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有什么办法?
答案是没办法。
今天看看《半夜鸡叫》,稍微懂管理的朋友都认为周扒皮是傻蛋。
管理者都明白赶工不赶时的道理,周扒皮强行将长工一大早逼到田里,对于自己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任何工人想要消极怠工,甚至恶意破坏,简直太容易了。
萨沙想起我第一台电脑的悲惨遭遇。
当时还是大学时期,当时托朋友的朋友,买了一台组装电脑。没想到,电脑拿回家以后才几天就出故障,根本没法用。当年没有退货一说,只能不断拿去修理,平均2周就去一次。关键在于,你不知道电脑道理哪里有问题,只能挨个换部件。这样折腾了2个月,连我这个朋友都暴怒了,强行让那个开电脑铺子的家伙彻底修好。于是,他只能将大部分零件都一次性换掉,等于重新装了一台电脑,这才彻底修好了。
多年后听这个朋友说,这家电脑铺子第二年就倒闭了。为啥?老板对员工态度恶劣,还克扣工资。
当时给我装电脑的那几天,由于老板克扣工资,几个装电脑的职员天天和老板吵架,后来集体辞职不干了。
可以预计,我这台电脑就是某个职员恶意装坏的,肯定是用了什么方法让你用不了,又不好修。而我不断去修,也让老板焦头烂额。
道理也是一样,如果周扒皮的长工心怀不满,故意拖拖拉拉磨洋工,甚至寻机破坏,周扒皮只能吃哑巴亏。
说来说去,周扒皮半夜鸡叫这事要么不存在,要么地主就是个傻蛋。
道理也是一样,大锅饭时代,你怎么能提高人的积极性?
压根就没办法。
其实,改革开放之前,工人、职员工作时间并不短。
以我国为例,1995年才开始双休日,之前每天工作六天,只休息一天。
名义上是每天工作8小时,实际上大部分岗位经常要无偿加班。
只是,工作时间长有什么用了?
我家老爸当年下放农村劳动,看到过农民为公家干活磨洋工的场面。
生产队敲钟要求下地了,时间过了很久还有人没到齐。开工了以后,农民们无精打采的慢慢干,速度要多慢有多慢,尽量不要费力气。每隔一会,一些男性农民就会说要抽烟,停下来占到一边去抽一会,然后再干。
我爸当年很年轻,又积极,最初1年每次都干得最多最好,都是生产队第一名。别人抽烟休息,他还在苦干,就像机器人一样。
结果一年到头下来,工分也就高了没多少,换成人民币也就几块钱。等于一年累得半死,花费力气是什么好几倍,就得到几块钱奖励。
第二年开始,我爸也和大家一样干活,不多干,不少干。他本来不会抽烟,现在也学着抽烟,为的是别人抽烟休息的时候,他也可以休息。
同我爸关系很好的当地一个农民小伙,当年家里被分配了养猪的任务。
当时以为养猪后交给国家,好歹也能给个几十元钱。所以他们全家都很积极,平时自己还没吃饭,也要去喂猪。老人小孩都帮助精心照看猪,1年下来长得又肥又胖。
最终大家猜猜怎么样?
猪交上去以后直接杀了,就给这家人一副猪下水和一点猪内脏,全家人都傻了。
第二年开始,这家打死也不养猪了,谁又不是傻蛋。
上面的话还没说完。
我爸后来回到城市家里,几年后回乡下去看朋友。当时到了田地里面一看,我爸都惊呆了,全家人拼死拼活的在地里面苦干,那个劲头吓死人,几乎不要命了。当年懒散磨洋工的大叔大婶,现在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得头都不抬。
一时间不能接受,问了一下才知道田地都承包给个人了,多打一分粮食,自家多一份收入,拼死也是为自己,当然要拼了。
再去朋友小伙家一看,我的个乖乖,家里养了十几头猪,各个都是又肥又胖的。
为啥?政策变了,多养一头多赚钱,他家明年还准备养几十头了。
苏联啥样子?一个鸟样。
赫鲁晓夫时代,曾经经常去各地农场视察,看到的都不错。
一次,赫鲁晓夫又去莫斯科一个郊区农场视察,看到地里庄稼长得很好,特别高兴。
这一高兴就出事了,回克里姆林宫的时候,赫鲁晓夫突发奇想,让司机突然擅自改变路线,沿着另一条山村小路开过去。
根据苏联的制度,国家领袖的行车路线是严格固定的,绝对不能擅自更改,以免遇刺。
赫鲁晓夫这一改路线,就出了洋相。
没多久,车子就开到几个真实的集体农场。农场里面庄稼稀稀疏疏,农民们有的无精打采得干活,有的则坐着休息或者抽烟。
赫鲁晓夫当时勃然大怒,不过回去以后也没有骂人发脾气,应该是想通了这不管地方官的事。
资料中这么写,苏联对于农业的投入不可谓不大,甚至超过美国:坦波夫州的例子十分典型。 这个州在1968到1978年间花费 了 3 亿卢布巨资,建造了 75个大型的畜牧业综合体 , 但肉奶和羊毛的产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其中牛羊的头数,连续4年减少,牛肉、牛奶、羊毛生产全部亏本。1975年,坦波夫牧业联合公司一家,就亏损高达6000万卢布。这并不稀奇,是苏联工业的缩影。
该州在1971年到1975年投入到农业的固定生产基金增加了几乎一倍,然而由于农民的消极工作态度,农业总产值仅仅提高了1.3%。而坦波夫州的情况,在苏联各地都普遍存在。
戈尔巴乔夫回忆,他的老上级和恩师安德罗波夫执政后,曾花费很大精力去搞“反对低效率的运动,狠抓了职工的劳动纪律”。戈尔巴乔夫对此不能理解,认为这应该是地方政府做的事情,何必中央政府亲自去抓。
