有了好的体质,加上平时正常的作息,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强壮不虚的状态,病因子就很难侵入到你的身体。才能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回答完毕。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常说的养生,就是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可能每个人的养生方式和侧重有所有不同,不同的学科、典籍对于养生的说法也有差异。今天杏林君就来跟大家聊聊有关中医十二时辰养生的知识。


十二时辰养生学思想源于《黄帝内经》,它强调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讲究和谐与平衡的系统,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当令)。


我们只有每天按照十二时辰养生的要求,规律生活,在适合的时间做该做的事,保养好我们的先天真元(中医叫正气),才能不生病或少生病。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是一天当中阴气最盛、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刻,此时入睡,让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保护阳气。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子时养生重点:睡觉。子时入睡,胆汁才能正常代谢,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指凌晨1点到凌晨3点,此时阳气渐长但阴气仍重。


中医认为,肝藏血,肝脏能储藏、分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活动,使气血调和。在十二经中,肝经主升发,引导身体里的阳气逐渐回升,由于阳气依然微弱,所以此时养生的关键就是继续通过睡眠来护卫阳气。


丑时养生重点:睡觉。丑时进入深睡眠,有利于肝血的代谢,从而达到肝气得舒、气机得畅、血液得调、外邪得出的目的。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指凌晨3点至凌晨5点,是昼夜交替的时间点。


《黄帝内经》中说:“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中医学认为,肺经是人体脏腑经脉气血流注的起始经脉。肺主呼吸,调节气机,助心行血,当肝脏在丑时把血液贮藏并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朝百脉”“肺主气”的作用送往全身。


寅时养生重点:睡觉。正常情况寅时人体应该处于深睡状态,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生命由静而动的转化。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指早晨5点至7点,此时手阳阴大肠经当令,是大肠的排毒时间。


食物进入人体之后,在小肠进行消化并升清降浊,水谷精微(泛指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脾的运化而布散全身,供养脏腑,食物残渣则下降到大肠。大肠再进行最后一道程序加工,将残渣中的部分水液吸收。经过大肠燥化后的糟粕便成为大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卯时养生重点: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早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去厕所将废弃物排出体外,排出毒素。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指上午7点至9点,古人称之为“食时”,也就是吃早饭的时间。


《黄帝内经》中《素问▪五脏别论篇》指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说的是,胃是存放食物的器官,有“水谷之海”之称,是生成营养物质供给五脏六腑活动力量的源泉。辰时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此时是早饭最容易消化的时候。


辰时养生重点:吃早餐,补充营养。起床活动30分钟后吃早餐,食物建议是温热的稀饭、燕麦粥、豆浆、豆花、芝麻糊等,不宜荤腥。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指上午9点至11点,此时脾经最旺。


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脾吸收食物中的精华物质,转化为气血津液,通过心肺输送至全身各脏腑组织,以供人体生命活动之需。脾功能正常,则肌肉发达丰富,壮实有力。


巳时养生重点:多喝水,适当锻炼。多喝点白开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午时:心经当令

所谓午时,就是指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这段时间为人体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的时刻。


午时,最大的气血流到达心所属的经络,心经当令,其气血最为旺盛。“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午时小憩,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会使人一个下午都精力充沛。此外,长期坚持午时小憩,会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女性坚持午睡,可使气血运行通畅,面色红润。


午时养生重点:午休。午饭后半小时以后午休,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内。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指的是下午13时至15时,在这个时辰中小肠经最为旺盛。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中医学认为,小肠有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的功能,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可将食物中的营养精微吸收,通过脾的运化滋养全身,并将消化后的糟粕传导到大肠。未时小肠经会对人体内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所以午餐一定要在13时前吃完,有利于营养吸收。


未时养生重点:多喝水、喝茶。未时小肠经把食物里的营养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里边,会使血液粘稠,多喝水可稀释血液,有利于保护血管。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也称“晡时”,指下午15时至17时,是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内经》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中医认为,膀胱的主要作用是贮藏水液和津液。人体通过膀胱储藏尿液、排泄毒素、泻除火气,将多余的水份排出体外,同时保留津液,帮助体内循环代谢。同时膀胱经还可通过调理肾脏的气血状况来间接改善大脑的功能,因此申时学习、工作可事半功倍。