安德罗波夫对他说:小伙子,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知道搞这个有多重要了。
是啊,消极怠工就足以毁掉苏联。
被誉为苏联邓小平的安德罗波夫,已经开始搞“体制改革试验,推行农业集体和家庭承包制、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和完善承包作业队、工业部门给予工厂管理人员更多的权力,放松中央政府机构的控制。”这才是治本的办法。
可惜,安德罗波夫已经70岁,又百病缠身,执政1年半都不到就挂了。
如果他能够活长一点,说不定苏联会有别的未来。
其他网友回答:苏联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在斯大林时代,为了对付工人们消极怠工的现象,曾经搞出一个所谓的“斯达汉诺夫运动”。
斯达汉诺夫是一个煤矿工人,在顿巴斯一家国营煤矿上班。当时煤矿的领导为了加官进爵,决心打破世界采煤纪录。于是,在1935年8月的一天,他命令斯达汉诺夫和其他两位青年工人玩命地干了一夜,然后把三个人的采煤产量计算到了斯达汉诺夫一个人头上。这样一来,所谓一个人一夜产煤102吨的世界纪录就诞生了。
消息传到了斯大林那里,他非常高兴,立即号召全国人民都向斯达汉诺夫学习。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斯达汉诺夫运动”就在整个苏联开展了起来。
各行各业的苏联人都声称自己创造了奇迹。牙科医生声称自己创造了拔牙的世界纪录;芭蕾舞女演员则创造了单足旋转的世界纪录,还有盖楼纪录,炼钢纪录,收割庄稼的纪录,甚至还有钉马掌的纪录。
斯达汉诺夫本人也不含糊,他据说是总结出了一套“斯达汉诺夫采煤法”,声称世界领先。
在“斯达汉诺夫运动”中“创造纪录”的人们一般都会受到奖励,会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得到休假疗养的机会。斯达汉诺夫本人则得到了一套公寓,还娶了年轻漂亮的女中学生为妻。
然而,“斯达汉诺夫运动”没过几年就偃旗息鼓了。因为很多地方为了创造所谓的纪录经常违反安全生产守则,超额的生产一般只会让各单位的领导和少数劳模名利双收,普通的工人农民其实什么也得不到。因此很多工人农民都暗中抵制这个荒唐的运动。于是,这个运动最终就烟消云散了。
到了赫鲁晓夫时代,他开始允许农民拥有自留地,允许他们搞一点副业,但是只能用来改善自家的生活,还不允许对外出售。仅仅是这么一点小小的自由,就让苏联农民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在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利别尔曼的建议下,由柯西金负责,开始推行改革。柯西金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增加企业的活力,减少对企业的束缚,用发放奖金之类的形式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柯西金的改革对于提高企业和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总体框架无法改变。这些小打小闹的改革始终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苏联的生产效率依旧非常低下,怠工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直到苏联彻底终结,这些问题也都没有能够得到解决。
其他网友回答:看看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就都明白了,苏联末期就是人们都没多少劳动积极性,列车员倒卖甜瓜挣外快,餐厅服务员把酒和肉往家拿,给顾客的酒兑水,还训斥顾客,这种社会制度垮掉是必然的。
其他网友回答:先把民间枪支收缴,再做思想政治工作,惩罚不听话的,奖励听话的
其他网友回答:精神鼓励加物质补贴,主要是起点较低,不用太高欲望就可达到。
其他网友回答:具体苏联怎么搞的我生活在苏联时代是不知道的,但苏联强大的根本原因我的理解就是计划经济下,资源得到了高效的利用。在计划经济下是不可能出现,一个歌星唱几首歌就能拿比一百个甚至几百个科学家收入还多的钱的事。这样国家资源就不会有巨大浪费了。毕竟国家的钱总是有限的不是无限印钞的,就是美帝也不行。这样的好处是没有浪费,坏处是创新就被压制了,人民的娱乐生活也被压制了。在苏联时代对国家实力有帮助的科学家、工程师、甚至是工人都是有地位有保障的,这么一群有地位有保障的人还创造不出足够装备和财富吗?就是猪好好养,也都是膘肥体壮的啊。现在都说德国工人福利怎么怎么好,但真的比较苏联的工人一点不差的。苏联的工人政治地位还比德国工人强的。
其他网友回答:当时只有古拉格的工人工作效率比较高。
威海链 » 苏联当年是怎么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