申时养生重点:把握时机,提高工作效率,适当运动。此时气血运行至脑部,学习工作效率都较好,人体运动能力也达到高峰,此时运动不易受伤。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19时,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


中医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既主生长发育,又主生殖。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乃至衰老的全过程,也关系着人的生殖能力。酉时人体进入贮存精华的时间段,肾经的运作,有利于储存脏腑一日需求的精华。


酉时养生重点:晚餐清淡饮食,养精蓄锐。多休息,减少外出活动,保护肾脏。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时到21时。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就是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戌时养生重点:舒适心情。饭后适当的活动,可以散步、瑜伽,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强壮心功能,但不宜剧烈运动。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三焦经当令。


三焦经是人体气血运行的要道,也是六腑中最大的脏腑,具有通行诸气、畅通百脉的作用。人在此时睡眠,百脉、脏腑可得到最好的休养,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亥时养生重点:保持平静,及时入睡。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有利于放松身体,有利于睡眠。

其他网友回答:

从保健养生角度来看,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五脏,元真充实。营卫通畅,指人的身,周身内外气血流通。抗病力强则正气存在,邪不可干。健康要从四季来养生。

养生的宗旨是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保养正气就是养保养人体的精气神。人体气得到保证,精和神自然得到充养。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也得到保障。

外慎邪气。则是警惕外界一切可以致病的因子,主要是从有病要早治,生活要节制等方面来调理养生。

中医认为邪气刚入与人体质表,应当及时制止。病邪就不会油表如里,病邪也就不会由轻变重而损害正气,是养生祛病益寿之妙法。

外慎邪气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对自己的生活注重节制忌“贪”。比如起居有常起卧有时从不贪睡。饮食方面则要讲究五味食中五谷香配饮食,随四时变化而调节,忌贪饮暴食偏食。

在心理健康方面应当注重心智情操,坦然怡然的待人接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良好的心态自然能够改善身体状况,减轻乃至避免机体发生病患的可能。

我国医学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皇帝问养生专家岐伯:为什么新人们能活上百岁身体还很健康,现在的人不到60就过早衰老了?岐伯说:古时候的人们懂得对于四时不正之气的避让,以便使思想前进排除杂念,这样调和好了自身的正气就不会得病了,皇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照歧伯的方法修炼了起来。

因为皇帝心静如水,加上他长期坚持从不懈怠,所以他不受外界的干扰,常保有天真之气,这应该是她长寿的秘诀了。

现代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达,使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与古人相比,现代人似乎变得更容易生病了,甚至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不治之症,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其实通过研究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很容易得出结论,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的,与古人相比,现代人少了很多禁忌,没有不敢去的地方,没有不敢吃的东西,生活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退,因为人们对于自然,对于天地缺少了应有的敬畏之心,这就为很多疾病的入侵打开了缺口。

那么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呢?黄帝内经给出了最朴实也是根本的答案。尹时法地道,居处法天道。

天道是指人的起居,应该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地道指人的饮食要遵照节气规律,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夏季的饮食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轻易的得到。这使得人们对饮食上的季节观念越来越淡薄。从而忽略了饮食本身的属性,比如西瓜性寒,本应在炎热的夏季使用与平衡阴阳中和暑热,若在冬季使用就给本来寒冷的环境更增添了几份寒意,对身体造成伤害。

另外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很多人过着一种恒温的生活,夏天热了可以开空调,冬天冷了有暖气,先有机会出汗或感受寒冷,违背了自然规律的我们必然会受到惩罚,于是一些富贵病接踵而至,让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人们也意识到了生活中的这些问题,于是开始想方设法加以改变和弥补,从本质上说这其实就是人们在长期远离自然延后的一种本能。

所以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生病。

冬天的时候,由于人的气血是必成的,如果把身体捂得太热了,地层的气血就会向外耗散,人就会生病,冬天该冷的时候就让它冷点,即使要开空调烧暖气,也应该把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不能太高,在说夏天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随时开着空调,有不少人因此患上了空调病,夏天应该让体内的阳气进行发散,建议大家要热着点过,尽量少开空调,可以准备把扇子扇子扇的风都是自然的风与自己的身体无害,如果实在热的不行,要开空调的时候就一定别怕费电多少,开点窗户不只是空调,即使你用电风扇也不要对着自己吹,让它冲着墙吹,这样可以有一个回旋的余地。

其他网友回答:

如何养生?养生就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种方法,是健康人生必须要掌握的技巧,也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那么,如何养生呢?依我多年的养生经验和大家分享,想要给你的生活增添新的养料。

一、要有新的理念。

养生的话题千古传承,养生的实践有误区、有创新。你要有正确的养生观念,培养好的生活习惯,把养生自觉容于生活、益于生活。比如你睡眠不好,可以选择睡前散散步、泡泡脚、听听轻音乐、古典音乐,都会对你的睡眠有帮助。

二、生活规律。

养生先养心,心静则心悦。你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杜绝熬夜,合理饮食不暴饮暴食,饭吃七分饱,身体自会好。跑步、散步、练功打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

三、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人生不如意的事时有发生,要有好的心态,微笑面对生活。笑口常开,青春常在。笑是美容剂,笑是常春药,笑是开心的钥匙。笑口常开,是养生的精华。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个人觉得首先,心态放好,保持心情平和,不大起大落,生气、嫉妒、贪婪都会伤身体;其次,早睡早起;还有,锻炼身体(量力而行)。

其他网友回答:

人们都希望通过养生来长寿,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在此之前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健康观。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逐渐走向衰竭,这是客观规律,不能总想着我要养生,我的器官永远跟年轻人一样,这是不可能的。

要养生,保持和谐是关键。身体内部和外部保持平衡,即“天人合一”,这是祖国医学的重大贡献。和谐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人与大自然保持和谐。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人类的健康,气候异常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影响非常大。第二是人与人之间要和谐。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宽容,要容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要求千人一面。第三是自身要和谐。保持好的心理状态,遇到突发事件,要尽量让自己情绪稳定。因为巨大的情绪变化不利于健康,现在医学的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向心理医学、社会医学发展。人应该学会得到,也要学会失去,随着年龄的增大,过去的荣耀、光环会逐渐离开,这时候应该淡泊名利。

其他网友回答:

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虽然有些夸大,但是讲出了现代人的心声。所谓的养生不是这边喝着昂贵的补养品,另一边熬夜、喝着啤酒吃着海鲜,唱着歌。养生就是找到合适自己的养生方式,毎个地方气候、饮食习惯、每个人的身体体质也不一样。对于各种养生经只能借鉴,不能抄袭。

我自己的养生经就是管住嘴,迈开腿!所有喜欢的、不喜欢的食物,从不多吃、贪吃,只吃七成饱,这个习惯已保持了二十多年了,体重基本保持不变。有空时抽空去慢跑、快走、引体向上或者跳广场舞,放松自己的心情。总之运动到微微出汗,立即停止运动,就改为散步。饮食方面吃得最多的是生姜、黄芪、桂圆、小黑豆。多吃生姜不单可去寒湿、增强免疫力、补充阳气。对脾胃虚寒效果也是不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养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身体的食物。所谓的好食物就是各种杂粮,而不是高脂肪、高蛋白。适时保持饥饿感身体更健康。




其他网友回答:

要想获得健康、预防疾病,就要做到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睡眠等。

1、饮食种类多样化,每天要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一周要摄入25种以上的食物。控制一天的总摄入量,少吃热量高的垃圾食品、甜食等。做菜少放油、盐。饮食清淡,一天食用盐不超过6克。多吃新鲜蔬菜以及水果,每天摄入一斤蔬菜,200克左右的水果。每天一袋牛奶,一个鸡蛋,适量的豆制品。每天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食。

2、增加每天的身体活动量,坚持体育锻炼。健步走、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跳舞、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每天运动30~60分钟,最好天天都锻炼。除了有氧运动外,每周至少还要进行2次全身力量练习,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关节,增加瘦体重等。

3、吸烟、大量饮酒会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因此要戒烟,限制饮酒。

4、长期紧张、焦虑、抑郁、发怒等不良心态,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要及时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凡事不斤斤计较,尽力而为,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听听音乐,多参加社交活动,出去旅游散散心,多参加户外运动,保持笑口常开。

5、不熬夜,早睡早起,最好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一天保证睡眠七八个小时。

标签: 养生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